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婆罗洲中生代构造归属:班达弧vs.印支陆块?
1
作者 钱鑫 王岳军 +2 位作者 Junaidi Bin Asis 甘成势 张玉芝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587-2601,共15页
西南婆罗洲施瓦纳山杂岩体作为婆罗洲最大的岩体,保存了丰富的中生代岩浆记录,是研究中生代古太平洋俯冲体系表现形式的关键区域.但是以往对中生代西南婆罗洲构造归属的讨论存在班达弧和印支陆块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为此,本文选取了施... 西南婆罗洲施瓦纳山杂岩体作为婆罗洲最大的岩体,保存了丰富的中生代岩浆记录,是研究中生代古太平洋俯冲体系表现形式的关键区域.但是以往对中生代西南婆罗洲构造归属的讨论存在班达弧和印支陆块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为此,本文选取了施瓦纳山杂岩体中新识别的晚白垩世中-基性火成岩开展了系统的年代学、主-微量元素和Sr-Nd-Pb-Hf同位素研究.锆石年代学研究表明该套晚白垩世中-基性火成岩形成于101~90 Ma.该套火山岩具有高镁火成岩的特征,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为特征,具有岛弧岩浆岩的配分模式.它们的初始(87Sr/86Sr)i=0.70450~0.70635,εNd(t)=–1.6~+1.7,锆石原位εHf(t)=–0.9~+12.3,其初始(206Pb/204Pb)i=18.73~18.83,(207Pb/204Pb)i=15.66~15.67,(208Pb/204Pb)i=38.78~39.88,显示出类似太平洋洋中脊玄武岩型的Pb同位素组成.地球化学数据表明,该套中-基性火成岩源自俯冲板片派生组分交代的地幔楔源区.区域对比研究表明,西南与西北婆罗洲的侏罗纪至白垩纪岛弧火成岩均具有相似的Sr-Nd-Pb-Hf同位素组成和一致的岩浆作用期次(85、110、135和155 Ma),说明在西南与西北婆罗洲之间缺乏早中生代时期的缝合边界,证实了西南婆罗洲并非起源自班达弧,两者一起在晚白垩世时期共同受到了古太平洋西向的俯冲-回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婆罗洲 中生代 火成岩 古太平洋 构造归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