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斯里兰卡南部西向沿岸流在西南季风期间的动力学研究(英文)
1
作者 C.H.WICKRAMAGE 王卫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290-298,共9页
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环流主要受到西南季风流控制,将热带印度洋水体从西向东进行跨海盆输运,然而在斯里兰卡南部沿岸存在一支与西南季风流方向相反的西向沿岸流,即南斯里兰卡沿岸流(SSLCC).本文主要利用ECCO2资料进行南斯里兰卡沿岸流... 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环流主要受到西南季风流控制,将热带印度洋水体从西向东进行跨海盆输运,然而在斯里兰卡南部沿岸存在一支与西南季风流方向相反的西向沿岸流,即南斯里兰卡沿岸流(SSLCC).本文主要利用ECCO2资料进行南斯里兰卡沿岸流的动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SSLCC的形成和孟加拉湾局地环流密切相关.当斯里兰卡穹顶区(SLD)环流偏强时,斯里兰卡南部形成局地气旋式涡旋,斯里兰卡东部沿岸流在SLD西部向南流动,随着气旋式涡旋北部转向西流形成强的SSLCC.相比之下,SLD较弱时,沿岸流仅存在斯里兰卡东部沿岸,斯里兰卡东部沿岸流无法向西转向,SSLCC和西南季风流一起向东流动,其可能的主要原因是局地风应力对SLD产生的强度影响.研究还表明,SLD强度对SSLCC流向和强度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 西南季风流 斯里兰卡 沿岸 斯里兰卡穹顶区
下载PDF
孟加拉湾南部冷池的极端事件及其机理初析
2
作者 冯建杰 潘爱军 +2 位作者 董昌明 林新宇 邱云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9,共8页
本研究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对比分析了2018年和2015年孟加拉湾南部冷池的极端异常事件。孟加拉湾南部冷池早期出现在5月,8月和9月强度达到最大,10月开始减弱,随后逐渐消失。数据显示2018年和2015年冷池海表温度距平值分别为-0.55℃和0... 本研究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对比分析了2018年和2015年孟加拉湾南部冷池的极端异常事件。孟加拉湾南部冷池早期出现在5月,8月和9月强度达到最大,10月开始减弱,随后逐渐消失。数据显示2018年和2015年冷池海表温度距平值分别为-0.55℃和0.43℃,是1993—2018年26年中冷池降温最强和最弱的年份。2018年孟加拉湾南部冷池风应力距平值为0.02 N/m2,而2015年距平值为-0.01 N/m2。2018年Ekman抽吸速度距平在冷池区域为正,2015年为负。经混合层热收支计算得到,造成冷池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平流效应,且2018年与2015年的夏季(6—8月)降温平流项分别占49.2%和80.7%。冷池极端事件主要发生在6月,2018年6月冷池降温是2015年的2.76倍,并且海表净热通量项和平流项的异常对冷池极端事件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水文学 冷池 西南季风流 混合层热收支 孟加拉湾
下载PDF
斯里兰卡以东海域涡旋偶极子的生成与维持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何蔚邦 杨洋 梁湘三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9-398,共20页
斯里兰卡岛以东海域在西南季风期间常会出现一对低频涡旋偶极子(即斯里兰卡穹顶气旋涡和反气旋涡),对当地的海洋生态系统及气候有着重要影响。基于(1/12)°分辨率的混合坐标海洋模式(Hybrid Coordinate Oceanic Model,HYCOM)再分析... 斯里兰卡岛以东海域在西南季风期间常会出现一对低频涡旋偶极子(即斯里兰卡穹顶气旋涡和反气旋涡),对当地的海洋生态系统及气候有着重要影响。基于(1/12)°分辨率的混合坐标海洋模式(Hybrid Coordinate Oceanic Model,HYCOM)再分析资料以及多尺度子空间变换(MWT)和基于MWT的正则传输理论等方法,分析了它们的生成发展机制。结果发现这2个涡旋发展所需能量最终都来源于海表风应力做功,但具体可取3条完全不同的路径:①风应力直接驱动涡旋;②风应力驱动背景场的西南季风流,其后西南季风流发生正压不稳定以提供涡旋所需的涡动能;③西南季风流通过风应力做功获得的动能转换为有效位能,其后通过斜压不稳定给涡旋提供位能。涡旋最终衰亡的主要原因包括风应力对涡旋做功的减少、西南季风流正压不稳定的减弱、涡旋的能量频散以及低频涡向更高频扰动的正向能量级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里兰卡穹顶 西南季风流 多尺度过程 正压失稳 斜压失稳 孟加拉湾
下载PDF
Low-frequency variations in primary production in the Oman upwelling zone associated with monsoon winds
4
作者 廖晓眉 詹海刚 韦惺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045-1053,共9页
Thirteen-year satellite-derived data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 in the Oman upwelling zone and its potential forcing mechanisms. The NPP in the Oman upwelling zo... Thirteen-year satellite-derived data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 in the Oman upwelling zone and its potential forcing mechanisms. The NPP in the Oman upwelling zone is characterized by an abnormal decrease during E1 Nifio events. Such an NPP decrease may be related to E1 Nifio-driven anomalous summertime weak wind. During the summer following E1 Nifio, the anomalous northeasterly wind forced by southwest Indian Ocean warming weakens the southwest monsoon and warms the Arabian Sea. The abnormal wind weakens the coastal Ekman transport, offshore Ekman pumping and horizontal advection, resulting in reduced upward nutrient supply to the euphotic zone. A slightly declining trend in NPP after 2000 associated with a gradual decrease in surface monsoon winds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ary production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E1 Nifio Oman upwelling zon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