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4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安解放区西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1
作者 申朝晖 易辰希 李俭普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4-51,共8页
延安解放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团结与解放的重要基石,它从政治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民族政策等方面构筑起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家园。在团结御辱、共克时艰的民族解放激流中,少数民族作家纷纷投奔革命圣地延安,究其原因,既... 延安解放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团结与解放的重要基石,它从政治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民族政策等方面构筑起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家园。在团结御辱、共克时艰的民族解放激流中,少数民族作家纷纷投奔革命圣地延安,究其原因,既有民族解放的诉求,又有个人理想的探寻,也有成长环境的熏陶,他们的文学叙事丰富了延安解放区文学的同一性与多元化。延安解放区西南少数民族文学将时代共振与边地异动的主题相结合,呈现出了延安文艺与西南边陲艺术风格的交融,在语言形式上体现了集体诗学与个体审美的相互关联。通过探究延安解放区西南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学创作,有利于加深西南边地与中原内陆地区的联结,彰显各民族在共同奋斗中铸就的深厚情感与文化记忆,为当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添丰厚的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解放区 西南少数民族文学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影视教育发展路径探索
2
作者 李超 李瑛 李一来 《新西部》 2024年第8期58-61,共4页
在中国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培养与合作,为中小学影视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如今,中小学影视教育已被视为国家在政策层面推进艺术教育的关键步骤。基于西... 在中国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培养与合作,为中小学影视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如今,中小学影视教育已被视为国家在政策层面推进艺术教育的关键步骤。基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影视教育现状,探索出一条提升青少年儿童对影视作品的热情及培育红色文化的道路,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影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教育 青少年儿童 中小学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教育事业的发展 发展路径探索 提供参考 政策层面
下载PDF
评《西南少数民族生态知识的现代利用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3
作者 甘畅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世居于此的各族人民在尊重自然和顺应自然的过程中,创造...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世居于此的各族人民在尊重自然和顺应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生态智慧与地方性生态知识,这些智慧和知识承载了民族记忆,展示了中华文化精髓,契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是推进西南地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聚居区 地方性生态知识 民族记忆 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 顺应自然 生态智慧 西南少数民族
下载PDF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本土灾害知识谱系建构研究
4
作者 勒伍阿支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9,共14页
随着人口流动与信息交换的加快,思想与文化的高频互动促使各种文明形态不断更新与变迁,人类如何应对不同文明形态日益趋同化的问题成为研究热点。西南少数民族灾害知识是西南少数民族与自然博弈过程的实践累积,具有浓厚的地方性与民族性... 随着人口流动与信息交换的加快,思想与文化的高频互动促使各种文明形态不断更新与变迁,人类如何应对不同文明形态日益趋同化的问题成为研究热点。西南少数民族灾害知识是西南少数民族与自然博弈过程的实践累积,具有浓厚的地方性与民族性,与科技防灾互嵌在日常防灾减灾体系中。基于既有灾害研究理论与方法,应以“文化主位—外来启迪—本土发声”为整体逻辑,以“地理空间与文化空间的多元耦合—历史经验与现实需求的多维嵌入—本土与他者的多向交流”为原则,以“外来启迪—整理国故—本土发声”为路径建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本土灾害知识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本土灾害知识 谱系建构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灾害神话民间信仰的结构与内涵
5
作者 黄龙光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4-48,共15页
西南地区自古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生态脆弱区,相应地西南少数民族普遍具有灾害神话叙事。西南少数民族灾害神话是一种超自然观、神祇崇拜、仪式展演与禁忌实践相结合的民间信仰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性灾害神话叙事体系,神话是民间信仰... 西南地区自古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生态脆弱区,相应地西南少数民族普遍具有灾害神话叙事。西南少数民族灾害神话是一种超自然观、神祇崇拜、仪式展演与禁忌实践相结合的民间信仰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性灾害神话叙事体系,神话是民间信仰实践的权威经典,而仪式实践则是民间信仰的效验机制,它们有机形成一种互文互释的内在结构。西南少数民族灾害神话以神祇的名义,动员每一个民族成员具身参与神话叙事,通过共同在场强化其灾害记忆与文化认同,从而实现防灾减灾的祈愿目的,促进地方社会的自我治理。西南少数民族灾害神话民间信仰蕴含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意识,并以其交互性实践实现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灾害神话民间信仰 神圣叙事 生态秩序 防灾减灾 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龙母神话与中华文化认同
6
作者 熊威 潘明霞 《社会科学动态》 2024年第9期106-112,共7页
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龙母神话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并深度融入当地民众的生活之中。西南少数民族龙母神话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产物,也是维系各民族文化记忆的符号载体。西南少数民族借助龙母神话,在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完成... 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龙母神话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并深度融入当地民众的生活之中。西南少数民族龙母神话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产物,也是维系各民族文化记忆的符号载体。西南少数民族借助龙母神话,在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完成了跨民族文化认同,最终上升到中华文化认同。以龙母神话为代表的民间文化资源是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文化资源,夯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母神话 西南少数民族 中华文化认同 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敬业堂诗集》中的西南少数民族民俗事象
7
作者 曹诣珍 《嘉兴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19,共9页
汉唐以来,边地文人多活跃于玉门关外的西北,而少踏入西南。及至清代,广阔的西南大地依然是一个特异的地理文化空间,有无数新奇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生态等待人们去发现、去书写。康熙十八年(1679)夏,“三藩之乱”尚未平息,浙西诗人查慎行于... 汉唐以来,边地文人多活跃于玉门关外的西北,而少踏入西南。及至清代,广阔的西南大地依然是一个特异的地理文化空间,有无数新奇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生态等待人们去发现、去书写。康熙十八年(1679)夏,“三藩之乱”尚未平息,浙西诗人查慎行于而立之年,入贵州巡抚杨雍建戎幕,至二十一年(1682)五月方才辞幕归乡。其间,他以鲜明自觉的“问俗”意识为指引,以仁民爱物之心为基点,结合特定的时代和时势,对西南少数民族独特的居住与生产、服饰与饮食、节日与婚庆等民俗事象作了全面细致的观照。以此为基础书写的篇章,不仅在诗歌领域开疆拓土、标新立异,同时也为世人呈现了一幅幅广阔的西南少数民族民俗画卷,具有无法漠视的文学意义及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慎行 《敬业堂诗集》 西南少数民族 民俗事象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古村落世界文化遗产价值辨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志宏 《新建筑》 2023年第2期116-119,共4页
通过探讨登录《世界遗产名录》及提名《预备名单》的中国古村落项目对世界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OUV)评估标准的适用情况,分析了提名《预备名单》的西南少数民族古村落文化遗产涉及的多项标准,体现出该地区古村落不同于其他地区项目的独特... 通过探讨登录《世界遗产名录》及提名《预备名单》的中国古村落项目对世界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OUV)评估标准的适用情况,分析了提名《预备名单》的西南少数民族古村落文化遗产涉及的多项标准,体现出该地区古村落不同于其他地区项目的独特性,以及该评估标准的多元化特点;基于西南少数民族古村落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特征分析,提出世界遗产OUV评估标准体系下西南少数民族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方向及价值评估标准总体框架;旨在为我国古村落登录世界遗产的体系化研究和实际操作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以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西南少数民族古村落 突出的普遍价值 评估标准
下载PDF
文化传播视野下的信仰与仪式——以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关系为例
9
作者 张泽洪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论丛》 2023年第2期55-63,共9页
宗教学研究中的信仰与仪式密切相关,信仰与仪式始终是宗教的两个重要范畴。本文以文化传播视野下的信仰与仪式为中心,来探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的关系,比较分析原始宗教与神学宗教相互融摄的文化意义。认为当今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 宗教学研究中的信仰与仪式密切相关,信仰与仪式始终是宗教的两个重要范畴。本文以文化传播视野下的信仰与仪式为中心,来探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的关系,比较分析原始宗教与神学宗教相互融摄的文化意义。认为当今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承的道教,是经历长期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的关系是双向渗透、相互影响的,从而形成具有中华特色的道教与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道教 祭祀仪式 梅山教 茅山教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铜鼓传说与中华文化认同 被引量:3
10
作者 熊威 韩雨霏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119,共8页
西南少数民族的铜鼓传说内容丰富多彩,与当地节日文化、习俗仪式等密切相关,深刻影响着西南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铜鼓传说不仅是西南少数民族表达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媒介,也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强化着西南少数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通过对... 西南少数民族的铜鼓传说内容丰富多彩,与当地节日文化、习俗仪式等密切相关,深刻影响着西南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铜鼓传说不仅是西南少数民族表达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媒介,也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强化着西南少数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通过对西南少数民族铜鼓传说的研究,发现民间传说作为一种活态的文化资源,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鼓传说 西南少数民族 中华文化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清代西南少数民族家族文学的文学精神认同
11
作者 彭容丰 孙纪文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5-167,共13页
清代西南少数民族家族文学表现出对崇雅精神、诗史精神和事功精神这三种文学精神的普遍认同。认同现象根植于儒家文化的丰润土壤,在这一文化背景的浸染下,文教政策、科举制度、家族传统、家风家脉等因素共同彰显出"土壤结构"... 清代西南少数民族家族文学表现出对崇雅精神、诗史精神和事功精神这三种文学精神的普遍认同。认同现象根植于儒家文化的丰润土壤,在这一文化背景的浸染下,文教政策、科举制度、家族传统、家风家脉等因素共同彰显出"土壤结构"的浑厚力量。同时儒家文化与清代西南少数民族家族文学的互动与互构,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成为文学话语的外在支撑。文学精神认同与清代西南少数民族家族文学话语的建构存在着促进与反哺的双向互动关系,且文学精神认同也贯穿于清代西南少数民族家族文学话语建构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共同构成清代西南少数民族家族文学发展演进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家族文学 文学精神认同 互动互构 文学话语
下载PDF
长征时期西南少数民族红色民歌研究——以川、滇、黔为例
12
作者 蔡威 刘波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99-105,共7页
长征时期西南少数民族红色民歌,承载着人民的革命历史记忆与情感,是军民文艺交流的结晶与人民文学艺术的展现。川滇黔少数民族红色民歌,具有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格式重叠、简短精练、直抒胸臆、结构程式化等特点,极具地域和民族特色。... 长征时期西南少数民族红色民歌,承载着人民的革命历史记忆与情感,是军民文艺交流的结晶与人民文学艺术的展现。川滇黔少数民族红色民歌,具有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格式重叠、简短精练、直抒胸臆、结构程式化等特点,极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红色民歌在当时宣传政策、凝聚民心,推动全民抗战;在当下回望历史、教育后辈,具有积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长征 红色民歌 军民文艺 西南少数民族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功能审视——评《西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生态论》
13
作者 和丽娟 《中国教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I0045-I0045,共1页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侧面反映了少数民族人民美好的生活状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随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日渐彰显出来,但现实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却日...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侧面反映了少数民族人民美好的生活状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随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日渐彰显出来,但现实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却日渐式微。《西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生态论》一书由绪论和八个章节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体育文化生态 优秀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 西南少数民族 功能审视 日渐式微 积极向上
下载PDF
以木为媒: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社会交往中的木刻
14
作者 王海兵 王挺 《史志学刊》 2023年第2期44-53,共10页
刻木为信是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社会中显著的历史文化现象。西南少数民族木刻按照其功能大致可分为契约型、通信型和占卜型三种。各种类型的木刻在不同方面维系着西南少数民族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整合。诚信与规约是木刻的本质特征。西南... 刻木为信是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社会中显著的历史文化现象。西南少数民族木刻按照其功能大致可分为契约型、通信型和占卜型三种。各种类型的木刻在不同方面维系着西南少数民族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整合。诚信与规约是木刻的本质特征。西南少数民族一般通过盟誓或神灵祈祷仪式,以确保木刻效能的发挥。木刻也在西南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交往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木刻与西南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形态和传统社会结构相匹配。近代以来,随着国家力量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延伸和强化以及族际交往的频繁和社会组织的重构,汉文书契成为西南少数民族社会交往的重要方式,木刻习俗逐渐隐退于历史长河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木刻 社会交往 族际关系 诚信与规约
下载PDF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抗战政治动员刍议
15
作者 刘建设 陈利平 吴仁明 《昆明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02-113,共12页
抗战时期,伴随抗日战争形势日趋严峻,西南一域于抗战时局而言愈发重要,而其间,久处边缘的西南少数民族备受重视,国民政府亦比以往更加关怀西南边域,对西南少数民族产生了特殊的民族认知与政策。在此种特殊的环境、认知与政策驱动下,抗... 抗战时期,伴随抗日战争形势日趋严峻,西南一域于抗战时局而言愈发重要,而其间,久处边缘的西南少数民族备受重视,国民政府亦比以往更加关怀西南边域,对西南少数民族产生了特殊的民族认知与政策。在此种特殊的环境、认知与政策驱动下,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采取了内含情感、利益、统治、政党等多重逻辑而又独特典型的政治动员,政府与边疆、汉族与少数民族等多方互动由此渐趋频繁。尽管国民政府竭尽全力地对西南少数民族进行抗战政治动员,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其政治动员的开展状态,反映着互动过程的逻辑展开,更反映着动员失败的内在顽疾,致使其自始至终均未获得西南少数民族群体的真心认可。故此种立体、动态而又终归失败的典型动员案例,无疑对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民族地区共同富裕提供颇多历史殷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西南少数民族 国民政府 政治动员 民族政策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文化孤岛”修辞
16
作者 刘思成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2期42-50,共9页
“文化孤岛”是从文化地理学上引申出的概念,也是一个有着隐喻性的词汇。它本身已经超出了后殖民和人类学范畴,不仅指涉独自坐落在远海的某个真正的孤岛或者深藏于复杂地形之中的域外之地,也可以代指由国际移民和区域移民发生之后,在某... “文化孤岛”是从文化地理学上引申出的概念,也是一个有着隐喻性的词汇。它本身已经超出了后殖民和人类学范畴,不仅指涉独自坐落在远海的某个真正的孤岛或者深藏于复杂地形之中的域外之地,也可以代指由国际移民和区域移民发生之后,在某一地区内聚集起的成规模的社会单元。聚焦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往往利用文化景观和结果论导向的“后变化”图像释义来想象少数民族社群及其世居区域面貌的“变化”。它们虽然关涉了一定的地缘社会的实在,却将之悬置,并且叙事时通常以聚落和单一民族为限设,并铺出其新乌托邦式面貌或新农村式的美好图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西南观”一直在生成中和杂合下的质态,以及少数民族乡村实具的变化性和延展中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孤岛” 西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文化孤岛”修辞法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服饰色彩分析
17
作者 甘志玉 《化纤与纺织技术》 CAS 2023年第5期111-113,共3页
黔、滇、桂、川、琼等地域,是中国少数民族最为集中的地域,也是少数民族服饰使用最广泛、服饰类型最多样、服饰色彩最独特的地域。其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历史深远,且服饰款式造型丰富,服饰色彩搭配独特。文章以西南少数民族服饰色彩为切入... 黔、滇、桂、川、琼等地域,是中国少数民族最为集中的地域,也是少数民族服饰使用最广泛、服饰类型最多样、服饰色彩最独特的地域。其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历史深远,且服饰款式造型丰富,服饰色彩搭配独特。文章以西南少数民族服饰色彩为切入点,分析少数民族服饰用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旨在揭秘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审美凝于服饰、情系于色彩的艺术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服饰色彩 搭配法则
下载PDF
基于文旅融合对西南少数民族曲艺音乐创新发展路径的思考
18
作者 张琳琳 《音乐世界》 2023年第4期74-77,共4页
西南少数民族曲艺音乐是中华民族曲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有着较为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对西南少数民族曲艺音乐的研究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但因民族语系的复杂性、多样性与文字的缺失等,导致其在理论方法以及个案研究等... 西南少数民族曲艺音乐是中华民族曲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有着较为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对西南少数民族曲艺音乐的研究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但因民族语系的复杂性、多样性与文字的缺失等,导致其在理论方法以及个案研究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然而,文旅融合为西南少数民族曲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采用文献考证分析法、历史文化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文旅融合对西南少数民族曲艺音乐的影响及在文旅融合中西南少数民族曲艺音乐所面临的问题,并结合时代特色进行创新发展路径的思考,以进一步保护和传承西南少数民族曲艺音乐,并为推进西南少数民族曲艺音乐的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 西南少数民族 曲艺音乐
下载PDF
抗战时期国家与中华民族认同之构建及影响——以西南少数民族为例 被引量:14
19
作者 何一民 黄沛骊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22,共9页
八年抗战,中国人民不仅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而且普遍增强了对国家和"中华民族"这个现代民族身份的认同,一种休戚与共的民族意识在中华民族危机最深重的时刻形成。西南少数民族在战前普遍缺乏国家与中华民族认同意识,这既有历... 八年抗战,中国人民不仅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而且普遍增强了对国家和"中华民族"这个现代民族身份的认同,一种休戚与共的民族意识在中华民族危机最深重的时刻形成。西南少数民族在战前普遍缺乏国家与中华民族认同意识,这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来自国内、外的现实原因。抗战爆发后,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和民族复兴基地,动员各民族共同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对于中国能否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至关重要。因此国民政府和知识界相继采取了若干措施来努力构建民族与国家认同,由此促进了西南少数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觉醒,其所表现出的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成为抗战救国的重要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华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西南少数民族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教育价值观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牛春娟 郑涌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8-200,共3页
在文献综述、开放式问卷和个别访谈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南少数民族教育价值观的理论构想,自编了"西南少数民族教育价值观量表"。约1,500名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被试接受了测试。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西南少数民族... 在文献综述、开放式问卷和个别访谈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南少数民族教育价值观的理论构想,自编了"西南少数民族教育价值观量表"。约1,500名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被试接受了测试。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西南少数民族的教育价值观包括教育效用、家族荣誉、个人发展、民族传承等四个维度,西南少数民族群众的教育价值观在性别和年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民族和文化程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价值观 教育效用 家族荣誉 西南少数民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