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山茶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2
1
作者 石海峰 冯宝民 +3 位作者 史丽颖 唐玲 侯蕾 王永奇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7-360,共4页
目的研究西南山茶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西南山茶叶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 目的研究西南山茶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西南山茶叶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quercetin,1)、芦丁(rutin,2)、槲皮素-3-O-α-D-阿拉伯糖苷(quercetin-3-O-α-D-arabinofuranoside,3)、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quercetin-3-O-β-D-galactopyranoside,4)、槲皮素-3-O-β-D-鼠李糖苷(quercetin-3-O-β-D-rhamno-side,5)、山柰酚(kaempferol,6)、山柰酚-3-O-(2″,6″-二反式-对香豆酰基)-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2″,6″-di-(E)-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7)、羽扇豆醇(lupeol,8)、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9)、原儿茶酸(3,4-dihydroxybenzoic acid,10)和没食子酸乙酯(ethyl gallate,11)。结论化合物1-11均首次从西南山茶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为首次从山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 西南山茶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中国山茶属(山茶科)一新变种——长蕊西南山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建林 罗强 +1 位作者 袁颖 李晓江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4-706,共3页
描述了山茶科Theaceae一个新变种——长蕊西南山茶Camelliapitardiivar.longistaminataJ.L.Liu&Q.Luo。这一新变种与原变种西南山茶CamelliapitardiiCohen-Stuart的区别是花瓣较大,长4.4–6.2(–8)cm,宽3.1–4.4cm;雄蕊花丝特长,外... 描述了山茶科Theaceae一个新变种——长蕊西南山茶Camelliapitardiivar.longistaminataJ.L.Liu&Q.Luo。这一新变种与原变种西南山茶CamelliapitardiiCohen-Stuart的区别是花瓣较大,长4.4–6.2(–8)cm,宽3.1–4.4cm;雄蕊花丝特长,外轮花丝长4.2–5.1cm,在中部或中上部合生,内轮花丝长2.5–3cm,花丝管长2.3–2.8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 长蕊西南山茶 山茶 新变种 四川 中国
下载PDF
西南山茶抗IgE介导Ⅰ型过敏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永奇 侯蕾 +4 位作者 史丽颖 唐玲 郭雨 牟红梅 冯宝民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9-521,共3页
目的以致敏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白三烯(LT)、全血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嗜酸性粒细胞(EOS)及肺组织炎症面积为活性指标,跟踪研究西南山茶叶抗IgE介导Ⅰ型过敏的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方法西南山茶叶用95%乙醇提取,提取物用石油... 目的以致敏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白三烯(LT)、全血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嗜酸性粒细胞(EOS)及肺组织炎症面积为活性指标,跟踪研究西南山茶叶抗IgE介导Ⅰ型过敏的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方法西南山茶叶用95%乙醇提取,提取物用石油醚、醋酸乙酯萃取,醋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化学分离。用卵白蛋白(OVA)和氢氧化铝[Al(OH)3]的混合液致敏和诱发,制成Ⅰ型过敏反应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孟鲁司特钠(Men-glusitena)组,各样品的低、高剂量组。采用ELISA法测定致敏大鼠血清IgE和LT含量;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大鼠全血和BALF中EOS数量;通过病理学检查,检测肺组织炎症面积。结果得到95%乙醇提取物(总黄酮10.95%,总多酚15.73%)(1)、石油醚萃取物(2)、醋酸乙脂萃取物(总黄酮39.38%,总多酚20.01%)(3)、水层(4)。化学分离得到7个黄酮醇类化合物,其槲皮素(5)含量最高(5g)。1、3、5均可降低血清中IgE和LT含量,强弱顺序为1<3<5;1、3、5均能减少全血和BALF中EOS数量,强弱顺序为1<3<5;1、3、5均可减少肺组织炎症面积,强弱顺序为1<3<5。结论西南山茶叶抗IgE介导Ⅰ型过敏反应的有效部位为黄酮醇类酚性成分。有效成分或代表性成分为槲皮素,其活性强度优于孟鲁司特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茶 有效部位 有效成分 过敏反应 炎症
下载PDF
西南山茶种仁油超声波辅助提取及GC-MS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洁 陈功锡 +1 位作者 李贵 邢晋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11,共4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西南山茶种仁油,研究了超声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对西南山茶种仁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交实验优化得到的超声波辅助提取西南山茶种仁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9,超声功率200 W,提取时间50 min...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西南山茶种仁油,研究了超声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对西南山茶种仁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交实验优化得到的超声波辅助提取西南山茶种仁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9,超声功率200 W,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温度55℃;在最佳条件下,西南山茶种仁油提取率为36.74%。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山茶种仁油中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油酸(78.68%)、棕榈酸(8.59%)、十六碳三烯酸(7.92%)、亚油酸(2.43%)、亚麻酸(1.17%)、硬脂酸(0.81%)、花生酸(0.19%),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20%,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茶 种仁油 超声波辅助提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西南山茶种子、果皮、花抗IgE介导Ⅰ型过敏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永奇 侯蕾 +4 位作者 史丽颖 师海波 苗艳波 唐玲 冯保民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9-531,共3页
目的以致敏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三烯(LT)和组胺(His),全血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嗜酸性粒细胞(EOS)和肺组织炎症面积为活性指标,跟踪研究西南山茶种子、果皮、花抗IgE介导Ⅰ型过敏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方法西南山茶花用乙醇提... 目的以致敏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三烯(LT)和组胺(His),全血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嗜酸性粒细胞(EOS)和肺组织炎症面积为活性指标,跟踪研究西南山茶种子、果皮、花抗IgE介导Ⅰ型过敏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方法西南山茶花用乙醇提取,提取物用醋酸乙酯萃取,醋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花用50%丙酮提取,种子和果皮分别用乙醇提取。用卵白蛋白(OVA)和氢氧化铝Al(OH)3的混合液致敏和诱发,制成Ⅰ型过敏反应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孟鲁司特钠组(Menglusitena)组,各样品的高、低剂量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gE、LT和His含量;采用细胞计数法,测定大鼠全血和BALF中EOS数量;通过病理学检查,检测肺组织炎症面积。结果得到花的95%乙醇提取物(1),花的50%丙酮提取物(2),花的醇提物水层(3),化学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山萘酚(4)含量较高,种子的醇提物(5),果皮醇提物(6)。1,2,3,5,6号均可降低血清IgE、LT和His含量,强弱顺序5、6、1>2、3>4;1、2、5可明显减少全血及BALF中EOS数量,强弱顺序为1,2,5>3,6>4;1,3,5,6均可减少肺组织炎症面积,强弱顺序5>6>1>3。结论 1,2,3,5,6号灌胃给药对大鼠过敏均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综合各项指标,活性强弱顺序为5、6、1>2、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茶 有效部位 IgE介导Ⅰ型过敏反应 炎症
下载PDF
西南山茶花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侯蕾 唐玲 +2 位作者 史丽颖 冯宝民 王永奇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25-28,共4页
目的:旨在测定西南山茶花醇提物、花的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水层中总皂苷、总多酚、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其总皂苷、总多酚、总黄酮的含量依次为:西南山茶花醇提物12.15%,32.4%,3.27%;花的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 目的:旨在测定西南山茶花醇提物、花的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水层中总皂苷、总多酚、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其总皂苷、总多酚、总黄酮的含量依次为:西南山茶花醇提物12.15%,32.4%,3.27%;花的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25.86%,37.0%,8.64%;水层5.78%,12.76%,0.34%.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以上三种物质简便易行,准确可靠,重现性较理想,回收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茶 总皂苷 总多酚 总黄酮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攀西西南山茶幼叶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袁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7866-7867,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植物激素对西南山茶幼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方法]以西南山茶幼叶为外植体,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添加3种植物激素NAA、6-BA和2,4-D,浓度分别为0.5、1.0、2.0和4.0 mg/L,研究在不同浓度植物激素配比条件下西南山茶幼叶... [目的]探讨不同植物激素对西南山茶幼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方法]以西南山茶幼叶为外植体,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添加3种植物激素NAA、6-BA和2,4-D,浓度分别为0.5、1.0、2.0和4.0 mg/L,研究在不同浓度植物激素配比条件下西南山茶幼叶愈伤组织诱导率及生长状态。[结果]单因子诱导西南山茶幼叶愈伤组织形成时,适当浓度的NAA、6-BA和2,4-D均能起到显著的诱导效应,以0.5 mg/L浓度的2,4-D的效果最好,所形成的愈伤组织黄绿色,疏松,生长状态最好,利于培养,但随2,4-D浓度增高会导致愈伤组织的褐化现象严重。组合因子诱导时,以NAA 1.0 mg/L+6-BA 1.0 mg/L的诱导率最高,2,4-D 0.5 mg/L+6-BA 1.0 mg/L诱导愈伤组织的生长状态最好,利于培养。[结论]该研究为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于攀西西南山茶的快速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茶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激素
下载PDF
攀西西南山茶扦插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罗强 刘建林 +1 位作者 袁颖 李晓江 《中国林副特产》 2008年第4期29-30,共2页
通过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奈乙酸溶液处理西南山茶插穗,配合其他措施进行盆钵扦插试验,结果表明:西南山茶插穗在50mg/L吲哚丁酸、奈乙酸溶液中浸泡3h进行扦插,其生根率可分别高达94%、88%;相同处理条件下,采自半阴湿及阴湿环境母株的... 通过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奈乙酸溶液处理西南山茶插穗,配合其他措施进行盆钵扦插试验,结果表明:西南山茶插穗在50mg/L吲哚丁酸、奈乙酸溶液中浸泡3h进行扦插,其生根率可分别高达94%、88%;相同处理条件下,采自半阴湿及阴湿环境母株的插穗生根率明显高于干旱、向阳环境的母株插条;1~2年生插穗比多年生插穗的生根率也明显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西 西南山茶 扦插
下载PDF
哈尼梯田水源区典型树种西南山茶水分利用特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卓娟 宋维峰 吴锦奎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2年第2期1-7,共7页
哈尼梯田是世界水土保持系统工程的奇迹,在其森林-村寨-梯田-河谷组成的垂直景观结构中,森林起着重要的作用。森林作为涵养水源的载体,如何更好地利用树种对环境水的利用规律,从而掌握森林植被在维护森林生态系统、调节区域水资源时空... 哈尼梯田是世界水土保持系统工程的奇迹,在其森林-村寨-梯田-河谷组成的垂直景观结构中,森林起着重要的作用。森林作为涵养水源的载体,如何更好地利用树种对环境水的利用规律,从而掌握森林植被在维护森林生态系统、调节区域水资源时空变化中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角度,研究西南山茶植物水与潜在水源氢同位素组成,以探究哈尼梯田水源区西南山茶水分利用特征。西南山茶根系较浅,降水可以有效地补给西南山茶林地地下水和土壤水;基于IsoSource模型分析表明,西南山茶对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均有利用,西南山茶雨季对降水、各层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摄取较为平均;其他季节西南山茶汲取降水的比例较高,分别为35.88%、27.6%和2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茶 稳定氢氧同位素 土壤水 水分来源 哈尼梯田 水土保持
下载PDF
西南山茶植物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侯蕾 石海峰 +3 位作者 唐玲 史丽颖 冯宝民 王永奇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测定西南山茶叶(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花蕾(醇提物),种子(醇提物、水提物),果皮(醇提物、水提物)各植物部位中总皂苷、总多酚(鞣质)、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UV法。结果其总皂苷、总多酚(鞣质)、总黄酮的含量依次为山茶叶醇提物... 目的测定西南山茶叶(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花蕾(醇提物),种子(醇提物、水提物),果皮(醇提物、水提物)各植物部位中总皂苷、总多酚(鞣质)、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UV法。结果其总皂苷、总多酚(鞣质)、总黄酮的含量依次为山茶叶醇提物33.33%、15.73%(4.48%)、10.95%;山茶叶乙酸乙酯萃取物38.69%、20.01%(8.32%)、39.38%;花蕾醇提物40.42%、22.52%(8.54%)、18.34%;种子醇提物21.40%、4.74%(0.83%)、3.82%;种子水提物1.74%、9.30%(3.06%)、0.03%;果皮醇提物11.20%、10.61%(2.82%)、11.16%;果皮水提物2.10%、7.89%(7.24%)、1.39%。结论UV法测定以上3种物质简便易行,准确可靠,重复性较理想,回收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茶 总皂苷 总多酚 总黄酮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西南山茶种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尚志春 于大永 +3 位作者 冯宝民 唐玲 王永奇 史丽颖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5-88,共4页
目的:研究西南山茶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西南山茶种子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 目的:研究西南山茶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西南山茶种子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6→1)-α-L-鼠李糖基-(3→1)-α-L-鼠李糖苷(1)、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6→1)-4'''-O-乙酰基-α-L-鼠李糖基-(3→1)-α-L-鼠李糖苷(2)、半乳糖醇(3)、蔗糖(4)、胡萝卜苷(5)、β-谷甾醇(6)、羽扇豆醇(7)。结论:化合物1~7均首次从西南山茶种子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茶 种子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西南山茶果皮化学成分
12
作者 尚志春 宋明明 +3 位作者 史丽颖 于大永 唐玲 王永奇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85-87,共3页
目的:研究西南山茶果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西南山茶果皮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1)、没食子酸(2)... 目的:研究西南山茶果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西南山茶果皮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1)、没食子酸(2)、原儿茶酸(3)、齐墩果酸(4)、胡萝卜苷(5)、β-谷甾醇(6)、羽扇豆醇(7)。结论:化合物1~7均首次从西南山茶果皮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茶 果皮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金沙江中游地区山茶组4居群植物形态及花粉特征观察及其分类讨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强 刘建林 +1 位作者 蔡光泽 袁颖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5-292,共8页
对金沙江中游地区4个山茶组居群进行长期形态特征观察,并对其中32株的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电镜扫描观察。结果表明:不同居群及同一居群内不同植株间具有某些共同的形态特征,但具有明显的多样性、连续的变异性和性状的交叉性;花粉粒... 对金沙江中游地区4个山茶组居群进行长期形态特征观察,并对其中32株的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电镜扫描观察。结果表明:不同居群及同一居群内不同植株间具有某些共同的形态特征,但具有明显的多样性、连续的变异性和性状的交叉性;花粉粒多为大型,形状为长球形,偶有超长球形、近长球形和不规则形状,极面观为三裂圆形、三裂近圆形和三裂钝三角形;花粉粒的外壁纹饰具有较明显差异,具皱疣状、皱网状、皱穴状、脑纹状、条状和网穴状等多种纹饰类型,但属于种内多型现象。研究结果认为该地区山茶虽在某些表征上差异明显,但幼枝和叶背无毛,叶片先端长渐尖或尾尖,花丝无毛,花柱合生,花、果及叶均较大等共同特征,均应属于山茶组的西南山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山茶 花粉 形态特征 西南山茶
下载PDF
亚热带森林啮齿类动物对林区两种植物果实的捕食和扩散研究——以宽阔水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楠 黎道洪 袁萌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2-365,371,共5页
2007年9月至10月,以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热带森林系统内食果(或食种子)啮齿类动物与肉果植物香港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hongkongensis和干果植物西南山茶Camellia pitardii为研究对象,初步研究鼠类捕食对两种... 2007年9月至10月,以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热带森林系统内食果(或食种子)啮齿类动物与肉果植物香港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hongkongensis和干果植物西南山茶Camellia pitardii为研究对象,初步研究鼠类捕食对两种植物种子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啮齿动物对两种植物果实及种子的搬运存在较大差异:鼠类对于肉果植物主要表现为种子的散布者,香港四照花90%的种子被成功散布,但距离较靠近母树;鼠类对于干果植物则主要表现为种子的掠食者,超过90%的西南山茶种子被鼠类采食,仅极少数能够偶然幸存下来进入土壤种子库,鼠类对干果的平均搬运距离大于肉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散布 啮齿动物 西南山茶 香港四照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