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堡凹陷西南庄断层分段活动性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姜华 王建波 +2 位作者 张磊 方欣欣 袁圣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47-1053,共7页
应用古落差方法进行南堡凹陷西南庄断层分段活动性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沉积的控制作用进行研究。西南庄断层可划分为3段,东段最先发育,西段和中段在中晚期强烈活动。其中,西段控制着南堡⑤号构造带的发育,由于强烈活动形成了其滚动背... 应用古落差方法进行南堡凹陷西南庄断层分段活动性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沉积的控制作用进行研究。西南庄断层可划分为3段,东段最先发育,西段和中段在中晚期强烈活动。其中,西段控制着南堡⑤号构造带的发育,由于强烈活动形成了其滚动背斜的构造样式;而中段和东段的连接部位正是老爷庙构造带的发育部位。正是由于两翼的强烈沉降,使老爷庙构造带形成了长轴垂直于西南庄断层的横向背斜。南堡⑤号构造带的物源主要是从断裂西段的倾没端沿断裂下降盘的沟槽进入西段控制的中心部位;老爷庙构造带对应着东段和中段的连接部位,是继承性发育的物源入口,沉积体系进入盆地后沿背斜枢纽部位向盆地中心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西南庄断层 分段活动性 横向褶皱背斜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西南庄断层分段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9
2
作者 孙思敏 季汉成 +2 位作者 王建伟 章惠 陈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8-634,共7页
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西南庄边界断层为例,应用地震资料,结合构造图和地层厚度图,分析不同地质时期边界断层垂直位移沿走向变化,对边界断层分段生长与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这种过程对沉积的控制作用。西南庄断层在沙三段沉积期可... 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西南庄边界断层为例,应用地震资料,结合构造图和地层厚度图,分析不同地质时期边界断层垂直位移沿走向变化,对边界断层分段生长与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这种过程对沉积的控制作用。西南庄断层在沙三段沉积期可分为东、中、西3个相对独立的断层,它们间呈侧列式分布,在断层段叠覆处发育转换斜坡;沙一段沉积时期,3个断层段连接并出现了统一趋势,同时高柳断层以北的断层段开始废弃。在东营组沉积末期各断层段连接形成统一断层,但仍表现出分段特征,在断层分段处形成横向褶皱,同时高柳断层以北的断层段废弃。横向褶皱和转换斜坡是下盘碎屑物质进入盆地的通道,是有利储层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斜坡 横向褶皱 分段作用 西南庄断层 南堡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南堡凹陷北端古近系地层构造解析——断层链接处“变换生长”现象及其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晓文 常迪 +2 位作者 施尚明 何春波 魏华彬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87-1294,共8页
选择构造位置最为典型的南堡凹陷北端作为研究区,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成果,针对不同时期开展了活动断裂分析、沉降中心位置分析等工作.明确了研究区沙三期主控断层活动强度最大位置走向与次级活动断层主要走向均为北东向,至沙一期... 选择构造位置最为典型的南堡凹陷北端作为研究区,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成果,针对不同时期开展了活动断裂分析、沉降中心位置分析等工作.明确了研究区沙三期主控断层活动强度最大位置走向与次级活动断层主要走向均为北东向,至沙一期转变为近东西向.通过观察主控断层的三维空间形态,提出西南庄断层和柏各庄断层链接处存在"变换生长"现象,表现为断层深部连续、至浅部分开,且走向发生改变.同时指出与先存断层走向相差近45°方向的伸展应力条件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揭示了该区域应力体制转换后的性质为南北向伸展而非走滑.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在沙三期的应力体制为强烈的北西-南东向伸展;沙二时期为应力体制过渡时的平静期(剥蚀期);从沙一期开始应力体制变为强烈的南北向伸展,并派生出走滑分量;东营期后强度减弱.南堡凹陷与研究区应力体制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柏各断层 西南庄断层 构造解析 伸展构造 断层“变换生长”现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