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道地震成像方法在台西南盆地断层与岩浆侵入体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魏玉鹏 傅德龙 +3 位作者 刘洋廷 刘凯 刘焱光 郑彦鹏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7-272,共16页
台西南盆地是南海北部陆缘上的新生代盆地,其中发育了丰富的断层和岩浆侵入体,对油气成藏和构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叠后时间偏移、倾角时差校正后的叠后时间偏移(以下简称:叠前部分偏移)和叠前时间偏移三种成像方法对台西南盆地的... 台西南盆地是南海北部陆缘上的新生代盆地,其中发育了丰富的断层和岩浆侵入体,对油气成藏和构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叠后时间偏移、倾角时差校正后的叠后时间偏移(以下简称:叠前部分偏移)和叠前时间偏移三种成像方法对台西南盆地的多道地震数据进行成像,并对比分析了这3种成像方法对台西南盆地中断层和岩浆侵入体的识别效果。叠后时间偏移可识别规模较大的主要断层,难以识别规模较小的断层。叠前部分偏移对规模较大和规模较小的断层都可以进行识别,较叠后时间偏移识别出的断层数量更多。叠前时间偏移不仅能够识别规模较大和规模较小的断层,还可以对规模更小的断层进行识别,其识别出的断层数量多于叠前部分偏移。叠后时间偏移无法准确识别岩浆侵入体中的透镜状结构特征;叠前部分偏移能识别出岩浆侵入体的透镜状岩块;叠前时间偏移识别出的透镜状岩块较叠前部分偏移的识别结果更加完整。进一步讨论了叠前时间偏移方法中偏移最大倾角参数对成像效果的影响,研究了多道地震成像方法识别台西南盆地断层和岩浆侵入体的效果,希望对该区域进一步的油气与构造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方法 西南盆地 断层 岩浆侵入体 偏移最大倾角
下载PDF
台西南盆地构造特征与演化 被引量:21
2
作者 丁巍伟 王渝明 +2 位作者 陈汉林 杨树锋 吴能有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16-220,共5页
通过对南海973航次在该区域的多道地震剖面的解释,并结合重力和磁力资料,发现台西南盆地的主要构造走向为NE-NEE向,沉积上具有独特的双层构造,是一个与南海演化密切相关的新生代伸展型断陷盆地.这个盆地早第三纪开始发育,形成了大量的... 通过对南海973航次在该区域的多道地震剖面的解释,并结合重力和磁力资料,发现台西南盆地的主要构造走向为NE-NEE向,沉积上具有独特的双层构造,是一个与南海演化密切相关的新生代伸展型断陷盆地.这个盆地早第三纪开始发育,形成了大量的正断层和由它们控制的一系列半地堑,发育了古新世-渐新世的沉积.渐新世末期盆地受到挤压作用影响,发育了一系列的逆冲断层和反转构造,表明了台西南盆地"先张后挤"的演化特征,从中新世开始进入热力学沉降坳陷发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西南盆地 双层构造 反转构造 构造特征
下载PDF
南海台西南盆地自生管状黄铁矿矿物学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水合物的示踪意义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美 孙晓明 +2 位作者 芦阳 徐莉 陆红锋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5-734,共10页
在南海台西南区GC10岩芯中发现了大量自生管状黄铁矿,它是海洋沉积物缺氧硫酸盐还原过程的主要产物。扫描电镜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测试结果显示,这些管状黄铁矿主要由草莓状黄铁矿组成,且在管内各圈层分布不均:内层主要是单个的大颗粒草... 在南海台西南区GC10岩芯中发现了大量自生管状黄铁矿,它是海洋沉积物缺氧硫酸盐还原过程的主要产物。扫描电镜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测试结果显示,这些管状黄铁矿主要由草莓状黄铁矿组成,且在管内各圈层分布不均:内层主要是单个的大颗粒草莓状黄铁矿,直径为40μm左右;中间致密层为具外壳结构的草莓状黄铁矿,经后期压实作用后呈五角十二面体紧密堆积;外层是疏松的混有部分杂质的黄铁矿。高分辨率透射电镜观测显示,草莓状黄铁矿中存在面缺陷,在平行于黄铁矿的(001)面存在白铁矿层。草莓状黄铁矿中的黄铁矿与白铁矿是同质异构体,而且,白铁矿的(101)平行于黄铁矿的(001),白铁矿的[010]方向平行于黄铁矿的[100],这是黄铁矿与白铁矿之间最易相互生长的面。草莓状黄铁矿微晶的形态各异,包括有序规则排列的球粒、部分有序排列的五角十二面体、无序排列的球粒、截角立方体、不规则体及亚微晶颗粒等,说明草莓状黄铁矿是在微生物参与下,在由强还原到局部弱氧化的环境中形成的。这种微环境的变化正好是下部上溢的甲烷在管状通道内与硫酸盐发生反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学 自生管状黄铁矿 草莓状黄铁矿 天然气水合物 西南盆地 南海
下载PDF
台西南盆地新生代断裂特征与盆地演化 被引量:23
4
作者 易海 钟广见 马金凤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0-564,共5页
根据断裂发育特征和盆地结构分析,新生代台西南盆地的演化可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晚古新世—早渐新世陆缘裂陷期,此间断裂多为半地堑和地堑的边界断裂;晚渐新世—中中新世陆缘盆地坳陷期,受南海扩张运动的影响,南部坳陷发生快速拗陷,为盆... 根据断裂发育特征和盆地结构分析,新生代台西南盆地的演化可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晚古新世—早渐新世陆缘裂陷期,此间断裂多为半地堑和地堑的边界断裂;晚渐新世—中中新世陆缘盆地坳陷期,受南海扩张运动的影响,南部坳陷发生快速拗陷,为盆地的沉降和沉积中心,而北部坳陷则处于隆起状态;晚中新世—全新世陆缘张裂期,由于南海洋壳沿马尼拉海沟向吕宋岛弧之下俯冲,致使南部坳陷沿现今的陆坡区发生一期新的张裂活动,并使南部坳陷快速沉降为深海盆,而菲律宾板块往北西方向俯冲,致使北部坳陷东部发生近东西向挤压构造运动,此时期盆地的沉积中心转移至北部坳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断裂特征 盆地演化 西南盆地
下载PDF
台西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甲烷量估算 被引量:6
5
作者 毕海波 马立杰 +2 位作者 黄海军 杜廷芹 孔梅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9-186,共8页
南海北部陆坡区的台西南盆地是天然气水合物潜在分布区之一,水合物稳定带的研究对天然气水合物成矿与分布规律以及资源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SO-177中德合作航次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地质的调查资料,结合天然气水合物的相平衡条... 南海北部陆坡区的台西南盆地是天然气水合物潜在分布区之一,水合物稳定带的研究对天然气水合物成矿与分布规律以及资源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SO-177中德合作航次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地质的调查资料,结合天然气水合物的相平衡条件和相应的压力-温度方程,计算了台西南盆地A区和B区的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并讨论了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的分布特征。另外,对A区和B区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资源量进行了初步估算,估算结果为:A区甲烷资源含量为8.5739×1011~5.1443×1012m3,B区甲烷资源含量为1.4518×1012~8.7111×1012m3,A区和B区甲烷资源总量约2.3029×1012~13.8544×1012m3。初步估算结果显示,台西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甲烷资源量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稳定带厚度 甲烷资源量 西南盆地
下载PDF
台西南盆地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测井响应规律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梁劲 王静丽 +3 位作者 陆敬安 康冬菊 匡增桂 杨承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40,共9页
文章分析了台西南盆地渗漏型和扩散型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并通过对比DSDP 84航次570号钻孔含天然气水合物层段测井资料,结合研究区的区域地质条件、水合物饱和度、钻井岩心资料以及地震反射剖面特征,总结出台西南盆地天... 文章分析了台西南盆地渗漏型和扩散型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并通过对比DSDP 84航次570号钻孔含天然气水合物层段测井资料,结合研究区的区域地质条件、水合物饱和度、钻井岩心资料以及地震反射剖面特征,总结出台西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的测井响应规律及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含水合物沉积层的测井曲线有高电阻率、高声波速度、高中子孔隙度、低补偿密度和低自然伽马的"三高两低"的异常特征,渗漏型水合物层测井曲线"三高两低"特征较扩散型明显,渗漏型水合物沉积层内水合物碳氢气体浓度高,在断层通道内高度聚集形成块状水合物,水合物的饱和度最高达到100%,水合物分解后形成碳酸盐层,部分碳氢气体沿裂隙向上运移后再次形成的水合物层,扩散型水合物主要分布在水合物稳定带的底部,水合物呈分散状存在于沉积物中,水合物分布范围较大,气体容积扩散,碳氢气体浓度下降,水合物的最高饱和度为31%,水合物气源主要为微生物成因气,裂解气可能以生物降解气的形式与微生物气为水合物的形成共同提供气源。研究区断层、断裂和气烟囱等构造发育,地震反射剖面上具有似海底反射(BSR)、振幅空白带、BSR与地层斜交、穹状反射(速度振幅异常而形成的眼球状结构)等水合物响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盆地 天然气水合物 含水合物地层 测井响应 碳氢气体 似海底反射
下载PDF
中—新生代东昆仑造山带构造事件及柴西南盆地原型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倪金龙 汪劲草 +3 位作者 周莉 赵小花 刘东 宋召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5-510,517,共7页
柴西南盆地原型的研究由于其复杂的地质背景存在众多争论。根据盆山耦合理论,从东昆仑造山带与柴西南盆地受制于共同应力场的角度,结合二者资料及野外考察,对东昆仑山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事件进行了厘定。以此为基础,对柴西南盆地原型... 柴西南盆地原型的研究由于其复杂的地质背景存在众多争论。根据盆山耦合理论,从东昆仑造山带与柴西南盆地受制于共同应力场的角度,结合二者资料及野外考察,对东昆仑山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事件进行了厘定。以此为基础,对柴西南盆地原型的形成与改造进行了探讨。认为:中、新生代以来,东昆仑造山带与柴西南盆地一起共同经历了多期挤压与伸展事件。其中,早、中侏罗世东昆仑山可能经历了造山后伸展事件,这一事件可能是中生代柴西南原型盆地的直接成因;新生代早、中期的伸展环境及昆北断裂、阿尔金断裂的右行走滑可能是新生代柴西南原型盆地形成的主要机制。中、新生代以来的多期挤压事件对前期原型盆地有着重要的改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盆地 东昆仑造山带 新生代 盆地原型 盆山耦合
下载PDF
台西南盆地岩石圈伸展及裂后沉降特征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吴哲 杨风丽 +1 位作者 钟家良 钟广见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30-1736,共7页
计算有效弹性厚度和不同尺度的拉张因子,并结合裂后的沉积记录可以反映一个伸展性盆地的形成演化特征.运用基于弹性梁模型和挠曲均衡原理的二维构造模拟软件重点对横穿台西南盆地的一条地震地质剖面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5km为台西... 计算有效弹性厚度和不同尺度的拉张因子,并结合裂后的沉积记录可以反映一个伸展性盆地的形成演化特征.运用基于弹性梁模型和挠曲均衡原理的二维构造模拟软件重点对横穿台西南盆地的一条地震地质剖面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5km为台西南盆地最合适的有效弹性厚度;岩石圈尺度的拉张因子在1.2~4.8之间,上地壳尺度的拉张因子在1.0~1.2之间,全地壳尺度的拉张因子在1.1~3.0之间,岩石圈伸展具有横向的非均质性和深度的依赖性;台西南盆地裂后阶段受陆架坡折形成、东沙运动两期构造运动影响较大,不同于典型伸展性盆地裂后沉降模式,沉降特征无明显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盆地 岩石圈伸展 有效弹性厚度 不同尺度拉张因子 裂后沉降速率
下载PDF
南海台西南盆地自生管状黄铁矿及其对天然气水合物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美 孙晓明 +2 位作者 芦阳 徐莉 XU Huifang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85-386,共2页
关键词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 黄铁矿形 西南盆地 海相沉积物 甲烷 南海 自生黄铁矿 硫酸盐还原 五角十二面体 墨西哥湾
下载PDF
台西南盆地晚新生代地质演化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钟建强 黄慈流 詹文欢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4-38,共5页
通过对构造沉降、断裂活动、岩浆活动、构造应力场等分析,认为台西南盆 地晚新生代地质演化存在两个旋回,即渐新世一中中新世受南海扩张控制、陆缘主 动裂陷-沉降旋回和晚中新世-第四纪受台湾弧-陆碰撞影响、陆缘被动拉张-活化 ... 通过对构造沉降、断裂活动、岩浆活动、构造应力场等分析,认为台西南盆 地晚新生代地质演化存在两个旋回,即渐新世一中中新世受南海扩张控制、陆缘主 动裂陷-沉降旋回和晚中新世-第四纪受台湾弧-陆碰撞影响、陆缘被动拉张-活化 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盆地 地质演化 晚新生代
下载PDF
台西南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油气藏组合分析 被引量:29
11
作者 杜德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18,共14页
本文根据台西南盆地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台西南盆地的地壳结构、基底特征、沉积厚度、断裂构造等基本地质构造特征 ̄[1]作了研究,探讨了台西南盆地的构造发展演化及油气藏组合。认为该盆地的构造演化为幕式拉张。幕式拉张可分... 本文根据台西南盆地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台西南盆地的地壳结构、基底特征、沉积厚度、断裂构造等基本地质构造特征 ̄[1]作了研究,探讨了台西南盆地的构造发展演化及油气藏组合。认为该盆地的构造演化为幕式拉张。幕式拉张可分为三大张裂幕,相应的热沉降作用使盆地在不同的张裂幕时期发展为断陷,裂陷,裂拗-拗陷。它们分别与板块作用下的区域构造运动阶段相对应,说明区域构造运动不但控制了盆地的发展演化,同时也制约了盆地的油气藏组合。其油气藏组合具有新生古储、自生自储、上下阁楼式复式聚集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西南盆地 油气藏
下载PDF
南海北部台西南盆地973-4岩芯碳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玉峰 雷怀彦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0-107,共8页
对南海北部台西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潜在区(973-4岩芯)碳的形态、含量和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成岩环境因素和细菌种群与碳地球化学行为的关系。结果显示:(1)TOC含量为0.4%~1.3%,δ^(13)CTOC为–26.7‰~–23.9‰,说明973-4... 对南海北部台西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潜在区(973-4岩芯)碳的形态、含量和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成岩环境因素和细菌种群与碳地球化学行为的关系。结果显示:(1)TOC含量为0.4%~1.3%,δ^(13)CTOC为–26.7‰~–23.9‰,说明973-4岩芯主要为陆源有机质,能够满足微生物产甲烷的需要;DIC和δ^(13)CIC的垂向变异及其显著负相关,指示:973-4岩芯560~890 cm深度段有SO42–驱动的AOM反应。(2)p H、Eh、沉积物粒径等成岩环境参数与TOC、IC、δ^(13)CTOC、δ^(13)CIC等碳地化参数显著相关。(3)细菌种群与DIC、δ^(13)CIC显著相关。结论认为:(1)973-4岩芯碳的地化行为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存在明显响应关系。(2)成岩环境参数的垂向变异与碳的地球化学特征密切相关。(3)细菌种群对碳的地化参数变异有着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盆地 天然气水合物 碳的地球化学特征 成岩环境 细菌种群
下载PDF
台西南盆地潜在的地质灾害初探 被引量:3
13
作者 寇养琦 杜德莉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5年第1期41-47,共7页
台西南盆地是南海北部陆架台边缘含油气盆地之一,在未来的油气勘探与开发中,面临着海洋地质灾害的威胁。利用地震等地球物理资料及区域天然地震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初步研究了盆地中地质灾害因素的主要类型(断层、天然地震、海底地... 台西南盆地是南海北部陆架台边缘含油气盆地之一,在未来的油气勘探与开发中,面临着海洋地质灾害的威胁。利用地震等地球物理资料及区域天然地震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初步研究了盆地中地质灾害因素的主要类型(断层、天然地震、海底地形障碍、海底滑坡、火山活动等),研究了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活动规律、分布位置和主要成因。认为区内地质灾害因素的发生发展与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板块的碰撞有关。同时还讨论了地质灾害与海洋环境的关系,认为它们是密不可分的环境系统。为了防止海洋地质灾害的发生,建议研究区内的新构造运动,并尽快尽早开展区内的海洋地质灾害和海洋工程地质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盆地 地质灾害 断层 天然地震 海洋环境 含油气分地
下载PDF
台西南盆地晚新生代构造演化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钟建强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4-50,共7页
台西南盆地是南海北部陆缘的一个新生代沉积盆地。通过对构造沉降、断裂活动、岩浆活动、构造应力场等特征的分析和恢复盆地的发育过程,认为台西南盆地主要是在南海北部陆缘与台湾岛弧晚新生代构造作用下地壳多次张裂而成的。
关键词 西南盆地 晚新生代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南海台西南盆地南部海域TS6孔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荣 冯秀丽 +2 位作者 冯利 肖晓 冯智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8-69,共12页
通过对南海台西南盆地南部海域TS6柱状样沉积物样品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结合粒度和AMS14C测年分析结果,探讨了研究区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沉积环境及气候变化特征。常量元素垂向序列显示元素Mn在沉积物近表层大量自生富集,指示近现... 通过对南海台西南盆地南部海域TS6柱状样沉积物样品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结合粒度和AMS14C测年分析结果,探讨了研究区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沉积环境及气候变化特征。常量元素垂向序列显示元素Mn在沉积物近表层大量自生富集,指示近现代底层水高度富氧,表明研究区水体环境条件十分有利于水成成因的铁锰结核发育;常量元素统计分析表明,Al、Fe、Mg、K、Ti代表了陆源元素组合;陆源常量元素比值Al2O3/TiO2、TFe2O3/TiO2、MgO/TiO2和MgO/Al2O3记录了研究区末次冰消期以来的部分气候波动事件,其中全新世9.8~9.4 kaBP和6.5~5.8 kaBP阶段发生了两次气候变冷事件,指示东亚夏季风强度明显减弱,并且6.5~5.8 kaBP阶段冷事件表现出“双峰”特征。各常量元素比值指示末次冰消期18.5和15.8 kaBP左右可能也出现了气候变冷事件,其中15.8 kaBP出现的冷事件应该对应于H1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量元素 沉积环境 气候波动 南海台西南盆地
下载PDF
南海台西南盆地南部海域19 ka以来沉积物物源与输运机制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荣 冯秀丽 +2 位作者 冯利 肖晓 刘爽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4-65,共12页
通过对南海台西南盆地南部海域TS6岩芯沉积物样品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黏土矿物组合进行分析,探讨了研究区近19 ka(末次冰消期)以来沉积物物质来源、输运机制及物源变化特征。物源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台湾河流是研究区沉积物的主要源区... 通过对南海台西南盆地南部海域TS6岩芯沉积物样品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黏土矿物组合进行分析,探讨了研究区近19 ka(末次冰消期)以来沉积物物质来源、输运机制及物源变化特征。物源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台湾河流是研究区沉积物的主要源区,其中台湾西部河流较东部河流贡献更大,珠江也为研究区输送了部分沉积物。由于各源区物质主要黏土矿物种类及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推测研究区沉积物黏土矿物中的伊利石和绿泥石主要由台湾河流提供,高岭石主要由珠江提供,含量较少的蒙脱石由东南部的吕宋岛提供。末次冰消期以来,研究区陆源物质输入量受控于海平面变化而逐渐减少,黏土矿物组合反映的物源变化主要受控于气候和洋流变化,还可能叠加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盆地 末次冰消期 物源 输运机制 陆源输入量
下载PDF
塔西南盆地海退时间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旭 程钰瑞 +1 位作者 冯一帆 彭保发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4-93,共10页
位于塔里木盆地以西的新特提斯洋的退出过程对认识中亚盆山耦合过程、海陆分布变化引起的干旱化甚至亚洲气候环境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一直是亚洲新生代构造与气候研究的重点科学问题。通过在广泛收集新特提斯洋东段的塔西南盆地的... 位于塔里木盆地以西的新特提斯洋的退出过程对认识中亚盆山耦合过程、海陆分布变化引起的干旱化甚至亚洲气候环境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一直是亚洲新生代构造与气候研究的重点科学问题。通过在广泛收集新特提斯洋东段的塔西南盆地的相关低温热年代学、地球物理学、沉积学和古地磁年代学等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西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塔里木盆地和新特提斯洋的地质背景,分析了塔里木与帕米尔-西昆仑的盆山耦合关系,确定了塔西南盆地最后的海退时间是在晚始新世,分析了海退出现的主要成因,认为构造因素是造成塔西南盆地早-中始新世海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退 西昆仑 帕米尔 西南盆地
下载PDF
海底泥火山形成机制——南海台西南盆地泥火山钻探建议 被引量:3
18
作者 万志峰 吴婷婷 +4 位作者 张伟 苏丕波 钟思玲 张金锋 罗钧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906-2916,共11页
泥火山是地下泥质流体喷发到地表或海底所形成的丘状构造,其形成与油气成藏、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有着直接联系,其喷发活动易引发工程事故,喷发的大量甲烷气体会加剧温室效应。国内外学者已在泥火山发育、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等方面开... 泥火山是地下泥质流体喷发到地表或海底所形成的丘状构造,其形成与油气成藏、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有着直接联系,其喷发活动易引发工程事故,喷发的大量甲烷气体会加剧温室效应。国内外学者已在泥火山发育、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等方面开展了诸多研究。然而泥火山形成机制问题仍存在多种争议,其触发因素可能来自断层活动、地震、超压等。泥火山流体的传热传质及其对水合物形成与动态分布的控制作用还有待深入研究,同时海底泥火山碳排放亦是重要地质问题。因而我们建议选取南海北部台西南盆地典型泥火山开展钻探,获取海底泥火山发育的构造环境、沉积背景、温压场等系列参数,揭示泥火山成因机制,建立海底泥火山油气渗漏模式,探讨泥火山流体传热过程对水合物形成与分布的影响。研究成果对于超压沉积盆地油气勘探与开发、海底渗漏型水合物研究与勘探、新构造活动与地质灾害分析等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泥火山 形成机制 水合物成藏 碳排放 西南盆地 大洋钻探
下载PDF
豫西南盆地传统民居营造技术特征探微 被引量:1
19
作者 党君和 吕红医 《华中建筑》 2012年第10期155-158,共4页
豫西南盆地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其传统民居兼具南北民居的匠作特征。该文在对豫西南盆地的传统民居详细踏勘的基础上,分类详细地介绍了豫西南盆地传统民居木作、瓦作、砖作和土作等营造技术及方法,并进而讨论了豫西南盆地传统民居营造技... 豫西南盆地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其传统民居兼具南北民居的匠作特征。该文在对豫西南盆地的传统民居详细踏勘的基础上,分类详细地介绍了豫西南盆地传统民居木作、瓦作、砖作和土作等营造技术及方法,并进而讨论了豫西南盆地传统民居营造技术的主要影响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盆地 传统民居 营造技术
下载PDF
东海陆架和台西南盆地中生界及其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49
20
作者 冯晓杰 张川燕 +1 位作者 王春修 高乐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年第5期306-310,316,共6页
东海陆架和台西南盆地中生界业已成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构造、沉积、有机地化和储集层物性的研究表明:该区在中生代为主动大陆边缘盆地;该区白垩纪岩浆活动比浙闽沿海地区弱且晚,对烃源岩的破坏相对较弱,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和保存;该区持... 东海陆架和台西南盆地中生界业已成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构造、沉积、有机地化和储集层物性的研究表明:该区在中生代为主动大陆边缘盆地;该区白垩纪岩浆活动比浙闽沿海地区弱且晚,对烃源岩的破坏相对较弱,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和保存;该区持续的近岸和滨海环境、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温暖潮湿的古气候条件,有利于烃源岩的形成;台北坳陷南部的烃源层系为中下侏罗统,储集层系为白垩系,台西盆地和台西南盆地的侏罗系-白垩系具有类似的生储条件.台北坳陷南部、闽东坳陷北部和台西南盆地为中生界油气勘探的有利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陆架 西南盆地 中生界 油气勘探潜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