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联大时期陈岱孙的学术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丁文丽 王文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4-150,共7页
西南联大时期陈岱孙先生处在一个物质环境极度恶劣同时学术氛围又极度浓郁的联大校园之内。8年间,处理完公务与教书之余,陈先生发表了诸多文章,内容涉及金融、外汇、经济思潮、抗战对策等诸多领域。一方面从当局困境着眼,提出针砭时弊... 西南联大时期陈岱孙先生处在一个物质环境极度恶劣同时学术氛围又极度浓郁的联大校园之内。8年间,处理完公务与教书之余,陈先生发表了诸多文章,内容涉及金融、外汇、经济思潮、抗战对策等诸多领域。一方面从当局困境着眼,提出针砭时弊的对策,另一方面从抗战大局出发,为抗战胜利建言建策。这8年与抗战前后一起形成其学术生涯中的第一个高潮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时期 陈岱孙 学术研究
下载PDF
西南联大时期冯友兰的教育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邵琳娜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0-41,共2页
冯友兰( 1895-1990),河南南阳人,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哲学家.1924年冯友兰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后回到国内,历任燕京大学、广东大学、中州大学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及校务会议主席、西南联大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冯友兰( 1895-1990),河南南阳人,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哲学家.1924年冯友兰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后回到国内,历任燕京大学、广东大学、中州大学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及校务会议主席、西南联大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冯友兰为中国教育事业与哲学研究作出过重大贡献,是万众敬仰的现代新儒家之楷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演讲 西南联大时期 校务委员会
下载PDF
西南联大时期清华教师学术休假研究
3
作者 付延 刘京京 《教育评论》 2022年第10期155-162,共8页
学术休假制度于清华大学而言是一项具有多重价值的教师管理制度。全面抗战高校内迁后,清华大学对学术休假制度的艰难扶持更有其特殊意义。民国时期特别是西南联大时期清华大学学术休假制度在学校与教师互动中几经发展变迁,在迁校期间短... 学术休假制度于清华大学而言是一项具有多重价值的教师管理制度。全面抗战高校内迁后,清华大学对学术休假制度的艰难扶持更有其特殊意义。民国时期特别是西南联大时期清华大学学术休假制度在学校与教师互动中几经发展变迁,在迁校期间短暂停滞后又恢复实施。清华教师积极行使学术休假权利,利用假期从事学术事业,调整个人生活,在颠沛流离中享受学问之乐。在全面抗战中清华大学学术休假制度的实施不仅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维系了国内国际的学术交流与联系,而且有裨于学校教学和研究工作,亦有服务社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时期 清华教师 学术休假
下载PDF
关于汪曾祺西南联大时期作品中的文学地理学研究
4
作者 杨雪莹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99-,共1页
本文主要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对汪曾祺西南联大时期的作品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抗战时期昆明的地理环境对于汪曾祺的文学创作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并且对这种影响在其作品中的呈现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关键词 汪曾祺 西南联大时期 文学地理学
下载PDF
西南联大时期沈从文文学教育思想对课程思政的启示
5
作者 袁伟平 《学园》 2024年第3期4-6,共3页
西南联大时期,沈从文在文学教育过程中深入思考了文学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系,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重视培养青年学生,在具体教学中充分实现专业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结合,采取多样的形式、开发多种资源实现文学... 西南联大时期,沈从文在文学教育过程中深入思考了文学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系,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重视培养青年学生,在具体教学中充分实现专业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结合,采取多样的形式、开发多种资源实现文学教育的目的,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与课程思政要求不谋而合,对解决高校文学教育存在的困境和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时期 沈从文 文学教育 课程思政
原文传递
“看虹”、“摘星”的背后:西南联大时期沈从文的爱欲与文学
6
作者 令狐兆鹏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0年第3期247-259,共13页
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期间创作的《看虹摘星录》、《七色魇》等作品与以前的作品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情色的成分突出,因此而遭受到众多作家的批判,从而影响到了他的声誉。其次,小说部分叙事性减弱,抒情性浓郁,呈现出"抽象的抒... 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期间创作的《看虹摘星录》、《七色魇》等作品与以前的作品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情色的成分突出,因此而遭受到众多作家的批判,从而影响到了他的声誉。其次,小说部分叙事性减弱,抒情性浓郁,呈现出"抽象的抒情",导致内容晦涩难懂;小说与散文的界限进一步模糊,二者表现为鲜明的互文关系。而上述的症候与沈从文的个人情感转变有着极为重要的关联,换言之,恰恰是因为沈从文的情变才造就了上述文学风格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风格 沈从文 互文关系 抽象的抒情 《七色魇》 晦涩难懂 叙事性 西南联大时期
原文传递
论“西南联大”时期郑天挺的教学活动及其学术研究
7
作者 袁国友 袁丽华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13-123,共11页
在“西南联大”时期,作为北京大学和“西南联大”教授,郑天挺在担负繁重行政工作的同时,认真地从事教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在本科教学上,郑天挺将教学岗位从中文系转到历史系,将授课重心从“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转向了“明... 在“西南联大”时期,作为北京大学和“西南联大”教授,郑天挺在担负繁重行政工作的同时,认真地从事教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在本科教学上,郑天挺将教学岗位从中文系转到历史系,将授课重心从“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转向了“明清史”,并以系统详实、生动有趣的教学特点受到联大学生的欢迎;在研究生培养上,郑天挺承担了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的教务管理工作,通过精心谋划和协调服务,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了良好条件,为抗战时期我国人文学科优秀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特殊贡献;在学术研究上,郑天挺将治学领域从文献整理转向清史和西南边疆史研究,写出了一批考证精准、见解独到的史学论文,出版了著作《清史探微》,确立了清史专家的学术地位,形成了考据互证、探微见著的治学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天挺 西南联大时期 人才培养 学术研究
下载PDF
难忘西南联大
8
《全国新书目》 1999年第6期28-29,共2页
费孝通在4月2日的《人民日报》撰文,谈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有感。文章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南迁至昆明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全国规模最大、成就显著、中外闻名的高等学府。我的一生有很长... 费孝通在4月2日的《人民日报》撰文,谈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有感。文章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南迁至昆明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全国规模最大、成就显著、中外闻名的高等学府。我的一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同清华、北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亲身经历了西南联大时期难忘的艰苦岁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史料 南开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西南联合大学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时期
原文传递
郑天挺先生对西南边疆史地的研究
9
作者 马玉华 《昆明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8-25,共8页
郑天挺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在西南联大时期,他开始关注和研究边疆问题,曾收集、整理西南边疆史地和云南地方史资料,并到大理进行实地调查,撰写了相关论文,其学术研究多有创获。因为各种原因,他的一些研究计划未能全部完成。... 郑天挺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在西南联大时期,他开始关注和研究边疆问题,曾收集、整理西南边疆史地和云南地方史资料,并到大理进行实地调查,撰写了相关论文,其学术研究多有创获。因为各种原因,他的一些研究计划未能全部完成。尽管郑天挺先生的学术专长是中国明清史,但他为西南边疆史地的研究也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天挺 西南联大时期 大理调查 西南边疆史地
下载PDF
汪曾祺与歌谣
10
作者 遆存磊 《同舟共进》 2020年第11期79-81,共3页
汪曾祺早年对歌谣的兴趣发始于西南联大时期,多半来自老师沈从文的影响,这体现在他于写作中直接移来沈从文小说里的歌谣,如《悒郁》中的“天上起云云重云,地下埋坟坟重坟,娇妹洗碗碗重碗,娇妹床上人重人”(沈从文《萧萧》),是他习作期... 汪曾祺早年对歌谣的兴趣发始于西南联大时期,多半来自老师沈从文的影响,这体现在他于写作中直接移来沈从文小说里的歌谣,如《悒郁》中的“天上起云云重云,地下埋坟坟重坟,娇妹洗碗碗重碗,娇妹床上人重人”(沈从文《萧萧》),是他习作期的练笔;而另一篇《翠子》,他用了一首广为流传的“小白菜呀,点点黄啊,小小年纪,没了亲娘”,与故事情节倒是若合符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沈从文小说 《萧萧》 歌谣 西南联大时期 故事情节 小白菜
下载PDF
我的同窗挚友李政道
11
作者 叶铭汉(口述) 张冠生(整理) 《财新周刊》 2024年第32期78-80,共3页
在西南联大我们成了同班同学。吴大献教授给他什么题目,他都能做出来。我的叔父叶企孙对他说:我的课你不用上了,看你的书,但实验课你必须上听说李政道8月4日逝世的消息,我是在医院里。小桌上架着平板电脑,里面有他的照片,旁边是他的文... 在西南联大我们成了同班同学。吴大献教授给他什么题目,他都能做出来。我的叔父叶企孙对他说:我的课你不用上了,看你的书,但实验课你必须上听说李政道8月4日逝世的消息,我是在医院里。小桌上架着平板电脑,里面有他的照片,旁边是他的文字。我看着他,他看着我,西南联大时期的两个老同学,友好、同行80多年,还一起搞出来大科学装置,很不容易,也很宝贵,很难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政道 大科学装置 叶企孙 平板电脑 同班同学 西南联大时期 实验课
原文传递
风云在握 宠辱不惊——说说梅贻琦的从容
12
作者 唐宝民 《炎黄纵横》 2020年第1期21-22,共2页
梅贻琦是著名教育家。在他身上,除了具有那个时代许多知识分子的共同精神品质外,还有一种品质,就是从容。这种从容,表现出一代大师的潇洒情怀。西南联大时期,昆明城经常遭到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每当日机来袭,师生们就和市民们一起往郊... 梅贻琦是著名教育家。在他身上,除了具有那个时代许多知识分子的共同精神品质外,还有一种品质,就是从容。这种从容,表现出一代大师的潇洒情怀。西南联大时期,昆明城经常遭到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每当日机来袭,师生们就和市民们一起往郊外跑,称为"跑警报"。跑警报是为了躲避危险,有些人惊慌失措,跑起来慌慌张张。梅贻琦却不一样,一如往常,步态平稳,从容不迫。许多师生日后都回忆过这样一个情景:在慌乱的跑警报人群中,梅贻琦手里拿着一把伞,从容地走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贻琦 精神品质 一代大师 一把伞 宠辱不惊 西南联大时期 从容 昆明城
原文传递
中华学魂 时代倒影
13
作者 张建新 周雷 薛飞 《检察风云》 2007年第23期66-68,共3页
  70年前的11月1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后在长沙重新开学.在西南一隅,联大汇集了当时中国最有成就的学者,培养了人文和科技领域的大批精英,其中有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有蜚声中外的学术大师,有"两弹一星&qu...   70年前的11月1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后在长沙重新开学.在西南一隅,联大汇集了当时中国最有成就的学者,培养了人文和科技领域的大批精英,其中有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有蜚声中外的学术大师,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时期 长沙 南迁 湖南 申泮文 吴征镒
原文传递
《瓦猫》:书写匠人匠心
14
作者 刘颖颖 《老年世界》 2021年第9期46-47,共2页
《瓦猫》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内容聚焦手艺,其中涉及古籍修复师、理发师以及陶艺师三个传统匠种,空间跨越三城三地,由南京、香港到昆明,从江南、岭南再至西南,时间跨度则从当代溯至西南联大时期,呈现出多元的叙事风格和气象。
关键词 叙事风格 古籍修复 瓦猫 西南联大时期 时间跨度 人民文学出版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