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92篇文章
< 1 2 1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西厢记》中的“月”意象——兼与《董西厢》比较
1
作者 张耘萌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2期27-29,共3页
早在先秦时期,《老子》《周易》等著述已经有了关于“意”与“象”关系的论述,“意象”这一概念则在《文心雕龙》中最早被提出,明清之际趋于成熟,被认为是指文学作品中寄寓了作者主观情意的客观事物。而《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 早在先秦时期,《老子》《周易》等著述已经有了关于“意”与“象”关系的论述,“意象”这一概念则在《文心雕龙》中最早被提出,明清之际趋于成熟,被认为是指文学作品中寄寓了作者主观情意的客观事物。而《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中以“月”为代表的意象不仅是客观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文心雕龙》 主观情意 《董西厢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文学作品 《老子》 《周易》
下载PDF
说唱文学《西厢记诸宫调》的跨文化英译研究
2
作者 陈瑞玲 刘立胜 《外文研究》 2024年第2期82-91,109,共11页
《西厢记诸宫调》原是供诸宫调艺人演出用的“话本”,在故事题材、音乐体制和艺术风格上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在海外成功传播的陈荔荔英译本为例,探析译者在曲牌名、曲文和说白方面采用的翻译策略及译者的翻译理... 《西厢记诸宫调》原是供诸宫调艺人演出用的“话本”,在故事题材、音乐体制和艺术风格上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在海外成功传播的陈荔荔英译本为例,探析译者在曲牌名、曲文和说白方面采用的翻译策略及译者的翻译理念。研究发现:译者陈荔荔采取了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保留源语文化与曲艺知识,转变其文体功能,将其译为文学案头本。同时,她又注重译本的可读性,根据跨文化交流的需要,对书名、宫调、曲牌以及曲文中的对偶、排比、格律诗等进行了适度的跨文化调整。译者在忠实译介基础上采取的灵活多变的翻译策略为后续曲艺文学的外译与传播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诸宫调 陈荔荔 说唱文学 英译
下载PDF
刘应袭刻《西厢记》:陈眉公本的翻刻重评本
3
作者 杨绪容 《图书馆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118,共9页
万历间刘应袭(太华)梓《李卓吾批评合像北西厢记》,是一个孤本,现藏于美国伯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郭立暄率先撰文研究其书,并提出陈眉公本据刘太华本刊刻的意见。陈旭耀表示此说“或可商榷”。本文认为,刘太华本乃是陈眉公本的翻刻... 万历间刘应袭(太华)梓《李卓吾批评合像北西厢记》,是一个孤本,现藏于美国伯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郭立暄率先撰文研究其书,并提出陈眉公本据刘太华本刊刻的意见。陈旭耀表示此说“或可商榷”。本文认为,刘太华本乃是陈眉公本的翻刻重评本,其正文和批语都是在陈眉公本的基础上,再参校容与堂本而成。故此认定刘本的出版时间晚于陈眉公本,即在万历四十六年(1618)之后。孙月峰本的渊源关系与刘太华本相同,属于兄弟关系,相互之间并无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刘应袭本 陈眉公本 翻刻重评本 孙月峰本
下载PDF
异的考验与译的选择——蓝碁《西厢记》法译本的评介与反思
4
作者 杨晓玮 张蔷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2024年第2期15-21,90,共8页
“异”是翻译研究的重要概念,译者对异的态度决定其翻译选择,进而影响着译本的面貌。对外国读者而言,中国古典戏剧在文学体裁、语言风格及文化风貌上展现了极大的他异性,其海外译介遭遇重重考验。2015年,法国美文出版社推出了中国古典... “异”是翻译研究的重要概念,译者对异的态度决定其翻译选择,进而影响着译本的面貌。对外国读者而言,中国古典戏剧在文学体裁、语言风格及文化风貌上展现了极大的他异性,其海外译介遭遇重重考验。2015年,法国美文出版社推出了中国古典戏剧代表作《西厢记》的最新法译本。该译本由法国当代汉学家蓝碁翻译,是中国古典戏剧海外译介的新里程碑。本文以该译本为研究对象,从文学体裁、语言形式及文化要素三个角度探究译者面对中国古典戏剧文本的他异性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研究发现,蓝碁秉持着尊重他异性的态度,提倡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保留并传递作品体裁、语言和文化的他异性。蓝碁的《西厢记》法译本为思考中国古典戏剧如何“走出去”,推动中外文学互鉴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异性 翻译伦理 翻译选择 西厢记》 蓝碁
下载PDF
语言象似性视域下《西厢记》英译研究——以许渊冲译本为例
5
作者 王小丽 赵善青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8期112-114,共3页
《西厢记》是中国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爱情传奇。该剧语言凝练、形象生动,富有音律美,情节设计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同时,《西厢记》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在元杂剧发展史上具有重... 《西厢记》是中国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爱情传奇。该剧语言凝练、形象生动,富有音律美,情节设计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同时,《西厢记》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在元杂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自王实甫将《西厢记》作为杂剧剧本搬上舞台以来,其在世界范围内已广为流传,成为中国古典戏剧的瑰宝。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西厢记》的英译活动也逐渐增多。本文以许渊冲的英译本为例,分别从拟象象似性、隐喻象似性和映像象似性的视角深入分析《西厢记》在翻译过程中的策略选取与应用效果,研究象似性理论在帮助译者正确理解原文和选择合适翻译策略方面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似性 西厢记》 英译
下载PDF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西厢记》英译中延异研究
6
作者 李晓慧 许宗瑞 《铜陵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2-95,115,共5页
文章从译者主体性视角出发,对比《西厢记》奚如谷和伊维德合译本与许渊冲英译本,研究译者主体性差异带来的译本正文本与副文本延异成为《西厢记》译介中延异两个最显著表征。一方面,译者主体性差异使得不同译者选择不同底本,不同底本差... 文章从译者主体性视角出发,对比《西厢记》奚如谷和伊维德合译本与许渊冲英译本,研究译者主体性差异带来的译本正文本与副文本延异成为《西厢记》译介中延异两个最显著表征。一方面,译者主体性差异使得不同译者选择不同底本,不同底本差异又产生译本正文间延异,生成风格各异的译本,使目标语读者领略时代变迁中各底本不同侧重点。另一方面,译者主体性差异使得不同译者建构不同副文本,形成不同译本副文本间延异,多维度建构译本在目标语中的文化语境。因此,译者主体性带来的中国传统戏剧译本延异与副文本间延异拓宽了原文本生命,拓展读者互文性记忆,丰富了目标语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延异 中国传统戏剧译介 西厢记》英译
下载PDF
《西厢记》唱词的文学性英译研究
7
作者 余静良 《长春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9-55,共7页
《西厢记》极富文学价值。目前,译学界对《西厢记》英译的研究已有不少。然而,针对其唱词文学性的英译研究却鲜有人问津,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其文学魅力的呈现。故此,本研究立足诗学理论,从《西厢记》唱词的情感再现、形象建构与主题张力出... 《西厢记》极富文学价值。目前,译学界对《西厢记》英译的研究已有不少。然而,针对其唱词文学性的英译研究却鲜有人问津,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其文学魅力的呈现。故此,本研究立足诗学理论,从《西厢记》唱词的情感再现、形象建构与主题张力出发,详细探究该剧许渊冲、奚如谷和伊维德及熊式一译本唱词的文学性,尝试给出个人新译,总结英译策略,凸显该剧的文学魅力和诗学价值,从而不断促进中国古典戏剧的译介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唱词 文学性 诗学价值 英译
下载PDF
赵仲穆刻《红楼人镜集西厢词句合璧印谱》版本考述
8
作者 张青松 《曹雪芹研究》 2024年第1期107-124,共18页
赵仲穆刻“红楼西厢印谱”是一个涉红艺术综合体,将印谱和酒令结合,此为首创,承载着丰富的人文信息。是谱存世至少七种,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赵仲穆自行主导,称为《红楼人镜集西厢词句合璧印谱》,以北京曹雪芹学会藏本为最善,至晚... 赵仲穆刻“红楼西厢印谱”是一个涉红艺术综合体,将印谱和酒令结合,此为首创,承载着丰富的人文信息。是谱存世至少七种,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赵仲穆自行主导,称为《红楼人镜集西厢词句合璧印谱》,以北京曹雪芹学会藏本为最善,至晚刊行于光绪十二年,该书极有可能是赵仲穆在世时亲自拓印题跋、自留珍藏的善本,对研究赵仲穆的篆刻和书法,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第二类是季厚焘主导,延请叶叶舟补刻,改编为《红楼梦人名西厢记词句印玩》,延续至民国刊行,以首都图书馆藏甲辰甲本、上海图书馆藏甲辰丙本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仲穆 红楼人镜 西厢 印谱 印玩 合璧 季厚焘
下载PDF
《莺莺传》和《西厢记》中主要人物的发展变化刍议
9
作者 杨笑冉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9期36-38,共3页
在我国历史文化体系中,元杂剧是讲述不同人物故事和社会现状的重要文学载体,中唐时期元稹创作《莺莺传》,该传奇讲述了家境贫寒的书生张生与没落贵族少女崔莺莺之间的悲剧爱情故事,人物特点鲜明。到了元代时期王实甫在《莺莺传》以及其... 在我国历史文化体系中,元杂剧是讲述不同人物故事和社会现状的重要文学载体,中唐时期元稹创作《莺莺传》,该传奇讲述了家境贫寒的书生张生与没落贵族少女崔莺莺之间的悲剧爱情故事,人物特点鲜明。到了元代时期王实甫在《莺莺传》以及其他传奇小说、戏剧作品的基础之上,创作了《西厢记》,该杂剧是我国戏曲文化发展史中的重要作品。虽然两部作品在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方面基本一致,均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之间的爱情故事,但在具体内容、人物形象上存在较大差距,对此本文围绕《莺莺传》和《西厢记》中主要人物的发展变化进行探究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莺传》 西厢记》 人物形象 变化
下载PDF
李渔对《南西厢记》所持二重性评价之肯定方面探究
10
作者 周思言 《戏剧之家》 2024年第5期65-68,共4页
西厢题材发轫自唐代元稹所作传奇《莺莺传》,经过历代的故事敷衍与文本增删,产生了一系列西厢题材的衍生本。在这一系列的西厢题材作品中,王实甫《西厢记》享有盛誉,而李日华以王实甫《西厢记》为本,在此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南西厢记》,... 西厢题材发轫自唐代元稹所作传奇《莺莺传》,经过历代的故事敷衍与文本增删,产生了一系列西厢题材的衍生本。在这一系列的西厢题材作品中,王实甫《西厢记》享有盛誉,而李日华以王实甫《西厢记》为本,在此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南西厢记》,其评价情况总体为毁多于誉。李渔作为一位具有商业气息的文人,对《南西厢记》的评价显示出肯定与否定交织的二重性特征。目前,学界关于李渔对《南西厢记》评价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研究李渔对《南西厢记》评价的二重性之肯定方面,对于李渔的商业型文人的理解以及《南西厢记》的价值挖掘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西厢记》 李渔 二重性 《闲情偶寄》
下载PDF
中国古代戏剧译介中时间叙事再现研究——以《西厢记》的英译为例
11
作者 李晓慧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7-92,共6页
文章首先从叙事顺序、叙事节奏、叙事频率三个角度,阐述了中国古代戏剧时间叙事与西方现代叙事学中时间叙事的相通之处。然后对比《西厢记》原文与奚如谷和伊维德(Stephen H.West&Wilt L.Idema)合译本中的时间叙事表达,研究发现:保... 文章首先从叙事顺序、叙事节奏、叙事频率三个角度,阐述了中国古代戏剧时间叙事与西方现代叙事学中时间叙事的相通之处。然后对比《西厢记》原文与奚如谷和伊维德(Stephen H.West&Wilt L.Idema)合译本中的时间叙事表达,研究发现:保留与显化是戏剧中时间叙事翻译的主要策略,这种策略同时关照了自我文化与他者文化,既忠实了原文,使译文保留原文的表层叙事连贯性,清晰显化出原文深层叙事,又使得目标语读者领会原文中蕴含的深意,使译文具有可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戏剧译介 时间叙事 叙事再现 西厢记》英译
下载PDF
王实甫杂剧《西厢记》的场景意象分析
12
作者 常洁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9期29-31,共3页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而《西厢记》作为元代极为著名的杂剧之一,虽然以爱情故事作为主线,但其思想极为深远,包含了大量的理学思想,因此受到历代文人学者的追捧。当代文学爱好者可通过探讨杂剧中...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而《西厢记》作为元代极为著名的杂剧之一,虽然以爱情故事作为主线,但其思想极为深远,包含了大量的理学思想,因此受到历代文人学者的追捧。当代文学爱好者可通过探讨杂剧中的“月”“花”“长亭别宴”“逾墙幽会”等场景分析其意象,并阐述不同意象对于情感及剧情的推动作用,有效加深读者的理解。基于此,本文从景物意象、情节意象、喜悲意象三方面入手,帮助读者深入分析其表达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实甫 杂剧《西厢记》 场景意象分析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西厢记》三个英译本翻译风格对比研究
13
作者 梁译艺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3期111-121,共11页
本文运用语料库的方法,选取《西厢记》三个英译本作为研究内容,聚焦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对比分析三个英译本翻译风格的异同。研究发现:1) 共性:三个译本总体用词难度相近,都能运用显性连词将原文所隐含的语义关系体现出来。2) 个... 本文运用语料库的方法,选取《西厢记》三个英译本作为研究内容,聚焦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对比分析三个英译本翻译风格的异同。研究发现:1) 共性:三个译本总体用词难度相近,都能运用显性连词将原文所隐含的语义关系体现出来。2) 个性:熊式一译本强调译文的完整性,解释性话语多、句式更为复杂;West和Idema译本强调译文的准确性,用词丰富,文本正式程度高;许渊冲译本注重向读者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用词准确且达意,句式简练,追求译文的“意美”。造成这些差异可能的原因是译者不同的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英译 语料库翻译学 翻译风格
下载PDF
谈《西厢记》教学过程中对红娘形象的解读
14
作者 马嘉璐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132-135,共4页
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中国古代戏剧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宝石,以深邃的思想道德力量和精湛的艺术魅力风靡当时的剧坛。在《西厢记》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红娘鲜明的性格——大胆泼辣、充满反叛精神入手,谈红娘不仅促成崔张二人... 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中国古代戏剧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宝石,以深邃的思想道德力量和精湛的艺术魅力风靡当时的剧坛。在《西厢记》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红娘鲜明的性格——大胆泼辣、充满反叛精神入手,谈红娘不仅促成崔张二人的结合,而且勇敢地与老夫人进行斗争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这一被自由思想所支配的婚姻里,红娘始终是主宰着斗争进程的主要角色。用问题带动学生深入思考,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塑造人物对于文学作品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红娘 形象分析 戏剧冲突 教学
下载PDF
论《西厢记》中的审美表达
15
作者 冯霞 姬婷阳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4期4-6,共3页
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历来被视为中国古典戏剧的经典著作。本文旨在以四组相反相成的元素来鉴赏其审美表达。第一部分是佛教与儒教的对立与交融,形成“和谐统一美”的审美表达;第二部分是情与礼的斗争与交融,形成“均衡美”的审美表达... 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历来被视为中国古典戏剧的经典著作。本文旨在以四组相反相成的元素来鉴赏其审美表达。第一部分是佛教与儒教的对立与交融,形成“和谐统一美”的审美表达;第二部分是情与礼的斗争与交融,形成“均衡美”的审美表达;第三部分是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儒文化的斗争与交融,形成“对立美”的审美表达;第四部分是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斗争,形成“反差美”的审美表达。从这些相反相成的结构要素中可以看出真与善的美、人性美、反差美等审美属性,它们共同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构成一种“统一均衡”的美感。本文提供一种新的分析角度探究《西厢记》审美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表达 北方草原文化 西厢记》 和谐美
下载PDF
论《西厢记》在日本的流传与受容情况
16
作者 王晓悦 《品位·经典》 2024年第9期27-30,共4页
在传入日本的中国戏曲文献中,《西厢记》是最早传入日本的元杂剧之一,早在江户时期就被藏入幕府御文库内,日本明治27年就有了日语译本,但日本的《西厢记》研究大多集中在版本和曲词方面,而对于《西厢记》在日本的受容情况的研究却并不多... 在传入日本的中国戏曲文献中,《西厢记》是最早传入日本的元杂剧之一,早在江户时期就被藏入幕府御文库内,日本明治27年就有了日语译本,但日本的《西厢记》研究大多集中在版本和曲词方面,而对于《西厢记》在日本的受容情况的研究却并不多,本文通过日本文人对《西厢记》人物形象的评价和中日民族文化心理差异的分析等来进一步探讨《西厢记》在日本的受容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 受容情况 元杂剧
下载PDF
《西厢》欢郎述论
17
作者 李梦希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3期76-86,共11页
莺莺之弟、崔家男丁欢郎自《莺莺传》起一直广泛存在于各种《西厢》题材小说、戏剧、曲艺、美术作品中,直接、间接出现于出场报门、赴斋祭相、寺围谋计、谢恩悔婚、事漏拷红等重要关目。从《莺莺传》《商调蝶恋花》中容甚温美的崔门弱子... 莺莺之弟、崔家男丁欢郎自《莺莺传》起一直广泛存在于各种《西厢》题材小说、戏剧、曲艺、美术作品中,直接、间接出现于出场报门、赴斋祭相、寺围谋计、谢恩悔婚、事漏拷红等重要关目。从《莺莺传》《商调蝶恋花》中容甚温美的崔门弱子,到《董西厢》中亲切可感的畅好台孩、《王西厢》中存在弱化的螟蛉小厮,再到《李西厢》中过于老成的相府舍人、《田西厢》中好学擅问的读书幼童,欢郎形象一脉相承又几经变迁。欢郎之于《西厢》有历史、社会方面存在的必要,各作者在一定取舍中运用欢郎推动剧情发展、塑造其他人物,形成了各有优劣、丰富有致的欢郎形象的多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欢郎 西厢记》 《莺莺传》 《董西厢 《南西厢
下载PDF
论西厢故事演变中的女性意识
18
作者 张露露 徐梅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8-96,共9页
西厢故事的演变,呈现出女性意识的继承与发展,主要表现为女性对自由婚恋的意识从矛盾感知发展至初步觉醒。其中,最为鲜明的表现特征是,崔莺莺的爱情态度由被动追求转向主动争取,在红娘女性意识的作用下,爱情结局由悲剧转为喜剧。女性意... 西厢故事的演变,呈现出女性意识的继承与发展,主要表现为女性对自由婚恋的意识从矛盾感知发展至初步觉醒。其中,最为鲜明的表现特征是,崔莺莺的爱情态度由被动追求转向主动争取,在红娘女性意识的作用下,爱情结局由悲剧转为喜剧。女性意识的发展归因于具体的时代环境与具有潜在性、隐秘性的创作者个性心理,关键性因素有创作者所处的社会风潮、政策环境和创作者个体对女性、自我、社会的价值判断与心理认同。就西厢故事的演变来看,女性意识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莺传》 西厢记诸宫调》 西厢记》 西厢故事 女性觉醒
下载PDF
戏曲典籍《西厢记》可表演性翻译比较研究——基于沈广仁与熊式一舞台英译本的多维考察
19
作者 刘立胜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6-124,共9页
戏曲(剧)典籍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学与文化价值的重要承载者,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较之文学案头剧,舞台剧更是一种涉及语言、文化、唱腔及身段等多模态符号的复杂表演艺术,因而在跨文化翻译传播中会遭遇更多的困难与障... 戏曲(剧)典籍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学与文化价值的重要承载者,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较之文学案头剧,舞台剧更是一种涉及语言、文化、唱腔及身段等多模态符号的复杂表演艺术,因而在跨文化翻译传播中会遭遇更多的困难与障碍。文章以华人译者沈广仁的《西厢记》舞台英译本为例,从翻译底本、可表演性策略、舞台呈现与效果等方面深入探讨其广受欢迎的缘由,并与熊式一的《西厢记》首译舞台剧本作深入比较,综合探讨适合戏曲舞台剧本翻译的可表演性策略,为中国传统戏曲典籍对外传播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英译 西厢记》 舞台剧本 可表演性策略
下载PDF
达斡尔族《莺莺传》与《满汉合璧西厢记》关系考述
20
作者 吴刚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4-94,113,共12页
文章介绍了达斡尔族《莺莺传》作者及其抄本的情况,考证了达斡尔族《莺莺传》与《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康熙四十七年(1708)刻本《精译六才子词》、康熙四十九年(1710)刻本《满汉合璧西厢记》、巴伐利亚国家图书馆藏本《满汉合璧... 文章介绍了达斡尔族《莺莺传》作者及其抄本的情况,考证了达斡尔族《莺莺传》与《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康熙四十七年(1708)刻本《精译六才子词》、康熙四十九年(1710)刻本《满汉合璧西厢记》、巴伐利亚国家图书馆藏本《满汉合璧西厢记》、蒙古文译本《西厢记》的关系,认为达斡尔族《莺莺传》来源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刻本《满汉合璧西厢记》,进一步比较了达斡尔族《莺莺传》与《满汉合璧西厢记》的关系。敖拉·昌兴的《莺莺传》说明了达斡尔族与满族、汉族存在着复杂的多层次文化交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斡尔族 《莺莺传》 《满汉合璧西厢记》 敖拉·昌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