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读《西周青铜器年代综合研究》——兼论古文字断代对汉语史研究的意义
1
作者 杨怀源 《殷都学刊》 2008年第4期154-156,共3页
《西周青铜器年代综合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是一部博洽精审的古文字学、汉语语料学著作。
关键词 古文字学 语料学 西周青铜器年代综合研究
下载PDF
眉县杨家村西周窖藏青铜器的初步认识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怀君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38,共4页
吉金浮世 2003年元月19日,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下午我与人聊天时,约17时20分,手机铃响,接听时对方挂线,来电显示是宝鸡市文物局文物科电话,我向对方拨打多次,均为占线。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使我立即意识到,...
关键词 眉县 杨家村 窖藏 西周 青铜器 考古研究 逨盘 器物 年代 逨器 铜器 社会制度
下载PDF
周初筒形卣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梁彦民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37,共5页
筒形卣是青铜卣中形式较为特殊的种类,流行时间很短,发现数量也很少,但在周初青铜器中的地位却不容忽视。以往的学者在青铜卣的研究中对筒形卣多有涉及,重要的如陈梦家先生在上世纪40年代对青铜卣型式的系统研究中,将筒形卣列为单... 筒形卣是青铜卣中形式较为特殊的种类,流行时间很短,发现数量也很少,但在周初青铜器中的地位却不容忽视。以往的学者在青铜卣的研究中对筒形卣多有涉及,重要的如陈梦家先生在上世纪40年代对青铜卣型式的系统研究中,将筒形卣列为单独的型式,在其下虽只有寥寥数十字,但有许多看法至今仍很值得我们借鉴;朱凤瀚先生将卣分为九型,其中筒形卣被归人H型中的b亚型,并注明为西周早期器;王世民等先生在西周铜器的断代研究中将卣分为三型,在长颈壶形卣和扁圆体罐形卣之后即为筒形卣,也指明了筒形卣属于西周早期这一年代特征;卢连成、胡智生先生的研究中也曾对筒形卣的年代与分布地域进行过大胆的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初 西周早期 青铜器 系统研究 40年代 断代研究 年代特征 分布地域
下载PDF
由新出青銅器再論“恭王長年說”——兼論西周中期後段青銅器的變化 被引量:2
4
作者 韓巍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 2015年第1期1-55,397-398,共57页
本文以近年新出西周青銅器爲切入點,將(录見)簋、裘衞簋、虎簋蓋、作册吴盉等西周中期的高紀年銅器定爲恭王時器,進一步論證了恭王紀年應在30年以上的觀點。在此基礎上,采用'繫聯法'找出恭王時期的代表性銅器群,並將其劃分爲10... 本文以近年新出西周青銅器爲切入點,將(录見)簋、裘衞簋、虎簋蓋、作册吴盉等西周中期的高紀年銅器定爲恭王時器,進一步論證了恭王紀年應在30年以上的觀點。在此基礎上,采用'繫聯法'找出恭王時期的代表性銅器群,並將其劃分爲10組。同時將恭懿時期高等級墓葬出土的青銅器資料,與穆王時期典型墓葬的青銅器資料進行對比,總結出恭王時期青銅器在器類、組合、器形、紋飾等各方面出現的新變化,指出恭王銅器具有'承前啓後'的特點,開啓了西周青銅器從前期向後期演變的大門。最後討論了過去學者提出的西周中晚期存在一次'禮制改革'的觀點,指出西周青銅器這一巨大轉變實際上經歷了西周中期後段至少五六十年的時間,而並非過去認爲的是一種短時間内完成的'自上而下的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青銅器 斷代研究 年代 恭王 禮制改革
原文传递
西周金文形态特征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英杰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6-137,共22页
在青铜器研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制作年代和地域国别的判定,铜器自身所能提供的分期断代和区域的信息,反映在青铜器的器形、花纹和铭文上。铭文研究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西周是青铜器铭文最发达的时期,多长篇巨制,且以王朝器为... 在青铜器研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制作年代和地域国别的判定,铜器自身所能提供的分期断代和区域的信息,反映在青铜器的器形、花纹和铭文上。铭文研究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西周是青铜器铭文最发达的时期,多长篇巨制,且以王朝器为主,史料价值高。因此,西周青铜器最为学术界所关注,研究成果也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金文 形态特征 青铜器铭文 西周青铜器 制作年代 分期断代 史料价值 研究成果
原文传递
《远望集》简介
6
作者 西岭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考古学 建筑研究 西周年代 理论与方法 城址 考释 新石器时代文化 起源 综合研究 稻作农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