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方正书版(Founder BookMaker9.X/10.X)的西夏文字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导夫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2期89-94,共6页
西夏文是记录古代党项羌语言的文字,共约6 000字。在近百年的西夏历史文化研究中,如何保存、利用、出版西夏文献,一直是几代西夏学学者努力奋斗的目标。如何基于方正书版V9.X/V10.X,解决甲骨文、金文、籀文、货布文、石鼓文、陶文、小... 西夏文是记录古代党项羌语言的文字,共约6 000字。在近百年的西夏历史文化研究中,如何保存、利用、出版西夏文献,一直是几代西夏学学者努力奋斗的目标。如何基于方正书版V9.X/V10.X,解决甲骨文、金文、籀文、货布文、石鼓文、陶文、小篆等汉字古文字及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八思巴字等少数民族古文字与标准汉字及英、法、德、俄、日、西、韩等多种外文的混合录入、编辑、输出,成为社会各界和出版工作者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制作西夏字库要经过设计字稿、扫描输入、程序拟合、人工修饰、质量检查、组织字库、测试字库、安装使用等几个主要过程。其字库从总体上采用GBK编码便于安排这6 000个西夏文和一些常用的符号,便于西夏文信息的处理、交换、存贮、显现、输入和输出。编码思路与设计、制作字库与应用、CID字库与输出等问题和方法,适合于上述各种字库的解决与制作,并且测试完成,已形成了甲骨文、小篆、西夏文等适用于PC和Mac电脑的标准WindowsTrueType字库和标准MacTrueType字库。西夏字库开发的直接目标是能够在计算机及相关的书刊编辑系统中输入、编辑、显示、输出,以实现西夏字与标准汉字及多种外文的混排,告别铅与火的时代,实现激光照排,适应西夏语文出版物的出版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西夏字库 TRUETYPE字库 CID字库 激光照排 西夏语文出版物
下载PDF
西夏学研究的盛会——武威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综述
2
作者 赵天英 《西夏研究》 2011年第4期82-88,共7页
第二届西夏学国际论坛在武威的召开为国内外西夏学研究提供了广阔舞台,涌现了一大批在各相关领域有影响的论文,为西夏学的蓬勃发展与国际化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 文献考释 文物考古 历史文化 西夏语文研究
下载PDF
俄藏黑水城出土西夏文药方《■■■■[三棱煎丸]》之解读考释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国圣 《西夏学》 2010年第1期38-53,共16页
本研究之目的系藉由解读一份出自黑水城的西夏文药方,讨论西夏人的医药文化与医药文献,运用文献学的方法仔细分析古代文书,并且广泛与同时代的其他文献相互比对研究,解读并重建了一帖尘封八百年的汉医药方'三棱煎丸'。作者希望... 本研究之目的系藉由解读一份出自黑水城的西夏文药方,讨论西夏人的医药文化与医药文献,运用文献学的方法仔细分析古代文书,并且广泛与同时代的其他文献相互比对研究,解读并重建了一帖尘封八百年的汉医药方'三棱煎丸'。作者希望透过此文的写作,对于西夏文行草书文献中的文字解读提供实际的研究案例,藉由研究过程的翔实描述,可以作为后续分析解读的重要依据与参考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语文 黑水城 药方 三棱煎丸 西夏医学
下载PDF
试论西夏语的■“一生补处”——西夏语、汉语、梵文对勘 被引量:1
4
作者 林英津 《西夏研究》 2010年第2期61-76,共16页
本文主要撷取西夏语译《金光明经》的■"一生补处"(王静如1932:94),透过西夏、汉语、梵文对勘,尝试解明西夏语的■。进一步,将取得的解释施用于其他相关对译语料,则能回馈已经解读的世俗文献,如西夏文本《孙子兵法》《类林》... 本文主要撷取西夏语译《金光明经》的■"一生补处"(王静如1932:94),透过西夏、汉语、梵文对勘,尝试解明西夏语的■。进一步,将取得的解释施用于其他相关对译语料,则能回馈已经解读的世俗文献,如西夏文本《孙子兵法》《类林》之用■。关于西夏语的研究,我们经常会遭遇同一个西夏字,却在不同的翻译文本中对当不同的汉字、表征不同的句法语义。我们有必要深度解读夏汉对译文本,而不是仅仅给西夏字安上对译汉字;遂令同一个西夏字,在不同的翻译文本有不同的对译汉字、不同的语义。我们应该以语言学的辩证程序,尽可能准确诠释表象背后文献语言的语义。然后,我们才有坚实的基础,逐步建构西夏语的语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语文 语法 文献解读 穰tgiej^2
下载PDF
试论西夏语的■sju^2与■dzjo^1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林英津 《西夏学》 2011年第1期137-147,共11页
佛陀教示的「真實」,既難以藉感官印象全面顯現,也不易以知識法則徹底掌握。於是,為了將不確定的、無以名狀的概念帶向存在,經典中記錄了大量的「譬喻(upama,drstanta)」講述說法。例如《法華經》的「三車喻、藥草喻」及《華嚴經》的「... 佛陀教示的「真實」,既難以藉感官印象全面顯現,也不易以知識法則徹底掌握。於是,為了將不確定的、無以名狀的概念帶向存在,經典中記錄了大量的「譬喻(upama,drstanta)」講述說法。例如《法華經》的「三車喻、藥草喻」及《華嚴經》的「善畫師喻」等。本文討論西夏語翻譯佛經與「譬喻」相關的兩個重要語彙怨sju2與覽dzjo1。主要說明,(一)怨sju2是西夏語文獻中用的最多的、連結喻體(事物本體)與喻依(用以比況本體的事物)之繫詞。(二)覽怨dzjo1 sju2雖然經常連用、對譯「譬如」,覽dzjo1,與漢語「譬」的語義沒有直接的關係。覽dzjo1的核心語義是'比量、比擬';可以直接對譯漢語作為動詞的「比」、而且是後置的中心語位。(三)以上,經由翻譯佛經,對怨sju2、覽dzjo1提出的解析,也適用於一般世俗文獻。(四)藉著解讀西夏文獻的光,審視古漢語之用「譬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语文 ■sju2 ■dzjo1 譬喻
下载PDF
"Chan Contemplation" in the Tangut Buddhism
6
作者 K. Solonin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4年第2期203-245,共43页
The paper is an attempt to generalize the results of the previous schol- arship concerning the nature and specific features of Sinitic Buddhism in the Tangut Empire. The major claim of the paper is that certain dimens... The paper is an attempt to generalize the results of the previous schol- arship concerning the nature and specific features of Sinitic Buddhism in the Tangut Empire. The major claim of the paper is that certain dimensions of Tangut Buddhism are traceable to their Sinitic parental tradition, the Buddhism in the Tangut Empire evolved in a specific manner, which was influenced by the Buddhism of the Liao Empire. This implies that Sinitic Buddhism in Xixia was modeled according to the model "perfect teaching," promoted by the Liao Buddhists. Thus, the approach basedon the traditional "school" (including "Chan School") paradigm is inappropriate for the study of Tangut Buddhism. In this stead I am suggesting a "perfect" approach, which allows grouping the available texts on the basis of their position in the scheme of the "perfect teaching" and explores the contents of these texts from this angle. Thus, the specific nature of the texts traditionally deemed as Chan in the Tangut Buddhist system is seen in their relationship to the ultimate practice of the "contemplation of the Dharma realm." Finally, the paper introduces some new translations from Tang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gut Buddhism Liao Buddhism Chan Tibetan BuddhismPerfect teach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