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三角洲极端高温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史军 崔林丽 +1 位作者 梁萍 穆海振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83-1389,共7页
基于站点逐日最高气温资料、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wPsH)指数、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上海逐日天气形势资料,分析长江三角洲极端高温与WPSH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959~2010年期间,高温日数与当年WPSH面积和强度指数均呈显著正相... 基于站点逐日最高气温资料、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wPsH)指数、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上海逐日天气形势资料,分析长江三角洲极端高温与WPSH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959~2010年期间,高温日数与当年WPSH面积和强度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空间上,高温日数与WPSH面积和强度指数在长江三角洲中部和南部偏东地区显著正相关,与WPSH西伸脊点仅在中部沿海地区显著负相关。高温日数与WPSH指数在8月相关最好。7、8月高温日数较多时,WPSH面积较大、强度较强、西伸脊点偏西。近8a来上海高温日的主要控制或影响天气系统都是WPSH,占高温总日数的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高温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副高) 天气系统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春夏季节转换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移与大尺度环流和温度场变化关系 被引量:11
2
作者 祝从文 陈隆勋 何金海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3-504,共12页
分析了由春向夏的季节转换过程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大尺度环流和温度场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4月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开始表现出向东移动特征,6月份它与向西移动的北美副高在东太平洋120-160°W区域合并。这一期间,沿15-20... 分析了由春向夏的季节转换过程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大尺度环流和温度场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4月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开始表现出向东移动特征,6月份它与向西移动的北美副高在东太平洋120-160°W区域合并。这一期间,沿15-20°N之间的纬圈环流同时表现出向东移动特征,该纬圈环流的上升支位于南海-西太平洋暖池一带,下沉支主要位于东太平洋180°-120°W区域。伴随上述变化,位于北半球太平洋的局地Hadley环流在纬向随时间表现出东强西弱变化特点。西太平洋副高向东移动与15-20°N之间的纬圈环流和130°W东太平洋局地Hadley环流在15-25°N上空交汇、下沉密切相关。在由春向夏季节转换中,大气和海表温度关于赤道季节转换速率沿纬向表现出东慢西快差异,上述变化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向东移动提供了有利的气候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环流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季节转换 太平洋 西太平洋暖池 西太平洋副高 海表温度 月份 春夏季节 表现
下载PDF
晚春初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撤过程的气候学特征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建平 朱建磊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26-939,共14页
利用1979—2006年多年平均逐日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的OLR和逐候CAMP降水资料,从气候学角度探讨了晚春初夏季节转换时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脊线位置变化及其与亚洲夏季风爆发的关系。发现晚春初夏时期西太平洋副高在向北移... 利用1979—2006年多年平均逐日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的OLR和逐候CAMP降水资料,从气候学角度探讨了晚春初夏季节转换时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脊线位置变化及其与亚洲夏季风爆发的关系。发现晚春初夏时期西太平洋副高在向北移动过程中存在一次显著的南撤过程,之后西太平洋副高发生第一次北跳,南撤主要发生在对流层高层和低层,南撤生命期可达2周,且高层的南撤过程结束时间比低层的南撤过程开始时间早约1旬,这为预测低层副高南撤及其第一次北跳提供了有意义的前期信号。低层西太平洋副高南撤的同时伴随着一次显著东退过程。在低层副高南撤结束后(约5月底),由于气温经向梯度的变化使副高脊轴倾斜发生反转。晚春初夏的西太平洋副高南撤过程与亚州夏季风爆发、强对流活动和降雨带的移动变化关系密切。在对流层高层西太平洋副高南撤过程的中后期(约4月底),夏季风在安达曼海和临近孟加拉湾爆发。在对流层低层西太平洋副高南撤过程开始后,南海夏季风开始爆发(5月14—15日);南撤过程结束后(6月初),印度夏季风爆发;在副高脊线返回日后(6月中),东亚夏季风爆发。西太平洋副高南撤过程不同阶段的建立时间为预知亚洲不同地区夏季风的爆发时间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此外,在西太平洋副高主体南北两侧存在两支强的雨带,与副高主体控制的少雨带构成一个典型的"湿干湿"三明治雨型,这个雨型的变化与西太平洋副高脊线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南撤过程 夏季风 副高脊轴 气温经向梯度
下载PDF
1998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异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庄世宇 赵声蓉 姚明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1-192,共12页
该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分析了1998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异特征和机理。与多年平均相比,1998年夏季副高总体偏强、偏西。副高的南北进退出现显著异常,尤其是7月中旬,副高突然大幅度南撤,南撤后,副高偏南维持至8月... 该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分析了1998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异特征和机理。与多年平均相比,1998年夏季副高总体偏强、偏西。副高的南北进退出现显著异常,尤其是7月中旬,副高突然大幅度南撤,南撤后,副高偏南维持至8月初,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出现“二度梅”。副高南撤现象从副高带的东部开始,逐渐西传。分析表明副高的异常变化是东亚大气环流异常调整的结果,其中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异常变化对副高南撤起着重要的作用,急流位置和强度的变化及伴随的入口区和出口区次级环流和不稳定均有利于副高在7月中旬南撤和南撤后偏南维持。T106L19全球谱模式的敏感性数值试验表明,高度场对急流减弱的响应与观测分析结果一致。热源和水汽汇分析、OLR分析以及热源与位势高度场SVD分析均表明在副高南撤前,热带季风区非绝热加热显著减弱;这一结果有利于副高偏南维持;经圈环流的分析结果也与此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1998年 变异分析 夏季 NCEP再分析资料 副热带西风急流 大气环流异常 异常变化 分析结果 长江中下游 全球谱模式 SVD分析 位势高度场 非绝热加热 资料分析 次级环流 数值试验 LR分析 经圈环流 副高
下载PDF
利用OLR场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描述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颖 石汉青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5年第2期193-196,共4页
为了定量描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变化,利用1 989~2 0 0 2年每年的5~9月OLR场的月(候)平均资料,以其特征量作为描述副高的一种方法。将副高的特征量:西伸脊点、脊线位置、副高北界以及强度指数分别进行重新定义,并与由中国国家... 为了定量描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变化,利用1 989~2 0 0 2年每年的5~9月OLR场的月(候)平均资料,以其特征量作为描述副高的一种方法。将副高的特征量:西伸脊点、脊线位置、副高北界以及强度指数分别进行重新定义,并与由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相应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OLR场可以很好地描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OLR场 2002年 强度变化 定量描述 强度指数 对比分析 活动规律 特征量 副高 新定义 北界 气候
下载PDF
夏季南亚高压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变化与前期海温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冯琬 范广洲 龙妍妍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119,共9页
本文利用1951—2010年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研究了热带海表面温度对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发展变化的影响,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在两高压强年与暖海温年(两高压弱年与冷海温年)里,冬、春两季赤道印度洋、太平洋海温距平呈现显... 本文利用1951—2010年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研究了热带海表面温度对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发展变化的影响,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在两高压强年与暖海温年(两高压弱年与冷海温年)里,冬、春两季赤道印度洋、太平洋海温距平呈现显著的正?负?正(负?正?负)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中南半岛附近的对流层高层产生异常西风(东风)气流,有利于(不利于)南侧异常反气旋环流的产生,从而促进(阻碍)南亚高压发展;菲律宾海域的对流层产生异常下沉(上升)气流,有利于(不利于)西北侧异常反气旋环流的产生,从而促进(阻碍)低层西太副高的发展。夏季,热带印度洋的暖海温(冷海温)有效地增加(降低)了当地的对流效应,使大气对流层温度增暖(减低),影响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高压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副高) 大气环流 海温
下载PDF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洛阳地区暴雨的影响
7
作者 李新芳 卫鹏 《四川气象》 2003年第2期19-19,21,共2页
分析西太平洋副高与洛阳地区暴雨的关系。西太平洋副高北跳和南撤 ,直接影响了暴雨的分布 ,并且分析了副高周期性跳跃、振荡。此外  对副高等高线分布与暴雨产生的区域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西太平洋 副热带高压 洛阳市 暴雨 等高线分布 副高活动 周期性跳跃 周期性振荡 天气过程分析
下载PDF
90年代西太平洋副高异常的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龚道溢 王绍武 +1 位作者 杨义文 赵振国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8-13,共6页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活动是影响我国东部降水的主要因子之一。监测和研究副高的活动对预测我国东部汛期降水有重要意义。但90年代副高特征量出现连续异常,分析指出,特征量的这种异常并不代表副高活动真正异常,而是与计算特征量所...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活动是影响我国东部降水的主要因子之一。监测和研究副高的活动对预测我国东部汛期降水有重要意义。但90年代副高特征量出现连续异常,分析指出,特征量的这种异常并不代表副高活动真正异常,而是与计算特征量所用资料的变更有关。对1991年11月到1996年2月使用T42模式资料期间的500hPa高度,利用NCEP/NCAR重分析资料进行了订正,并重新计算了此期间的副高诸特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 副高异常 订正 副热带高压 气压
下载PDF
副热带高压与桂平地区的天气
9
作者 周勇平 全文杰 《广西气象》 2005年第A01期42-43,共2页
在分析副热带高压中的西太平洋高压对桂平地区天气的影响的基础上,对副高进行预报。
关键词 桂平 天气 副高 副高面积指数 副热带高压 平地 西太平洋
下载PDF
南半球环流变化对西太平洋副高东西振荡的影响 被引量:27
10
作者 薛峰 何卷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660-1662,共3页
研究了南半球环流变化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季节内东西振荡的影响,发现马斯克林高压(马高)的低频振荡可引起澳大利亚高压(澳高)及越赤道气流的振荡,并通过平流过程进一步影响到副高.马高增强后,副高增强西伸,而澳高增强后,副高减... 研究了南半球环流变化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季节内东西振荡的影响,发现马斯克林高压(马高)的低频振荡可引起澳大利亚高压(澳高)及越赤道气流的振荡,并通过平流过程进一步影响到副高.马高增强后,副高增强西伸,而澳高增强后,副高减弱东退,从而造成副高的东西振荡.此外,马高和澳高的变化超前于副高10~25天,这对于副高和相关的梅雨预报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西振荡 马斯克林高压 澳大利亚高压 西太平洋副高 低频振荡 环流变化 南半球 越赤道气流 平流
原文传递
浅析西太平洋副高的活动规律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11
作者 李增福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高 活动规律 天气系统 副热带高压 长江中下游 降水带 长江流域 副高脊线 连续低温阴雨天气 梅雨期
原文传递
副高后部暴雨的环流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汪秀清 吴宪军 陈长胜 《吉林气象》 2002年第2期18-20,共3页
本文对影响吉林省副高后部暴雨的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影响吉林省副高后部暴雨的环流形势特征有两种 ,一种副高呈带状 ,即副高呈纬向型分布 ;另一种副高呈块状 ,即副高呈经向型分布 ,在120°E~140°E范围内5... 本文对影响吉林省副高后部暴雨的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影响吉林省副高后部暴雨的环流形势特征有两种 ,一种副高呈带状 ,即副高呈纬向型分布 ;另一种副高呈块状 ,即副高呈经向型分布 ,在120°E~140°E范围内5880线和5920线形成闭合圈。根据上述两种形势特征 ,建立了三种影响吉林省副高后部暴雨的天气预报模型 ,分别为副高后部平直型 ,两高之间狭窄平直型和阻高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 副高后部 副热带高压 吉林省 西太平洋 平直型 中尺度低压 西风带 阻塞高压 天气模型
下载PDF
2004年广西秋旱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13
13
作者 赵运峰 赵见海 陈秀清 《广西气象》 2005年第1期28-30,共3页
利用1989~2003年共15年的气象资料,采用逐日统计降水资料的方式,应用500hPa9~11月平均高度场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特征量、环流特征及冷空气活动次数与2004年9~11月的特征对比,发现冷空气活动活跃且多以扩散形式过境、副... 利用1989~2003年共15年的气象资料,采用逐日统计降水资料的方式,应用500hPa9~11月平均高度场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特征量、环流特征及冷空气活动次数与2004年9~11月的特征对比,发现冷空气活动活跃且多以扩散形式过境、副高势力偏弱、西风带加强是2004年秋季干旱典型的气候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4年 气候特征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冷空气活动 秋旱 广西 500hPa 2003年 平均高度场 气候学特征 气象资料 降水资料 特征对比 环流特征 扩散形式 特征量 西风带 副高 干旱
下载PDF
03.7.27吉林省中西部区域暴雨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凤刚 张波 +1 位作者 崔兴义 李玉环 《吉林气象》 2004年第2期7-9,共3页
2003年7月27日在吉林省中西部的九台、农安、德惠三市(县)及黑龙江省的龙江至北安一线出现暴雨。通过诊断分析,表明此次出现的区域暴雨是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发展特别强大,西伸点至110°E附近,脊线位于35°N,呈经向块状分布,... 2003年7月27日在吉林省中西部的九台、农安、德惠三市(县)及黑龙江省的龙江至北安一线出现暴雨。通过诊断分析,表明此次出现的区域暴雨是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发展特别强大,西伸点至110°E附近,脊线位于35°N,呈经向块状分布,40°N以北一西风槽东移,此形势将大量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由西南输送到东北地区,并在部分地区集中。物理量诊断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具有湿斜压扰动性质的切变系统是此次强降水触发机制。此次区域暴雨过程是典型的副高后部的切变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分析 区域暴雨 西 吉林省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2003年7月 不稳定能量 物理量诊断 黑龙江省 东北地区 部分地区 环流背景 触发机制 暴雨过程 西风槽 大尺度 强降水 变系统 次区域 水汽 斜压 副高
下载PDF
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双脊线的统计特征 被引量:15
15
作者 占瑞芬 李建平 何金海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2022-2026,共5页
利用41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北半球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双脊线的普遍性和若干统计特征进行了系统探讨.结果表明,副高双脊线是北半球副热带高压的一种普遍现象,其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锁相特征和地域性.7月中旬到9月中旬,双脊线事件频... 利用41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北半球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双脊线的普遍性和若干统计特征进行了系统探讨.结果表明,副高双脊线是北半球副热带高压的一种普遍现象,其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锁相特征和地域性.7月中旬到9月中旬,双脊线事件频繁出现在北印度洋中东部到北太平洋中部一带,尤其是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双脊线事件极其活跃.基于这一点,重点分析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双脊线的若干统计特征,指出大部分副高双脊线的生命史都非常短暂,但有些双脊线过程仍能持续较长时间;夏秋季是双脊线事件最频繁的阶段,而冬春季双脊线事件较少;西太副高双脊线事件也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并且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而这种周期在70年代中期发生了明显的突变.此外,文中也探讨了西太副高双脊线事件与副高南北移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热带高压(副高) 双脊线 统计特征 南北移动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北半球 脊线 NCEP/NCAR再分析资料 副热带地区 太平洋
原文传递
三维副热带高压强度指数及对中国东部雨带异常表征的改进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辉 丁婷 李维京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1期3643-3654,共12页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是位于对流层中下层的深厚环流系统,其位置和强度的年际差异直接决定着东亚气候的异常.但现有副高参数定义均囿于500 hPa单层及5880 gpm这一特定阈值,造成副高强度指数不能很好表征我国东部雨型特征尤其是长江...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是位于对流层中下层的深厚环流系统,其位置和强度的年际差异直接决定着东亚气候的异常.但现有副高参数定义均囿于500 hPa单层及5880 gpm这一特定阈值,造成副高强度指数不能很好表征我国东部雨型特征尤其是长江流域的旱涝.统计结果表明,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强度与同期各层位势高度的显著负相关性随经度自西向东有明显的自高层向低层下传的特征.在西太平洋暖池区,最显著的负相关区位于对流层中低层,且500 hPa的相关系数明显弱于700和850 hPa,表明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的强度更容易受到低层副高强度异常的影响.因此本文分析了不同季节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该阈值在各格点的代表性,发现基于该阈值定义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季节差异,由此从副高空间结构特征重新定义了一个新的三维副高强度指数,即(10°~30°N,110°~150°E)区域1000~500 hPa各层位势高度标准化值累积值,并和两种传统的副高强度指数对比,发现新的三维副高强度指数无论是对副热带夏季风还是对长江中下游降水异常的表征均有明显提高.虽然3种副高强度指数都能反映出和东部降水最强正相关位于长江中下游这一基本特征,但仅有本文定义的三维强度指数与之相关性可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主要是因为三维副高强度指数比其他两种指数能更好反映东亚热带和副热带地区经、纬向水汽输送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三维副高强度指数 东亚夏季风 降水
原文传递
9711号热带风暴登陆定位分折
17
作者 曲晚波 《辽宁气象》 1998年第3期6-7,共2页
关键词 登陆 热带风暴 台风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副高 气流 浙江 东风 定位分析 温岭市
全文增补中
夏季风活动与长江流域的旱涝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淑英 《地理研究》 1982年第1期58-68,共11页
本文指出夏季风活动与我国主要雨区位置有对应的配合。中国大部分降水集中在夏季风时期对某一年来讲,虽然年或季的雨量可以接近正常,但这并不意味着全国降水都接近正常,有些地方多雨,有些地方少雨,甚至还有些地方遭受旱涝灾害。 其次,... 本文指出夏季风活动与我国主要雨区位置有对应的配合。中国大部分降水集中在夏季风时期对某一年来讲,虽然年或季的雨量可以接近正常,但这并不意味着全国降水都接近正常,有些地方多雨,有些地方少雨,甚至还有些地方遭受旱涝灾害。 其次,作者对长江流域旱涝的高低空环流特征作了概括,发现夏季风活动与西太平洋副高及其脊的东、西移动有密切联系。特别是副热带环流及青藏高压和西太平洋副高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长江流域旱涝起到重要作用。最后探讨季风形成的基本因子及其对夏季风活动的可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巴 夏季风活动 长江流域旱涝 青藏高压 副热带高压 少雨 多雨 距平 热带高压 西太平洋副高
下载PDF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Heat Wave in Southern China in Summer 2013 and the Relevant Abnormal Subtropical High Activities 被引量:15
19
作者 PENG Jing-Bei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4年第4期286-290,共5页
In the summer of 2013, an unprecedented heat wave was experienced over a vast area of southern China. The great areal extent, duration, and strength of this high temperature are very rare. For the 2013 hot spell, the ... In the summer of 2013, an unprecedented heat wave was experienced over a vast area of southern China. The great areal extent, duration, and strength of this high temperature are very rare. For the 2013 hot spell, the major and direct influence mostly came from the anomaly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WPSH). The abnormally strong and stable WPSH was associated with specific surrounding circulations. The eastward extension of a stronger Qinghai-Xizang high favored the westward extension of the WPSH. The weaker cold air activity from the polar region led to the northward shift of the WPSH and helped it to remain stable. In the tropics, the western segment of the ITCZ was abnormally strong in the period, and supported the maintenance of the WPSH from the south. In addition,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the WPSH provided a decadal background for the anomaly variation of the WPSH that sum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中国南方 异常 高压活动 西太平洋副高 夏季 冷空气活动 热带辐合带
下载PDF
Two Northward Jumps of the Summertim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the Tropical SST Anomalies 被引量:12
20
作者 SU Tong-Hua XUE Fe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1年第2期98-102,共5页
Based on the pentad mean ridgeline index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WPSH), the authors identified the two northward jumps of the WPSH from 1979 to 2008 and reveale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the tropical S... Based on the pentad mean ridgeline index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WPSH), the authors identified the two northward jumps of the WPSH from 1979 to 2008 and reveale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the tropical SST anomalies. The authors show that the northward jumps, especially the second jump, exhibited remarkabl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 addition, the authors find that the two northward jumps were mutually independent and were influenced by the SST anomalies in the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tropical Pacific. The first jump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ST anomalies in the tropical central Pacific from the preceding winter to June. In contrast, the second jump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ENSO in the preceding winter, but this correlation tended to weaken with the decay of ENSO and disappeared in July. Instea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in the Indian Ocean. We therefore suggest that ENSO plays an indirect role in the second jump through the capacitor effect of the Indian Oce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海温距平 跳跃 协会 西太平洋副高 夏季 ENSO 热带太平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