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克拉通及东邻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地区的P波速度结构:对岩石圈减薄动力学过程的探讨 被引量:18
1
作者 郭慧丽 徐佩芬 张福勤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352-2361,共10页
本文通过地震层析成像研究获得了华北克拉通及其东邻地区(30°N~50°N,95°E~145°E)10×1°的P波速度扰动图像.结果显示,在西太平洋俯冲带地区,上地幔中西倾的板片状高速异常体与其上方的低速异常区... 本文通过地震层析成像研究获得了华北克拉通及其东邻地区(30°N~50°N,95°E~145°E)10×1°的P波速度扰动图像.结果显示,在西太平洋俯冲带地区,上地幔中西倾的板片状高速异常体与其上方的低速异常区构成俯冲带与上覆地幔楔的典型速度结构式样.俯冲板片高速体在约300~400km深度范围内被低速物质充填,暗示俯冲板片可能发生了断离.在华北克拉通地区的上地幔中发现三个东倾排列的高速异常带.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华北克拉通及其东邻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地区的上地幔速度结构模式图,并据此探讨克拉通岩石圈减薄与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的深部动力学联系.本文认为,太平洋板片的俯冲(断离),触发热地幔物质上涌并在上覆地幔楔中形成对流,使克拉通岩石圈受到改造(底侵与弱化).随着俯冲板片后撤,地幔楔中的对流场以及对岩石圈改造的影响范围均随之东移,最终导致华北克拉通岩石圈自下而上、从西向东分三个阶段依次拆沉减薄.这一模式能很好地解释现今克拉通岩石圈自西向东呈台阶状减薄的深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层析成像 华北克拉通 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 太平洋板块俯冲 岩石圈拆沉减薄
下载PDF
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与破坏动力学:兼论古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俊来 季雷 +1 位作者 倪金龙 陈小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360-3380,共21页
早白垩世时期华北克拉通的演化为探索大陆再造提供了典型案例,强烈地壳伸展、岩石圈减薄及克拉通破坏的机理及动力学长期以来一直是争议的焦点。早白垩世岩石圈伸展形成了包括辽南和五莲变质核杂岩在内的地壳伸展构造组合,同时伴随着巨... 早白垩世时期华北克拉通的演化为探索大陆再造提供了典型案例,强烈地壳伸展、岩石圈减薄及克拉通破坏的机理及动力学长期以来一直是争议的焦点。早白垩世岩石圈伸展形成了包括辽南和五莲变质核杂岩在内的地壳伸展构造组合,同时伴随着巨量壳-幔岩浆活动性,这些构造-岩浆活动是克拉通岩石圈壳-幔耦合拆离与解耦拆离作用的结果,可以用克拉通岩石圈壳-幔拆离模型(parallel extension tectonics)解释。与此同时,具有相似特点(时间、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构造-岩浆活动遍布包含东北亚、中国华北和华南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等在内的整个欧亚大陆东部地区,反映在统一构造环境中发展和演化的本质,而华北克拉通成为早白垩世欧亚大陆东部地区岩石圈伸展的典型案例。广布的早白垩世伸展构造东侧紧邻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形成的陆缘增生杂岩带,构成独特的古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这种大陆边缘保留和记录了与现今西太平洋型和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全然不一致的构造特点,包含增生杂岩(海沟增生楔处)与面状伸展构造域两个构造要素,但缺乏典型的大规模岩浆弧的存在。地幔分层对流对于古太平洋-欧亚大陆间洋陆相互作用、大陆岩石圈伸展、克拉通岩石圈减薄与破坏提供了重要动力来源,而板块边缘力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早白垩世 岩石圈减薄 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 地幔分层对流
下载PDF
有关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活动大陆边缘构造—岩浆作用演化问题沉思录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受奚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40-46,共7页
文章提出和讨论许多有关中、新生代各个时期,如印支期(T—J;,250—185Ma)、燕山早期八一L,185~NOM幻、燕山中期(民,10~tX)MtX)M劝、燕山晚期(氏,!m~刀M的和喜马拉雅期o----m一Q 7()M~现在)的构造一岩浆作用问题,强调不同类型岩浆... 文章提出和讨论许多有关中、新生代各个时期,如印支期(T—J;,250—185Ma)、燕山早期八一L,185~NOM幻、燕山中期(民,10~tX)MtX)M劝、燕山晚期(氏,!m~刀M的和喜马拉雅期o----m一Q 7()M~现在)的构造一岩浆作用问题,强调不同类型岩浆岩如改造型花岗岩、同熔型花岗岩类、碱性花岗岩、钙碱性安山一流纹岩系、碱性火山岩以及不同类型的玄武岩与中国东部活动大陆边缘演化之间的重要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联系.经长期考虑,认为燕山晚期中国东部是沟一弧体系(安第斯型)向沟一弧一边缘海体系(西太平洋式)转化的过渡时期.与A型和B型俯冲有联系的火山作用在总体上的减弱、拉伸红盆在整个中国东部大陆的广泛分布以及沿海岸延伸长达ZMm左右的碱性花岗岩带的形成是这一过渡时期的良好标志.在新生代,钙碱性安山一流纹岩系、改造型花岗岩和同熔型花岗岩的消亡,碱性、高铝质玄武岩在大陆边缘的广泛分布,以及拉伸盆地发生加深和加宽;边缘海随着时间不断加深和加宽,并导致大洋玄武岩的发育;与B型俯冲有联系的钙碱性火山岩和同熔型花岗岩类迁移到岛弧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花岗岩 同熔花岗岩类 碱性花岗岩 A俯冲 B俯冲 安第斯活动大陆边缘 西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
下载PDF
扩张-裂解的中国东南及西太平洋区岩石圈
4
作者 谢窦克 郭坤一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0年第1期118-122,共5页
中国东南为欧亚板块前缘,濒临西太平洋,它是中国最活跃的构造区之一,并以碰撞拼接、大陆扩张、裂解和伴随的增生岩浆地体为特点。这一发展过程都与欧亚大陆板块向东增生有着直接联系。
关键词 岩石圈 大陆扩张 西太平洋 构造区 欧亚大陆 构造格局 沉积盆地 大陆边缘 火山活动 磨拉石
下载PDF
东亚大陆边缘的裂谷构造
5
作者 木村学 张维德 《海洋石油》 CAS 1989年第4期17-23,共7页
一、前言在亚洲大陆的东北部,目前拉张构造正处于活动阶段,这一般不认为是弧后海盆的扩张。因为弧后海盆的扩张一般始于火山前缘附近,随着扩张的深入,其扩张轴不断向更后侧移动。从这一点看,目前在亚洲大陆活动着的拉张构造确实难以划... 一、前言在亚洲大陆的东北部,目前拉张构造正处于活动阶段,这一般不认为是弧后海盆的扩张。因为弧后海盆的扩张一般始于火山前缘附近,随着扩张的深入,其扩张轴不断向更后侧移动。从这一点看,目前在亚洲大陆活动着的拉张构造确实难以划入弧后海盆扩张的范畤。然而,亦有观点认为现代亚洲大陆的拉张构造成因与弧后海盆的扩张相同。例如,Tapponier和 Molnar(1977)指出:南中国海和安达曼海等的弧后海盆是由于印度—亚洲之间的碰撞引起的挤出构造作用的产物,现代的亚洲大陆亦由于同样的原因而发生破裂。此外,宫城(1986)提出:日本海和其它西太平洋地区的弧后海盆因第三纪的热区而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边缘 弧后 地堑 亚洲大陆 西太平洋地区 拉张盆地 拉张运动 北东东 河流沉积 活动阶段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毕力赫大型浅成低温-斑岩型金矿成矿系统 被引量:1
6
作者 卿敏 葛良胜 +3 位作者 唐明国 庞继尧 冯建兵 韩秀丽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985-986,共2页
毕力赫金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境内,是内蒙古103地质队1989年发现并探明的一个小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2007年,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与金曦公司联合在矿田开展国家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新发现大型斑岩型金矿体(卿敏等,2008),... 毕力赫金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境内,是内蒙古103地质队1989年发现并探明的一个小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2007年,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与金曦公司联合在矿田开展国家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新发现大型斑岩型金矿体(卿敏等,2008),找矿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金矿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晚古生代 内蒙古 华北地台北缘 火山机构 黄金地质 国家危机 花岗闪长斑岩 活动大陆边缘
下载PDF
智利月亮山地区闪长岩蚀变类型与地球化学特征
7
作者 王磊 方维萱 +1 位作者 鲁佳 张巨伟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62-,共1页
<正>智利中生代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床成矿带位于海岸科迪勒拉山带,与斑岩铜金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共同组成了南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上成矿系统组合(方维萱,2014)。主要矿床有坎德拉利亚铜矿床(Candelaria:460Mt@0.95%... <正>智利中生代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床成矿带位于海岸科迪勒拉山带,与斑岩铜金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共同组成了南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上成矿系统组合(方维萱,2014)。主要矿床有坎德拉利亚铜矿床(Candelaria:460Mt@0.95%Cu)、曼托贝尔德铜矿床(Manto Verde:600Mt@0.5%Cu;0.1 g/t Au),Santo Domingo铁铜矿床(Sillitoe et al.,2003)。在智利IOCG成矿带上,闪长岩(132~106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蚀变作用 坎德拉 迪勒 热液 银矿床 成矿带 贝尔德 活动大陆边缘 铜金
下载PDF
华北板块北缘中段早石炭世构造属性:察哈尔右翼后旗高分异Ⅰ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的制约 被引量:8
8
作者 刘群 王挽琼 +3 位作者 邱殿明 白新会 张金凤 王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21-1131,共11页
察哈尔右翼后旗二长花岗岩岩体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岩体富SiO2、富K、富碱、低Ca和P、贫Fe和Mg,w(P2O5)与w(SiO2)呈负相关,铝指数(A/CNK)为0.96~1.15,分异指数为90.36~92.96;主要造岩矿物为条纹长石、斜长石和石英,其铁镁矿物... 察哈尔右翼后旗二长花岗岩岩体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岩体富SiO2、富K、富碱、低Ca和P、贫Fe和Mg,w(P2O5)与w(SiO2)呈负相关,铝指数(A/CNK)为0.96~1.15,分异指数为90.36~92.96;主要造岩矿物为条纹长石、斜长石和石英,其铁镁矿物主要为黑云母,未出现碱性铁镁矿物和富铝矿物,副矿物为锆石、磁铁矿、磷灰石、榍石和钛铁矿;可见察哈尔右翼后旗二长花岗岩属高分异钙碱性I型花岗岩类。结合较低的w(∑REE)((46.8~94.4)×10-6)、w(Th)((1.74~2.39)×10-6)、w(U)((0.27~0.39)×10-6)和微量元素判别图解,二长花岗岩岩浆源区可能为下地壳,源岩可能为岩石圈地幔。岩石轻重稀土分馏较强((La/Yb)N=6.52~28.39),δEu以正异常为主(0.83~3.51),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Cs、Rb、Ba和K),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Nb、Ta、P和Ti)。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二长花岗岩具有火山弧岩石特征,且岩体侵入新元古界埃迪卡拉系什那干群,表明岩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其侵位反映了古亚洲洋的俯冲岩浆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板块北缘 内蒙古 早石炭世 高分异I花岗岩 活动大陆边缘 古亚洲洋
下载PDF
北祁连川刺沟A型花岗岩的年代学及其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建 谢亘 +1 位作者 施光海 王妍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57-1668,共12页
关于北祁连南蛇绿岩带蛇绿岩,前人多认为是形成于早古生代洋中脊的大洋岩石圈残片。本次对川刺沟A型花岗岩和其周围超基性岩的研究,有助于较全面认识该区时代序列与构造格架。川刺沟A型花岗岩的组成矿物为碱性长石(~45%)、石英(~30%)... 关于北祁连南蛇绿岩带蛇绿岩,前人多认为是形成于早古生代洋中脊的大洋岩石圈残片。本次对川刺沟A型花岗岩和其周围超基性岩的研究,有助于较全面认识该区时代序列与构造格架。川刺沟A型花岗岩的组成矿物为碱性长石(~45%)、石英(~30%)、斜长石(~15%)以及少量的霓辉石(~5%)等,发育条纹和显微文象等结构。岩石具有高SiO_2(72.58%~73.96%)和高Na_2O+K_2O(10.12%~10.39%),A/NK<1,10000Ga/Al值为2.59~3.49。微量元素型式显示该花岗岩富集Rb、Ba、Th、K,强烈亏损Sr、P、Ti、Nb、Ta,稀土元素型式呈明显负铕异常(δEu=0.56~0.60)的海鸥形。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点均符合A型花岗岩特征,进一步细分可将其归属于A_2型,形成于后造山环境。其周围的超基性岩稀土型式呈"U"型,富集Th、Zr、Hf,推测其经历过俯冲熔/流体交代。SHRIMP锆石U-Pb定年给出一组该A型花岗岩的谐和年龄501±5Ma,可以代表其侵位年龄。该年龄早于北祁连造山带陆-陆碰撞时间,晚于大陆裂谷发生时间。由于A_2型花岗岩后造山环境有两亚类:陆-陆碰撞后造山和活动大陆边缘拉张环境,本次研究结果更加倾向后者,即,该A型花岗岩为在中-晚寒武世俯冲作用影响下,活动大陆边缘弧前发生拉张,软流圈部分熔融产生幔源岩浆底侵形成。进一步推测该地区超基性岩可能与俯冲有关,为非经典定义的蛇绿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 早古生代 A花岗岩 SHRIMP锆石测年 活动大陆边缘 蛇绿岩
下载PDF
华北板块北缘中段早中二叠世的构造属性:来自花岗岩类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的制约 被引量:38
10
作者 王挽琼 徐仲元 +2 位作者 刘正宏 赵庆英 蒋孝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987-3003,共17页
内蒙古温都尔庙南-铁沙盖黑云角闪石英闪长岩和角闪黑云花岗闪长岩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晚古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带中;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分别为271.8±2.4Ma,271.4±1.3Ma、268.7±1.3Ma。主量元素SiO... 内蒙古温都尔庙南-铁沙盖黑云角闪石英闪长岩和角闪黑云花岗闪长岩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晚古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带中;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分别为271.8±2.4Ma,271.4±1.3Ma、268.7±1.3Ma。主量元素SiO2含量61.42%~71.73%,K2O含量3.10%~5.11%,K2O/Na2O值介于0.93~1.96之间,Mg#值介于42.54~49.93之间,A/CNK为0.90~1.03;副矿物为锆石、磷灰石和磁铁矿,属亚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类;富集轻稀土(LREEs)、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Cs、Rb、K、Ba、Th和U),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s)及高场强元素(HFSEs,Nb、Ta和Ti),弱Eu负异常(δEu=0.55~0.95),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是上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黑云角闪石英闪长岩和角闪黑云花岗闪长岩中发育大量暗色微粒包体(黑云闪长岩),包体可能是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相对于寄主岩石贫Si、K富Fe、Mg、Ca、Ti、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Rb、Cs、Sr和U)和高场强元素(HFSEs,Nb、Ta、Zr、Hf)。本文花岗岩类的侵位反映了早中二叠世古亚洲洋俯冲于华北板块北缘之下及岩浆混合作用的岩浆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大陆边缘 I花岗岩 暗色微粒包体 岩浆混合作用 晚古生代 内蒙古
下载PDF
原特提斯的消减极性:西昆仑128公里岩体的启示 被引量:30
11
作者 袁超 孙敏 +3 位作者 肖文交 周辉 候泉林 李继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99-408,共10页
128公里岩体是西昆仑造山带中一个早古生代的花岗闪长岩体,长期以来一直是研究西昆仑构造演化的重要参考依据。然而由于区域地质资料的不足和研究手段的不同,对该岩体的形成年代、源区性质以及构造背景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文... 128公里岩体是西昆仑造山带中一个早古生代的花岗闪长岩体,长期以来一直是研究西昆仑构造演化的重要参考依据。然而由于区域地质资料的不足和研究手段的不同,对该岩体的形成年代、源区性质以及构造背景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明确128公里岩体的成岩时代和构造背景,进而制约西昆仑的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单颗粒锆石的U-Pb定年结果表明128公里岩体形成于471±5 Ma并含有可能形成于早期岩浆房或继承自源区的490 Ma左右的锆石。128公里岩体富Al_2O_3(15.7%~18.4%),Sr(470~864μg/g)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但相对亏损 高场强元素,相对富集轻稀土且具有低到中等的负铕异常(δEu=~0.7),显示出典型的Ⅰ型弧花岗岩特征。尽管其富集Al_2O_3、Sr、相对低的MgO含量和Y/Yb比值使其非常类似于埃达克岩,但其相对高的Yb(1.92~2.88μg/g)、Y(19.4~34.0μg/g)含量,低的Sr/Y(24.2~37.0)和Zr/Sm(7.3~21)比值以及相对高的初始Sr同位素组成(0.7075~0.7091)排除了消减板块在石榴石稳定区发生部分熔融的可能性。低的氧同位素组成(+5.7‰~+7.4‰)以及Sr-O同位素关系表明该岩体并非形成于地幔来源的岩浆与变质围岩间的同化混染。高的稀土含量、明显的稀土分馏以及相对高的Sr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 火山弧花岗岩 原特提斯 消减极性 活动大陆边缘 埃达克岩
下载PDF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海西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挽琼 刘正宏 +4 位作者 王兴安 张超 范志伟 时溢 朱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71-1782,共12页
对乌拉特中旗德尔斯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相学、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岩石成因及研究区晚海西期构造演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发育两期:早期为中粗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晚期为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 对乌拉特中旗德尔斯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相学、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岩石成因及研究区晚海西期构造演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发育两期:早期为中粗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晚期为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岩石中的锆石大部分具核-边结构:边部震荡环带发育,Th/U值为0.16~0.50,反映了岩浆成因;核部呈浑圆状,多数具岩浆环带,个别弱分带-无分带,Th/U值为0.06~0.44,表明核部大部分属岩浆型残留锆石,个别为变质型残留锆石。测年结果显示:边部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早、中二叠世((279±3)Ma、(266±3)Ma),代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核部残留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1 972±63)Ma、(1 962±43)Ma,代表源岩的形成时代。岩石属于亚碱性系列,REE配分形式呈右倾型,LREE/HREE为5.86~22.81,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显示活动大陆边缘火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属性反映了早、中二叠世古亚洲洋向华北板块北缘的俯冲作用及古亚洲洋消亡的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花岗岩 早、中二叠世 地球化学 活动大陆边缘 乌拉特中旗
下载PDF
西秦岭大草滩群的形成时代和构造意义探讨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义兵 张国伟 +3 位作者 裴先治 鲁如魁 梁文天 郭秀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9-584,共6页
大草滩群a岩组中最年轻的一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04.9±4.8 Ma(MSWD=0.11),b岩组中最年轻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值为385±5 Ma,c岩组样品中最年轻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值为375±6 Ma,这一结果将大草滩群... 大草滩群a岩组中最年轻的一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04.9±4.8 Ma(MSWD=0.11),b岩组中最年轻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值为385±5 Ma,c岩组样品中最年轻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值为375±6 Ma,这一结果将大草滩群的最大沉积时代有效地限定在405~375 Ma之间。结合生物化石组合资料,大草滩群的时代归属于晚泥盆世。根据岩石组合、沉积相、构造变形、形成时代和物源分析等资料综合研究表明,晚泥盆世大草滩群河湖相粗粒碎屑岩形成时的大地构造背景是位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的弧前拉张—裂陷盆地,作为北秦岭微陆(+岩浆弧)与华北大陆西南缘碰撞的沉积响应,是碰撞造山作用以后南部洋壳持续俯冲阶段同火山—岩浆活动的弧前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草滩群 沉积时代 构造背景 安第斯活动大陆边缘 沉积响应 西秦岭
下载PDF
东疆沙泉子铜和铜铁矿床岩(矿)石地球化学研究与地质找矿前景 被引量:25
14
作者 方维萱 高珍权 +3 位作者 贾润幸 刘正桃 李丰收 徐国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13-1424,共12页
沙泉子铜铁矿床安山岩类和闪长岩属偏碱性的钙碱性系列。(玄武)安山岩中含SiO_2在49.2%~59.97%,多数样品含铝在16.66%以上,具有高铝玄武安山岩特点,含Na_2O为2.19%~5.1%,K_2O为0.61%~3.2%,(Na_2O+K_2O)为5.32%~7.03%,Na_2O... 沙泉子铜铁矿床安山岩类和闪长岩属偏碱性的钙碱性系列。(玄武)安山岩中含SiO_2在49.2%~59.97%,多数样品含铝在16.66%以上,具有高铝玄武安山岩特点,含Na_2O为2.19%~5.1%,K_2O为0.61%~3.2%,(Na_2O+K_2O)为5.32%~7.03%,Na_2O/K_2O值在1.07~8.36。本区安山岩类和闪长斑岩具有明显的Rb、Th-U-K、La-Ce、Pb和P正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具有明显的Ta-Nb、Sr负异常、中等Eu和Ti负异常,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可能形成在活动大陆边缘上的陆缘岛弧构造背景中。这对于形成大型-超大型斑岩-夕卡岩型铜和铜铁矿床十分有利,深部隐伏矿床的找矿勘查是今后主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泉子铜铁矿床 安山岩 闪长(斑)岩 活动大陆边缘 斑岩-夕卡岩铜铁矿床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二叠纪苏吉火山岩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董晓杰 王挽琼 +1 位作者 沙茜 张金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65-2779,共15页
本文报道了集宁北部商都县西井子镇一带苏吉火山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锆石定年显示,苏吉火山岩形成于早-中二叠世(267±2Ma、272±2Ma和270±3Ma)。研究区内的苏吉火山岩为一套酸性火山岩组合,... 本文报道了集宁北部商都县西井子镇一带苏吉火山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锆石定年显示,苏吉火山岩形成于早-中二叠世(267±2Ma、272±2Ma和270±3Ma)。研究区内的苏吉火山岩为一套酸性火山岩组合,SiO_2、Al_2O_3含量较高并具有极低的Mg#;其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明显亏损。苏吉火山岩的锆石εHf(t)呈较高的负值(-17.3^-5.9)并具有相当古老的Hf二阶段模式年龄(1667~2386Ma),指示它们的原始岩浆主要源自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系统的地质填图显示,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存在一条数百千米的晩古生代火山岩带。苏吉火山岩的形成可能与古亚洲洋向华北克拉通俯冲有关,当时华北克拉通北缘存在一个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火山岩 华北克拉通北缘 安第斯活动大陆边缘
下载PDF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白乃庙地区徐尼乌苏组的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金凤 刘正宏 +3 位作者 关庆彬 徐仲元 王兴安 朱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147-3160,共14页
本文对白乃庙地区徐尼乌苏组沉积特征、原岩建造、变质火山岩及变质碎屑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白乃庙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本次研究采集了徐尼乌苏组中具有代表性的变质含砾粗粒杂砂岩、变质英安质晶屑凝灰岩和变质... 本文对白乃庙地区徐尼乌苏组沉积特征、原岩建造、变质火山岩及变质碎屑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白乃庙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本次研究采集了徐尼乌苏组中具有代表性的变质含砾粗粒杂砂岩、变质英安质晶屑凝灰岩和变质长石石英细砂岩样品,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2个变质英安质晶屑凝灰岩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40.9±1.8Ma(MSWD=0.10)和440.9±1.7Ma(MSWD=0.15),锆石Th/U比值为0.46~1.59,自形程度较好,发育有典型的岩浆锆石振荡环带结构,显示为岩浆成因锆石的特点,表明徐尼乌苏组的形成时代为早志留世。变质含砾粗粒杂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在452.0±1.3Ma^535.0±1.0Ma之间,最高峰值年龄为490Ma左右;变质长石石英细砂岩碎屑锆石年龄则在440.1±5.7Ma^3268.9±57.7Ma之间,最小谐和年龄为440.1±5.7Ma,峰值年龄为490Ma左右,另有1.0Ga、1.6Ga、1.8Ga和2.5Ga四个明显的峰值年龄。根据研究区徐尼乌苏组岩性组合与结构构造,可将该组划分为3个不同的沉积旋回。结合白乃庙地区徐尼乌苏组测年结果、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原岩建造及区域岩浆岩资料,白乃庙弧后盆地沉积可划分为三个演化阶段:早期快速堆积阶段(452.3~440.9Ma),形成了一套成熟度较低的粗碎屑岩建造,物源主要来源于白乃庙岩浆弧中的岩浆岩;中期火山喷发阶段(440.9~440.1Ma),以火山沉积作用为主,为火山碎屑岩建造夹有碳酸盐建造和少量碎屑岩建造,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该时期的火山活动;晚期稳定沉积阶段(<440.1Ma),形成一套细碎屑岩建造和碳酸盐建造,为浅海相稳定沉积,此时物源广泛,分别来源于华北克拉通基底、兴蒙造山带和白乃庙早古生代火山弧。根据徐尼乌苏组的沉积建造和火山建造特征,结合白乃庙火山弧岩浆活动特征,认为徐尼乌苏组形成于早古生代弧后盆地中,此时华北板块北缘属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尼乌苏组 早志留世 弧后盆地 安第斯活动大陆边缘 白乃庙
下载PDF
辽东黄花甸地区古元古代花岗质岩浆作用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鹏森 董永胜 +4 位作者 李富强 高铂森 甘宜成 陈木森 许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708-2724,共17页
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的辽东黄花甸地区出露大量古元古代花岗质岩石,前人将该区的花岗质岩石统称为花岗质混杂岩。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将该套花岗质混杂岩解体为时代及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花岗岩——黑云... 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的辽东黄花甸地区出露大量古元古代花岗质岩石,前人将该区的花岗质岩石统称为花岗质混杂岩。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将该套花岗质混杂岩解体为时代及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其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块状、条痕状、片麻状的不同构造类型,均显示富SiO_2(72.37%~77.44%)、贫Al_2O_3(11.69%~13.21%)、富K_2O(3.97%~5.11%)的特征,Na_2O/K_2O=0.64~1.08,TiO_2含量在0.18%~0.34%之间,MnO、MgO和P_2O_5的含量较低,分别为0.01%~0.07%、0.12%~0.32%和0.01%~0.06%,铝饱和指数A/CNK集中分布在1.33~1.45之间,A/NK在1.49~2.60之间,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Sr、Ba、Ti、P强烈亏损,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大部分为具有清晰震荡环带结构的岩浆锆石,从3个样品获得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分别为2185±29Ma、2183±13Ma、2166±10Ma,据目前所获得南辽河群碎屑锆石年龄(1.95~2.15Ga),本文认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侵位时代要早于南辽河群地层沉积的时间,构成了南辽河群地层沉积的基底。花岗闪长岩呈岩枝状侵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里尔峪组地层中,富SiO_2(72.54%~74.31%)、Al_2O_3(15.01%~16.17%),全碱(K_2O+Na_2O)平均7.77%,相对富钠(Na_2O/K_2O=1.27~2.82),贫钙、镁,MgO平均为0.26%,CaO平均为1.59%,Mg#值平均为54.0,铝饱和指数A/CNK集中分布在1.61~1.78之间,A/NK在1.49~2.60之间,属于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具明显的Eu正异常,Y/Yb低,Sr/Y高,而且强烈亏损Th、Ta、Nb、Ti等高场强元素,富集Ba、K、Rb、Sr等低场强元素,具有埃达克质花岗岩的特征。花岗闪长岩的锆石大部分为具有清晰震荡环带结构的岩浆锆石,从2个样品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995±18Ma、1995±13Ma。可以推断花岗闪长岩的侵位时代为2.0Ga左右。本文认为具有A型特征的黑云二长花岗岩是陆块内部拉伸减薄-裂解过程中下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具有埃达克质特征的花岗闪长岩是俯冲过程中所形成火山弧或活动大陆边缘岩浆活动的产物。以上研究表明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可能经历了在2.2~2.15Ga左右的拉伸裂解过程和2.0Ga左右俯冲挤压的构造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辽-吉造山带 A花岗岩 埃达克质花岗岩 活动大陆边缘 辽东黄花甸
下载PDF
江西会昌岽背玄武岩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励音骐 厉子龙 +3 位作者 毛建仁 骆学全 徐贻赣 汪惠惠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6-706,共11页
江西会昌岽背地区晚中生代玄武岩的SiO2含量为49.06%~50.14%,K2O含量为1.26%~1.63%。其微量元素显示出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尤以明显的Nb、Ta亏损为特征;REE总量为(135.5~146.8)×10-6,(La/Yb)N≈10,表现出LREE富集... 江西会昌岽背地区晚中生代玄武岩的SiO2含量为49.06%~50.14%,K2O含量为1.26%~1.63%。其微量元素显示出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尤以明显的Nb、Ta亏损为特征;REE总量为(135.5~146.8)×10-6,(La/Yb)N≈10,表现出LREE富集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且无明显的Eu异常;Sr-Nd同位素具有高(87Sr/86Sr)i(0.70678~0.70695)和低εNd(t)(-2.46^-2.18)的特征。据以上特征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反映出岽背玄武岩的源区可能为EMⅡ型富集型大陆岩石圈地幔,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较低的Nb/U比值(7~8)暗示该玄武质岩浆在形成过程中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大陆地壳混染或与俯冲过程有关的物质的加入。岽背玄武岩具有陆缘弧型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会昌地区在晚白垩世晚期(约85Ma)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该玄武岩的形成可能与燕山晚期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消减作用关系密切。底侵作用可能为会昌地区燕山晚期成矿岩浆的生成提供了流体和热,有利于铜多金属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玄武岩 EMⅡ地幔源区 活动大陆边缘 会昌 江西
下载PDF
额济纳旗碧玉岭铜矿田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小红 杨合群 +4 位作者 孙南一 李英 李金铭 李文明 赵国斌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4期69-76,共8页
碧玉岭铜矿区产出于塔里木-华北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缝合带,其形成与中奥陶统幔源基性火山喷发活动间歇期海底热液喷流活动有关。容矿岩石为碧玉岩,属于含铁硅质岩类的典型喷流岩或热水沉积岩,是同生成矿阶段的主要产物。造山期矿质发... 碧玉岭铜矿区产出于塔里木-华北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缝合带,其形成与中奥陶统幔源基性火山喷发活动间歇期海底热液喷流活动有关。容矿岩石为碧玉岩,属于含铁硅质岩类的典型喷流岩或热水沉积岩,是同生成矿阶段的主要产物。造山期矿质发生活化迁移,在断裂破碎带中再次富集成矿,因此矿体分布受喷流岩带与断裂破碎带双重控制。浸染状-块状硫化物矿化受碧玉岩层位与岩性控制,矿化体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结合成矿地质特征及矿物元素的组合异常特征,初步认为该区的找矿标志为:基性火山岩-碧玉岩-孔雀石、褐铁矿、石膏-Cu、Zn、Ba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杂岩带 活动大陆边缘 热水沉积岩 碧玉岩铜矿 找矿标志
下载PDF
秘鲁阿雷基帕省西北部阿蒂科地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浅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君安 朱云鹤 +2 位作者 杨献忠 张洁 湛龙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048-1049,共2页
秘鲁位于南美安第斯活动大陆边缘的中段,是纳兹卡板块向南美板块俯冲消亡带火山弧链的一部分(席振,2011)。秘鲁南部成矿条件优越,产出塞罗维德、托克帕拉、夸霍内等一系列世界级的特大型斑岩铜矿,另有中低温型金矿、IOCG型铜金矿及火山... 秘鲁位于南美安第斯活动大陆边缘的中段,是纳兹卡板块向南美板块俯冲消亡带火山弧链的一部分(席振,2011)。秘鲁南部成矿条件优越,产出塞罗维德、托克帕拉、夸霍内等一系列世界级的特大型斑岩铜矿,另有中低温型金矿、IOCG型铜金矿及火山成因和接触交代型铁矿等多类型矿产(宋国民,2009;张扬,2011)。阿蒂科地区位于秘鲁南部阿雷基帕省的西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金矿化 接触交代 成矿条件 火山弧 铜金矿 板块俯冲 纳兹卡 活动大陆边缘 中低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