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日本气象厅提供的历史海温资料、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Hadley环流中心逐月海表温度资料以及1979-2010年中国冬季降水观测资料探讨了中国南方地区(华南)降水与前期暖池热含量异常的关系,并对可能的过程和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利用日本气象厅提供的历史海温资料、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Hadley环流中心逐月海表温度资料以及1979-2010年中国冬季降水观测资料探讨了中国南方地区(华南)降水与前期暖池热含量异常的关系,并对可能的过程和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地区冬季降水与前期暖池关键区热含量有密切的负相关关系,前期6-7月暖池关键区(6.5°N-11.5°N,160.5°E-172.5°E)0~200 m热含量异常可以作为预测冬季降水的前兆信号。冷水年与暖水年合成的冬季大气环流差值场(冷水年减去暖水年)以及反号的暖池热含量指数回归的冬季大气环流场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发现东亚沿岸500 h Pa上存在一个异常遥相关波列,华南地区位于异常低值区,850 h Pa上受气旋性环流控制,高空辐散;菲律宾附近存在异常反气旋性环流,该反气旋显著加强了冷水年向华南地区的水汽输送,这种环流形势表明冷(暖)水年冬季降水偏多(少)。在前期夏季的海温、风场差值场和回归场上,北半球近赤道地区存在异常强西风,从而导致关键区西侧(东侧)有冷(暖)海表温度异常变化,在秋季末期冷海温异常的西侧形成了中心位于菲律宾附近的异常反气旋,该反气旋在冬季强度增强,其西北侧异常增强的暖湿气流向华南地区输送水汽;同时,中东太平洋暖海温异常激发的异常Walker环流在赤道西太平洋辐散下沉,进而加强菲律宾异常反气旋和华南地区的辐合上升运动。正是上述过程和机制,导致了关键区冷(暖)水年华南地区冬季降水偏多(少)。展开更多
文摘利用1981—2011年共31 a夏季的GODAS月平均次表层海温资料,以5~366 m次表层垂直平均海温表征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分析了西太平洋暖池热状态变异及其邻近区域对流活动特征。结果表明:1)暖池区热含量异常变化最大,其季节变化与海表温度季节变化高度一致,年际变率大于海表温度的年际变率。2)暖池热状态以整体一致性正异常为主,其时间系数较好地体现了暖池区次表层热状况的年际变异特征。3)暖池邻近地区对流活动与暖池热状态异常密切相关:当暖池偏暖(冷)时,菲律宾周围关键区对流活动显著增强(减弱),并且该关键区的对流活动受暖池热含量的影响可以追溯至前一年7月一直持续到当年9月。4)暖池热状态异常引起菲律宾周围关键区对流活动异常,进而激发出东亚地区夏季500 h Pa高度场上自低纬度到中高纬度正、负、正的东亚—太平洋(EAP)遥相关型分布特征;暖池暖(冷)异常时对流层低层在菲律宾以东洋面形成一个异常的反气旋性(气旋性)偏差环流。
文摘利用日本气象厅提供的历史海温资料、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Hadley环流中心逐月海表温度资料以及1979-2010年中国冬季降水观测资料探讨了中国南方地区(华南)降水与前期暖池热含量异常的关系,并对可能的过程和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地区冬季降水与前期暖池关键区热含量有密切的负相关关系,前期6-7月暖池关键区(6.5°N-11.5°N,160.5°E-172.5°E)0~200 m热含量异常可以作为预测冬季降水的前兆信号。冷水年与暖水年合成的冬季大气环流差值场(冷水年减去暖水年)以及反号的暖池热含量指数回归的冬季大气环流场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发现东亚沿岸500 h Pa上存在一个异常遥相关波列,华南地区位于异常低值区,850 h Pa上受气旋性环流控制,高空辐散;菲律宾附近存在异常反气旋性环流,该反气旋显著加强了冷水年向华南地区的水汽输送,这种环流形势表明冷(暖)水年冬季降水偏多(少)。在前期夏季的海温、风场差值场和回归场上,北半球近赤道地区存在异常强西风,从而导致关键区西侧(东侧)有冷(暖)海表温度异常变化,在秋季末期冷海温异常的西侧形成了中心位于菲律宾附近的异常反气旋,该反气旋在冬季强度增强,其西北侧异常增强的暖湿气流向华南地区输送水汽;同时,中东太平洋暖海温异常激发的异常Walker环流在赤道西太平洋辐散下沉,进而加强菲律宾异常反气旋和华南地区的辐合上升运动。正是上述过程和机制,导致了关键区冷(暖)水年华南地区冬季降水偏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