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郯庐断裂带的演化及其对西太平洋板块运动的响应 被引量:199
1
作者 朱光 王道轩 +2 位作者 刘国生 牛漫兰 宋传中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49,共14页
首次从郯庐断裂带走滑糜棱岩中获得了白云母 1 2 7 62± 0 1 9Ma的40 Ar 39Ar年龄 ,其与糜棱岩的全岩40 Ar 39Ar年龄相吻合。这些年代学研究成果以及同走滑期岩浆活动 ,表明郯庐断裂带于早白垩世发生了大规模的左行平移。这一早白... 首次从郯庐断裂带走滑糜棱岩中获得了白云母 1 2 7 62± 0 1 9Ma的40 Ar 39Ar年龄 ,其与糜棱岩的全岩40 Ar 39Ar年龄相吻合。这些年代学研究成果以及同走滑期岩浆活动 ,表明郯庐断裂带于早白垩世发生了大规模的左行平移。这一早白垩世构造—岩浆事件是伊泽纳崎板块突然发生高速、斜向俯冲的结果。晚白垩世 早第三纪郯庐断裂带转变成巨型的伸展构造 ,普遍控制发育了断陷盆地。太平洋板块的高角度正向俯冲使中国东部出现软流圈上涌、岩石圈拆沉 ,从而造成了郯庐断裂带与整个中国东部卷入了强烈的伸展活动。晚第三纪初期起动的挤压活动 ,使郯庐断裂带上的断陷盆地同步抬升和闭合 ;断裂带的逆冲活动则断续延至今日 ,成为中国东部最大的近代地震活动带。郯庐断裂带晚第三纪以来的挤压活动是西太平洋弧后扩张的响应 ,而印度板块碰撞的构造挤出起着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年龄 构造演化 板块运动 太平洋板块 郯庐断裂带
下载PDF
从东海石油地质重要进展看西太平洋大陆边缘新生代盆地的构造演化——一种海沟向洋后退的残余弧后盆地演化模式 被引量:22
2
作者 孙肇才 《海相油气地质》 2004年第1期1-17,共17页
东海盆地石油地质研究在近二十年里主要取得五方面的进展 :证明了盆地是由一组大陆边缘新生界由西向东逐个变新的“盆地群体”组成 ,建立了陆架地区以组为单位的整个新生代地层单元 ,详细划分了西湖凹陷的内部地质结构 ,认定了煤和煤系... 东海盆地石油地质研究在近二十年里主要取得五方面的进展 :证明了盆地是由一组大陆边缘新生界由西向东逐个变新的“盆地群体”组成 ,建立了陆架地区以组为单位的整个新生代地层单元 ,详细划分了西湖凹陷的内部地质结构 ,认定了煤和煤系沉积是东海陆架区的主力油气源岩 ,通过大量钻井验证了盆地中三类不同成因的圈闭。从环西太平洋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看 ,西太平洋是一个自北而南的沟—弧—盆 (陆缘海 )系统 ;大体以台湾海峡为界 ,东海盆地是一个由转换或被动边缘演化而来的聚敛边缘 ,而南海属于由活动或聚敛边缘转化而来的被动边缘。东海盆地与菲律宾海盆地具有相似的时空演化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 新生代 含油气盆地 西太平洋 构造演化
下载PDF
西太平洋中段沉积盆地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何陵沅 鲍志东 +5 位作者 覃勤 田作基 茆书巍 宋健 张云逸 邓堃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1-456,共16页
西太平洋中段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汇处,是全球沟弧盆体系最为发育的地区,主要发育弧后盆地、弧前盆地和陆架边缘盆地。文中通过综合研究西太平洋中段17个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和沉积特征后认为:... 西太平洋中段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汇处,是全球沟弧盆体系最为发育的地区,主要发育弧后盆地、弧前盆地和陆架边缘盆地。文中通过综合研究西太平洋中段17个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和沉积特征后认为:(1)各类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均经历4个期次。弧前盆地和弧后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可分为俯冲期(K2-E)、盆地发育期(N11-N13)、沉降期(N14-N15)和挤压期(N2-Q):俯冲期发育火山岩和变质岩基底,局部为海相碎屑岩;盆地发育期以海相沉积为主,伴有火山活动,局部发育陆相沉积;沉降期以海相和三角洲相沉积为主;挤压期以三角洲相和海相沉积为主,局部发育河湖相沉积。陆架边缘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也分为4期,分别为前裂陷期(K2-E1)、裂陷期(E2-E31)、拗陷期(E32-N13)和沉降期(N14-Q):前裂陷期和裂陷期主要发育冲积扇—河流—湖泊沉积体系,火山活动强烈;拗陷期沉积环境由陆相向海陆过渡相演化;沉降期以海相和海陆过渡相沉积为主。(2)不同类型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各不相同:弧前盆地构造以挤压和板块俯冲为主,平均沉积厚度为3.6km,总体由海陆过渡相向陆相演化;弧后盆地构造受板块俯冲后撤和弧后洋壳扩张作用控制,平均沉积厚度为4.8km,总体由海相向海陆过渡相演化;陆架边缘盆地构造呈下断上拗双层结构,平均沉积厚度超过10km,总体由陆相演化为海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 新生代 沉积盆地 构造-沉积演化 构造期次 沉积充填
下载PDF
从西太平洋板块构造探讨东海陆架盆地形成机制和类型划分 被引量:23
4
作者 陶瑞明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4年第1期14-20,共7页
东海陆架盆地位于亚洲板块东南缘,是西太平洋构造体系的一部分,其形成和发展与西太平洋板块活动有关。白垩纪-古新世,库拉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作NNW向运动并俯冲,左旋应力场使亚洲大陆东南缘产生一系列NE向断裂,引起地幔上拱,诱发... 东海陆架盆地位于亚洲板块东南缘,是西太平洋构造体系的一部分,其形成和发展与西太平洋板块活动有关。白垩纪-古新世,库拉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作NNW向运动并俯冲,左旋应力场使亚洲大陆东南缘产生一系列NE向断裂,引起地幔上拱,诱发了盆地西带裂谷式断陷的发展。古新世晚期由于太平洋板块洋脊俯冲,日本海(西部)第一次拉张。地幔面起伏的调整结束了裂陷盆地的发育。始新世晚期,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由NNW转为WNW,右旋应力场控制了盆地东部始新世断坳的发育。渐新世初,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日本海(东南部)开始了第二次拉张。东海陆架盆地东部断坳带转为坳陷带。中新世末,太平洋板块运动速度加快,热效应导致前缘隆起拉裂,形成冲绳海槽盆地。向西挤压-走滑使陆架盆地东部坳陷带褶皱回返,结束了盆地发展。可以认为,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古新世裂陷带是大陆边缘裂谷盆地;东部渐新世-中新世坳陷带是大陆边缘前陆盆地(弧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板块 东海陆架盆地 形成机制 类型 地质构造
下载PDF
特约主题: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与欧亚大陆东缘构造演化
5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I0001-I0002,共2页
编者按语:欧亚大陆东缘中生代构造演化主要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历史所控制。然而,古太平洋板块在欧亚大陆下的俯冲作用是何时开始的?中生代期间,古太平洋板块在欧亚大陆下的俯冲历史如何?这些问题一直存在较多争论。
关键词 欧亚大陆 板块俯冲 构造演化 太平洋 东缘 太平洋板块 俯冲作用 中生代
下载PDF
白垩纪前的太平洋板块构造演化和地磁极性倒转时间表的扩展及对侏罗纪“宁静带”起源的推论
6
作者 DavidW.Handschumacher 郝天珧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89年第2期110-110,共1页
在西太平洋磁湾附近,由于海底扩张而形成的线性磁异常构造已经绘制成图。而新的航磁资料,可将M21到M28期间的磁湾更准确地勾画出来,并能分辨出侏罗纪“宁静带”中小幅度磁性构造线,这些磁性构造线是在M29以前的磁性倒转事件形成的。
关键词 地磁极性倒转 太平洋板块 构造演化 磁异常 构造线 海底扩张 航磁 西太平洋 地磁场强度 三联点
下载PDF
北太平洋板块及太平洋-FaraUon-lzanagi三联点区在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的构造演化
7
作者 W.W.Sager 郝天珧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89年第2期39-39,共1页
太平洋西北部Shatsky海台附近的磁性条带表明了从M21到M10时间,北太平洋板块的构造历史痕迹。在M22期间,太平洋-Farallon-Izanagi(P-F-I)三联点位于海台的西南,并向北北西方向迁移。此后不久,由于作用于三个板的应力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太平洋西北部Shatsky海台附近的磁性条带表明了从M21到M10时间,北太平洋板块的构造历史痕迹。在M22期间,太平洋-Farallon-Izanagi(P-F-I)三联点位于海台的西南,并向北北西方向迁移。此后不久,由于作用于三个板的应力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太平洋-Izanagj洋脊受其影响,M21到M19期间顺时针方向旋转了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板块 三联点 构造演化 北北西 晚侏罗世 板块 应力场 几何形态 历史痕迹 顺时针方向
下载PDF
中国洋板块地层分布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58
8
作者 张克信 何卫红 +6 位作者 徐亚东 骆满生 宋博文 寇晓虎 张智勇 肖庆辉 潘桂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30,共7页
以大地构造相研究为主导,以《中国沉积大地构造图(1∶2 500 000)》编图为研究平台,对洋板块地层类型进行了初步划分,简述了中国新元古代以来洋板块地层分布及其构造演化规律。本文阐述了北方的古亚洲洋的洋-陆转换从西往东具穿时现象,... 以大地构造相研究为主导,以《中国沉积大地构造图(1∶2 500 000)》编图为研究平台,对洋板块地层类型进行了初步划分,简述了中国新元古代以来洋板块地层分布及其构造演化规律。本文阐述了北方的古亚洲洋的洋-陆转换从西往东具穿时现象,西部主要在早、晚石炭世之间,东部主要在中、晚二叠世之间;宽坪—佛子岭混杂岩带是华北与扬子之间大洋消亡的产物;中央造山带从北部的祁连—阿尔金到南部的昆仑—秦岭,洋陆转换从北向南依次完成:西昆仑北—阿尔金—祁连—祁曼塔格为晚奥陶世末,西昆仑南—东昆仑—秦岭为早三叠世末;青藏高原中部的龙木错—双湖、班公湖—怒江、昌宁—孟连蛇绿混杂岩带一起构成了原—古特提斯大洋连续演化、分阶段增生至最终消亡的对接带,洋壳持续时代自寒武纪—早白垩世;江绍—郴州—钦防混杂岩带是扬子陆块与华夏增生造山系之间华南洋最终消亡的对接带,主碰撞期是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地层 地层类型 构造演化 中国
下载PDF
塔里木板块周缘晚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 被引量:20
9
作者 刘训 GrahamS. +6 位作者 ChangE. 吴绍祖 傅德荣 姚建新 丁孝忠 SobelE. 闫毅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15-725,共11页
塔里木板块在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一系列碰撞和拼合事件。受北侧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碰撞的影响,南天山石炭纪再生洋盆于早二叠世末隆起,并导致天山山前的前陆盆地形成。这一时期塔里木西部强烈的热活动事件,反映了一次地壳开裂活动,... 塔里木板块在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一系列碰撞和拼合事件。受北侧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碰撞的影响,南天山石炭纪再生洋盆于早二叠世末隆起,并导致天山山前的前陆盆地形成。这一时期塔里木西部强烈的热活动事件,反映了一次地壳开裂活动,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塔里木向天山下插的陆内俯冲活动及前陆盆地的形成。中生代时期,特提斯洋盆的活动及先后闭合,推动了羌塘、冈底斯等地块以及印度板块不断向北增生,发生了一系列碰撞和拼合事件。这些事件在塔里木周缘的沉积作用和构造演化中都有明显反映。新生代时期,拼合以后的印度板块继续不断向北推挤,形成了一系列逆掩断层、帕米尔构造结以及塔里木周缘的现代构造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板块 晚古生代 构造演化 板块构造
下载PDF
南天山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 被引量:70
10
作者 蔡东升 卢华复 +1 位作者 贾东 吴世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32-443,共12页
据南天山古生物地层、古地磁、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龄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结果;认为该区在奥陶纪—二叠纪曾为古大洋。最初裂开为大洋是以震旦纪贝义西组(Z_1b)大陆裂谷火山喷发为标志,从震旦纪—奥陶纪完成了从裂谷到被动大陆边缘海盆... 据南天山古生物地层、古地磁、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龄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结果;认为该区在奥陶纪—二叠纪曾为古大洋。最初裂开为大洋是以震旦纪贝义西组(Z_1b)大陆裂谷火山喷发为标志,从震旦纪—奥陶纪完成了从裂谷到被动大陆边缘海盆的演化;志留纪—泥盆纪南天山洋壳向哈萨克斯坦板块之下俯冲,泥盆纪末至石炭纪早期,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发生陆-陆碰撞。石炭纪—早二叠纪在南天山仍存在一个向西开口的前陆残余海盆。它最终关闭于二叠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 演化 南天山 塔里木反块 古生代
下载PDF
华北板块早古生代构造-沉积演化 被引量:35
11
作者 刘波 钱祥麟 王英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47-356,共10页
任一特定时期的地质演化都必定源自前期背景,并影响后继地质作用。元古宙的构造特征及晚古生代的地质记录可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早古生代华北板块的构造- 沉积演化,这一演化包括4 个阶段。第1 阶段(∈1—∈3)以被动陆缘的发育... 任一特定时期的地质演化都必定源自前期背景,并影响后继地质作用。元古宙的构造特征及晚古生代的地质记录可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早古生代华北板块的构造- 沉积演化,这一演化包括4 个阶段。第1 阶段(∈1—∈3)以被动陆缘的发育和全球海平面上升为特点,二者叠加形成强烈的相对海平面上升,并在南、北边缘形成早期沉积。第2 阶段(O1y—O1l)表现为因洋壳俯冲导致的西南部构造抬升及全球海平面下降,二者结合形成的相对海平面下降在华北中部及西南部形成分布广泛的不整合面及白云岩。第3 阶段(O1m —O2)期间,来自南、北的挤压导致以边缘上凸为特点的板块变形,在伴以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情况下导致轻度的相对海平面上升并形成板块中部局限陆表海的膏岩沉积。第4 阶段(O3—C1)则是强烈的南北挤压和全球海平面下降导致华北大陆板块整体鞍状抬升和长期不整合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古生代 华北板块 构造-沉积演化
下载PDF
西南三江地区洋板块地层特征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25
12
作者 任飞 潘桂棠 +2 位作者 尹福光 常梦瑶 肖庆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4期9-16,共8页
以大地构造研究为主导,初步梳理了三江地区洋板块地层系统的分布及其构造演化规律。本文阐述了三江地区经历原-古特提斯大洋连续演化、分阶段拼贴增生至最终俯冲消亡的地质演化历程。甘孜-理塘弧后洋盆于早石炭世打开,二叠纪—中三叠世... 以大地构造研究为主导,初步梳理了三江地区洋板块地层系统的分布及其构造演化规律。本文阐述了三江地区经历原-古特提斯大洋连续演化、分阶段拼贴增生至最终俯冲消亡的地质演化历程。甘孜-理塘弧后洋盆于早石炭世打开,二叠纪—中三叠世进入顶峰扩张期,晚三叠世洋盆萎缩引起向西俯冲,最终在晚三叠世末局部地区保留残留海。哀牢山弧后洋盆不晚于早石炭世形成,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整体扩张发育,早二叠世末或晚二叠世初开始向西俯冲,晚三叠世最终完全关闭。金沙江洋盆早石炭世时已扩张成洋,到早二叠世晚期开始俯冲,石炭纪—早二叠世早期是金沙江洋盆扩张的主体时期,早二叠世晚期至早、中三叠世俯冲消亡。澜沧江弧后洋盆中晚泥盆世开始扩张,在石炭纪—早二叠世发育为成熟洋盆,早二叠世晚期洋内俯冲形成洋内弧,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双向俯冲消亡。昌宁-孟连洋为特提斯洋主带,具有原-古特提斯洋连续演化的地质记录,晚奥陶世开始向东俯冲消减,二叠纪末、早三叠世发生弧-陆碰撞作用,昌宁-孟连洋盆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地层 蛇绿混杂岩 构造演化 西南三江
下载PDF
华北板块西南缘早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沉积响应——以段家峡剖面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小炜 牟传龙 +2 位作者 葛祥英 周恳恳 王启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80,共8页
通过分析陇县地区下古生界的沉积物特征,认为其物质响应很好地反映了该地区对构造转型所带来的环境变迁。华北板块西南缘的盆地演化先后经历了震旦纪—中奥陶世的被动大陆边缘和晚奥陶纪—志留纪的活动大陆边缘两个构造期次;前者相应形... 通过分析陇县地区下古生界的沉积物特征,认为其物质响应很好地反映了该地区对构造转型所带来的环境变迁。华北板块西南缘的盆地演化先后经历了震旦纪—中奥陶世的被动大陆边缘和晚奥陶纪—志留纪的活动大陆边缘两个构造期次;前者相应形成走廊被动陆缘盆地和贺兰盆地,该时期发育从碎屑岩潮坪到浅水碳酸盐陆棚的沉积环境;后者形成走廊弧后盆地,中奥陶世晚期至晚奥陶世之间该地区开始发生强烈的凹陷,使得该海域沉积一套深水斜坡相滑塌沉积以及浊积岩。直到晚奥陶世晚期开始,由于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随着海平面逐步下降,华北板块西南缘的沉积环境再次由深水相过渡至以一套碳酸盐岩为主的浅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沉积环境 盆地演化 华北板块 早古生代
下载PDF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三叠纪构造演化——来自辽北开原岩浆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井胜 李崴崴 +3 位作者 时溢 李斌 赵春强 张立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216-2248,共33页
本文对华北板块北缘东段辽北开原地区辉长岩和流纹岩进行了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前人资料探讨古亚洲洋东段三叠纪演化过程。锆石测年结果显示,辉长岩及流纹岩形成时代均为三叠纪(分别为246±2Ma、241±2Ma... 本文对华北板块北缘东段辽北开原地区辉长岩和流纹岩进行了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前人资料探讨古亚洲洋东段三叠纪演化过程。锆石测年结果显示,辉长岩及流纹岩形成时代均为三叠纪(分别为246±2Ma、241±2Ma、226±3Ma及241±2Ma)。三期三叠纪辉长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起源于地幔,并且在上升就位过程中均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其中,早三叠世辉长岩(246Ma)起源于受流体改造的富集型岩石圈地幔,由石榴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1%部分熔融形成,形成于俯冲板片断离导致的伸展环境;中三叠世辉长岩(241Ma)起源于受流体和熔体双重改造的过渡型岩石圈地幔,由石榴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1%~2%部分熔融形成;晚三叠世辉长岩(226Ma)起源于受流体和熔体双重改造的过渡型岩石圈地幔,由石榴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3%~4%部分熔融形成,形成于造山后的伸展拉张环境。中三叠世流纹岩(241Ma)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亏损Nb、Ti、P、Sr元素等特征,属于后碰撞I型花岗岩,其低Sr低Yb特征暗示其源区深度为30~40km之间,其与中三叠世辉长岩构成“双峰式”火成岩,二者形成于岩石圈底部残余洋壳脱离导致的伸展环境。综合前人发表数据,根据年代学、岩石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可将华北板块北缘东段三叠纪岩浆活动划分为5期:252~246Ma、246~242Ma、242~240Ma、240~230Ma和230~215Ma。结合区域磨拉石建造、变质作用及蛇绿岩等资料,认为本区三叠纪经历了如下演化过程:(1)活动大陆边缘向同碰撞转换,古亚洲洋完成最终闭合(252~246Ma);(2)持续挤压隆升造山(246~242Ma);(3)南北挤压背景下,残余俯冲洋壳脱落导致的伸展(242~240Ma);(4)持续挤压作用下快速隆升,地壳加厚(240~230Ma);(5)造山后的伸展拉张环境(230~215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 三叠纪 辉长岩 锆石U-PB年代学 构造演化
下载PDF
新疆西准噶尔板块构造及演化 被引量:61
15
作者 朱宝清 冯益民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4年第2期91-105,共15页
依据沉积建造、岩浆岩、蛇绿岩、变形、变质及其它板块构造特征,西准噶尔地区划分出2个一级构造单元,即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4个二级构造单元(板段);5个三级构造单元;14个四级构造单元。在此基础上,分6个阶段讨... 依据沉积建造、岩浆岩、蛇绿岩、变形、变质及其它板块构造特征,西准噶尔地区划分出2个一级构造单元,即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4个二级构造单元(板段);5个三级构造单元;14个四级构造单元。在此基础上,分6个阶段讨论了各地质时期的演化特征。西准噶尔地区的"洋壳建造"时限为中奥陶世-中泥盆世,东西准噶尔在晚古生代(D1-D)是相互沟通的海域。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间的缝合线在达尔布特-克拉麦里。产生洋壳建造的所谓准噶尔古洋在其未闭合前尚包括了其间的一些小洋盆和岛屿。蛇绿混杂体中高压变质蓝片岩的存在,表明曾发生过古洋壳的俯冲,而蛇绿岩构造岩片间的相互叠覆,说明其侵位过程中发生过由北而南的推覆作用。残留海盆及其碰撞期后深成岩浆岩的存在,说明哈萨克斯坦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的最后焊接发生在残留海盆演化的晚期(闭合),据古地磁资料,两大板块在二叠纪固结并进入欧亚大陆的发展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 演化特征 构造格局 蛇绿岩 蓝闪片岩 残留海盆 上地幔
下载PDF
从华南板块构造演化探讨中国南方油气藏分布的规律性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树根 罗志立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30,7,共7页
从华南板块在盆地的形成上、断裂发育的时代上和褶皱变质的时空展布上的有序性 ,探讨中国南方的成盆和成烃条件 ;从加里东、印支、燕山三次地壳变形作用及其对前期构造的改造和叠加 ,探讨南方油气藏的保存条件。在华南板块上 ,成盆和成... 从华南板块在盆地的形成上、断裂发育的时代上和褶皱变质的时空展布上的有序性 ,探讨中国南方的成盆和成烃条件 ;从加里东、印支、燕山三次地壳变形作用及其对前期构造的改造和叠加 ,探讨南方油气藏的保存条件。在华南板块上 ,成盆和成烃条件从西向东有序性的发展 ,而改造和破坏成藏条件的地壳运动又从东向西推进 ,显示出异常复杂情况 ,并最终控制了扬子古板块内油气藏从东向西分布的规律性 ,即从江南隆起西缘的下古生界古油藏向川中和川西地区分布的上三叠统气藏和侏罗系油藏展布的特征。这种从东向西在空间上油气分布的宏观规律性的认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板块 扬子古板块 构造演化 油气藏分布规律
下载PDF
东北地区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制约
17
作者 杨晓平 付俊彧 +3 位作者 汪岩 刘桂香 张超 庞雪娇 《地质与资源》 CAS 2024年第4期417-446,550,共31页
东北地区处于华北板块、西伯利亚板块与西太平洋板块交汇部位,是研究华北克拉通、古亚洲洋构造域、古太平洋构造域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的重要地区.东北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找矿的重点片区之一.2011年以来,为保障... 东北地区处于华北板块、西伯利亚板块与西太平洋板块交汇部位,是研究华北克拉通、古亚洲洋构造域、古太平洋构造域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的重要地区.东北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找矿的重点片区之一.2011年以来,为保障我国资源能源可持续发展和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的解决,国家逐渐加强了东北地区基础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在东北地区主要成矿带、盆-山结合带及资源基地开展了大量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成矿地质背景及综合研究等工作,取得了一大批基础性和原创性地质成果,填补了东北地区中大比例尺地质调查空白.本文以“东北地区区域地质志”项目为依托,对2011年以来开展的基础地质调查项目取得的新数据和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了东北地区取得的主要基础地质研究成果或进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解了华北克拉通、兴-蒙造山带等大地构造单元,恢复了古亚洲洋、鄂霍次克洋、古太平洋构造演化历史,完善了东北地区大地构造格架,并探讨了其对区域成矿作用的制约,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实施提供基础地质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背景 构造单元 构造演化 板块 成矿作用 东北地区
下载PDF
东准噶尔地区板块构造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51
18
作者 王道永 邓江红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38-45,共8页
该文根据区域地质构造特征、蛇绿岩带产出状态及地球物理资料等,划分东准噶尔及其邻区板块和次级构造单元,并探讨东准噶尔地区基底性质,从而揭示了东准噶尔板块由早古生代的大洋环境向晚古生代的大陆边缘至陆壳的演化历程和造山模式。
关键词 基底 板块构造 蛇绿岩 构造演化 准噶尔地区
下载PDF
华北板块北缘中元古代造山带的确立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量:57
19
作者 刘正宏 刘雅琴 冯本智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华北板块北缘发育一条中元古代晚期大陆边缘碰撞造山带 ,它由内蒙西部狼山起向东延伸到辽西和吉林东部一带 ,全长 2 0 0 0余km。造山带内部发育了不同类型变质的沉积岩、火山沉积岩 ,以及各种类型深成侵入岩。在 1.0Ga左右 ,由西伯利亚... 华北板块北缘发育一条中元古代晚期大陆边缘碰撞造山带 ,它由内蒙西部狼山起向东延伸到辽西和吉林东部一带 ,全长 2 0 0 0余km。造山带内部发育了不同类型变质的沉积岩、火山沉积岩 ,以及各种类型深成侵入岩。在 1.0Ga左右 ,由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对接碰撞 ,形成了巨大陆缘碰撞造山带。这次构造事件是Rodinia超大陆拼合事件的一部分 ,表明了在Rodinia超大陆时期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是连在一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板块北缘 造山带 中元古代 构造演化
下载PDF
中国非金属超大型矿床与板块构造及地壳演化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冉红彦 曹俊臣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6,共6页
中国非金属超大型矿床与板块构造和地壳演化的关系,表现在不同板块构造环境形成不同的超大型非金属矿床组合,相同板块构造环境而不同板块对象所形成的超大型非金属矿床又各有侧重。另外生物圈演化对石墨、磷矿和硅藻土,水圈(古海水... 中国非金属超大型矿床与板块构造和地壳演化的关系,表现在不同板块构造环境形成不同的超大型非金属矿床组合,相同板块构造环境而不同板块对象所形成的超大型非金属矿床又各有侧重。另外生物圈演化对石墨、磷矿和硅藻土,水圈(古海水)演化对菱镁矿等超大型非金属矿床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 地壳演化 非金属矿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