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白城岭下地区花岗质糜棱岩锆石U-Pb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对松辽盆地西缘晚古生代以来的俯冲背景的制约 被引量:7
1
作者 汪岩 钱程 +7 位作者 马永非 庞雪娇 付俊彧 秦涛 杨晓平 杨雅军 钟辉 刘桂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7-137,共21页
东北地区古生代经历了古亚洲构造域演化,中生代经历了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域向西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这期间形成了不同期次的岩浆活动。本文对松辽盆地西缘吉林省白城市岭下地区的花岗质糜棱岩首次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 东北地区古生代经历了古亚洲构造域演化,中生代经历了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域向西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这期间形成了不同期次的岩浆活动。本文对松辽盆地西缘吉林省白城市岭下地区的花岗质糜棱岩首次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定其侵位时代、岩石成因,从而揭示区域构造背景及转换机制。岭下地区花岗质糜棱岩中的锆石多呈半自形-自形,振荡生长环带明显,暗示其岩浆成因。测年结果显示,花岗质糜棱岩原岩形成于281.9±7.4Ma和296.2±2.7Ma,为早二叠世岩浆事件的产物。岩石具有高硅(SiO2=64.10%~75.98%)、富铝(Al2O3=11.22%~16.00%)、贫铁(Fe2O3多介于0.23%~0.85%)等特征,在地球化学上属于准铝质-过铝质(A/CNK=0.97~1.19)系列。岭下地区花岗质糜棱岩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和高场强元素(HFSE)。上述特征表明,岭下地区花岗质糜棱岩的岩浆起源于高温高压下加厚陆壳物质脱水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岭下地区早二叠世花岗质糜棱岩的侵位应与古亚洲洋闭合过程中的弧后拉张体制有关;花岗质糜棱岩的变质岩浆热事件年龄(157~153Ma)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挤压闭合事件有关;而花岗质糜棱岩的主变形时代(137~117Ma)为早垩世早中期,其限定了西太平洋伊泽奈崎板块向欧亚大陆的斜向俯冲的起始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亚洲构造 蒙古-鄂霍茨克构造 西太平洋构造域 花岗质糜棱岩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岭下 松辽盆地西缘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类型及其形成的动力学环境 被引量:48
2
作者 张建培 张田 唐贤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33-2043,共11页
东海陆架盆地位于欧亚板块东南缘,处于华南陆块(包括西部的扬子地块和东部的华夏地块)之上。其基底是华夏地块在东海陆架的延伸,也是西太平洋大陆边缘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球板块构造格局分析,东海陆架盆地处于西太平洋三角带区域... 东海陆架盆地位于欧亚板块东南缘,处于华南陆块(包括西部的扬子地块和东部的华夏地块)之上。其基底是华夏地块在东海陆架的延伸,也是西太平洋大陆边缘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球板块构造格局分析,东海陆架盆地处于西太平洋三角带区域,是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巨型汇聚的地带,也是全球汇聚中心,其东西两侧分别与特提斯和西太平洋构造域演化息息相关。总体来说,东海陆架盆地是"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的碰撞、俯冲、弧后扩张,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汇聚、碰撞、楔入的远程效应,以及地球深部动力学作用"共同叠加、复合作用形成的弧后盆地。其形成机制符合被动扩张模式,向东的地幔流和软流圈下降流是导致弧后扩张的主要地球深部动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陆架盆地 西太平洋构造域 俯冲 被动扩张 弧后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