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对北京PM10污染的预示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喜全 王自发 +1 位作者 虞统 龚晏邦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3-97,共5页
利用北京地区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PM10污染过程与天气形势和天气系统的关系.特别是通过对海平面气压场和西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的分析,发现西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对北京地区PM10污染的发生具有预示作用,即当... 利用北京地区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PM10污染过程与天气形势和天气系统的关系.特别是通过对海平面气压场和西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的分析,发现西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对北京地区PM10污染的发生具有预示作用,即当热带气旋北上并在朝鲜半岛或日本登陆的情况下,北京地区一般受持续均压场等弱中尺度天气系统控制,经常容易发生区域性的PM10空气污染过程.这为开展北京空气污染预报预警和污染控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预报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空气污染与预报 天气形势 西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 北京
原文传递
南海-太平洋热带气旋形成个数对调制广东汛期降水季节内变化的环流系统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春晖 万齐林 +2 位作者 郑彬 林爱兰 谷德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3-543,共11页
利用上海台风所组织整编的《台风年鉴》(1949—2005年)、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中国逐日降水资料,分析南海-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形成个数多年(以下简称多年)、形成个数少年(以下简称少年)对广东30~60天振荡降水的影响。考虑到其周期振荡的... 利用上海台风所组织整编的《台风年鉴》(1949—2005年)、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中国逐日降水资料,分析南海-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形成个数多年(以下简称多年)、形成个数少年(以下简称少年)对广东30~60天振荡降水的影响。考虑到其周期振荡的非规则性,相应降水9个位相(即第1、3、5、7和9位相分别对应降水的最低值、正转折点(由负转为正)、最高值、负转折点(由正转负)和最低值)分别对850 hPa、200 hPa风场和850 hPa的动能、涡度、水汽通量输送以及Hadley环流和Walker环流场进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在多年,具有较大动能的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地区环流东移与南海-西太平洋的西北-东南走向的异常气旋-反气旋对西移的交汇,通过在北半球上升、南半球下沉的异常闭合经圈环流和水汽输送,把西边和南边海洋暖湿气流源源不断输送到广东,使其30~60天振荡降水增加;而在少年,广东地区30~60天振荡降水与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地区环流联系不强,主要受南海-西太平洋的东北-西南走向的异常气旋反气旋对的影响,通过北半球低纬增强的异常上升支的局地作用和水汽输送,把南边海洋暖湿气流源源不断输送到广东,使其30~60天振荡降水增加。由于109~119°E,10~20°N区域异常的动能、西风、东风切变、垂直速度和水汽输送均比少年强,从而使得广东30~60天振荡降水在多年比少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形成个数 广东 30~60天振荡降水
下载PDF
两类热带气旋在南海的移动速度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彩福 张朝锋 孙剑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14,共6页
统计分析最近 23 a 资料,得出热带气旋在南海的移动速度平均为 3.3纬度/日,其中西太平洋热带气旋较快,达 3.9 纬度/日,南海热带气旋较慢,仅 2.8 纬度/日。两类热带气旋都是在 7 月最快。过去一天移动速度快于平均值,未来一天容易减慢,... 统计分析最近 23 a 资料,得出热带气旋在南海的移动速度平均为 3.3纬度/日,其中西太平洋热带气旋较快,达 3.9 纬度/日,南海热带气旋较慢,仅 2.8 纬度/日。两类热带气旋都是在 7 月最快。过去一天移动速度快于平均值,未来一天容易减慢,反之容易加快。西太平洋热带气旋以减慢为主,南海热带气旋以加快为主。天气系统对热带气旋移动速度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热带气旋 南海热带气旋 移动速度
下载PDF
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中副热带高压减弱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黄辰洁 蓝光东 +3 位作者 徐敏贞 陈训来 王安宇 吴池胜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9-356,共8页
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于5月21日。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用Zwack-Okossi涡度方程诊断分析引起季风爆发前后南海-西太平洋副热带反气旋脊迅速减弱的物理因子,结果表明:在夏季风爆发前,华东-华南沿岸附近高空槽前的正涡度平流区随高空槽的... 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于5月21日。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用Zwack-Okossi涡度方程诊断分析引起季风爆发前后南海-西太平洋副热带反气旋脊迅速减弱的物理因子,结果表明:在夏季风爆发前,华东-华南沿岸附近高空槽前的正涡度平流区随高空槽的东南移动向南海和菲律宾中部附近地区推进;正涡度平流是引起上述地区850 hPa气旋性涡度增大的最主要的物理因子,其次是暖平流。在夏季风爆发后,潜热加热项的作用迅速增大至与正涡度平流项大小相当,这两项是引起区域平均气旋性涡度增加的最主要的物理因子;它们和暖平流项一起抵偿了辐散项和绝热项的负贡献,令季风区的气旋性涡度得以发展/维持。因此,正涡度平流是直接导致南海-西太平洋副热带反气旋脊迅速减弱最重要的物理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南海夏季风 Zwack-Okossi涡度方程 涡度平流 西太平洋热带气旋
下载PDF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污染控制效果数值模拟--以个例分析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黄江平 王喜全 +1 位作者 自发 吴其重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0,共10页
利用2007和2008年北京地区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μm颗粒物(PM10)污染过程与天气形势及天气系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对北京地区发生PM10污染具有预示作用... 利用2007和2008年北京地区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μm颗粒物(PM10)污染过程与天气形势及天气系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对北京地区发生PM10污染具有预示作用,即当热带气旋北上并在朝鲜半岛或日本登陆的情况下,北京地区一般受持续均压场等弱中尺度天气系统控制,这种中尺度天气系统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因此北京地区经常发生区域性的PM10空气污染事件。在2007年9次台风北上登陆朝鲜半岛或日本的过程中,北京地区伴随发生了9次PM10污染过程,预示准确率达100%,2008年的预示准确率也达到了80%以上。为了说明北京奥运会期间污染控制措施对改善北京空气质量有实际效果,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区域空气质量模式NAQPMS,采用无控制措施源和有控制措施源,对2008年北京残奥会期间一次西太平洋北上型热带气旋天气条件下的空气质量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揭示了此次过程北京地区未发生PM10空气污染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 空气污染 区域空气质量模式 污染控制 2008年北京奥运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