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梁启超在中国西学传播史上的贡献 被引量:3
1
作者 郭刚 王锡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9-293,共5页
从戊戌变法前传教士和中国学人与其后的赴日学者传播西学的比较看,梁启超的西学传播在中国的西学传播史上创造了许多"第一"。然而,提及西学传播的重要贡献者,大家不约而同地注意到了严复。当然,仅从西学传播的"第一时刻&... 从戊戌变法前传教士和中国学人与其后的赴日学者传播西学的比较看,梁启超的西学传播在中国的西学传播史上创造了许多"第一"。然而,提及西学传播的重要贡献者,大家不约而同地注意到了严复。当然,仅从西学传播的"第一时刻",严复当之无愧为"第一"。但若从西学传播(特别是哲学)的时限、数量和影响度上比较,梁启超却不逊于严复。因此,梁启超与严复同样拥有"启蒙大师"的盛誉,是当之无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西学传播 严复
下载PDF
中国近代西学传播的历史拐点与文化变迁 被引量:1
2
作者 胡连利 马晨莲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1-116,共6页
1840年鸦片战争后,国人被迫开始主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西学从往日个别零碎和缓慢的传入方式转变为广泛、迅速的具有侵略性质的文化殖民主义的侵入。西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次第经历了一个由表层器物文化、中层制度文化、深... 1840年鸦片战争后,国人被迫开始主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西学从往日个别零碎和缓慢的传入方式转变为广泛、迅速的具有侵略性质的文化殖民主义的侵入。西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次第经历了一个由表层器物文化、中层制度文化、深层精神意识文化的变迁过程。'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张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社会变革运动成为西学传播过程中的始点与拐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 西学 西学传播
下载PDF
晚清驳杂语境中的西学传播——鲁迅《文化偏至论》中“施蒂纳”言述的两个可能性材源辨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鑫 汪卫东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2,37,共10页
笔者曾著文就鲁迅留日期间文言论文《文化偏至论》中有关施蒂纳的材源进行了考证,发现鲁迅有关施蒂纳的言述,在内容与表述上,与连载于明治时期杂志《日本人》①第154号、155号、157号、158号、159号(明治35年即1902年,1月5日至3月2... 笔者曾著文就鲁迅留日期间文言论文《文化偏至论》中有关施蒂纳的材源进行了考证,发现鲁迅有关施蒂纳的言述,在内容与表述上,与连载于明治时期杂志《日本人》①第154号、155号、157号、158号、159号(明治35年即1902年,1月5日至3月20日)上署名“蚊学士”②的长文《燕政府主义老渝亨》(《论无政府主义》),有关施蒂纳的介绍有相似之处,存在可能性的转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偏至论》 施蒂纳 可能性 鲁迅 西学传播 无政府主义 语境 晚清
下载PDF
论晚清传教士报刊的西学传播——以《万国公报》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雷晓彤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0-103,共4页
近代以来,有感于中国人因极度缺乏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而拒绝基督教,以《万国公报》为代表的传教士报刊开始致力于传播西方文化,首重西学。他们希望通过介绍西方政治、经济、科技和宗教方面的知识,改变中国人对西方的轻视态度,在中国读者... 近代以来,有感于中国人因极度缺乏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而拒绝基督教,以《万国公报》为代表的传教士报刊开始致力于传播西方文化,首重西学。他们希望通过介绍西方政治、经济、科技和宗教方面的知识,改变中国人对西方的轻视态度,在中国读者心目中建立起西方民主、富强、文明的正面形象。传教士报刊的努力使得西方文化渐渐为国人所了解,直接影响了上层社会中的开明分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其后发生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报刊 《万国公报》 西学传播
下载PDF
中国最早科技期刊《格致汇编》的译编与西学传播 被引量:1
5
作者 邵毅 《外国语文研究》 2016年第6期93-97,共5页
本文论述中国最早科技期刊《格致汇编》得到创立并维持数年,而且在传播西学上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原因,包括创立背景、期刊宗旨、经费支持、期刊稿源、栏目设置、插图印刷、稿件润饰、发行销售等,所有这些因素促成了《格致汇编》在当时... 本文论述中国最早科技期刊《格致汇编》得到创立并维持数年,而且在传播西学上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原因,包括创立背景、期刊宗旨、经费支持、期刊稿源、栏目设置、插图印刷、稿件润饰、发行销售等,所有这些因素促成了《格致汇编》在当时向国人广泛普及科技知识,对中国近代科技的引进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致汇编》 翻译 编辑 西学传播 科技期刊
下载PDF
墨海书馆与近代中国西学传播 被引量:3
6
作者 卢红飚 《闽江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56-59,共4页
墨海书馆及其出版的西书为近代中国的西学传播奠定了基础。虽然西学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毕竟开了先河,对近代中国人视野的开阔、认知空间的扩大起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墨海书馆 西学传播 首创性
下载PDF
甲午战争前西文中译与西学传播问题探讨
7
作者 孙建国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9-152,共4页
关键词 西学传播 甲午中日战争 国人 甲午战争 学习历程 中国近代 近代中国 西方 译作 西学东渐
下载PDF
论明清之际西学传播的思想张力
8
作者 陈卫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34-38,共5页
从明末万历年间至清代乾隆年间,西方传教士带来的西学,在中国流传了二百多年。当时的西学主要是天主教教义和某些科学技术。西学得以传播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明清之际的王学风行和实学高涨为其提供了思想张力。学术界长期来对此甚少论及,... 从明末万历年间至清代乾隆年间,西方传教士带来的西学,在中国流传了二百多年。当时的西学主要是天主教教义和某些科学技术。西学得以传播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明清之际的王学风行和实学高涨为其提供了思想张力。学术界长期来对此甚少论及,本文试图弥补这一缺憾。一、王学对西学的张力王阳明的心学至明末风行于世,压倒了曾笼罩一切思想文化领域的程朱理学。“阳明先生之学,有泰州、龙溪而风行天下”(《明儒学案》卷三十二)。泰州学派和王畿使王学成为广泛的社会思潮而席卷明末,因而这里主要分析他们的思想对西学传播所产生的思想张力。第一,王学的良知准则论引发出对儒学思想权威的破坏作用,创造了西学得以输入和传播的文化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思想张力 西方传教士 天主教 西方科学 徐光启 学术界 儒家思想 西学传播 李之藻
下载PDF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论争与西学传播
9
作者 周玉萍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0年第2期73-74,共2页
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史上,曾经有过洋务派同顽固派之争,改良派同洋务派同顽固派之争,以及革命派同保皇派之争,每一次论争使西学的传播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三次大的论争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在艰辛地走着学习西方的道路。
关键词 顽固派 洋务派 革命派 改良派 中国近代 西学传播 论争 学习 西方 政治思想
下载PDF
从传播立宪开始的上下求索——试论1904~1911年的《东方杂志》所作出的西学传播努力
10
作者 潘晓婷 《新闻传播》 2009年第10期68-70,72,共4页
《东方杂志》在传统的新闻史研究中,因其站在《新青年》的对立面,其所持有的西学传播观通常被斥为保守落后的一种传播观。本文试图对早期《东方杂志》的西学传播活动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呈现出早期的《东方杂志》在西学传播上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东方杂志》 西学传播
下载PDF
简述西学传播大师傅兰雅的贡献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倩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3-34,共2页
傅兰雅(1839—1928),英国传教士,著名翻译家。自19世纪60年代起,他在中斟停留30多年,长期任职于清政府重要洋务机构江南制造局,并担任该局翻译馆的主管。在华期间,傅兰雅与中目同事一起翻译了大量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技术书籍、读... 傅兰雅(1839—1928),英国传教士,著名翻译家。自19世纪60年代起,他在中斟停留30多年,长期任职于清政府重要洋务机构江南制造局,并担任该局翻译馆的主管。在华期间,傅兰雅与中目同事一起翻译了大量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技术书籍、读本以及一些社会科学著作,是在华外国人当中翻译两方书籍最多的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兰雅 西学传播 19世纪60年代 社会科学著作 大师 翻译家 工程学科 传教士
下载PDF
近代西学传播大师傅兰雅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淳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57-59,共3页
傅兰雅始终坚持传播西学与传播宗教相分离的原则,对西学东渐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集中、系统地从事科普工作,翻译了大量西方著作。
关键词 近代 西学传播 傅兰雅 西学东渐 科普工作
下载PDF
西学传播与晚清社会的蜕变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绛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83-90,共8页
晚清时期西学传播本身既是中国近代社会蜕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起过复杂的作用。经济领域中生产力的变革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政治领域中维新变法与革命、思想文化领域中对传统伦理价值观念的怀疑,以及... 晚清时期西学传播本身既是中国近代社会蜕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起过复杂的作用。经济领域中生产力的变革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政治领域中维新变法与革命、思想文化领域中对传统伦理价值观念的怀疑,以及新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都可以说是同西学的传播密切联系在一起.然而在封建守旧势力依然盘根错节的近代社会。梁启超所说的。西洋思想运动”始终不可能奠定一个“健实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传播 晚清社会 梁启超 近代中国 知识分子群体 晚清时期 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社会 中国近代化 传教士
下载PDF
译书与康梁维新派的西学传播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承罡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1期109-113,共5页
西学传播这一运动贯穿于整个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以来,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侵略,西方的文化,思想也渐渐输入中国。然而,截至二十世纪初中国大量派出留学生之前,译书一直是西学传播的主要媒介。戊戌维新时期,虽然中国出现了报刊,... 西学传播这一运动贯穿于整个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以来,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侵略,西方的文化,思想也渐渐输入中国。然而,截至二十世纪初中国大量派出留学生之前,译书一直是西学传播的主要媒介。戊戌维新时期,虽然中国出现了报刊,学堂、学会等三种新型的西学传播媒介,但是译书仍在当时的西学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书 西学传播 维新派 译书局 西书 进化论 向西方学习 西方资产阶级 严复 《天演论》
下载PDF
格致书院与西学传播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月之 《史林》 CSSCI 1993年第2期33-41,16,共10页
创办缘起与沿革上海格致书院是由英国驻沪领事麦华陀倡议创办的。麦华陀(Water Henry Medhurst,1823-1885)是著名传教士麦都思之子,1839年随父来华,1843年任英国驻沪领事馆翻译,1848年至1859年在厦门、香港、福州、汉口等地任职,1868年... 创办缘起与沿革上海格致书院是由英国驻沪领事麦华陀倡议创办的。麦华陀(Water Henry Medhurst,1823-1885)是著名传教士麦都思之子,1839年随父来华,1843年任英国驻沪领事馆翻译,1848年至1859年在厦门、香港、福州、汉口等地任职,1868年署英国驻沪领事,1871年起实任,直至1876年退休回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格致书院 西学传播 傅兰雅 传教士 李鸿章 英国人 领事馆 西方科学技术 唐廷枢 北洋大臣
下载PDF
明清之际的文化心态与西学传播效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乔凌霄 《安徽史学》 1999年第2期26-31,共6页
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机遇与困苦并存的时代。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朽,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危机四伏,给人们带来深重苦难;另一方面,江南等局部繁华地区在商品经济、市场空前发展和劳动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削弱的背景下... 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机遇与困苦并存的时代。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朽,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危机四伏,给人们带来深重苦难;另一方面,江南等局部繁华地区在商品经济、市场空前发展和劳动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削弱的背景下,开始出现微弱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西学传播 文化心态 徐光启 《几何原本》 《九章算术》 西方自然科学 中国传统科学 先进知识分子 王锡阐
下载PDF
戊戌时期的西学传播与传统观念的近代化倾向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承罡 《嘉应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81-85,共5页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缩小中外差距,踏着前人的足迹,继续把眼光对准西方,执著而又真诚地从那里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与焉揭开了新的篇章。与以前相比,戊戌时期的西...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缩小中外差距,踏着前人的足迹,继续把眼光对准西方,执著而又真诚地从那里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与焉揭开了新的篇章。与以前相比,戊戌时期的西学传播不仅有了量的变化,得到了空前广泛的传播,而且更重要的是发生了质的飞跃,各种传统观念由于西方近代科学文化的强烈冲击,在基础上发生动摇,开始向近代观念演进。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新派 西学传播 近代化 道质观念 戊戌时期 传统伦理观 社会历史观 传统文化
下载PDF
道光年间东南沿海地区的绅士阶层与西学传播
18
作者 胡配军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51-53,24,共4页
道光年间东南沿海地区的绅士阶层与西学传播胡配军在近代中国道光年间,东南沿海地区绅士阶层的活动引人注目,他们主动参与,积极宣传,并亲自实践,其活动构成了近代中国西学传播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粗加述... 道光年间东南沿海地区的绅士阶层与西学传播胡配军在近代中国道光年间,东南沿海地区绅士阶层的活动引人注目,他们主动参与,积极宣传,并亲自实践,其活动构成了近代中国西学传播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粗加述评,不当之处,敬请斧正。一西学,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沿海地区 绅士阶层 丁拱辰 绅士们 西学传播 军事技术 道光帝 《海国图志》 近代中国 利玛窦
下载PDF
近代中国西学传播中的外部因素
19
作者 张晓艳 《晋中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75-77,共3页
近代中国西学传播过程中外来力量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外国传教士来华的本来目的是传播基督教,是为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服务的,但他们翻译西书,开办学堂、医院,创办报刊、学会,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汇通,发挥了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作用。
关键词 西学传播 外国传教士活动 麦家圈 文化桥梁
下载PDF
浅析晚清士大夫面对西学传播的态度异同
20
作者 高玮瞳 《科技传播》 2021年第22期87-89,共3页
在科举制度的教育体制下,士大夫有着统一的价值追求,皆是竭尽所能通过不同的路线为国做贡献,这样的不同在晚清西学传播时被彰显得更加鲜明。晚清是向西方学习进步的重要阶段,除皇室外最具话语权的士大夫面对西学的态度直接影响了中国由... 在科举制度的教育体制下,士大夫有着统一的价值追求,皆是竭尽所能通过不同的路线为国做贡献,这样的不同在晚清西学传播时被彰显得更加鲜明。晚清是向西方学习进步的重要阶段,除皇室外最具话语权的士大夫面对西学的态度直接影响了中国由传统迈向近代化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西学传播 士大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