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分类视角下晚清西学汇编中物理知识的表达与认知
1
作者 杨诗敏 聂馥玲 郭世荣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6,共7页
如何理解两种文化相遇时“本土”与“域外”之间的知识融通是探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重要议题。透过晚清西学汇编对物理知识的本土回应或可发现问题的关键。这些汇编资料再次选择与重述已有西学译书,对传入知识进行二度创造。其中的知... 如何理解两种文化相遇时“本土”与“域外”之间的知识融通是探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重要议题。透过晚清西学汇编对物理知识的本土回应或可发现问题的关键。这些汇编资料再次选择与重述已有西学译书,对传入知识进行二度创造。其中的知识分类呈现出新知与旧识之间的往还,反映出时人对物理知识的认知。西学汇编对传入物理知识再生产的复杂历史情节,显示晚清中国学者对物理学的认识不止由器物上升到学理,还有着以“艺”描述其知识属性,以“测量”“格物”概括其知识领域的尝试。解析西学汇编对物理知识的调适与回应,也是审视晚清物理学本土化的主旨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西学汇编 知识分类 百科全书 物理学
原文传递
晚清西学汇编与天文知识的本土书写 被引量:1
2
作者 叶璐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2-107,114,共7页
晚清科举改制,多种西学汇编丛书应运而生。其中天文知识的书写,体现了本土学者对西学的接引和再创造,是检验西方近代天文学在本土传播与接受程度的有力例证。文章通过研究晚清汇编丛书,尤其是“重新组织问题、编排文本”中的天文知识,... 晚清科举改制,多种西学汇编丛书应运而生。其中天文知识的书写,体现了本土学者对西学的接引和再创造,是检验西方近代天文学在本土传播与接受程度的有力例证。文章通过研究晚清汇编丛书,尤其是“重新组织问题、编排文本”中的天文知识,对本土学者如何编纂西学知识、如何安置天文学科形成一定理解:此类书籍摘录著名西译天文书籍,普及西方近代天文常识,逐步形成天文学科意识,但受制于中国传统科学文化思维,天文知识是“中体西用”观念下的重新解构,天文学科亦是传统学科体系下的笼统分类。汇编丛书作为士子科举场中应答论证的参考书,虽然推动了天文学进入晚清读书人的知识谱系,但仅是基于“经世之学”的思辨论述,并未真正促进近代科学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汇编 经世文编 策论 天文 本土书写
原文传递
晚清物理学知识本土化研究——以晚清西学汇编电学条目内容为中心 被引量:1
3
作者 杨诗敏 雷中行 《历史教学(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25,共10页
以往学界对晚清物理学史的研究主要考察近代科学发展与科学传播情况,本文试图阐明晚清物理学发展夹在传统学术和近代科学之间,实有其重要时代价值。通过对传统类书和晚清西学汇编的横向与纵向比较分析,本文认为晚清科学发展迟缓原因在... 以往学界对晚清物理学史的研究主要考察近代科学发展与科学传播情况,本文试图阐明晚清物理学发展夹在传统学术和近代科学之间,实有其重要时代价值。通过对传统类书和晚清西学汇编的横向与纵向比较分析,本文认为晚清科学发展迟缓原因在于传统经典诠释与西学新知产生碰撞时,首要表现为传统经典诠释尝试融合西学新知,融合不成才逐渐脱钩分离,其间蕴藏巨大的科学变革张力。从晚清西学汇编的电学条目内容中,可以看到近代科学在方方面面突破传统中学诠释的实际过程,具体形式是多数文本呈现“知识内容去中学化”和“叙述形式条目化”的独特发展趋势,进而打破传统中学的既有理论基础和学术权威,为近代科学找到在中国土壤中适合的生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物理学 百科全书 西学汇编 类书 电学
原文传递
晚清西学“汇编”与本土回应 被引量:20
4
作者 章清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57,共10页
两种文化的相遇发生着来自"域外"与来自"本土"的知识调适,本不难理解。问题的关键是,这一切如何发生,又产生了怎样的效果?透过晚清会通中西的具体文本,或许可以发现问题的枢机所在。因应于"采西学"的需求... 两种文化的相遇发生着来自"域外"与来自"本土"的知识调适,本不难理解。问题的关键是,这一切如何发生,又产生了怎样的效果?透过晚清会通中西的具体文本,或许可以发现问题的枢机所在。因应于"采西学"的需求,晚清出版了多种西学汇编资料。从形式上看,这些资料是按照知识分科的架构对中译西书进行分类,究其实质却并非如此单纯。既然是"汇编",本身即意味着是针对传入的西学知识进行二度创造,亦即是"知识的再生产",因此颇有必要解析其中关乎本土文化的调适与回应,这也正是审视中西文化之调适与回应之主旨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 中学 西学汇编 本土回应
下载PDF
盛氏《皇朝经世文续编》纂辑补论 被引量:1
5
作者 戴海斌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3年第2期98-127,共30页
光绪十三年(1887),受命纂辑《皇朝经世文续编》的汪洵致函盛宣怀,提出“体例”“搜罗”二语,为统摄“续编”之辑的两大关键词,前者牵涉此编与前编、同时代著作的纠葛关系,尤其“洋务”位置的安排,后者则指向全编材料来源及具体搜集情形... 光绪十三年(1887),受命纂辑《皇朝经世文续编》的汪洵致函盛宣怀,提出“体例”“搜罗”二语,为统摄“续编”之辑的两大关键词,前者牵涉此编与前编、同时代著作的纠葛关系,尤其“洋务”位置的安排,后者则指向全编材料来源及具体搜集情形。据中国香港中文大学、上海图书馆等处所藏函札档案,可证“盛编”当事人对于“洋务”门类考虑确存若干“歧视之迹”,但同时也尝试通过变换目类、修改体例,以更符合时人价值观的“得体”方式向读者传递“洋务”观念。“盛编”的纂辑过程,除缪荃孙起了作用,盛宣怀本人居间指挥,直接提供“洋务钞稿”,汪洵、袁遂、汤纪尚、陈名珍等人也为“搜书”做出不同程度贡献。“盛编”纂辑前后,周边亦有多人致力于新学,从事类似工作,其著述性质大致不出以“采西学”为宗旨的西学资料“汇编”范围,甚而带有某种“西学百科全书”风味,除为趋新士人关心而外,又受到当时从事涉外事务的清朝官僚瞩目。此种以“洋务”/“西学”主题类书为纽带引发的朝野互动隐而不彰,实或代表了一种“时流”,值得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朝经世文续编》 洋务 盛宣怀 汪洵 缪荃孙 西学汇编资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