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西山遗址早期秦人的饮食与口腔健康 被引量:19
1
作者 尉苗 王涛 +2 位作者 赵丛苍 陈靓 王昌燧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56,共12页
本文以甘肃礼县西山遗址早期秦人的遗骸资料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牙齿磨耗、龋病、生前牙齿脱落、上下颌骨表面骨质隆起等指标作为主要观察内容,与国内外相关样本组作对比分析;与此同时,结合食谱分析结果,西山先民饮食状况较为复杂多样,... 本文以甘肃礼县西山遗址早期秦人的遗骸资料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牙齿磨耗、龋病、生前牙齿脱落、上下颌骨表面骨质隆起等指标作为主要观察内容,与国内外相关样本组作对比分析;与此同时,结合食谱分析结果,西山先民饮食状况较为复杂多样,总体上以肉食居多,植物性食物也占一定比例;推测早期秦人的经济模式应为农牧兼营的混合经济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山遗址 早期秦人 牙齿人类学 经济模式
下载PDF
距今7000年来河南郑州西山遗址古代人类生存环境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晓岚 何雨 +1 位作者 贾铁飞 李容全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34-240,共7页
对河南郑州西山遗址同期山麓洪积成因的自然沉积剖面样品的有机碳、炭屑含量、碳氮比值和孢粉进行了分析 ,根据其实验结果 ,结合平原地貌与物质组成特点 ,分析了该地区 70 0 0aB P 古代人类生存的气候与环境特征 ,得到如下结论 :1 ) 730... 对河南郑州西山遗址同期山麓洪积成因的自然沉积剖面样品的有机碳、炭屑含量、碳氮比值和孢粉进行了分析 ,根据其实验结果 ,结合平原地貌与物质组成特点 ,分析了该地区 70 0 0aB P 古代人类生存的气候与环境特征 ,得到如下结论 :1 ) 730 0aB P 以来气候变化大约以 2 90 0aB P 为界 ,在此之前以暖湿为主 ,当时当地的气候大体与今日的江淮地区的气候相当 ,台地上宜旱作 ,有机碳反映出暖湿期内至少存在 5个干旱时段。到 2 90 0aB P 以近 ,气候旱化趋势明显 ,与当地现今气候接近。 2 )当地的地貌条件是洪积成因的向东向南倾斜的宽阔平原 ,虽有枯河穿过 ,因其具有冲沟性质而无泛滥之苦 ,又平原的组成物质下部是更新世洪积黄土层 ,顶部为全新世黄土层 ,很适合古代人类居住和进行旱作农业耕作活动。 3)以土地氮量供应不足为标准进行判断 ,至少在 730 0aB P 前后这里已开始了旱作农业活动 ,这种判断与本地区以草本花粉为主的孢粉分析结果是吻合的。在炭屑浓度上 ,表现为早期D(炭屑长轴直径 ) <5 0 μ的具有n× 1 0 2 片 /厘米3 ,D >5 0 μ的只在近 5 0 0 0aB P 才断续出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西山遗址 全新世 古人类 生存环境 气候变化 耕作施肥技术
下载PDF
甘肃省礼县西山遗址出土动物骨骼鉴定与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余翀 吕鹏 赵丛苍 《南方文物》 2011年第3期73-79,72+59,共8页
另外一篇文章是动物考古学的研究。西山遗址位于甘肃省礼县,文化堆积的年代自新石器时代到两周时期。文章通过对该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的鉴定、测量和量化分析,围绕西山遗址古代居民对动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展开讨论。例如,仰韶文化晚期... 另外一篇文章是动物考古学的研究。西山遗址位于甘肃省礼县,文化堆积的年代自新石器时代到两周时期。文章通过对该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的鉴定、测量和量化分析,围绕西山遗址古代居民对动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展开讨论。例如,仰韶文化晚期的家畜品种有狗和猪,至西周及东周时期,增加了马、黄牛、绵羊和山羊;狗作为肉食资源或伴侣动物的方式在各期并未发生改变,至两周时期也用于随葬和祭祀;其他家养动物除作为肉食资源外,还在墓葬和祭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再如,家畜饲养和和狩猎是仰韶文化晚期居民获取肉食资源的两种主要方式;西周和东周时期,家畜饲养业成为居民获取肉食资源的主要方式。两周时期的古代居民对随葬和埋葬动物的选择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不仅表现在随葬和埋葬动物的种属选择集中于特定种属的动物身上,而且表现在不同种属动物的年龄分布各具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礼县 西山遗址 出土 动物 遗迹 墓葬 早期秦文化 仰韶文化 西周时期 西北 文物考古 文化遗产 史前时期 龙山时代 考古发掘 考古调查 教授 东周时期 大学
下载PDF
西山遗址出土器物淀粉残留物分析
4
作者 葛威 刘莉 +1 位作者 赵丛苍 金正耀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1-119,共9页
本文是对甘肃礼县西山遗址出土石器和陶器进行的淀粉粒分析。经过显微镜检,在7件石器和8件陶器上共发现475个淀粉颗粒。经过与现代标本对比,这些淀粉粒可以鉴定为4个不同的植物类别,包括薏苡、小麦族、燕麦和山药。在鉴定的淀粉粒中,有... 本文是对甘肃礼县西山遗址出土石器和陶器进行的淀粉粒分析。经过显微镜检,在7件石器和8件陶器上共发现475个淀粉颗粒。经过与现代标本对比,这些淀粉粒可以鉴定为4个不同的植物类别,包括薏苡、小麦族、燕麦和山药。在鉴定的淀粉粒中,有完好的,也有一些呈现由碾磨和烹饪所造成的损伤特征,反映了当时的食物加工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西周晚期的秦人种植和消费多种经济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山遗址 陶器 石器 淀粉 植物考古
下载PDF
西山遗址陶器导热性能初探
5
作者 温睿 胡芃 +4 位作者 赵晓军 刘歆益 毛振伟 陈则韶 王昌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3-646,共4页
用瞬态热丝法对西山遗址出土的泥质陶和搀砂陶进行了导热系数测试 .结果表明 ,搀砂陶的导热系数明显高于泥质陶 ,并且同种陶片内部的导热系数相差较小 .从而说明其时的制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制陶工艺稳定并且古人已经有意识的根据陶器... 用瞬态热丝法对西山遗址出土的泥质陶和搀砂陶进行了导热系数测试 .结果表明 ,搀砂陶的导热系数明显高于泥质陶 ,并且同种陶片内部的导热系数相差较小 .从而说明其时的制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制陶工艺稳定并且古人已经有意识的根据陶器的不同用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山遗址 陶器 导热系数 瞬态热丝法
下载PDF
郑州西山遗址出土人类遗骸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魏东 张桦 朱泓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119,共9页
本文是对西山遗址发掘中出土人类遗骸的综合研究报告。结论要点如下:该人群未见异常的大规模突发性死亡现象,符合人口发展的一般规律,可将其视为连续发展的稳定人群。颅骨表现出的遗传形态特征与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人群最为接近。该... 本文是对西山遗址发掘中出土人类遗骸的综合研究报告。结论要点如下:该人群未见异常的大规模突发性死亡现象,符合人口发展的一般规律,可将其视为连续发展的稳定人群。颅骨表现出的遗传形态特征与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人群最为接近。该人群存在颅骨改型与拔牙的习俗,形制多样,与已发表材料相对比,存在其自身特点。该人群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受到了不同文化属性人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 人类遗骸
原文传递
郑州西山古城遗址与中国早期商业贸易 被引量:6
7
作者 陈昌远 陈隆文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32-35,共4页
郑州西山古城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建筑技术最先进的古城遗址,是仰韶时代郑州及其附近地区的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古代商业部落——祝融族的居地。郑州西山古城遗址的出现,是仰韶时代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结果。它的发现对... 郑州西山古城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建筑技术最先进的古城遗址,是仰韶时代郑州及其附近地区的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古代商业部落——祝融族的居地。郑州西山古城遗址的出现,是仰韶时代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结果。它的发现对完整、全面理解中国早期城市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山遗址 仰韶时代 区域中心 商业贸易
下载PDF
甘肃省礼县西山遗址出土马骨的DNA初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东晓玲 赵欣 +5 位作者 吕鹏 赵丛苍 余翀 陈靓 刘铭 张雅军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2-186,共5页
运用古DNA技术对甘肃省礼县西山遗址出土的古代家马样本进行遗传学分析。选取3匹家马骨骼样本,从中提取DNA并对线粒体DNA控制区和毛色控制基因的核DNA进行PCR扩增。全部样本获得了线粒体DNA控制区和毛色控制基因的核DNA序列。在这3个线... 运用古DNA技术对甘肃省礼县西山遗址出土的古代家马样本进行遗传学分析。选取3匹家马骨骼样本,从中提取DNA并对线粒体DNA控制区和毛色控制基因的核DNA进行PCR扩增。全部样本获得了线粒体DNA控制区和毛色控制基因的核DNA序列。在这3个线粒体DNA序列中共检测出3个不同的单倍型,可以归属到2个不同的单倍型类群。毛色控制基因的SNP检测结果显示西山遗址古代家马有栗色(chestnut)和骝色(bay)两种不同毛色。本文的发现为研究秦人牧马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山遗址 家马 古DNA 甘青地区
原文传递
甘肃西山坪遗址5000年水稻遗存的植物硅酸体记录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小强 张宏宾 +3 位作者 周新郢 尚雪 纪明 赵克良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6,共7页
西山坪遗址水稻遗存的植物硅酸体记录和炭屑以及碳化种子加速器14C测年显示甘肃天水5000年前已开始种植水稻,是我国西北部有精确定年的最古老的稻作遗存,也是水稻种植的最西北端。西山坪水稻遗存将稻作农业记录向西拓展了至少2个经度。... 西山坪遗址水稻遗存的植物硅酸体记录和炭屑以及碳化种子加速器14C测年显示甘肃天水5000年前已开始种植水稻,是我国西北部有精确定年的最古老的稻作遗存,也是水稻种植的最西北端。西山坪水稻遗存将稻作农业记录向西拓展了至少2个经度。这一发现有助于准确判定5000年这一重要时点东亚水稻种植的区域以及了解水稻的种植与传播对农业和环境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遗存 5 000年 甘肃 植物硅酸体 西山遗址
下载PDF
初探甘肃西山坪遗址中全新世环境演变及人类活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续彬 强小科 +3 位作者 徐新文 吴艳丽 代伟娜 孙玉芳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9-137,共9页
通过对甘肃西山坪遗址剖面进行磁化率、粒度、元素以及C/N等参数分析,初步探讨西山坪遗址区域古环境演变以及先民活动特征.各指标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西山坪遗址沉积物源主要来自黄土高原风成沉积,环境演变特征主要分为3个研究阶段,在其... 通过对甘肃西山坪遗址剖面进行磁化率、粒度、元素以及C/N等参数分析,初步探讨西山坪遗址区域古环境演变以及先民活动特征.各指标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西山坪遗址沉积物源主要来自黄土高原风成沉积,环境演变特征主要分为3个研究阶段,在其时间序列上,环境演变呈现中全新世中晚期环境干凉化特征.在此气候环境条件下,先民活动进一步发展,尤其体现在农业和彩陶工业的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山遗址 磁化率 粒度 元素 C/N
下载PDF
甘肃西山坪遗址岩石磁学性质及其研究意义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续彬 强小科 +3 位作者 符超峰 徐新文 李鹏 孙玉芳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00-511,共12页
对甘肃西山坪遗址剖面样品进行磁化率、频率磁化率、热磁分析、非磁滞剩磁和等温剩磁等一系列岩石磁学实验测试,分析环境磁学参数特征变化,试图探讨西山坪遗址研究意义,为今后深入研究该沉积序列蕴含的古环境记录提供了岩石磁学基础.结... 对甘肃西山坪遗址剖面样品进行磁化率、频率磁化率、热磁分析、非磁滞剩磁和等温剩磁等一系列岩石磁学实验测试,分析环境磁学参数特征变化,试图探讨西山坪遗址研究意义,为今后深入研究该沉积序列蕴含的古环境记录提供了岩石磁学基础.结果表明:西山坪遗址剖面沉积物中磁性矿物主要以低矫顽力的磁铁矿和磁赤铁矿为主,高矫顽力磁性矿物赤铁矿含量极其有限,越向剖面表层,强磁性矿物含量逐渐增加.磁性矿物颗粒表现出黄土的典型特征,以单畴、准单畴为主,含有一定量的超顺磁颗粒,颗粒度越向剖面表层越细.从物源上看,遗址沉积物主要来自近源的黄土风尘堆积,主要是风成堆积,并混合大量人类活动信息,给今后综合研究岩石磁学与人类活动特征的关系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山遗址 岩石磁学 环境磁学参数
下载PDF
甘肃天水西山坪遗址的原始农业遗存
12
作者 王吉怀 《农业考古》 1991年第3期53-59,共7页
西山坪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以西15公里处的藉河南岸,总面积二十余万平方米。遗址依山旁水,自然环境优美,非常适宜古代人民居住,经过几年的发掘,取得了重大收获。这个遗址现存面积大,堆积层厚,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发展序列完整,是近年来... 西山坪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以西15公里处的藉河南岸,总面积二十余万平方米。遗址依山旁水,自然环境优美,非常适宜古代人民居住,经过几年的发掘,取得了重大收获。这个遗址现存面积大,堆积层厚,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发展序列完整,是近年来西北地区发现的重要遗址之一。1987年,西山坪遗址首次发现了大地湾一期文化与北首岭下层文化的地层叠压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天水市 西山遗址 原始农业遗存 生产工具 石器 陶器 一期文化 二期文化 马家窑文化 齐家文化
下载PDF
勃利侵华日军西山仓库遗址
13
作者 叶丽萍 《黑龙江史志》 2012年第13期44-,48,共2页
在距勃利县城西不远的深山老林中,有一处日本侵华遗迹,由于一直有着人民解放军的把守,更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人们叫它勃利密塞。勃利西山密塞遺址,是迄今发現侵华日軍在我省修建的最大的秘密军火储藏地。勃利密塞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 在距勃利县城西不远的深山老林中,有一处日本侵华遗迹,由于一直有着人民解放军的把守,更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人们叫它勃利密塞。勃利西山密塞遺址,是迄今发現侵华日軍在我省修建的最大的秘密军火储藏地。勃利密塞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让来此参观的人们回首那段屈辱的历史,激发起强烈的爱国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利 西山遗址 爱国主义教育
下载PDF
南昌县莲塘又发现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柏泉 《文物工作资料》 1962年第3期4-,共1页
今年3月,我会考古工作组在复查莲塘遗址时,又在其附近发现上西山、象尾山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上西山遗址位于莲塘镇的南部,与原发现的油桐岭、奉新山遗址隔湖相对。该地系湖滨一小坵,土壤含沙质多,遗物分布在南北长约80、东西宽约150... 今年3月,我会考古工作组在复查莲塘遗址时,又在其附近发现上西山、象尾山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上西山遗址位于莲塘镇的南部,与原发现的油桐岭、奉新山遗址隔湖相对。该地系湖滨一小坵,土壤含沙质多,遗物分布在南北长约80、东西宽约150米的范围内。因雨水冲刷,地表陶片暴露甚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西山遗址 莲塘 陶片 考古工作 硬陶 器形 陶豆 湖相 圜底
下载PDF
甘肃西山坪遗址生物指标记录的中国最早的农业多样化 被引量:42
15
作者 李小强 周新郢 +3 位作者 周杰 John Dodson 张宏宾 尚雪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34-940,共7页
通过花粉、农作物种子和植硅石等农业活动生物指标记录研究,结合高精度AMS^14C测年,重建了甘肃西山坪遗址5250-4300calaBP时段的农作物类型和农业栽培特征.5100calaBP以来农业活动增强,5070calaBP出现中国西北最老的稻作农业遗存.4600ca... 通过花粉、农作物种子和植硅石等农业活动生物指标记录研究,结合高精度AMS^14C测年,重建了甘肃西山坪遗址5250-4300calaBP时段的农作物类型和农业栽培特征.5100calaBP以来农业活动增强,5070calaBP出现中国西北最老的稻作农业遗存.4600calaBP左右针叶林突然消失和栗树扩张是先民选择性砍伐针叶树,保留并栽培栗树的结果.西山坪遗址4650-4300calaBP期间种植有粟、黍、水稻、小麦、燕麦、青稞、大豆和荞麦等8种粮食作物,囊括了东、西亚2个农业起源中心的主要作物类型.不仅证实小麦和燕麦早在4650calaBP已传播到中国西北地区,也揭示了中国最早的农业多样化可能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甘肃天水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生物指标 农业多样化 甘肃 西山遗址 4650 CAL a BP
原文传递
论中国最早的农业多样化产生的地理背景及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苏海洋 《农业考古》 2015年第3期17-23,共7页
中国最早的农业多样化出现于距今4650-4300年前的甘肃天水,当时已种植粟、黍、水稻、小麦、燕麦、青稞、大豆和荞麦等8种农作物,囊括了东亚和西亚2个农业起源中心的主要类型。天水在早期东西方和中国南北文化交流中的枢纽地位、自然地... 中国最早的农业多样化出现于距今4650-4300年前的甘肃天水,当时已种植粟、黍、水稻、小麦、燕麦、青稞、大豆和荞麦等8种农作物,囊括了东亚和西亚2个农业起源中心的主要类型。天水在早期东西方和中国南北文化交流中的枢纽地位、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性特征、距今5000-4000年期间频繁的水旱灾害及由此引起的半山文化居民的迁入等因素,是农业多样化产生的地理背景。多样化生产有效地提高了农业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单位土地面积的载能,促进了甘青原始农业的巨大发展和齐家文明的产生。小麦等农作物的东传,逐步改变了中原农业生产结构,对中原文明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山遗址 农业多样化 地理背景 齐家文明 中原文明
下载PDF
甘肃礼县早期秦文化研究项目述论
17
作者 白红琴 《丝绸之路》 2013年第6期79-80,共2页
礼县是秦人发祥地,西汉水流域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址及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为研究大秦帝国建国的初创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本文对礼县早期秦文化研究项目的具体调察、发掘及研究情况作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 甘肃礼县 秦文化 鸾亭山遗址 西山遗址 大堡子山遗址
下载PDF
黑龙江龙江县西山头旧石器时代遗址试掘简报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伟 +8 位作者 李有骞 杨石霞 邹向前 赵磊 林森 胡良 郭鑫 温梦砥 徐钺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13,共11页
西山头遗址位于黑龙江省龙江县杏山乡西山头村南约1.2公里,地处绰尔河左岸的二级阶地上,西北距杏山乡约23公里,东北距嫩江约40公里,西南距内蒙古自治区扎赍特旗约6.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3°00′40.32"、北纬46°43′46.... 西山头遗址位于黑龙江省龙江县杏山乡西山头村南约1.2公里,地处绰尔河左岸的二级阶地上,西北距杏山乡约23公里,东北距嫩江约40公里,西南距内蒙古自治区扎赍特旗约6.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3°00′40.32"、北纬46°43′46.25",海拔高184米(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龙江县 西山遗址 细石叶 旧石器时代
原文传递
海林炮台山旧石器遗址发现的石器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全家 田禾 +1 位作者 陈晓颖 李有骞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0年第1期9-24,共16页
2008年5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师生会同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人员在海林地区进行旧石器考古专项调查。此次调查共发现8处旧石器时代遗存,炮台山遗址就是其中之一。该遗址共采集到石器91件,虽为地表采集,但石器表面粘有与周围遗... 2008年5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师生会同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人员在海林地区进行旧石器考古专项调查。此次调查共发现8处旧石器时代遗存,炮台山遗址就是其中之一。该遗址共采集到石器91件,虽为地表采集,但石器表面粘有与周围遗址地层相同的褐色黏土,应是由于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地层中的石器被扰动到地表。炮台山遗址工具类型丰富,工业类型明显,对认识海浪河流域旧石器时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遗址 炮台山遗址 石核 旧石器时代文化 边疆考古研究 刮削器 工业类型 剥片 西山遗址 石锤
原文传递
浙江湖州毘山遗址2014—2015年考古发掘及周边调查简报 被引量:1
20
作者 闫凯凯 +1 位作者 刘建安 罗汝鹏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43,I0001,I0002,共20页
毘山遗址是目前浙江境内最大的一处夏商遗址,2014—2015年考古人员对毘山北部的“五爿头”和南部的“小操场”进行了小范围发掘,发现了商代的土台、木桩、柱坑、灰坑等遗迹,证明这一时期遗存较为丰富,推测毘山山体周围可能存在“环壕”... 毘山遗址是目前浙江境内最大的一处夏商遗址,2014—2015年考古人员对毘山北部的“五爿头”和南部的“小操场”进行了小范围发掘,发现了商代的土台、木桩、柱坑、灰坑等遗迹,证明这一时期遗存较为丰富,推测毘山山体周围可能存在“环壕”。通过主动性调查,基本摸清了毘山—西山一带20平方千米范围内聚落的分布、年代和演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毘山遗址 马桥文化 后马桥文化 西山遗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