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西征赋》创作特色论略 |
陈会丽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2
|
奔波在古今交感的行程中--论《西征赋》纪行艺术的成熟 |
梁雅阁
|
《安康学院学报》
|
2017 |
0 |
|
3
|
潘岳《西征赋》吐鲁番残卷考释 |
郭殿忱
|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
2008 |
0 |
|
4
|
潘岳《西征赋》用典与魏晋史学的发展 |
赵元皓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5
|
《西征赋》与“潘才如江”之喻 |
郭慧莹
|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0 |
|
6
|
论潘岳《西征赋》的民本思想 |
李刚刚
|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0 |
|
7
|
从《西征赋》观照潘岳的士人主体形象 |
蒋艳南
|
《安康学院学报》
|
2016 |
0 |
|
8
|
“唯形与情”——《西征赋》的文学意旨 |
杜群智
|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
2016 |
0 |
|
9
|
潘岳《西征赋》创作心态探究 |
赵莹莹
|
《安康学院学报》
|
2019 |
0 |
|
10
|
从《西征赋》看潘岳的政治理想——儒家理念中冲突与重合 |
蒋艳南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11
|
潘岳《西征赋》中的崤函古道 |
李久昌
|
《寻根》
|
2019 |
0 |
|
12
|
读《文选》赋三题 |
顾农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3
|
简析悼亡诗的开创者潘岳 |
马慧萍
|
《河南农业》
|
2009 |
0 |
|
14
|
潘岳文化现象浅析 |
马志娟
|
《河南农业》
|
2009 |
0 |
|
15
|
从‘六国互丧”看古代副词“互”字的意义和用法,并兼谈颜师古对“互”、“更”词义训释的贡献 |
林海权
黄淮
|
《闽江学院学报》
|
1994 |
2
|
|
16
|
论建安赋的新风貌 |
章沧授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1 |
2
|
|
17
|
“沆瀣”与“沆瀣一气” |
肖丹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18
|
日本《世説新語》注釋本叙録(中) |
張伯偉
|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CSSCI
|
2018 |
0 |
|
19
|
《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质疑 |
木言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20
|
小说类名考释(三则) |
钱仓水
|
《淮阴师专学报》
|
199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