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征赋》创作特色论略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会丽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4-156,共3页
西晋文学家潘岳赋的成就很高,刘勰在《文心雕龙·诠释》篇赞潘岳的纪行叙事大赋"策勋于鸿规",高度评价了潘岳创作纪行赋的文学功绩,并将其列为魏晋赋首之一。潘岳纪行赋的代表作《西征赋》体制宏大,善于用典;丽而不浮,清... 西晋文学家潘岳赋的成就很高,刘勰在《文心雕龙·诠释》篇赞潘岳的纪行叙事大赋"策勋于鸿规",高度评价了潘岳创作纪行赋的文学功绩,并将其列为魏晋赋首之一。潘岳纪行赋的代表作《西征赋》体制宏大,善于用典;丽而不浮,清新明快;借古讽今,关注民生;叙事议理,彰显了民本思想,拓展了赋的表现境界。《西征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从洛阳到长安,自商周至西晋近千年的历史画卷,尤其是作品中民本思想的展现,更增添了该画卷的历史厚重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岳 纪行赋 西征赋 民本思想
下载PDF
奔波在古今交感的行程中--论《西征赋》纪行艺术的成熟
2
作者 梁雅阁 《安康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32-35,共4页
纪行赋是辞赋中的一大类,《文选》纪行赋中收录《北征赋》《东征赋》《西征赋》三篇,潘岳的《西征赋》独占一卷。同先贤名作相比,《西征赋》鸿篇巨制,内容丰富详实,结构严密完整,是纪行大赋的成熟和完善之作,臻于历代纪行赋的顶峰。在... 纪行赋是辞赋中的一大类,《文选》纪行赋中收录《北征赋》《东征赋》《西征赋》三篇,潘岳的《西征赋》独占一卷。同先贤名作相比,《西征赋》鸿篇巨制,内容丰富详实,结构严密完整,是纪行大赋的成熟和完善之作,臻于历代纪行赋的顶峰。在表现方式上,作者匠心独运,以叙事为经线,以议论、抒情、写景为纬线,洋洋洒洒四千余言,咏史怀古情感态度鲜明,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岳 西征赋 纪行赋 艺术成熟
下载PDF
潘岳《西征赋》吐鲁番残卷考释
3
作者 郭殿忱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29-31,共3页
对于貌美、才高却德行有亏的潘岳,后世文学史家大都未"因人废文"。《昭明文选》所收《西征赋》,更因其以华美的辞藻铺陈叙事、摹物抒情而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与诸多传世版本相较,现藏德国柏林印度艺术馆之吐鲁番出土残卷尤可... 对于貌美、才高却德行有亏的潘岳,后世文学史家大都未"因人废文"。《昭明文选》所收《西征赋》,更因其以华美的辞藻铺陈叙事、摹物抒情而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与诸多传世版本相较,现藏德国柏林印度艺术馆之吐鲁番出土残卷尤可宝贵。然其损毁过甚,日本学者影印时复有拼接窜乱之处,致使文义扦格难通。加之写本文字行、草间杂歧出,碑体或形不一,实在令人难以卒读。因此,逐一加以比勘订误,考释正讹,能有裨学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岳 西征赋 吐鲁番残卷 考释
下载PDF
潘岳《西征赋》用典与魏晋史学的发展
4
作者 赵元皓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0-124,共5页
潘岳《西征赋》征引典故200多例,赋中所用史部典故尤具特色:史部典故数量与经部典故基本持平;史部事典中套用经部语典;用正史语典以评价人物等。这些特征与魏晋时期史学开始脱离经学,但仍深受其影响,正史确立其地位,以及人物传记的兴盛... 潘岳《西征赋》征引典故200多例,赋中所用史部典故尤具特色:史部典故数量与经部典故基本持平;史部事典中套用经部语典;用正史语典以评价人物等。这些特征与魏晋时期史学开始脱离经学,但仍深受其影响,正史确立其地位,以及人物传记的兴盛等史学发展的新特点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岳 西征赋 用典 魏晋史学
下载PDF
《西征赋》与“潘才如江”之喻
5
作者 郭慧莹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6-19,45,共5页
“潘才如江”是钟嵘《诗品》对潘岳诗歌的经典评价,这一评价也适用于《西征赋》。结合《西征赋》看,“潘才如江”首指天分极高,犹如滔滔不绝的江水,学力深湛;亦指文章内容详实,情韵丰富而深厚;还指语言浅近,文风明净畅达。分析《西征赋... “潘才如江”是钟嵘《诗品》对潘岳诗歌的经典评价,这一评价也适用于《西征赋》。结合《西征赋》看,“潘才如江”首指天分极高,犹如滔滔不绝的江水,学力深湛;亦指文章内容详实,情韵丰富而深厚;还指语言浅近,文风明净畅达。分析《西征赋》不仅有助于丰富“潘才如江”的内涵,也可更全面地了解潘岳的文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岳 西征赋 潘才如江
下载PDF
论潘岳《西征赋》的民本思想
6
作者 李刚刚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8-11,共4页
潘岳的《西征赋》是一篇史诗性大赋,它的出现将纪行赋的创作推向顶峰。潘岳在赋中借古今之史实发万端之感慨,表达了对社会政治的一系列看法,其中蕴含鲜明的民本思想。分析这种民本思想不仅有助于揭示《西征赋》的主旨,对全面了解潘岳本... 潘岳的《西征赋》是一篇史诗性大赋,它的出现将纪行赋的创作推向顶峰。潘岳在赋中借古今之史实发万端之感慨,表达了对社会政治的一系列看法,其中蕴含鲜明的民本思想。分析这种民本思想不仅有助于揭示《西征赋》的主旨,对全面了解潘岳本人及其作品也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岳 西征赋 民本思想
下载PDF
从《西征赋》观照潘岳的士人主体形象
7
作者 蒋艳南 《安康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27-30,共4页
潘岳,字安仁,总角辩慧,摛藻清艳。《西征赋》是其文采丰赡的集中体现,也是他士人身份的客观映照。作为一篇成熟完备的纪行赋,该赋文清旨诣,具有规制宏大、描写细腻、议论入理的文体特征。《西征赋》以地理位置的变迁为纽带,围绕生与位,... 潘岳,字安仁,总角辩慧,摛藻清艳。《西征赋》是其文采丰赡的集中体现,也是他士人身份的客观映照。作为一篇成熟完备的纪行赋,该赋文清旨诣,具有规制宏大、描写细腻、议论入理的文体特征。《西征赋》以地理位置的变迁为纽带,围绕生与位,历数自周至汉的史事典故,勾勒出一幅绵密的历史画卷。历史纵深背后是潘岳士人主体形象的呈现,他企慕清明盛世的背后,是士人的生存范式;出世入世不定是士人典型的人格类型;身体力行的政教举措是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征赋 潘岳 士人主体形象 思想艺术
下载PDF
“唯形与情”——《西征赋》的文学意旨
8
作者 杜群智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05-106,112,共3页
《西征赋》是西晋文学家潘岳的代表作,也是纪行赋中体制最为宏大的一篇。《西征赋》一文,是潘岳从洛阳到长安途中所作,文中将纪行、怀古、抒情巧妙融合在一起,体制宏大,脉络分明,文字典雅简练,因地怀古,借史抒情,是形式美和情感美的典范。
关键词 形式美 情感美 西征赋
下载PDF
潘岳《西征赋》创作心态探究
9
作者 赵莹莹 《安康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37-39,44,共4页
《西征赋》是潘岳的代表作,赋中记载了潘岳从洛阳出发到长安赴任途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视野广博,议论深刻。"西征"是潘岳牵连党争之祸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尽管西行之时距杨骏事已一年有余,但潘岳仍心有余悸。他在赋中对这... 《西征赋》是潘岳的代表作,赋中记载了潘岳从洛阳出发到长安赴任途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视野广博,议论深刻。"西征"是潘岳牵连党争之祸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尽管西行之时距杨骏事已一年有余,但潘岳仍心有余悸。他在赋中对这段仕途经历和西征心态进行了细致描述,既有对自己仕途不畅的感慨,也有幸免于杨骏之难的庆幸后怕,还有对未来任职长安令的信心满怀,情感深沉而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岳 西征赋 创作心态
下载PDF
从《西征赋》看潘岳的政治理想——儒家理念中冲突与重合
10
作者 蒋艳南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0期92-94,共3页
《西征赋》"文清旨诣",是潘岳赋的代表,也是两晋纪行赋的成熟代表作,潘岳围绕"生与位",对所经历自周至汉的历史史迹进行理性的拷问,传达了作者的儒家经世理念。从文中可以看出潘岳的治世观和儒家理念既有冲突又有... 《西征赋》"文清旨诣",是潘岳赋的代表,也是两晋纪行赋的成熟代表作,潘岳围绕"生与位",对所经历自周至汉的历史史迹进行理性的拷问,传达了作者的儒家经世理念。从文中可以看出潘岳的治世观和儒家理念既有冲突又有重合。潘岳渴望政治清明下君明臣贤,面对乱世却践行着"用行"而不"舍藏"的治世心。他以弘道为己任,以民为本,关注民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民本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岳 西征赋 儒家政治理念 矛盾与重合
下载PDF
潘岳《西征赋》中的崤函古道
11
作者 李久昌 《寻根》 2019年第6期92-97,共6页
纪行赋又称行旅赋,是一种以记叙作者行程经过为内容的文体。自西汉刘歆《遂初赋》卓成一体后,降至两晋,纪行赋创作臻于繁盛,赋家众多,名作迭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潘岳的《西征赋》。《文心雕龙·才略》评价“潘岳敏给,辞自和畅,钟... 纪行赋又称行旅赋,是一种以记叙作者行程经过为内容的文体。自西汉刘歆《遂初赋》卓成一体后,降至两晋,纪行赋创作臻于繁盛,赋家众多,名作迭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潘岳的《西征赋》。《文心雕龙·才略》评价“潘岳敏给,辞自和畅,钟美于《西征》”。作为历代纪行赋中的顶峰之作,《西征赋》记述洛阳至长安行程途中的所见所感,是最早也是最详尽记录这条著名古道行程的珍贵文献,在中国古代和崤函古道交通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征赋 纪行赋 赋家 崤函古道 交通史 《遂初赋》 所见所感 潘岳
原文传递
读《文选》赋三题
12
作者 顾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58,共6页
潘岳《西征赋》作于元康二年(292)五月他被重新起用为长安令之后,该赋表明他是一个很有感情也很敬业的人,同时更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作家。何晏《景福殿赋》作于太和六年(232),该赋表明他在魏明帝曹睿又时期并未受到打击,其处境比起曹... 潘岳《西征赋》作于元康二年(292)五月他被重新起用为长安令之后,该赋表明他是一个很有感情也很敬业的人,同时更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作家。何晏《景福殿赋》作于太和六年(232),该赋表明他在魏明帝曹睿又时期并未受到打击,其处境比起曹丕的时代来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赋中多歌功颂德之辞,具有浓厚的儒家色彩,完全合于明帝的意识形态政策,又带有某种道家无为而治的气息,充分流露了他本人的思想。嵇康《琴赋》的章法完全是传统的,而内容则全新,嵇康认为音乐只有审美的作用,让人们得到感情和心理上的满足,与政教无关。这样的纯艺术论具有反儒家旧传统、体现人性解放和文艺自觉的重大意义,这是先前以乐器为题材的辞赋根本未尝涉及的;他在论音乐的名篇《声无哀乐论》中更详细阐释了这一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岳 西征赋 何晏 《景福殿赋》 嵇康 《琴赋》
下载PDF
简析悼亡诗的开创者潘岳
13
作者 马慧萍 《河南农业》 2009年第6X期50-51,共2页
人们常用"才比子健,貌比潘安"的说法来称赞某男子才貌双全。这句话里的"子健"是指三国时的曹植,其字子健,晋代文人谢灵运称道:
关键词 悼亡诗 河阳县 大潘庄 闲居赋 双栖双飞 仕途坎坷 寡妇赋 拜路尘 趋世 西征赋
下载PDF
潘岳文化现象浅析
14
作者 马志娟 《河南农业》 2009年第7X期53-54,共2页
西晋文学家潘岳,不仅有"潘才如江"的文才,更有着"貌比潘安"的貌才;不仅有"河阳一县花"的政声,更有着"辞职侍母"的孝名;不仅对妻子用情专一。
关键词 西晋文学 河阳 悼亡诗 物质文化遗产 花园里 西征赋 潇洒风流 大赋 魏晋风度 洛阳城
下载PDF
从‘六国互丧”看古代副词“互”字的意义和用法,并兼谈颜师古对“互”、“更”词义训释的贡献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海权 黄淮 《闽江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36-40,共5页
苏洵《六国论》:“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互”字的意义和用法是什么,目前有三种不同的说法:高中语文第三册注说是“交互”,周霁说是“都”,尹君说是“递相”。这三种说法中,以“交互”说影响最广,“都”说最新,... 苏洵《六国论》:“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互”字的意义和用法是什么,目前有三种不同的说法:高中语文第三册注说是“交互”,周霁说是“都”,尹君说是“递相”。这三种说法中,以“交互”说影响最广,“都”说最新,且有较详细的论证说明,故亦很有一辨之必要。近几年来,笔者为了探求这“六国互丧”中“互”字的确切解释,曾查了阅大量古书,收集了不少例句,发现唐颜师古注释《汉书》常用“互”来训“更”,经过一番比较和考察之后,我们确信古代汉语的副词“互”和“更”是一组同义词,从而使我们对副词“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训 古代汉语 高中语文 释词 西征赋 等义 声调四谱图说 司马贞 义都 五行志
下载PDF
论建安赋的新风貌 被引量:2
16
作者 章沧授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70-76,共7页
建安是赋体文学繁荣昌盛的又一重要时期,在短短的三十余年中(文学史上建安时代一般下延至黄初年间),作家腾跃,赋作勃兴,蔚然可观。可惜赋作散佚相当多,今存一百八十余篇中残缺的也不少。从比较完整的一百四十多篇作品来看。
关键词 赋体文学 咏物 黄初 汉赋 抒情小赋 大赋 学史 创作思想 赋家 西征赋
下载PDF
“沆瀣”与“沆瀣一气”
17
作者 肖丹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5-36,共2页
《现代汉语词典》“沆”字下收有如下两个条目: [沆瀣] h(?)ng xi(?)【书】夜间的水气。[沆瀣一气]h(?)ng xi(?) y(?) q(?)唐朝崔瀣参加科举考试,考官崔沆取中了他。于是当时有人嘲笑说:“座主门生,流瀣一气”(见于钱易《南部新书》)。... 《现代汉语词典》“沆”字下收有如下两个条目: [沆瀣] h(?)ng xi(?)【书】夜间的水气。[沆瀣一气]h(?)ng xi(?) y(?) q(?)唐朝崔瀣参加科举考试,考官崔沆取中了他。于是当时有人嘲笑说:“座主门生,流瀣一气”(见于钱易《南部新书》)。后来比喻臭味相投的人联合在一起。这两条中的“沆瀣”用字全同,而前者解释为“夜间的水气”,后者解释为崔沆、崔瀣二人联名的合称。人们不禁要问:这两个“沆瀣”是词义无关的纯粹的用字巧合呢,还是用字既同、词义也相关而存在着固有的联系呢?上出引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据我们所知,其他的字书、词书也多语焉不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沆 现代汉语词典 南部新书 词书 座主 科举考试 西征赋 知举 邻纽 崔涤
下载PDF
日本《世説新語》注釋本叙録(中)
18
作者 張伯偉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CSSCI 2018年第2期69-88,共20页
一《世説新語補考補遺》《世説新語補考補遺》一卷,桃井白鹿著。桃井白鹿,傳見《世説新語補考》解題。《補考》刻於寳曆十二年(17 6 2)三月,《補遺》則刻於寬政三年(1791)九月,相去近三十年,可見桃井氏自少至老,篤嗜《世説》。《補考》... 一《世説新語補考補遺》《世説新語補考補遺》一卷,桃井白鹿著。桃井白鹿,傳見《世説新語補考》解題。《補考》刻於寳曆十二年(17 6 2)三月,《補遺》則刻於寬政三年(1791)九月,相去近三十年,可見桃井氏自少至老,篤嗜《世説》。《補考》刻於東都,《補遺》刻於西京皇都書肆。此書除刻本外,尚有稿本傳世。佐野正巳在《松江藩學藝史研究·漢學篇》(明治書院1981年版)中,曾專列一章討論其書刻本與稿本之異同,包括《世説新語補考補遺》、《楊子法言增注》和《荀子遺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説新語》 《徂徕集》 西征赋 五石散 寒食散 古籍版本
下载PDF
《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质疑
19
作者 木言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9-20,共2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质疑木言一、“必无人”“王必无人,臣愿奉壁往使。”句中的“必”,中学语文课本注释为:“一定、实在”。这一诠释欠妥。在古汉语中,“必”固然每每表示“一定”、“实在”的意思,但用作假设,表示“果真”... 《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质疑木言一、“必无人”“王必无人,臣愿奉壁往使。”句中的“必”,中学语文课本注释为:“一定、实在”。这一诠释欠妥。在古汉语中,“必”固然每每表示“一定”、“实在”的意思,但用作假设,表示“果真”、“假使”、“假如真的”之类的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课本 中学语文教材 廉蔺 赵王 秦王 司马相如列传 丹铅杂录 假设复句 说林上 西征赋
下载PDF
小说类名考释(三则)
20
作者 钱仓水 《淮阴师专学报》 1992年第1期31-34,共4页
演义与传奇花开两朵,演义和传奇是中国小说中的两朵奇葩,为人们喜闻乐道,至今不衰。先说演义。“演义”一词,最早见于晋初潘岳(247—300)的《西征赋》;“灵壅川以止斗,晋演义以献说”。灵,指周灵王,他看到彀、洛两条河流改道合流,水势汹... 演义与传奇花开两朵,演义和传奇是中国小说中的两朵奇葩,为人们喜闻乐道,至今不衰。先说演义。“演义”一词,最早见于晋初潘岳(247—300)的《西征赋》;“灵壅川以止斗,晋演义以献说”。灵,指周灵王,他看到彀、洛两条河流改道合流,水势汹涌,好象两相争斗,便准备筑堤壅塞水势,以阻止其争斗。晋,指太子晋,他广征博引,以义理进言劝阻灵王。之后,又见于范晔《后汉书·周党传》:“党等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就是说,周党等人,以文而言,不能陈述义理,协助君王,治国安邦,以武而言,不能驰骋疆场,马革裹尸,报效君王。显然,这些地方所用的“演义”与“小说”不相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界革命 中国小说 太子晋 西征赋 历史小说 以文 周党 科幻小说 周灵王 喜闻乐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