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伦理片的中西文化比较——由李安的伦理电影看中西方家庭文化的差异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扬 《电影评介》 2013年第4期9-10,共2页
李安在影片中将东西方伦理形态典型化,以一种难得的视角客观审视两种文化的利弊,并凭借自己对于两种文化的了解,在电影中采用双重文化视角的策略以西方文化视角审视中国伦理,又以东方文化批判西方伦理,将自由与责任相统一,构建一种个人... 李安在影片中将东西方伦理形态典型化,以一种难得的视角客观审视两种文化的利弊,并凭借自己对于两种文化的了解,在电影中采用双重文化视角的策略以西方文化视角审视中国伦理,又以东方文化批判西方伦理,将自由与责任相统一,构建一种个人与家庭同构、和谐的伦理概念。为构建一种理想化、高度和谐完善的文化伦理范式提供了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伦理 家庭 西方个体本位 自由 责任
下载PDF
全球性境遇中的“东”与“西”——论中国文化现代性的四种空间类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太胜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42-148,共7页
中国的文化现代性关涉到中国现代人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方式的改变。从分析罗念生的诗《东与西》出发 ,尝试以中国现代人的“空间感知”为主导因素来划分中国文化现代性的四种空间类型 :东方本位类型、西方本位类型、中央类型和多重移位... 中国的文化现代性关涉到中国现代人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方式的改变。从分析罗念生的诗《东与西》出发 ,尝试以中国现代人的“空间感知”为主导因素来划分中国文化现代性的四种空间类型 :东方本位类型、西方本位类型、中央类型和多重移位类型。作为超越于前三种中国文化现代性空间类型的多重移位类型 ,是以自我 (东方 )和他者 (西方 )的多重移位的方式来对待文化建设的。这就使它避免了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激进主义的陷阱 ,并使文化建设真正服务于现实的需要。这是 2 0世纪 30年代兴起的以李长之和梁宗岱为代表的一种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 ,并努力融合中西方文化以建设中国新文化的文化思潮 ,其意图是在西方文化的参照下重塑中国文化 ,并寻求中国文化独特的文化精神 ,以一种宏阔的文化思路 ,为中国新文化建设找到了一条既是本土的又是现代的文化建设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性 中国文化现代性 东方本位类型 西方本位类型 多重移位类型
下载PDF
工程伦理教育的中国本土化诉求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进 彭妤琪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93,113,共9页
工程伦理教育在中国走过的将近20年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寻求实现本土化的过程。工程伦理教育本土化的缺失,源于与所处文化背景的适配性不高、适宜性不佳和适用性不强,表现为:工程伦理教育理念认同的本土化进程任重道远,教育理论建构的... 工程伦理教育在中国走过的将近20年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寻求实现本土化的过程。工程伦理教育本土化的缺失,源于与所处文化背景的适配性不高、适宜性不佳和适用性不强,表现为:工程伦理教育理念认同的本土化进程任重道远,教育理论建构的本土化尝试举步维艰,教育实践应用的本土化努力事倍功半。工科学生伦理素养的培育仰仗中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大力推进。中国工程伦理教育,可以借镜"西学",但必须超越"以西释中",实现本土化诉求:一是发挥包括政府、高校和工程行业在内的诸多利益相关方的协同作用;二是增进中西学界双向的知识交叉与平行平等的学术交流,实现面向本土问题的理论创新;三是要达到"横向贯通、深度融合"的目标;四是提升学术社群本土化意识的自我觉知;五是打造扎根传统文化的工程伦理教育新模式。具有本土问题意识,扎根本土文化传统,深入本土教育实践,方能实现真正的本土化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化 工程伦理教育 西方文化本位 工程伦理体系重构
下载PDF
融通中西、贯概古今——学衡派文化观念评述 被引量:1
4
作者 龙文茂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78-84,共7页
在世纪之初的文化论战中,有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激进派也好、国粹派也好,尽管他们各自对中国文化的去取态度截然不同,却都采取了民族本位的文化立场;他们援以决定去取的依据又都是西方本位的,亦即以西人之是非为是非,故... 在世纪之初的文化论战中,有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激进派也好、国粹派也好,尽管他们各自对中国文化的去取态度截然不同,却都采取了民族本位的文化立场;他们援以决定去取的依据又都是西方本位的,亦即以西人之是非为是非,故而表面上截然对立的两大文化派别在内在理路上却完全一致。这种立场上以本民族为本位、是非观念上以西方为本位的文化理路是由中国近代以来救亡和启蒙的内在紧张决定的。学衡派遵循的文化理路则与上述两者截然不同。它在文化立场上是世界本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衡派 文化 西方本位 共时性 共域性
下载PDF
“晚清”的含义及意义
5
作者 刘兴民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第6期150-152,共3页
对“晚清”一词的含义进行界定,并从“中国中心观”与“西方本位论”两个角度指出“晚清”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关键词 “晚清” “中国中心观” 西方本位论” 界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