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无神论及其现实意义
1
作者 王晋生 《山东社会科学》 2000年第5期71-75,共5页
西方无神论内容丰富 ,思想深刻。其中古希腊罗马无神论和 1 8世纪法国百科  全书派的无神论更具有典型的意义。西方无神论对目前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国 精神文明建设 西方神论 现实意义
下载PDF
“学术传教”与“以教引实”——从中西天道观看晚明基督教入华 被引量:1
2
作者 寇爱林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0-94,共5页
自然意义的天道是恒常而不可变更的,社会意义的天道则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神性意义的天道则具有永恒性、主宰性。道德形上学意义的天道观虽有其变化的一面,但其核心始终是"仁义礼智,天道在人"的观念。从西方思想文化... 自然意义的天道是恒常而不可变更的,社会意义的天道则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神性意义的天道则具有永恒性、主宰性。道德形上学意义的天道观虽有其变化的一面,但其核心始终是"仁义礼智,天道在人"的观念。从西方思想文化来看,与中国文化中的天道观相对应的是其神论。大体上说来,西方神论的历史演变是从古希腊的多元神论开始,经过理性思辨的上帝观的洗礼,并与希伯来惟信传统的上帝观相结合,终而形成了基督教的上帝观。中西天道观的相通之处使基督教得以在中国传播,并为部分晚明学人所接受,而二者之间的差异则决定了基督教东传的种种曲折与反复,决定了基督教传教士与晚明学人之间的差异。前者旨在"学术传教",而后者则重在"以教引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天道观 西方神论 学术传教 以教引实
下载PDF
西方无神论思想发展的启示
3
作者 韩琪 《科学与无神论》 CSSCI 2014年第6期27-35,共9页
无神论可以分为积极的无神论和消极的无神论。通过回顾西方无神论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古典时代的自然主义哲学传统是其“源头活水”;无神论思想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表现,其内容非常丰富;我们应当在非信仰的大范围内进行广泛的... 无神论可以分为积极的无神论和消极的无神论。通过回顾西方无神论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古典时代的自然主义哲学传统是其“源头活水”;无神论思想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表现,其内容非常丰富;我们应当在非信仰的大范围内进行广泛的考察和辨析,厘清无神论与自然神论、泛神论以及不可知论之间的关系,要将各种丰富的非信仰现象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中国的无神论思想主要以反天命、无鬼神、反对世俗迷信为主要内容,它与西方无神论思想在内涵以及外延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我们今天从事无神论的研究,既要考虑它本身的西方传统,又要兼顾中国文化中无神论思想的特色,这样才能做出真正符合这个时代需要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论 西方神论思想 中国无神论思想 不可知论
原文传递
从自然神论到战斗的无神论——近代西方无神论的演变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恒 《科学与无神论》 CSSCI 2022年第6期64-71,共8页
近代西方无神论的形态经过自然神论和泛神论,最后达到唯物主义的战斗无神论,这也是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发展的基本过程。18世纪法国无神论成为彻底的无神论,在自然观上达到真正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在哲学上提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并重... 近代西方无神论的形态经过自然神论和泛神论,最后达到唯物主义的战斗无神论,这也是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发展的基本过程。18世纪法国无神论成为彻底的无神论,在自然观上达到真正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在哲学上提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并重的思想,并初步具有辩证法的特征,在历史观方面显现出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这些特点使以18世纪法国无神论为代表的西方无神论成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重要思想来源,在一定程度上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神论 自然神论 神论 战斗无神论
原文传递
无神论是人类社会文明和思考的结晶 被引量:1
5
作者 习五一 《科学与无神论》 2011年第5期9-14,共6页
中华民族的文化一直呈现出多元兼容风格,丰富的人文主义理念和超自然的神秘主义思想,“和而不同”;多神主义与无神论思想并存。中国五四运动倡导的“科学与民主”精神。包括反对迷信鬼神,宣传无神论,成为中国进入近现代的思想标志... 中华民族的文化一直呈现出多元兼容风格,丰富的人文主义理念和超自然的神秘主义思想,“和而不同”;多神主义与无神论思想并存。中国五四运动倡导的“科学与民主”精神。包括反对迷信鬼神,宣传无神论,成为中国进入近现代的思想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朴素的无神论 西方近现代科学无神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马克思主义无神 论的中国化
原文传递
以教引实——从中西神性思想看晚明基督教入华
6
作者 寇爱林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4-167,共4页
中西神性思想的相通之处使基督教得以在中国传播并为部分晚明学人所接受,而二者之间的差异则决定了基督教东传的种种曲折与反复,决定了基督教传教士与晚明学人之间的差异前者旨在“学术传教”①,而后者则重在“以教引实”。
关键词 天道观 西方神论 学术传教 以教引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