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西方规划理论看我国城市规划理论的转型与发展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凯 陈明 《南方建筑》 2016年第5期19-22,共4页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城市规划界经历了规划理论的嬗变,系统理论、理性规划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批判理论、新右翼规划理论、实用主义理论、规划师作为倡导者的理论、后现代主义规划理论和协作式规划理论是其中的主要代表。我国改革...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城市规划界经历了规划理论的嬗变,系统理论、理性规划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批判理论、新右翼规划理论、实用主义理论、规划师作为倡导者的理论、后现代主义规划理论和协作式规划理论是其中的主要代表。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规划理论的主要思路是应对经济增长、应对区域竞争和应对改善需求。随着发展环境的变化,转型时期我国城市规划的理论要从应对转型发展、应对社会治理、应对城市分化和应对规划体制变革等方面入手分析和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规划理论 我国规划理论 转型 发展
下载PDF
从西方规划理论看我国规划理论建设之不足 被引量:43
2
作者 王凯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71,共6页
自 1 96 0年以来 ,西方的主要规划理论随着其社会经济背景的不断变化 ,呈百家争鸣的局面 ,根据 2 0 0 2年菲力浦·奥曼丁杰出版的《规划原理》为蓝本、按时间顺序对系统论、理性规划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理论、新右翼理论... 自 1 96 0年以来 ,西方的主要规划理论随着其社会经济背景的不断变化 ,呈百家争鸣的局面 ,根据 2 0 0 2年菲力浦·奥曼丁杰出版的《规划原理》为蓝本、按时间顺序对系统论、理性规划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理论、新右翼理论、实用主义理论、规划师作为倡导者的理论、后现代理论和协作型理论进行了概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 发展趋势 西方规划
下载PDF
21世纪西方规划史研究主体变迁与学术活动
3
作者 李恩增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7期45-47,共3页
文章选取西方规划史研究的两大学术组织,即国际城市规划史学会(IPHS)和美国城市与区域规划史学会(SACRPH)、两大学术期刊《规划观察》(PP)和《规划史期刊》(JOPH)作为研究对象,从学术思想的角度,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结合、定性和定量并重... 文章选取西方规划史研究的两大学术组织,即国际城市规划史学会(IPHS)和美国城市与区域规划史学会(SACRPH)、两大学术期刊《规划观察》(PP)和《规划史期刊》(JOPH)作为研究对象,从学术思想的角度,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结合、定性和定量并重的方法,对21世纪规划史IPHS和SACRPH年会的会议成果进行分析;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主要期刊PP和JOPH的文献外部特征及文献内部特征进定量定性分析,从侧面探寻西方规划史关注重点的演变规律。结合中国城市规划史研究现状,在组织建制、研究范围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均获得了借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规划 文献统计 IPHS SACRPH PP JOPH
下载PDF
西方城市规划的新课题:社区食物系统 被引量:10
4
作者 衣霄翔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2-106,共5页
社区食物系统是西方城市规划的新课题。通过对西方城市规划近十几年关于食物问题的研究的梳理,研究首先说明了城市规划对食物系统的长期忽视及对食物问题的认识不足,进而阐述了食物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的价值判断;然后以现实中社区食物... 社区食物系统是西方城市规划的新课题。通过对西方城市规划近十几年关于食物问题的研究的梳理,研究首先说明了城市规划对食物系统的长期忽视及对食物问题的认识不足,进而阐述了食物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的价值判断;然后以现实中社区食物系统的构成和产生的主要矛盾说明了食物问题的复杂性和规划涉足食物领域的必要性;最后从规划干预社区食物系统的优势、出发点、任务及当前的一些研究重点方面,综合论述了规划在社区食物系统中所承担的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食物系统 社区食物安全 西方城市规划 新课题
下载PDF
当代西方区域规划研究的主要流派及对我国的思考 被引量:11
5
作者 沈玉芳 《世界地理研究》 2006年第3期22-28,共7页
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当代西方区域规划研究的主要流派与趋势、国内区域规划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关于我国新一轮区域规划的思考三大部分。研究认为:(1)我国新一轮的区域规划必需纠正长期以来形成的,目前还在继续影响的“区域... 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当代西方区域规划研究的主要流派与趋势、国内区域规划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关于我国新一轮区域规划的思考三大部分。研究认为:(1)我国新一轮的区域规划必需纠正长期以来形成的,目前还在继续影响的“区域规划就是生产力的总体布局,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在地域上的空间落实与延伸”的错误观点和习惯作法;(2)必需破除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形成的区域规划较强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控制色彩;(3)必需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和功能区别,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态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作出贡献;(4)必需以制度的方法对我国新阶段如何规范区域规划研究、有效开展区域规划实践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加强对新时期我国区域规划法理、法据和法序框架与组织和实施机制的探索;(5)必需以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为指导思想,以新区域主义的基本理念、研究视角与理论方法为基础,通过对我国区域规划理论体系和观念的全面更新与内涵的拓展,重点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新概念的区域规划理论体系基本构架与实施方法和管理体制的创新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区域规划 流派与趋势 新一轮区域规划 思考
下载PDF
理想主义与人本主义: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价值诉求 被引量:8
6
作者 秦红岭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6-41,共6页
现代城市规划自产生之时便背负着改造社会、改造城市的道德使命,其思想基础有着鲜明的价值诉求。从对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乌托邦思想,到被誉为西方近现代人本主义规划大师的霍华德、格迪斯和芒福德的城市规划思... 现代城市规划自产生之时便背负着改造社会、改造城市的道德使命,其思想基础有着鲜明的价值诉求。从对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乌托邦思想,到被誉为西方近现代人本主义规划大师的霍华德、格迪斯和芒福德的城市规划思想回顾中,不难发现,理想主义与人本主义大致构成了近代以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的两个重要的价值诉求。恰当地张扬理想主义精神和人本主义原则,能够为城市规划提供"应然"的价值尺度,有效抑制当今城市规划中工具理性和功利主义的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主义 人本主义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 价值诉求
下载PDF
科学哲学发展对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何韶颖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49-51,共3页
城市规划活动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社会与技术过程,作为其思想演变的诸多主导因素之一,科学哲学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文章从科学哲学这一视角,着重从古希腊时期和近代,分析在城市规划学科萌芽和起源时期,科学哲学的发展对西方城市规划思... 城市规划活动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社会与技术过程,作为其思想演变的诸多主导因素之一,科学哲学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文章从科学哲学这一视角,着重从古希腊时期和近代,分析在城市规划学科萌芽和起源时期,科学哲学的发展对西方城市规划思想演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哲学 西方城市规划 思想演变
下载PDF
现代西方街区规划思想对我国开放式街区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10
8
作者 贾梦圆 臧鑫宇 陈天 《南方建筑》 2017年第5期75-81,共7页
街区是组成城市实体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基本单元,西方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在城市建设历程中对城市街区的空间形态、交通与功能组织、社会价值等多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与实践。文章从4个发展阶段剖析自19世纪末以来的西方街区规划理论发展历... 街区是组成城市实体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基本单元,西方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在城市建设历程中对城市街区的空间形态、交通与功能组织、社会价值等多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与实践。文章从4个发展阶段剖析自19世纪末以来的西方街区规划理论发展历程,并针对我国当前城市街区建设特征与问题,从4方面提出我国推广街区制的经验借鉴:发展集约紧凑的街区形态,营造活力安全的街道空间,延续传统特征的街区文脉,构建绿色生态的街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街区 西方街区规划理论 开放式街区 西方经验借鉴
下载PDF
西方城市用地规划对完善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启示 被引量:8
9
作者 邓莉 母小曼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31-33,共3页
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等早有城市用地规划制度,经过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已趋于成熟。而我国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建立是最近几年新土地管理法实施后。目前,在城市建设用地管理体制和城市土地市场运作模式的重大改革方面,还处于探... 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等早有城市用地规划制度,经过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已趋于成熟。而我国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建立是最近几年新土地管理法实施后。目前,在城市建设用地管理体制和城市土地市场运作模式的重大改革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城市用地规划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 启示
下载PDF
简论西方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对上海近代城市发展与规划的影响
10
作者 朱金 王颖 王超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9-56,共8页
作为鸦片战争中最早开埠的城市,上海逐步脱离了中国传统的城市发展、形态和布局模式,开始受到西方城市规划的影响。本文将上海自开埠至建国这一历史时期的城市发展分为租界发展时期(1843年至1927年)、国民政府《大上海计划》时期(1927年... 作为鸦片战争中最早开埠的城市,上海逐步脱离了中国传统的城市发展、形态和布局模式,开始受到西方城市规划的影响。本文将上海自开埠至建国这一历史时期的城市发展分为租界发展时期(1843年至1927年)、国民政府《大上海计划》时期(1927年至1937年)、日本占领上海时期(1937年至1945年)、国民政府《大上海都市计划》时期(1945年至1949年)四个阶段,详述了各时期几次规划的主要内容,分析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规划实践对上海城市发展与规划的影响。本文认为近代上海是中国接受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先锋据点,从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的发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近代城市发展 西方城市规划 影响
下载PDF
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启示
11
作者 李矫镅 《榆林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20-22,共3页
近现代西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过很多问题,例如城市人口大爆炸、贫民窟问题、贫富差距加大、城市环境恶化等问题。造成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的爆发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引起。近年来,中国在城镇化进程中也出现了类似问题,针对中国城... 近现代西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过很多问题,例如城市人口大爆炸、贫民窟问题、贫富差距加大、城市环境恶化等问题。造成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的爆发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引起。近年来,中国在城镇化进程中也出现了类似问题,针对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借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经验,得出以下启示:从我国社会问题出发,利用西方优秀思想理论,解决问题,总结出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多元化集约型协调发展的城市化模式,从而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 中国城市化 发展模式
下载PDF
论西方现代理性规划的演变
12
作者 龙兆云 《中外建筑》 2005年第2期33-34,共2页
西方现代理性规划是在社会进步而城市发展遇到阻碍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人们对城市发展的理性思考.本文分析了理性规划的发展脉络,论述其从注重工具理性到强调价值理性的演变,并指出其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西方现代理性规划 理性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下载PDF
论国外区域发展与规划的实践 被引量:11
13
作者 沈玉芳 《世界地理研究》 1999年第1期28-36,共9页
本文详细论述了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实践的主要特征、发展阶段、运作方式及其内容。
关键词 西方区域规划 特征 发展阶段 方式内容 经济地理
下载PDF
工程研究视野中的城市建设战略规划思想
14
作者 邓波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CSCD 2009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城市建设发展战略规划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研究必须把城市建设发展战略规划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在坚持工程研究"经验转向"的立场下,通过对中国城市建设中实践与发展战略规划之间矛盾与冲突的分析... 城市建设发展战略规划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研究必须把城市建设发展战略规划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在坚持工程研究"经验转向"的立场下,通过对中国城市建设中实践与发展战略规划之间矛盾与冲突的分析,通过对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变的反思,力图从工程研究的角度,来探索城市建设发展战略规划思想的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战略规划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 工程研究 经验转向
下载PDF
基于Mcloughlin系统论的城市规划管理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帆 朱嵘 《上海城市规划》 2005年第4期13-17,共5页
在20世纪西方的诸多规划理论中,英国城市规划学家 Brain Mcloughlin 系统理论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他第一次从系统控制的角度启发了城市规划师的整体性、综合性和最佳化的思维,并推动了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城市规划系统理论... 在20世纪西方的诸多规划理论中,英国城市规划学家 Brain Mcloughlin 系统理论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他第一次从系统控制的角度启发了城市规划师的整体性、综合性和最佳化的思维,并推动了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城市规划系统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的系统介绍及其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中的应用分析,对我国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做了初步的探析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方法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 中国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 系统论 管理研究 城市规划理论 系统理论 城市规划 20世纪
下载PDF
西方城规理论发展及对中国之思考
16
作者 许峰 《南方建筑》 2006年第1期6-9,共4页
尝试主要以英国为例,分析西方城市规划体系及其理论的发展,并结合分析当前的一些实际问题,以期从中得到一些可为我们中国所借鉴参考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 城市增长模式 城市郊区化 公共交通社区
下载PDF
战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 被引量:18
17
作者 方澜 于涛方 钱欣 《城市问题》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3,共4页
关键词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 流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科学性规划
原文传递
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流变看科学发展观 被引量:3
18
作者 章建明 《理论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7-19,共3页
本文从不同角度讨论了在城市规划领域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从局部到全面、从孤立到协调、从"终极蓝图"到可持续发展的演进脉络,以期说明科学发展观是在汲取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借鉴国外发展理论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本文从不同角度讨论了在城市规划领域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从局部到全面、从孤立到协调、从"终极蓝图"到可持续发展的演进脉络,以期说明科学发展观是在汲取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借鉴国外发展理论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 科学发展观 学习借鉴 批评提升
原文传递
Somalis Diasporic Transnational Life--From Placelessness to Placeness in Finnish Urban Environment
19
作者 Johanna Malmi 《Sociology Study》 2012年第4期301-314,共14页
About 1.S million Somalis live in the diaspora and first Somali asylum seekers came to Finland in 1990. Then they were the first large refugee group in Finland. They have got integration problems with Finnish society ... About 1.S million Somalis live in the diaspora and first Somali asylum seekers came to Finland in 1990. Then they were the first large refugee group in Finland. They have got integration problems with Finnish society and from that perspective the author started to doubt that whether migrants adopted the same kinds of relationship with the local places and which kind of influence it would have on their integration. The author's aim for this study has been to explore their sense of belonging from transnational family and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s. Relph argued that placelessness could be created either by individual itself or urban planning. With the content analyses the author analyzed 50 questions from seven respondents.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s the part of transnational contact keeping among kin members of transnational family, migration and respondents' sense toward urban surrounding where they lives. Emotional ties play a maior role in Finnish Somalis' diasporic life. Emotions intertwine around their life as members of transnational family and toward sense of place. Transnational family affects their perspectives toward western society and urban places. Placelessness is the first step toward integration and positive sense of place. With the integration placelessness turns to plac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malis transnational family placelessness INTEGR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