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怀疑与西方认识论的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朝勇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4-17,共4页
文章从客体、主体以及主客体的统一性三个方面论及怀疑在推动西方认识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西方认识论 怀疑理论 哲学研究 心理状态 西方哲学
下载PDF
金岳霖认识论与现代西方认识论之关系
2
作者 王怡心 《泰山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6-9,共4页
 金岳霖先生的认识论与现代西方认识论有着深刻的内在渊源;与现代西方认识论一样,金先生认为,既成的"各种自然科学知识"是认识论研究的根本出发点,认识论的本质是哲学怀疑论,认识论关注的是知识结果的"逻辑结构"...  金岳霖先生的认识论与现代西方认识论有着深刻的内在渊源;与现代西方认识论一样,金先生认为,既成的"各种自然科学知识"是认识论研究的根本出发点,认识论的本质是哲学怀疑论,认识论关注的是知识结果的"逻辑结构"或知识的"理";金先生的认识论立场在可知论和怀疑论之间摇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岳霖 现代西方认识论 可知论 哲学怀疑论 “逻辑结构”
下载PDF
关于当代西方认识论的科学化及其反思
3
作者 熊哲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11-17,共7页
当代西方认识论正处于急剧的转型时期。如果说,当代认识论向何处去是颇具世界范围的哲学热门话题的话,那么认识论的“科学化”问题则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所谓认识论的科学化是指这样一种尝试:把认识论从传统的哲学学科中分离出来,作为一... 当代西方认识论正处于急剧的转型时期。如果说,当代认识论向何处去是颇具世界范围的哲学热门话题的话,那么认识论的“科学化”问题则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所谓认识论的科学化是指这样一种尝试:把认识论从传统的哲学学科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具有自主性的、独立的纯科学学科。这一尝试不啻是对自笛卡尔以来传统认识论观念的严峻挑战,甚至有可能导致西方哲学史上认识论的性质和研究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那么,认识论为什么要科学化?怎样才能科学化?认识论科学化可能吗?本文试图以当今西方流行的几种典型的认识论为代表,从“元认识论”的角度,就这些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西方认识论 科学化 反思
下载PDF
从“知识”到“理解”:认识论的重构何以可能?——兼论当代西方认识论的困境及其出路 被引量:3
4
作者 姬志闯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3,共6页
对"知识"目标及其话语模式的遗继性承诺,使得以批判和改造传统认识论为基本旨趣的当代认识论话语不得不继续面对"知识的确定性要求/证明的相对性实现"悖论,并因此陷入了对传统基础主义的批判和认识论重构路径选择... 对"知识"目标及其话语模式的遗继性承诺,使得以批判和改造传统认识论为基本旨趣的当代认识论话语不得不继续面对"知识的确定性要求/证明的相对性实现"悖论,并因此陷入了对传统基础主义的批判和认识论重构路径选择上的双重困境。而N.古德曼和C.Z埃尔金的"理解"认识论转向,则通过对"知识"目标的"理解"重置实现了对传统认识论理论自身及其言说方式的双重超越,进而为认识论的当代重构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西方认识论 困境 “理解”转向 古德曼、埃尔金 重构
原文传递
当代西方技术认识论研究述评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凡 朱春艳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43,共4页
文章回溯了当代西方技术认识论研究的历程 ,分析了本领域研究的主要特点和主要论争点 ,阐述了这一领域中研究成果较为突出的问题和代表人物 ,最后对国外技术认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及未来走向作了预测。
关键词 当代西方技术认识论 技术哲学 技术知识 经验转向
下载PDF
认知美学的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兼论李志宏认知美学与西方近代认识论美学
6
作者 张玉能 张弓 《城市学刊》 2018年第5期31-36,共6页
李志宏的认知美学以康德美学的先验图式为模型,建构出一个所谓"认知模块",把美的产生和存在归结到人的认知,明显地倒退到了西方近代认识论美学的水平上,又离开了人类的社会实践,把美的生成说成是源自功利性的感知。这充分显示... 李志宏的认知美学以康德美学的先验图式为模型,建构出一个所谓"认知模块",把美的产生和存在归结到人的认知,明显地倒退到了西方近代认识论美学的水平上,又离开了人类的社会实践,把美的生成说成是源自功利性的感知。这充分显示出,认知美学的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是一个不健康的学术胎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美学 “认知模块” 西方近代认识论美学 康德
下载PDF
西方认识论史的新探索——《西方认识论史纲》
7
作者 怀双 《中国社会科学》 1985年第1期165-167,共3页
1981年,朱德生在《关于哲学史的分段原则和阶级分析方法》(载《外国哲学》第一辑)一文中曾经认为,现在一般哲学史著作仅仅按社会经济形态来划分哲学思想发展的段落是不科学的。因为"哲学发展史应该有它自己的特点,有它自己的规律,... 1981年,朱德生在《关于哲学史的分段原则和阶级分析方法》(载《外国哲学》第一辑)一文中曾经认为,现在一般哲学史著作仅仅按社会经济形态来划分哲学思想发展的段落是不科学的。因为"哲学发展史应该有它自己的特点,有它自己的规律,有它自己的内在逻辑,否则它就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了。"为了正确揭示哲学思想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和规律,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 人类 辩证唯物主义 西方认识论史纲 唯物论者 哲学范畴 经验论 哲学史 法国唯物论 机械唯物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 近代哲学 认识 辩证思维 唯理论
原文传递
交换抽象及其格式塔转换逻辑——论雷特尔对西方历史认识论的重构 被引量:3
8
作者 孔明安 史凤阁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52,170-171,共10页
“交换抽象”是现代德国哲学家索恩-雷特尔在其著作《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西方历史的认识论》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根据这一概念,雷特尔将马克思的商品交换形式与康德的先验论相关联,并对西方认识论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新阐释。交换抽... “交换抽象”是现代德国哲学家索恩-雷特尔在其著作《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西方历史的认识论》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根据这一概念,雷特尔将马克思的商品交换形式与康德的先验论相关联,并对西方认识论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新阐释。交换抽象的特征表现为:首先它以其纯粹的形式性特征与思维抽象取得了形式上的可通约性,从而使得二者相类似;其次,交换抽象也是一种现实抽象。虽然它具有形式性特征,与思维抽象处于一种平行性的关系,但却与思维抽象有着本质差异,它为思维抽象的形成奠定了现实基础;最后,从交换抽象到思维抽象的转换是非常复杂的,它是在经历了对商品可变品性、感性质料的抽象后,以一种格式塔机制,通过社会综合效果来实现的。由此,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就被转化为雷特尔的“社会综合”概念,使之奠基于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不仅如此,交换抽象向思维抽象转换的格式塔逻辑非常类似于精神分析的无意识的形成和运作机制,它也就是齐泽克反复阐述的拉康的“对象a”的逻辑。以交换抽象为核心,将交换抽象、思维抽象、社会综合等概念统一起来,这标志着雷特尔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来重构西方历史认识论的理论尝试。虽然这一探讨并非无懈可击,但对我们当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抽象 思维抽象 现实抽象 社会综合 西方历史认识论
下载PDF
从思维方式上看中西方哲学的差异
9
作者 王歌丽 《哲学进展》 2023年第12期2432-2436,共5页
哲学作为研究人类思维、存在和价值的学科,对于人们认识世界、思考问题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西方哲学作为世界上两大哲学体系,具有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中西方哲学在核心概念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中方... 哲学作为研究人类思维、存在和价值的学科,对于人们认识世界、思考问题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西方哲学作为世界上两大哲学体系,具有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中西方哲学在核心概念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中方哲学注重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和谐、道德和人伦关系。而西方哲学则更加注重个体的自由、权利和理性思维。这些核心概念的差异,使得中西方哲学在对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区别。而正是这些思维方式的差异,使得中西方哲学在探索人生和思考问题时产生了不同的方法和观点。本文将通过不同方面的对比,深入探讨中西方哲学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并探讨相互交流与借鉴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思维方式认识论 知识论 伦理学 文化 历史
下载PDF
发现索恩-雷特尔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一兵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4,共6页
索恩-雷特尔依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努力追寻整个西方认识论观念和康德式先天哲学构架的现实社会历史基础,特别是其对商品交换关系现实抽象的内里生成机制。在这一点上,索恩-雷特尔无意识地突显出马克思的历史认识论与传统哲学认识论... 索恩-雷特尔依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努力追寻整个西方认识论观念和康德式先天哲学构架的现实社会历史基础,特别是其对商品交换关系现实抽象的内里生成机制。在这一点上,索恩-雷特尔无意识地突显出马克思的历史认识论与传统哲学认识论的根本差别,即认识论的主要对象并非仅仅是感性经验之上的可见对象,而更多的是要透视社会历史生活中的特定关系存在和内在构序。即便是在今天,这些问题也是没有被学术界认真对待的重要研究领域和重大理论任务。我们必须重新发现索恩-雷特尔,去努力看到一个新的学术构境方向的可能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恩-雷特尔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西方历史的认识论 康德认识论 “现实抽象”
下载PDF
休谟问题及休谟的解决
11
作者 鲍金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1期38-41,共4页
休谟问题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部分,它的提出依赖于休谟的知识二分法:关于观念关系的知识和关于事实的知识。休谟问题可以表述为因果关系何以非要如此的疑问,其实质在于否认经验推理作为因果关系之普遍必然性的依据。围绕休谟问题产生... 休谟问题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部分,它的提出依赖于休谟的知识二分法:关于观念关系的知识和关于事实的知识。休谟问题可以表述为因果关系何以非要如此的疑问,其实质在于否认经验推理作为因果关系之普遍必然性的依据。围绕休谟问题产生的误解,休谟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并进一步提出心理解释。这种解释对西方哲学认识论同时产生了建设性和破坏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问题 西方哲学认识论 西方哲学史 心理解释 普遍 建设性 事实 疑问 观念 表述
下载PDF
近十年国内历史认识论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玉翠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9-120,共12页
近十年来国内的历史认识论研究,在承接改革开放三十年历史认识论研究的基础上,更有别开生面的发展。总括而言,十年来的历史认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认识客观性、"历史事实"概念、马克思主义历史认识论、西方历史认识论和对... 近十年来国内的历史认识论研究,在承接改革开放三十年历史认识论研究的基础上,更有别开生面的发展。总括而言,十年来的历史认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认识客观性、"历史事实"概念、马克思主义历史认识论、西方历史认识论和对历史认识论发展趋势的判断五个方面。学界的研究认为,历史认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应该关注几个方面的问题:1.研究、建立以认识主体为核心的历史认识论体系;2.重视历史认识生成机制研究;3.中国古代史学中的历史认识论思想是一个值得挖掘的新的研究领域;4.应该重视借鉴西方现当代哲学认识论的研究成果;5.历史认识中的主客体问题、历史认识中的价值性认识或历史价值判断等问题,有进一步深入发掘的必要。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将能把历史认识论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论 历史认识客观性 历史事实 马克思主义历史认识论 西方历史认识论
原文传递
The One Who Has Left the Bildung Friedrich Nietzsche's Philological Turn as a Catastrophe*
13
作者 Kristáf Fenyvesi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3年第6期492-505,共14页
Bildung, a western cultural ideal, which fundamentally can be traced back to biblical connotations, but is also rich in Platonic elements from the history of hermeneutics, reached its culmination point by the 19th cen... Bildung, a western cultural ideal, which fundamentally can be traced back to biblical connotations, but is also rich in Platonic elements from the history of hermeneutics, reached its culmination point by the 19th century. As the vast superstructure of western erudition, it has acquired the rank of the sole discursive and epistemic normativity, which has defined not only its own system, i.e., education in its narrow sense, but also the criteria of scientific assertions. Since the basis of Bildung was formed by the variations of classical erudition changing by every era, so in the Age of Bildung the defining epistemological and methodological pattern, which determined it from a discursive, and at the same time, an epistemological point of view, was meant by classical philology. As a classical philologist Friedrich Nietzsche was among the first to point out the inseparable connection between rhetoric, interpretation, and epistemology. Nietzsche, as against the monolithic tradition of Bildung, developed a set of aspects of subversive criticism of science, so his surpassing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cademic philology and renewal of it as a kind of cultural hermeneutics walk hand in hand. Nietzschean philology, first and foremost, has to be adapted for revaluing its scientific statements from the aspect of art, i.e., aesthetical sensitivity, which has to be reassessed from viewpoint of effects on life as active potential. The claims of Nietzsche are so comprehensive that the notion of morality defined by Bildung, as well as the ethical system of Bildung, the sole sense of morality is questioned, and his issues are extended over the methodological basis of Bildung considered as normative. However, he does not use such a method of interpretation that, to a certain extent, would not have been known and used by the philology of the Bildung's scientific ideal. With the difference that the Nietzschean critical practice does not have respect for the borders defining homologous structures but, by implementing transgressive tactics, it claims the authority of these borders. In my article, I show how the Nietzschean propositions for the methodological reform of classical philology did set the stage for Nietzsche's later critical comments, now purely o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I analyse the multifold consequences of the concept of the Nietzschean philology as an "existential science," which was aimed to de(con)struct the concept of Bildu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ETZSCHE Bildung classical philology EPISTEMOLOGY criticism of science interpretation
下载PDF
A Proposal for Epistemological Errors Detected in the Works of Newton, Darwin, Einstein, and Descartes
14
作者 Carlos De La Puente 《Sociology Study》 2014年第12期1001-1006,共6页
Epistemological review uses neurosociology, clinical neurosociology, and the neuroquantic paradigm of some of the propositions made by Newton, Darwin, Einstein, and Descartes. These propositions include: the law of u... Epistemological review uses neurosociology, clinical neurosociology, and the neuroquantic paradigm of some of the propositions made by Newton, Darwin, Einstein, and Descartes. These propositions include: the 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 based on Newton's theory of gravity, Darwin's theory of evolution, Einstein's 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 and Descartes' philosophical proposition cogito ergo sum. This last proposition was considered to be an essential element of Western philosophy, as it was perceived to be the foundation for all knowledge. In all of these cases, possible problems of interpretation or construction have been detected and alternatives are proposed. Newton's law was replaced by the 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 but this also has some shortcomings. For Darwin, the hypothesis of eclosion has been proposed. For Einstein, the dimension "time" is eliminated and the concept of "space-motion" is proposed. In the case of Descartes, 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the person and the body do not have life. It is the cells and neurons that are alive and it is in the neurons where information or thoughts are generated, stored, and processed, Therefore, it is the neurons that exi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 theory of evolution 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 cogito ergo sum
下载PDF
世界期刊知识体系的兴起:社会主义平台期刊的前景 被引量:5
15
作者 迈克尔·彼得斯 杨柳(译) 赵琳(校)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23,共10页
学术期刊的发展仅有350多年的历史,在历经几个发展阶段后,期刊总量达到两万多种。随着期刊和论文数量激增,世界范围内已形成了期刊知识体系。本文力图概述世界期刊知识体系的发展历程——从自然哲学到自然科学、再到将科学作为全球性产... 学术期刊的发展仅有350多年的历史,在历经几个发展阶段后,期刊总量达到两万多种。随着期刊和论文数量激增,世界范围内已形成了期刊知识体系。本文力图概述世界期刊知识体系的发展历程——从自然哲学到自然科学、再到将科学作为全球性产业,始终表现出“南-北”不平等和西方认识论占据主导地位。论文从内部和外部批判的角度对西方认识论进行解构,以强调世界期刊体系、平台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知识生产的兴起。进而提出开放性的知识生产和平台期刊,可以作为知识社会主义基础建设的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期刊体系 西方认识论主导 平台资本主义 新自由主义知识生产 开放知识生产 知识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An Outline of the History of Western Epistemology
16
作者 朱德生 冒从虎 雷永生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85年第4期227-231,共5页
In his 1981 article entitled 'On the Principles for Periodizing Philosophical His-tory and the Method of Class Analysis'(published in Volume I of Foreign Philos-
关键词 西方认识论史纲 entitled devoted mankind ESSENCE thinking AUTHORITY PHILO inherent BERKELEY
原文传递
论独一理智:驳阿维洛伊主义者
17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376-376,共1页
该著是托马斯·阿奎那晚年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旨在以其“理智能力论”和“可能理智复多论”批驳阿维洛伊主义者的“理智实体论”和“理智(可能理智)独一论”。作者在这里阐述的理智学说不仅是他的基于感觉经验的认识论思想的一... 该著是托马斯·阿奎那晚年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旨在以其“理智能力论”和“可能理智复多论”批驳阿维洛伊主义者的“理智实体论”和“理智(可能理智)独一论”。作者在这里阐述的理智学说不仅是他的基于感觉经验的认识论思想的一种运用,而且也是他的认识论思想的一个重大发展,在西方认识论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其价值堪与他的早期著作《论真理》相媲美。全书除“引言”外,共5章,分别是:第1章“亚里士多德关于可能理智的论述”;第2章“其他逍遥派关于人的可能理智的论述”;第3章“探究理智能力论的理据”;第4章“谴责所有的人只有一个可能理智的主张”;第5章“驳斥反对可能理智复多论诸项理据”。该著还附有译者的长文《〈论独一理智〉导读》,内容包括阿奎那著述《论独一理智》的哲学立场与学术背景;理智实体论的观点;对理智能力论的论证与对理智实体论的清算;对理智独一论的清算与对可能理智复多论的论证;《论独一理智》的有朽性与不朽性,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论 托马斯·阿奎那 认识论思想 长文 哲学著作 西方认识论 洛伊 阿维
原文传递
欧洲哲学的断代研究
18
作者 王开宁 《书城》 1994年第2期26-27,共2页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武汉大学哲学系徐瑞康教授撰著的《欧洲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发展史》一书,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欧洲十六世纪末至十八世纪中叶的哲学断代史,基本上反映和代表了我国学术界在该领域研究的现有水平。该书共计43万余字,分...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武汉大学哲学系徐瑞康教授撰著的《欧洲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发展史》一书,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欧洲十六世纪末至十八世纪中叶的哲学断代史,基本上反映和代表了我国学术界在该领域研究的现有水平。该书共计43万余字,分四篇十五章,分别对欧洲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产生的历史环境、资料前提及其形成和发展状况,作了深入系统的概述,对这段哲学的创立、发展、终结各阶段上的有关哲学家的思想观点,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和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哲学 哲学发展史 康教授 哲学系 历史环境 断代研究 十六世纪 西方认识论 西方哲学史 徐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