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阐释学与中学经典诗文多元解读
1
作者 段双全 《教学月刊(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8-40,共3页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经典诗文阅读课堂由于受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发生了惊人变化。这就是课堂上师生的地位改变了,教与学的观念改变了,学生们的意见也多起来了。学生的意见一多,难免出现一些“错读”和“误读”。那么,我们应...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经典诗文阅读课堂由于受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发生了惊人变化。这就是课堂上师生的地位改变了,教与学的观念改变了,学生们的意见也多起来了。学生的意见一多,难免出现一些“错读”和“误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规范中学经典诗文多元解读呢?这就需要寻找到一种既重视读者的创造性意见,又重视文本所涵容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解读 西方阐释学 诗文 中学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阅读课堂 观念改变 “误读”
下载PDF
西方阐释学发展的两大阶段及其人文主义取向 被引量:2
2
作者 梁俊玲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41,共2页
西方阐释学作为一种人文科学,经历了古典释义学、生命哲学与现象学、人文本体论哲学(哲学阐释学)的漫长演变。本文以人文本体论的确定为界限,对其发展演变的两大阶段进行了简要梳理,侧重分析讨论了蕴际其中的人文主义取向的嬗变与升华。
关键词 西方阐释学 古典释义学 哲学阐释学 人文主义 人文哲学 文本 阐释 学科史
下载PDF
西方阐释学“阐释”的张力与“阐释”的唯物史观奠基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文喜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8年第2期34-41,共8页
构建基于"公共阐释"的当代中国阐释学派,需要对西方阐释学和当代阐释学发展的现状作出深刻反思。反观西方阐释学发展的道路,在西方阐释学传统中,一直存在着"私独性"与"公共性"、"私人理解"与&q... 构建基于"公共阐释"的当代中国阐释学派,需要对西方阐释学和当代阐释学发展的现状作出深刻反思。反观西方阐释学发展的道路,在西方阐释学传统中,一直存在着"私独性"与"公共性"、"私人理解"与"公共理解"、"方法"与"反方法"之间的"阐释"的张力。在这种张力的支配下,阐释学要么演变为局限于某一特殊学科范围内的阐释学,要么成为学者"私人阐释"或"私人理解"的产物。因此,阐释学领域的本质性并未居于阐释世界的绝对精神之中,而应当被导回到"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之中。阐释的定义源于认真观察社会历史得出的复杂判断。根据马克思的阐释学原则,一个人若不能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对于理论活动真理性的宣称就不能选择适当的表述和表达,就会走向神秘主义。因此,就目前而言,奠基于唯物史观之上的马克思阐释学才是真正的当代阐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阐释学 马克思阐释学 唯物史观
原文传递
“新格义”阐释:西方哲学阐释学的本土化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谷鹏飞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20,177,共9页
西方哲学阐释学的本土化不是哲学普遍的具体化,而是具体哲学的有差别的展开。由于西方哲学阐释学本土化的理想性本质设定至今尚处于发展过程之中,故而需要运用“新格义”阐释法加以推进。西方哲学阐释学的本土化,是将西方哲学阐释学与... 西方哲学阐释学的本土化不是哲学普遍的具体化,而是具体哲学的有差别的展开。由于西方哲学阐释学本土化的理想性本质设定至今尚处于发展过程之中,故而需要运用“新格义”阐释法加以推进。西方哲学阐释学的本土化,是将西方哲学阐释学与中国传统哲学阐释学各自具有的“创造的诠释学”内涵作“共现”“分梳”“比堪”“融通”的“对位阐释”,从而形成一种以文本与阐释者意义建构为双焦点,以文本的言内之义与言外之义为双向阐释路径,以文本的真理性意义生发与阐释者生存意义的获得为双向阐释目标,通过文本诸要素与阐释者诸要素的相互感发,最终实现文本阐释共同体建构的过程。在此文本阐释共同体建构过程中,“新格义”阐释将使每一个文本都可以滋生无限意涵,每一次阐释都是文本意义的新发现,每一次阐释活动都是阐释者创新自我并理解自我的新方式。这样的阐释将最终成为一种行动事件,文本的意义也最终呈现为一种开放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阐释学 本土化 创造的诠释学 新格义
下载PDF
走向马克思主义的阐释学——詹姆逊的阐释理论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世涛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1-146,共6页
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阐释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吸收了西方阐释学的思想资源,与当代西方各种学术思潮展开积极的对话,重视历史、意识形态、形式和辩证思维,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詹姆逊的阐释学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的阐... 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阐释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吸收了西方阐释学的思想资源,与当代西方各种学术思潮展开积极的对话,重视历史、意识形态、形式和辩证思维,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詹姆逊的阐释学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的阐释学。他的探索既丰富和发展了西方阐释学和马克思主义阐释学,也对重建我国的马克思主义阐释学和中国阐释学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阐释学 詹姆逊 内容 形式 马克思主义 历史
下载PDF
从“《诗》无达诂”到“诗无达诂”:中国阐释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理论内涵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金梅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8-176,共9页
自董仲舒明确提出"《诗》无达诂"后,从汉迄清,关于《诗经》的研究就以不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阐释的可能是不可穷尽的。而"《诗》无达诂"泛化为"诗无达诂"也源于宋人释《诗》,其后才影响于诗文批评。泛化后... 自董仲舒明确提出"《诗》无达诂"后,从汉迄清,关于《诗经》的研究就以不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阐释的可能是不可穷尽的。而"《诗》无达诂"泛化为"诗无达诂"也源于宋人释《诗》,其后才影响于诗文批评。泛化后的"诗无达诂"在理论内涵上仍遵循着"《诗》无达诂"的阐释理路:"从变"、"从义"。"从变"侧重阐释的自由性,其具体表现有:"见仁见智"、"原意悖谬"、"诗无达诂而不诂";"从义"则强调阐释的限制性,其具体表现有:"本事求诂"、"坐实求诂"、"另类求诂",充分显示出中国阐释学的特色,并与西方阐释学有着密切的相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无达诂” “诗无达诂” “从变从义” 中国阐释学 西方阐释学
下载PDF
公共性、理性与阐释学的相关问题
7
作者 张政文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5-137,共3页
张江教授试图走出西方阐释学的思维路径和话语方式,在对中国古代'阐''诠'的语义分析中提出了当代有中国本土文化语境支撑的关于阐释的基本原理,即阐释是公共的、阐释是理性的。从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文德尔班、李凯尔... 张江教授试图走出西方阐释学的思维路径和话语方式,在对中国古代'阐''诠'的语义分析中提出了当代有中国本土文化语境支撑的关于阐释的基本原理,即阐释是公共的、阐释是理性的。从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文德尔班、李凯尔特到海德格尔、伽达默尔,西方阐释学的努力就在于如何让对文本的误读获得合理性与合法性,以误读的不可避免性和客观存在性和解文本与释者无法调和的对立。所谓阐释的主体间性正是在这期间生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性 西方阐释学
下载PDF
公共阐释还是社会阐释--张江与约翰·汤普森的对话 被引量:28
8
作者 张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16,共8页
汤普森:在我们这次会面之前,我先拜读了您的《公共阐释论纲》一文.这篇论文写得很好,我非常喜欢.对于您在文中提出的核心观点,我很赞同.我认为,您的观点与伽达默尔的某些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例如,认为个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共... 汤普森:在我们这次会面之前,我先拜读了您的《公共阐释论纲》一文.这篇论文写得很好,我非常喜欢.对于您在文中提出的核心观点,我很赞同.我认为,您的观点与伽达默尔的某些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例如,认为个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共同体之中,所以阐释总是会融合社会和共同体不同方面的因素,阐释是社会的、公共的阐释.我认为,您的观点是正确的.在西方阐释学背景下,也有某些人持有与您类似的看法,在伽达默尔之后尤为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阐释学 社会背景 汤普森 对话 约翰 张江 伽达默尔 异曲同工
下载PDF
“与现实生命思维性沟通” ——黑格尔与西方现代阐释学 被引量:1
9
作者 徐贤樑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32,共11页
黑格尔认为存在整体的发展是合乎理性的,因而过去、现在和未来处在一种必然的逻辑联系之中,这种历史性是黑格尔思想的核心特征。伽达默尔认为,在有关理解本性的问题上,黑格尔这一思想洞见超越了施莱尔马赫一般阐释学偏重方法论的局限,... 黑格尔认为存在整体的发展是合乎理性的,因而过去、现在和未来处在一种必然的逻辑联系之中,这种历史性是黑格尔思想的核心特征。伽达默尔认为,在有关理解本性的问题上,黑格尔这一思想洞见超越了施莱尔马赫一般阐释学偏重方法论的局限,正确规定了阐释学的任务。一方面,西方现代阐释学以黑格尔历史性思想为突破口实现了思想转向:海德格尔从中得到启示,直面“存在的历史”这一哲学的核心问题,其运思变得更富于阐释学性;伽达默尔则以海德格尔的思想基础为出发点,对之进行了吸纳和改造,构建了效果历史学说。另一方面,西方现代阐释学又无一例外地反对黑格尔历史性概念中逻辑与历史的同构性。事实上,在黑格尔看来,逻辑并非外在附会到历史之上的思想预设,而是通过历史的发展被揭示出的内在秩序。因而,历史性对黑格尔而言并不是指历史按照哲学家头脑中设想的逻辑范畴发展,而是指对历史意义的可理解性做思维上的把握,从这个角度看,黑格尔并未否定历史意义和理解本身的开放性,或许现代阐释学仍能从黑格尔的历史性概念中汲取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西方现代阐释学 历史性 存在的历史 效果历史意识
原文传递
中国世界史阐释学的构建:路径与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孝远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9年第1期4-10,141,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西方阐释学理论引介进中国,阐释学也日益成为各学科的方法论基础,但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西方阐释学传统或语境中探讨问题。中国学者期待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智慧,在吸收和借鉴西方阐释学优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西方阐释学理论引介进中国,阐释学也日益成为各学科的方法论基础,但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西方阐释学传统或语境中探讨问题。中国学者期待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智慧,在吸收和借鉴西方阐释学优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中国自己的当代阐释学。为打造世界话语体系中的“中国阐释”,并在阐释学领域做出“中国表达”,2018年12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的“中国阐释学建构:路径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在三亚召开。此次研讨会从文学、史学、哲学三个学科视角,深入讨论了中国阐释学建构中的路径与方法,并着重探讨了中国阐释学建构何以可能的问题。与会学者主要围绕中国文艺的阐释理论、世界史中的宏大叙事、历史阐释中的概念创造、阐释的公共性、中国解释学被忽视的路径、中国经典诠释的转向等问题展开讨论。《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编辑部根据研讨会主题,选定了部分学者发言,经作者本人修订形成论文,冠以“开启中国阐释形成中国学派”之名的专题文章公开发表,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阐释学 中国学者 世界史 路径 中国阐释学 传统文化资源 中国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评价
原文传递
电影《我是路人甲》的“等待”主题探究
11
作者 王有景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38-40,共3页
《我是路人甲》于2015年正式上映,是尔冬升导演近些年的劲作。不同的观众,当然会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对这一带有纪实性质的故事片进行解读。西方阐释学祖师高达美有一条反复标榜的观赏原则:"影片的读者如何解读一部电影,才是这部电影... 《我是路人甲》于2015年正式上映,是尔冬升导演近些年的劲作。不同的观众,当然会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对这一带有纪实性质的故事片进行解读。西方阐释学祖师高达美有一条反复标榜的观赏原则:"影片的读者如何解读一部电影,才是这部电影对该读者的意义。这个意义千奇百怪,但可以肯定的是,绝非导演自己限定的意义。"[1]这就为观众自己领会电影的旨意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开放的空间由多个维度组成,以这部电影而论,有奋斗,有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尔冬升 西方阐释学 群众演员 林晨 横店 鼓起勇气 女护士 残酷竞争 寻梦 完一
下载PDF
中国阐释学理论资源整理及现代性转换
12
作者 卓今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0年第7期56-57,共2页
理解与阐释的问题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有其自身的特征,这一理论实践过程从对经典原意的“解释”和“诠释”中可以得到证实,它们不是二元对立的,而是理解原意与阐发用心相结合。近几十年来较多采用西方阐释学方法理解和解释中国的现实问题,... 理解与阐释的问题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有其自身的特征,这一理论实践过程从对经典原意的“解释”和“诠释”中可以得到证实,它们不是二元对立的,而是理解原意与阐发用心相结合。近几十年来较多采用西方阐释学方法理解和解释中国的现实问题,当下,由于学科内在驱动力和社会现实的需要,理论家开始重新思考阐释的原点、边界和合法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转换 内在驱动力 资源整理 中国文化传统 西方阐释学 合法性问题 理解与阐释 二元对立
原文传递
关于公共阐释的对话 被引量:33
13
作者 张江 哈贝马斯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3,共9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江教授与当代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就公共阐释和当代阐释学的基本问题展开对话。双方就阐释的公共性、阐释学与传统的关系、理性在阐释学中的作用和功能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探讨,并在对一些主要理论观点的理解上达... 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江教授与当代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就公共阐释和当代阐释学的基本问题展开对话。双方就阐释的公共性、阐释学与传统的关系、理性在阐释学中的作用和功能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探讨,并在对一些主要理论观点的理解上达成一致。张江通过分析中国古汉语中“阐”字的字形和含义,强调实现公共阐释需要相互倾听,彼此协商,平等交流,以达成共识。进而提出,应从中国古代文化资源特别是阐释学资源中汲取智慧,在批判借鉴西方阐释学优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中国当代阐释学理论。哈贝马斯对于“公共阐释”这一新命题的理论价值给予肯定,认为阐释学是对传统进行反思的中介,“公共阐释”是由两个来自不同传统的不同派别出于共同合作的意图,通过相互之间的倾听,实现双向沟通。本次对话,对中国学术理论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阐释学 对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当代 哈贝马斯 平等交流 文化资源 批判借鉴
原文传递
钱钟书“阐释循环”论辨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清良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3-49,共7页
钱钟书的“阐释循环”论是其整个学术思想特别是其文学阐释思想的核心观念,不仅包括了总的纲领、具体途径、运行机制以及相应的具体方法等多个层面,而且有着坚实的学理依据;它对西方阐释学虽有借鉴,但更多的却是不期而同的“冥契暗合”... 钱钟书的“阐释循环”论是其整个学术思想特别是其文学阐释思想的核心观念,不仅包括了总的纲领、具体途径、运行机制以及相应的具体方法等多个层面,而且有着坚实的学理依据;它对西方阐释学虽有借鉴,但更多的却是不期而同的“冥契暗合”,而非简单直接的“蹈迹承响”。它是中国现代学术追求会通之学的一个突出表现与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阐释 钱钟书 论辨 西方阐释学 核心观念 学术思想 学理依据 学术追求
原文传递
文学客观阐释论的路径及限度
15
作者 廖述务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5-81,共7页
西方阐释学起源于神学及语文学阐释学。到19世纪,它的范围逐渐扩大,较多涉及文本阐释机制问题。以施莱尔马赫、狄尔泰为代表的古典阐释学主张回到作者思想源头,尽可能客观地理解文本意义。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现代阐释学家则强调阐释... 西方阐释学起源于神学及语文学阐释学。到19世纪,它的范围逐渐扩大,较多涉及文本阐释机制问题。以施莱尔马赫、狄尔泰为代表的古典阐释学主张回到作者思想源头,尽可能客观地理解文本意义。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现代阐释学家则强调阐释意义的历史性与相对性。海德格尔认为,知识开始于并活动在"成见"之内,且始终被主体置身的具体境况卷入。伽达默尔较多涉及文学阐释学,在他看来,一部文学作品的意义从未被作者意图所穷尽,不稳定性正是作品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阐释 文学作品 文学阐释学 现代阐释学 作者意图 施莱尔马赫 伽达默尔 西方阐释学
原文传递
强制阐释论与文本阐释批评的理论拓展
16
作者 段吉方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7年第5期50-51,共2页
在深化与推进当下的强制阐释论研究中,中国当代文论中的文本阐释研究需要解决的仍然是西方阐释学理论的有效转化与借鉴的问题。超越对西方阐释学的知识论层面上的理论路径依赖,在具体阐释实践中找到文本阐释的问题性策略,是中国当代文... 在深化与推进当下的强制阐释论研究中,中国当代文论中的文本阐释研究需要解决的仍然是西方阐释学理论的有效转化与借鉴的问题。超越对西方阐释学的知识论层面上的理论路径依赖,在具体阐释实践中找到文本阐释的问题性策略,是中国当代文论中的文本阐释研究需要进一步强化和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阐释 中国当代文论 强制阐释 西方阐释学 路径依赖 有效转化 理论拓展 知识论
原文传递
文学误读的执意、曲意与恶意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寿桐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共3页
误读是文学接受、文学鉴赏、文学研究中的一种相当普遍的文化现象,其基本理论及其文化奥秘已经为西方阐释学和接受理论以及类似的文化学学说所揭示。但从现当代文学史的基本事实可以观察到更深奥的文学误读现象,分别是执意误读、曲意... 误读是文学接受、文学鉴赏、文学研究中的一种相当普遍的文化现象,其基本理论及其文化奥秘已经为西方阐释学和接受理论以及类似的文化学学说所揭示。但从现当代文学史的基本事实可以观察到更深奥的文学误读现象,分别是执意误读、曲意误读与恶意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读现象 文学接受 恶意 现当代文学史 文化现象 西方阐释学 文学鉴赏 文学研究
原文传递
伽达默爪与贝蒂:文论建设的画种思想资源
18
作者 朱立元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8年第10期7-8,共2页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阐释学开始了超越施莱尔马赫、狄尔泰一脉的一般方法论诠释学,形成了两个具有现代性的重要理论思潮:一是从海德格尔到伽达默尔的哲学本体论阐释学,二是以意大利哲学家贝蒂为代表的“作为精神科学一般方法论的诠释学”。
关键词 施莱尔马赫 哲学本体论 伽达默尔 西方阐释学 狄尔泰 达默 海德格尔 诠释学
原文传递
“衍”“生”辨
19
作者 张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2年第5期58-59,共2页
西方阐释学理论中普遍流行一个提法,阐释为“生产”(无论英语或其他语言的“生产”本义为何,翻译为中文“生产”,本文在汉语本义下讨论其语义及应用),意即阐释生产和扩大文本的意义。此意义由阐释者主观臆定,无束缚、无规范、无依归,最... 西方阐释学理论中普遍流行一个提法,阐释为“生产”(无论英语或其他语言的“生产”本义为何,翻译为中文“生产”,本文在汉语本义下讨论其语义及应用),意即阐释生产和扩大文本的意义。此意义由阐释者主观臆定,无束缚、无规范、无依归,最终甚至与阐释对象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 西方阐释学 本义 普遍流行
原文传递
文学阅读秩序化的困境
20
作者 赵一平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34,共4页
在西方阐释学、接受美学以及读者反应批评的影响下,文学阅读走上前台,在文学研究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文学阅读成了文学现实化的关键维度,没有文学阅读,文学活动是不完整的,甚至具有某种抽象性。只有切实有效地阅读,文学最终的价值才得... 在西方阐释学、接受美学以及读者反应批评的影响下,文学阅读走上前台,在文学研究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文学阅读成了文学现实化的关键维度,没有文学阅读,文学活动是不完整的,甚至具有某种抽象性。只有切实有效地阅读,文学最终的价值才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阅读 秩序化 困境 读者反应批评 西方阐释学 接受美学 文学研究 关键维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