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梅尧臣对西昆体的继承与创新
1
作者 朱峻瑶 赵玉霞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8-92,共5页
梅尧臣的创作生涯可划分为前中后期,而“西昆体”对其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前期,梅尧臣对西昆体主要为继承,虽也有其独特诗风的发展,但并没有形成真正的风格。中期,梅尧臣因生活巨变,开始开拓诗风,改造西昆体。晚期,他彻底创新昆体,... 梅尧臣的创作生涯可划分为前中后期,而“西昆体”对其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前期,梅尧臣对西昆体主要为继承,虽也有其独特诗风的发展,但并没有形成真正的风格。中期,梅尧臣因生活巨变,开始开拓诗风,改造西昆体。晚期,他彻底创新昆体,开创了“平淡”诗风之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尧臣 西昆体 诗歌
下载PDF
李商隐诗文被称“西昆体”之解读
2
作者 张明华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8-62,共5页
自宋代开始,学者将李商隐诗文称为“西昆体”,其中蕴含着突出的感情变化。最早持此说者惠洪对李商隐诗歌深恶痛绝,不过百年之后的元好问虽然使用同样的称谓,却表现出对李商隐诗歌的由衷赞美。由明至清,随着钱谦益虞山诗派的兴起,李商隐... 自宋代开始,学者将李商隐诗文称为“西昆体”,其中蕴含着突出的感情变化。最早持此说者惠洪对李商隐诗歌深恶痛绝,不过百年之后的元好问虽然使用同样的称谓,却表现出对李商隐诗歌的由衷赞美。由明至清,随着钱谦益虞山诗派的兴起,李商隐受到更多的重视,当学者使用“西昆体”指代其诗时,常常带有褒美的意味。“西昆体”最初指北宋前期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为代表的诗歌风尚,用以指代李商隐诗文是其内涵不断演变和扩大的结果,其路径可概括为从杨刘诗到其文、从杨刘诗到李商隐诗和从李商隐诗到其文三种。李商隐诗文被称为“西昆体”,其原因不一而足,或者是因为误解,或者是因为连类而及,或者属于故意使用借代修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诗文 西昆体
下载PDF
北宋进士科考试与西昆体的兴衰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明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69-74,共6页
西昆体的兴衰,和北宋进士考试的关系极其密切。宋初完善的科举制度和进士科考试中对诗赋的重视,是西昆体产生的历史土壤。进士科考试对诗赋形式、内容上的要求,是西昆体产生和长期繁荣的原因。而当诗赋在进士科考试中变得不重要甚至被... 西昆体的兴衰,和北宋进士考试的关系极其密切。宋初完善的科举制度和进士科考试中对诗赋的重视,是西昆体产生的历史土壤。进士科考试对诗赋形式、内容上的要求,是西昆体产生和长期繁荣的原因。而当诗赋在进士科考试中变得不重要甚至被取消时,西昆体就受到致命的打击,并逐渐走向灭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体 兴衰 进士科 诗赋
下载PDF
论晚唐体与西昆体的渊源与离合 被引量:3
4
作者 傅蓉蓉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80-86,共7页
晚唐体与西昆体同列宋初三体,传统上被视为截然对立的两种体式、两个流派。然而,在宋初诗学发展的历程中,西昆体在相当程度上吸收了晚唐体诗学的创作经验和诗学理念,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继承关系。要考察宋型诗理念与范式的建构过程,... 晚唐体与西昆体同列宋初三体,传统上被视为截然对立的两种体式、两个流派。然而,在宋初诗学发展的历程中,西昆体在相当程度上吸收了晚唐体诗学的创作经验和诗学理念,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继承关系。要考察宋型诗理念与范式的建构过程,就必须先捋清两者之间的渊源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晚唐体 西昆体 渊源 宋型诗
下载PDF
宋初诗歌对杨亿和西昆体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明华 王启才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12-13,18,共3页
在杨亿、刘筠之前.宋初一些诗人的作品已呈现新的特色:谭用之、刘兼工于用典对仗;田锡、王禹偁提倡语言刚健;杨徽之、李建中诗风清丽;钱若水称赞李义山诗托意深远。杨亿、刘筠等融会贯通这几种诗风,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对李商隐、唐彦谦... 在杨亿、刘筠之前.宋初一些诗人的作品已呈现新的特色:谭用之、刘兼工于用典对仗;田锡、王禹偁提倡语言刚健;杨徽之、李建中诗风清丽;钱若水称赞李义山诗托意深远。杨亿、刘筠等融会贯通这几种诗风,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对李商隐、唐彦谦的宗尚,最终导致西昆体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杨亿 西昆体 宋朝初年 谭用之 刘兼工 用典 田锡 王禹 杨徽之 李建中 钱若水 李义山 李商隐 唐彦谦 文学研究 文学影响 艺术风格
下载PDF
试论梅欧诸人的近体诗对西昆体的继承和改造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明华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4-16,118,共4页
梅、欧等人的近体诗是对西昆体的继承和改造。一方面 ,这些作品在题材、技巧等方面深受西昆体的影响 ;另一方面 ,梅、欧等人又对其进行改造和发展 ,由此形成了清新淡雅的独特风格。
关键词 梅欧 近体诗 西昆体 继承 改造
下载PDF
论杨亿的诗歌美学理想——兼论西昆体被误读之原因 被引量:1
7
作者 鲁茜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47-52,共6页
通过对杨亿诗之本、诗之用以及诗歌的表现形式、创作类型诸方面的挖掘分析,提炼出杨亿主张"风雅并举"、"雅正深邃"的诗歌美学理想,再现了杨亿集学者、"博闻推君子"、清忠鲠亮之儒家诗人的才情气质,并试... 通过对杨亿诗之本、诗之用以及诗歌的表现形式、创作类型诸方面的挖掘分析,提炼出杨亿主张"风雅并举"、"雅正深邃"的诗歌美学理想,再现了杨亿集学者、"博闻推君子"、清忠鲠亮之儒家诗人的才情气质,并试图解答西昆体兴起、衰弱及误读之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亿 诗歌美学理想 西昆体 反思
下载PDF
论杨亿与王禹偁诗学思想之离合及西昆体之诞生 被引量:1
8
作者 傅蓉蓉 《中国韵文学刊》 2001年第2期76-82,共7页
作为宋初白体诗人与西昆体诗人的代表,王禹 和杨亿曾经被一些治宋诗者认定在诗学观念上相互对峙,然而事实上王氏与杨氏非但私交甚笃,且前者的诗歌观念、艺术实践得到了后者相当程度的继承与发扬。但是出于诗学审美理想上最终的差异... 作为宋初白体诗人与西昆体诗人的代表,王禹 和杨亿曾经被一些治宋诗者认定在诗学观念上相互对峙,然而事实上王氏与杨氏非但私交甚笃,且前者的诗歌观念、艺术实践得到了后者相当程度的继承与发扬。但是出于诗学审美理想上最终的差异,杨亿偶然而又必然地选择了新的诗学范型。王、杨所代表的诗人在不同层面上合力催化了宋调的自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禹偁 杨亿 白体 西昆体
下载PDF
欧阳修与西昆体——兼及宋初诗坛概况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旭辉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3年第5期59-63,103,共6页
历来以为欧阳修为代表的宋初诗文革新运动 ,其批判的矛头是杨亿为首的西昆体。而诗歌发展史的原貌并非如此。欧阳修从西昆体出 ,对其有首肯亦有批判 ;在批判西昆体之同时 。
关键词 欧阳修 西昆体 诗歌 宋代
下载PDF
王禹偁与西昆体关系之辨正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明华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0-12,共3页
王禹偁与西昆体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表现在:其一,王禹偁去世前几年,西昆体已经产生:其二,他的诗歌体现了白体向西昆体的过渡;其三,他与杨亿的交往也促进了西昆体的产生。
关键词 王禹Chen 西昆体 关系
下载PDF
晏殊与后西昆体
11
作者 齐淼 王光子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6期86-87,共2页
晏殊作为北宋初期著名文人,显赫文坛,虽然他的诗作较词作稍逊一筹,但在"后西昆体"这一概念提出后,晏殊便被作为这一苑囿中的一朵奇葩,其诗作更是备受关注。本文试图合理阐释"后西昆体"这一概念,并将晏殊作为"... 晏殊作为北宋初期著名文人,显赫文坛,虽然他的诗作较词作稍逊一筹,但在"后西昆体"这一概念提出后,晏殊便被作为这一苑囿中的一朵奇葩,其诗作更是备受关注。本文试图合理阐释"后西昆体"这一概念,并将晏殊作为"后西昆体"代表作家,分析其诗歌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殊 西昆体 西昆体
下载PDF
柳絮池塘淡淡风——西昆体后期领袖晏殊之诗风研究
12
作者 唐红卫 阳海燕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6-9,36,共5页
西昆体后期领袖晏殊因为不满于前期西昆体诗人的过于雕琢堆砌、浓艳脂腻,所以通过努力追求清境,推崇气象,导致自己的诗歌取得了清新雅丽的不俗成就,受到后人称赞。
关键词 晏殊 诗风 西昆体
下载PDF
论王士禛对西昆体的接受
13
作者 段莉萍 熊倩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82-85,共4页
关于王士禛对西昆体的接受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西昆体源流问题的界定;对西昆体诗歌的批评及态度;诗歌创作与西昆体的相似性。王士禛从宗唐的立场出发,认为西昆体当是从李义山开始,并将"李商隐体"和"西昆体"视... 关于王士禛对西昆体的接受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西昆体源流问题的界定;对西昆体诗歌的批评及态度;诗歌创作与西昆体的相似性。王士禛从宗唐的立场出发,认为西昆体当是从李义山开始,并将"李商隐体"和"西昆体"视为一体。对西昆体的诗歌特点,评之以"工丽",肯定了西昆诗人用典广博和对仗精确的特点。在具体诗歌创作中,喜用僻事新字,主修饰,重用典,且好模拟,与西昆体的风格更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禛 西昆体 接受研究
下载PDF
对“西昆体”之名的辨误及西昆体产生原因再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段莉萍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58-63,共6页
本文针对从宋代开始至清代出现的以李商隐诗为西昆体的错误,重申西昆体始自杨亿、刘筠而非晚唐李商隐,昆体之名出自《西昆酬唱集》,乃取"玉山"、"策府"之名。宋初诗歌"三体"中,西昆体是唯一具有明确的创... 本文针对从宋代开始至清代出现的以李商隐诗为西昆体的错误,重申西昆体始自杨亿、刘筠而非晚唐李商隐,昆体之名出自《西昆酬唱集》,乃取"玉山"、"策府"之名。宋初诗歌"三体"中,西昆体是唯一具有明确的创作宗旨和美学追求的。它的产生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美学趣尚的变化以及杨亿等人有意识的倡导等诸因素的作用下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体 名称辩误 原因探析
下载PDF
西昆体七律的审美转向与艺术新变
15
作者 张立荣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9-155,共7页
西昆体七律融合了白体七律的铺陈议论、晚唐体七律的属对精工及李商隐的比兴用典,形成“以赋为律”、以学问为诗、注重属对功夫的特征,为北宋七律奠定基本格局。其后北宋七律走向正是融白体的日常化交游、晚唐体的写景言怀、西昆体的学... 西昆体七律融合了白体七律的铺陈议论、晚唐体七律的属对精工及李商隐的比兴用典,形成“以赋为律”、以学问为诗、注重属对功夫的特征,为北宋七律奠定基本格局。其后北宋七律走向正是融白体的日常化交游、晚唐体的写景言怀、西昆体的学问化为一体,将文人雅趣引入琐细的日常生活,形成于日常生活中见学问的特征,造就宋诗平淡而高深的独特面目。西昆体的许多创作理念与技巧,是宋诗有别于唐诗的关键所在。自从西昆体七律出现后,北宋七律几乎都有了“西昆体的底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体 七律 李商隐 白体 晚唐体
下载PDF
论黄庭坚对“西昆体”诗学思想的承继与超越
16
作者 傅蓉蓉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9-122,共4页
通过对杨亿和黄庭坚诗学观念的比较,可以清晰地看到,黄庭坚无论在诗学范型还是诗学理论上都继承了西昆诗派的遗风,并且在此基础上产生新变。在宋代诗歌发展进程中,黄庭坚对西昆体诗学理念的承与变正是宋型诗走向自立的标志。
关键词 西昆体 黄庭坚 融合 超越
下载PDF
一宗四佐:西昆体的渊源及生成
17
作者 沈文凡 张盼盼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2-129,共8页
西昆体的形成是宋初杨亿、刘筠等人共同探寻诗歌发展方向的结果。五代诗集的选录和绮丽诗风的延续等因素促成了温李等人诗歌的重点传播与地位提升,从而确立西昆体的效仿对象为“一宗四佐”。西昆诗人在诗题诗句、双声叠韵对、以丽词咏... 西昆体的形成是宋初杨亿、刘筠等人共同探寻诗歌发展方向的结果。五代诗集的选录和绮丽诗风的延续等因素促成了温李等人诗歌的重点传播与地位提升,从而确立西昆体的效仿对象为“一宗四佐”。西昆诗人在诗题诗句、双声叠韵对、以丽词咏物和感伤主义等方面取法“一宗四佐”,并在用典和雅俗结合方面作了深化。西昆诗人的深化不仅使西昆体成为一种新诗体,而且也确立了西昆体的诗歌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体 传播 一宗四佐 生成
下载PDF
论西昆体对义山体的渐变及其诗学价值估定——以咏史诗为例
18
作者 傅蓉蓉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9-142,共4页
本文通过对西昆体和义山体部分同题咏史诗的比较,指出西昆体诗人对李商隐诗学观念的承继与变化,改变传统论家以为西昆全宗义山而得其末节的偏见,估定这种变化的原因及其在宋代诗歌自立进程中的作为转折枢纽的关键价值。
关键词 西昆体 义山体 咏史诗 渐变
下载PDF
论西昆体盛衰与北宋科举制变迁的渊源
19
作者 赫广霖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2-205,共4页
北宋初期影响巨大的西昆体,其盛衰与当时科举制的变迁关系密切。宋代的科举制度趋于完善。宋初,科举考试中对诗赋的重视成为西昆体产生的重要基础,对诗赋艺术形式的重视推动了西昆体创作的发展,对学术修养的重视塑造了西昆体典赡的风格... 北宋初期影响巨大的西昆体,其盛衰与当时科举制的变迁关系密切。宋代的科举制度趋于完善。宋初,科举考试中对诗赋的重视成为西昆体产生的重要基础,对诗赋艺术形式的重视推动了西昆体创作的发展,对学术修养的重视塑造了西昆体典赡的风格。至北宋中叶,伴随政治改革进行的科举制改革,使得诗赋逐渐被策论取代,西昆体遭致严重打击,遂走向衰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体 科举制度 渊源关系
下载PDF
从“西昆体”的成败看唐宋诗之转折
20
作者 曾祥波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80-86,104,共8页
“西昆体”与宋初朝廷提倡文治的文化学术风气之间的渊源,可以吴淑《事类赋》及丁谓《青衿集》为个案证实。与之相应,“西昆体”的绝大多数作品只是“白体”的精致形态,难以企及“义山体”的艺术及思想高度。西昆体步武“义山体”后尘... “西昆体”与宋初朝廷提倡文治的文化学术风气之间的渊源,可以吴淑《事类赋》及丁谓《青衿集》为个案证实。与之相应,“西昆体”的绝大多数作品只是“白体”的精致形态,难以企及“义山体”的艺术及思想高度。西昆体步武“义山体”后尘却终告失败的结局,表明宋代诗歌处于一种与中古政治文化、学术氛围都有本质不同的新局面,已经不能再遵循唐暨唐前诗歌独特兴象境界的路径延续发展。这个转折在某种程度上昭示了唐音、宋调之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类赋》 《青衿集》 白体 西昆体 义山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