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戏团之夜》中小猪西比尔的叙事意蕴
1
作者 唐炯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56-158,共3页
作为一部视野宏大、层次丰富、人物动物繁多的长篇小说,安吉拉.卡特的代表作《马戏团之夜》备受评论界关注。迄今为止,专家、学者们的论述焦点不是落在性别政治上,便是指向其后现代叙事技巧,然而故事中小猪西比尔独特的叙事意蕴却往往... 作为一部视野宏大、层次丰富、人物动物繁多的长篇小说,安吉拉.卡特的代表作《马戏团之夜》备受评论界关注。迄今为止,专家、学者们的论述焦点不是落在性别政治上,便是指向其后现代叙事技巧,然而故事中小猪西比尔独特的叙事意蕴却往往被忽略。本文试图阐明卡特笔下的小猪并非是修辞层面或工具型的动物形象,她是多维、立体的审美对象,承载了作家厚重而深广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西比尔 动物形象
下载PDF
浅谈《西比尔》中迪斯雷利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
2
作者 李欣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5年第4期123-124,共2页
本杰明·迪斯雷利,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首相,政治小说的开创者。其政治小说《西比尔》鲜明地折射出迪斯雷利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并以此为基础批判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功利主义,试图为当时贫富分化的社会找到政治上和精神上的解救... 本杰明·迪斯雷利,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首相,政治小说的开创者。其政治小说《西比尔》鲜明地折射出迪斯雷利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并以此为基础批判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功利主义,试图为当时贫富分化的社会找到政治上和精神上的解救之法——恢复贵族传统和宗教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迪斯雷利 保守主义政治哲学 功利主义 西比尔 贵族 宗教
下载PDF
《西比尔》中迪斯雷利“青年英格兰”之社会拯救观
3
作者 窦敏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1年第11期6-8,共3页
19世纪40年代,“进步”浪潮中的功利主义思想让英国社会经历着最为严峻的社会、政治以及精神危机。本文从小说《西比尔》入手,探讨迪斯雷利带领的“青年英格兰”寻求的社会拯救之法。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两个国家”的矛... 19世纪40年代,“进步”浪潮中的功利主义思想让英国社会经历着最为严峻的社会、政治以及精神危机。本文从小说《西比尔》入手,探讨迪斯雷利带领的“青年英格兰”寻求的社会拯救之法。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两个国家”的矛盾对立,展现了穷人的世界;第二部分引入“青年英格兰”,分析该团体在当时背景下为社会拯救做出的努力;最后一部分在之前的基础上,讲述了工人阶级的自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比尔 社会拯救观 迪斯雷利 青年英格兰
下载PDF
诺沃西比尔斯克市国防工业科研组织的建立及活动(1946~1962)
4
作者 李天铎 《管理观察》 1996年第7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科研组织 国防工业 西比尔 国防能力 俄罗斯 工程技术人员 基础科学 “冷战” 活动成果 建立和发展
下载PDF
小说《西比尔》中的19世纪“英格兰的状况问题”
5
作者 熊颖哲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19年第6期116-123,189,共9页
1839年兴起的宪章运动让英国社会产生对当时状况的普遍担忧,卡莱尔称其为"英格兰的状况问题"。具体而言是触目惊心的底层贫困问题,社会两极分化造成阶级对立,英国社会似乎随时都有可能爆发一场法国式的革命。迪斯累利创作于1... 1839年兴起的宪章运动让英国社会产生对当时状况的普遍担忧,卡莱尔称其为"英格兰的状况问题"。具体而言是触目惊心的底层贫困问题,社会两极分化造成阶级对立,英国社会似乎随时都有可能爆发一场法国式的革命。迪斯累利创作于1845年的小说《西比尔》就对"英格兰的状况问题"进行了生动展现和深刻剖析,不仅成功引起公众的关注,还引导公众的认识。本文考察了《西比尔》创作的背景、材料、情节人物以及读者效应,还原小说所处的历史语境,探究迪斯累利对问题所持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比尔 “英格兰的状况问题” 本杰明·迪斯累利 宪章运动 贫困
原文传递
“我既不是活的,也未曾死”——论艾略特的《荒原》 被引量:7
6
作者 曾艳兵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21-27,共7页
解读和评价艾略特的著名长诗《荒原》的路径很多 ,但有一条既不难走 ,又有意思 ,这就是将长诗的题辞当作入门的钥匙。该诗的那句拉丁语题词 ,概括或浓缩了全诗的主旨 :即现代西方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就是那种“西比尔式”的“不生不... 解读和评价艾略特的著名长诗《荒原》的路径很多 ,但有一条既不难走 ,又有意思 ,这就是将长诗的题辞当作入门的钥匙。该诗的那句拉丁语题词 ,概括或浓缩了全诗的主旨 :即现代西方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就是那种“西比尔式”的“不生不死、即生即死、生不如死 ,死即是生”的荒原状态。诗人自己对长诗歌的解释和注释是必要的 ,但也不是最可靠的 ;最可靠的理解和解释应当到文本本身去寻找 ,而艾略特的文本又进一步证实了长诗题词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原》 西比尔 艾略特 诗歌 荒原状态 英国
下载PDF
艾略特和《荒原》
7
作者 姜毓锋 《哈尔滨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艾略特 荒原人 《荒原》 西比尔 古典主义者 绝望情绪 天主教徒 “客观对应物” T·S·艾略特 莎士比亚作品
下载PDF
“荒原意象”之再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袁素华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91-95,共5页
关键词 荒原意象 客观对应物 托·斯·艾略特 荒原人 《荒原》 主体意象 现代人 西比尔 总体意象 荒原意识
全文增补中
两个女人在美国——《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与《陪读夫人》比较谈
9
作者 庄学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59-61,共3页
当一个中国女人踌躇满志地在灯火辉煌的曼哈顿公园大道上散着步,以一份女老板的好感觉,对那些“生于斯、长于斯”,金发碧眼的打工族发着悲天悯人的感慨时,另一个中国女人却在好莱坞城“别人的花园”中,为不得已而寄人篱下的保姆生涯悄... 当一个中国女人踌躇满志地在灯火辉煌的曼哈顿公园大道上散着步,以一份女老板的好感觉,对那些“生于斯、长于斯”,金发碧眼的打工族发着悲天悯人的感慨时,另一个中国女人却在好莱坞城“别人的花园”中,为不得已而寄人篱下的保姆生涯悄然伤感——这就是《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与《陪读夫人》两部书描写的两个中国女性在美国迥然不同的命运。 周励与蒋卓君,作为年龄相仿的同代人,都是“老三届”,经历过“文革”,曾经“上山下乡”,在80年代涌动的“出国潮”中,都“幸运”地去了美国。然而,同是一个美国,在她们彼此不同的人生体验和情感审视中,却各有一番况味。如果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哈顿 比较谈 西亚 留学生文学 乔丹 作品 丈夫 西比尔 出国潮 美国人
下载PDF
虚无的文学
10
作者 朱必圣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7-42,共6页
因为我亲眼见到大名鼎鼎的古米的西比尔吊在一只瓶子里,孩子们在问她,"西比尔,你要什么,"她回答说:"我要死。"——希腊神话 1.西比尔的渴望美国现代主义作家冯尼格写有一部长篇小说,题为《五号屠场》。故事取材于... 因为我亲眼见到大名鼎鼎的古米的西比尔吊在一只瓶子里,孩子们在问她,"西比尔,你要什么,"她回答说:"我要死。"——希腊神话 1.西比尔的渴望美国现代主义作家冯尼格写有一部长篇小说,题为《五号屠场》。故事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德雷斯顿战役。他把人类生活写成一场残酷屠杀的战争。抱有美好的理想的人们在战争残酷的事实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比尔 先锋作家 虚无主义 精神生活 先锋文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作家 弗洛依德 希腊神话 文艺评论
下载PDF
“女魔头”——魂系暴戾的快感
11
作者 山羊 《电影评介》 2004年第7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影片 女杀手 西比尔 演技 性题材 哥伦比亚 纪录片 电影 嫖客 静态菜单
下载PDF
西伯利亚史学研究的国际意义
12
作者 林树山 姚凤 《西伯利亚研究》 1994年第3期32-34,共3页
西伯利亚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大地是整个世界(特别是亚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因为它拥有辽阔的地域和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更主要的是因为它以甘甜而丰富的“乳汁”养育了许许多多的历代民族.正是这些民族创造了西伯利亚的悠久历史,亦... 西伯利亚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大地是整个世界(特别是亚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因为它拥有辽阔的地域和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更主要的是因为它以甘甜而丰富的“乳汁”养育了许许多多的历代民族.正是这些民族创造了西伯利亚的悠久历史,亦正是这些民族创造了西伯利亚的灿烂文化.他们的历史和文化,毫无疑问,直接丰富了全人类的文明宝库.西伯利亚的地位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它在地理上直接联系着欧亚美三大州,自然地成了三大州民族与文化联系的纽带和桥梁.西伯利亚的民族文化乃是世界(特别是欧亚美三州)民族文化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 史学研究 阿穆尔河 西比尔 早期铁器时代 文化遗存 远东地区 民族共同体 历史文化 民族文化
下载PDF
笔直的城市,忐忑的心
13
作者 一苇 《健康大视野》 2003年第1期1-1,共1页
似乎是希腊神话吧,说阿波罗爱上了西比尔,他问西比尔希望得到什么,西比尔说:永恒。阿波罗于是发出咒语:只要西比尔手中还有尘土,她就是永生的。 但西比尔还是错了,她忘记向阿波罗企求青春。多少年后。当阿波罗回来时,西比尔衰朽得几乎... 似乎是希腊神话吧,说阿波罗爱上了西比尔,他问西比尔希望得到什么,西比尔说:永恒。阿波罗于是发出咒语:只要西比尔手中还有尘土,她就是永生的。 但西比尔还是错了,她忘记向阿波罗企求青春。多少年后。当阿波罗回来时,西比尔衰朽得几乎成了一个空壳,阿波罗问她还需要什么,她回答说:死亡。 曾经的恐惧成为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比尔 阿波罗 希腊神话 欲望
下载PDF
近期国内歌剧演出预告
14
《歌剧》 2010年第10期80-80,共1页
北京——亨德尔歌剧《塞魅丽》原制作导演:张洹/重演导演:西比尔·威尔逊指挥:皮尔斯·马克西姆/演奏:中国爱乐乐团合唱:英国之声合唱团时间:2010年10月24日18:30地点:北京保利剧院票价:80元、120元、180元、880元北京国际音乐... 北京——亨德尔歌剧《塞魅丽》原制作导演:张洹/重演导演:西比尔·威尔逊指挥:皮尔斯·马克西姆/演奏:中国爱乐乐团合唱:英国之声合唱团时间:2010年10月24日18:30地点:北京保利剧院票价:80元、120元、180元、880元北京国际音乐节和波士顿歌剧院共同委约制作歌剧《白蛇传》中国首演作曲:周龙/作词:瑟瑞斯·林·杰考布斯艺术总监:罗伯特·伍德夫/指挥:林大叶演奏:中国爱乐乐团主演:麦克·曼尼阿齐、黄英、彼得·坦齐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 剧种 中国爱乐乐团 国家大剧院 北京保利 北京国际音乐节 中央音乐学院 导演 歌剧院 龚冬健 票价 地点 西比尔
下载PDF
《道连·葛雷的画像》的戏剧性叙述
15
作者 吴学平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49-52,共4页
《道连·葛雷的画像》的戏剧性叙述吴学平王尔德与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他就在都柏林三一学院攻读经典著作,后来又到牛津大学继续学习古典文学,逐渐熟悉了古希腊、罗马戏剧,还翻译了阿里斯托芬的一些作品。在... 《道连·葛雷的画像》的戏剧性叙述吴学平王尔德与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他就在都柏林三一学院攻读经典著作,后来又到牛津大学继续学习古典文学,逐渐熟悉了古希腊、罗马戏剧,还翻译了阿里斯托芬的一些作品。在牛津时,他曾劝说一些热衷于戏剧的朋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连·葛雷的画像》 王尔德 小说修辞学 叙述者 叙述方式 小说美学 人物对话 非戏剧性 西比尔 叙述节奏
下载PDF
一段“进步”的历史——浅谈狄思累利的小说 被引量:10
16
作者 殷企平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5-111,共7页
狄思累利的最大贡献莫过于他用小说书写了历史。它们在许多方面都回应并创造性地发现了工业大潮冲击下的社会变化。优秀的小说具有预言功能 ,而狄思累利的小说在这方面堪称上乘。狄氏是最早记载消费文化史的作家之一 ,并早早预见到了超... 狄思累利的最大贡献莫过于他用小说书写了历史。它们在许多方面都回应并创造性地发现了工业大潮冲击下的社会变化。优秀的小说具有预言功能 ,而狄思累利的小说在这方面堪称上乘。狄氏是最早记载消费文化史的作家之一 ,并早早预见到了超前消费、过度消费、为消费而消费的风气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思累利 小说 消费文化史 英国 写作形式 西比尔 《柯宁斯比》 社会现实
原文传递
论《大神布朗》 被引量:3
17
作者 廖可兑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1-37,共7页
论《大神布朗》廖可兑尤金·奥尼尔的《大神布朗》于1925年问世,迄今已度过七十个春秋,并仍在世界各地保持着它的舞台生命。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一个剧本能够保持着这么长的舞台生命,也是很不容易的。今年六月间,复旦... 论《大神布朗》廖可兑尤金·奥尼尔的《大神布朗》于1925年问世,迄今已度过七十个春秋,并仍在世界各地保持着它的舞台生命。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一个剧本能够保持着这么长的舞台生命,也是很不容易的。今年六月间,复旦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在上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尼尔 布朗 玛格丽特 面具 西比尔 艺术设计 现实主义戏剧 矛盾冲突 思想作风 希腊神话
原文传递
《荒原》诗序变易的认识论观照 被引量:2
18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9-75,共7页
《荒原》诗序变易的认识论观照徐文博(一)《荒原》原稿长达八百多行,艾略特遵从庞德的建议删去了三百多行。为了表示对庞德的感激之情,艾略特将《荒原》题献给庞德,而且题词也很合庞德的口味——但丁对普鲁旺斯诗人达尼埃尔所作的... 《荒原》诗序变易的认识论观照徐文博(一)《荒原》原稿长达八百多行,艾略特遵从庞德的建议删去了三百多行。为了表示对庞德的感激之情,艾略特将《荒原》题献给庞德,而且题词也很合庞德的口味——但丁对普鲁旺斯诗人达尼埃尔所作的赞誉:“最卓越的诗人”①。但是,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略特 《荒原》 《黑暗的心》 认识论观 直觉经验 康拉德 诗序 二元论 西比尔 象征主义
原文传递
是瓶子还是笼子?——关于《荒原》题辞的释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汤永宽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7-89,共3页
是瓶子还是笼子?———关于《荒原》题辞的释文汤永宽在长诗《荒原》的前面,诗人艾略特引了一段题辞,原文是拉丁语:NamSibylamquidemCumisegoipseoculismeisvidiinampulape... 是瓶子还是笼子?———关于《荒原》题辞的释文汤永宽在长诗《荒原》的前面,诗人艾略特引了一段题辞,原文是拉丁语:NamSibylamquidemCumisegoipseoculismeisvidiinampulapendere,etcumilip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原》 艾略特 西比尔 美国文学 瓶子 拉丁语 萨蒂 路德维格 亨利·詹姆斯 英文对照
原文传递
政治之外——狄思累利“青年英格兰三部曲”评介
20
作者 彭燕 徐厚智 《作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1X期114-115,共2页
除了宣扬作者的政治理念外,本杰明·狄思累利的"青年英格兰三部曲"分别从不同层面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政治、社会和精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值得认真研究和解读。
关键词 本杰明·狄思累利 《康宁思比》《西比尔》《坦克雷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