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3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汉以来黑河流域绿洲演变 被引量:9
1
作者 李静 桑广书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0-486,共7页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第二大内陆河流域,是典型的荒漠绿洲区。自西汉开拓河西地区以来,黑河流域的绿洲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绿洲的时空演变伴随着历史上许多古城镇的废弃和生态环境的退化。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总结了西汉以来黑...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第二大内陆河流域,是典型的荒漠绿洲区。自西汉开拓河西地区以来,黑河流域的绿洲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绿洲的时空演变伴随着历史上许多古城镇的废弃和生态环境的退化。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总结了西汉以来黑河流域绿洲的演变:在时间上,黑河流域绿洲发展的兴盛时期主要集中在汉、魏晋、唐中叶、西夏时期以及明清以来,其他时期虽然也有发展,但总体上是属于绿洲退缩期。在空间上,两汉以前在黑河下游尾闾三角洲上形成古绿洲;汉开拓河西以后,绿洲溯源上迁至中上游的冲积、洪积扇及冲积平原上;明清以来,绿洲逐渐向上游地带转移;新中国成立以后,绿洲呈现出向四周放射状扩大的趋势,新绿洲不断出现,水土矛盾进一步激化,流域绿洲正面临着严重的荒漠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绿洲 西汉以来 演变
下载PDF
基于门控卷积生成对抗网络的西汉漆箱纹饰图案数字化修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强 王露 +3 位作者 冯金牛 王莹 朱建锋 罗宏杰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60,共8页
中国历史上漆器以其精美的纹饰技法闻名于世,针对古代漆器表面破损严重、纹饰信息大面积缺失的彩绘漆箱修复难题,提出了一种门控卷积生成对抗网络(GC-GAN)的古代漆箱表面图案修复方法.该方法采用门控卷积结构改进生成对抗网络模型,以提... 中国历史上漆器以其精美的纹饰技法闻名于世,针对古代漆器表面破损严重、纹饰信息大面积缺失的彩绘漆箱修复难题,提出了一种门控卷积生成对抗网络(GC-GAN)的古代漆箱表面图案修复方法.该方法采用门控卷积结构改进生成对抗网络模型,以提升模型对于图像中有效像素的学习能力并解决不规则大面积图像区域的高分辨率修复问题.在此基础上,首先对漆箱图案中的畸变、破损和缺失部分进行掩膜处理,然后使用GC-GAN生成掩膜区域的图案.针对漆箱纹饰图案样本数量少的问题,借助迁移学习思想,将模型在CelebA、SVHN等多种公共数据集上学习到的知识迁移到漆箱纹饰上.最终实现了“西安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M1墓室中出土的大型木胎彩绘漆箱表面纹饰的数字化虚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器 西汉漆箱纹饰图案 数字化修复 门控卷积 生成对抗网络
下载PDF
阳关:西汉经敦煌郡与西域间交流交往的关隘——基于史籍与出土文献的考察
3
作者 魏迎春 郑炳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6-182,共7页
西汉敦煌郡阳关、玉门关的命名与设置布局应是仿照中原关隘布局而来的,即复制或者移植了中原地区的关隘名称与布局。而悬泉汉简所载“敦煌塞”很可能就是指阳关一带的边塞,也即阳关都尉所辖边塞。阳关是西汉中原前往西域地区使用最多的... 西汉敦煌郡阳关、玉门关的命名与设置布局应是仿照中原关隘布局而来的,即复制或者移植了中原地区的关隘名称与布局。而悬泉汉简所载“敦煌塞”很可能就是指阳关一带的边塞,也即阳关都尉所辖边塞。阳关是西汉中原前往西域地区使用最多的关隘。西汉敦煌郡九置组成的邮驿系统向东可通达长安,向西从最西端的龙勒置就近经由阳关出塞,又经文候鄣可抵达鄯善国伊循城,至此连接西域南道。这条阳关通道相对玉门关通道更便于通行,因而,阳关通道是文书传送之路,也是戍卒、施刑士来往之路,还是西汉与西域间通使、通商之路。因此,阳关应当是为了与西域诸国通使通商需要而设置的关隘,此后成为西汉中原与西域交流交往交融的一扇大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阳关 敦煌郡 西域
下载PDF
西汉政府经敦煌与且末间的交流交往
4
作者 郑炳林 魏迎春 《敦煌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且末是与西汉交往最早的西域诸国之一,因其地处西汉出敦煌通西域的南道之上,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尽管且末国小民少兵弱,西汉政府仍然非常重视同且末的交往和对且末的经营.但《汉书·西域传》和《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且末都很少,... 且末是与西汉交往最早的西域诸国之一,因其地处西汉出敦煌通西域的南道之上,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尽管且末国小民少兵弱,西汉政府仍然非常重视同且末的交往和对且末的经营.但《汉书·西域传》和《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且末都很少,特别是与且末的交流交往记载的就更少,这些珍贵的资料就保存在敦煌悬泉汉简中,通过对这些资料的考证分析研究,基本上恢复了西汉同且末交往交流的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敦煌 且末 交往 通使
下载PDF
西汉敦煌郡南塞防御体系的构建
5
作者 郑炳林 司豪强 《敦煌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西汉敦煌郡为抵御南羌,构建了南塞防御体系。西汉于元狩三年(前120)在南湖绿洲部署屯军,此为敦煌防御南羌肇始。敦煌置郡后,构建起以敦煌城为中心的四层防御体系。即围绕敦煌绿洲建造的敦煌城墙、古塞城、天田等三层防御设施以及由北部... 西汉敦煌郡为抵御南羌,构建了南塞防御体系。西汉于元狩三年(前120)在南湖绿洲部署屯军,此为敦煌防御南羌肇始。敦煌置郡后,构建起以敦煌城为中心的四层防御体系。即围绕敦煌绿洲建造的敦煌城墙、古塞城、天田等三层防御设施以及由北部长城防线、西部两关防线、南部南塞防线组成的第四层防御体系。敦煌最初应以“南湖绿洲屯戍点——南湖塞墙——党河、鸣沙山——天田与古塞城南段”为南塞。后随着西汉对敦煌郡经营的深入,南塞推进至南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部分烽燧修筑至南山南麓,新的南塞由大量烽燧、少量城鄣以及局部地区修建的塞墙构成。敦煌南塞自西向东主要包括:阳关都尉及所辖雕秩候官、敦煌县南部的博望候官、广至县南部的“徼”以及冥安与渊泉二县以南的屋阑、南塞、益广、广校①候官,其中位于渊泉县南的南塞、益广、广校候官应即“南塞三候”,或设置于昌马盆地一带,属敦煌郡直辖。此外,南塞沿线还修筑羌备城坞并设置众多的亭。足见西汉敦煌郡已经建造起较为完备的南塞防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敦煌郡 南塞 古塞城 阳关
下载PDF
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西汉官营丝织品的色彩研究
6
作者 周柯 潘睿琪 詹秦川 《化纤与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3,共3页
色彩,是丝织物艺术价值生动性的体现。对丝织品的色彩进行研究,既是对视觉效果的再现,也是对其所蕴含的古代文化的追溯。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有大量珍贵的文物,除陶器、青铜器、玉器外,还有精美绝伦的丝织物。西汉官营机制推动了武威丝... 色彩,是丝织物艺术价值生动性的体现。对丝织品的色彩进行研究,既是对视觉效果的再现,也是对其所蕴含的古代文化的追溯。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有大量珍贵的文物,除陶器、青铜器、玉器外,还有精美绝伦的丝织物。西汉官营机制推动了武威丝织业的兴起和发展,形塑了武威丝织业的生产经营体系,是西汉时期丝绸文物出土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的前提。文章以武威磨嘴子汉墓中丝织物的色彩为研究对象,探析其统一性、多样性的色彩表现,阐释在和谐统一或层次对比表现之下的西汉官营丝织品色彩特点,探寻五色学说,窥探儒家“和”之下的绚丽及道家“自然”之下的肃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织品 色彩 武威磨嘴子汉墓 西汉官营
下载PDF
西安曲江翠竹园西汉壁画墓妇女身份考——以服饰器物与图像程式为中心
7
作者 张蓓蓓 刘红文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9,共12页
西安曲江翠竹园壁画墓出土的壁画,保存完好、内容完整、风格独特,是研究西汉丧葬习俗以及物质文化的重要资料。遗憾的是,现有研究针对壁画中东壁与南壁五位妇女的身份认定仍众说纷纭。本文尝试从服饰器物、图像程式的角度出发,通过与汉... 西安曲江翠竹园壁画墓出土的壁画,保存完好、内容完整、风格独特,是研究西汉丧葬习俗以及物质文化的重要资料。遗憾的是,现有研究针对壁画中东壁与南壁五位妇女的身份认定仍众说纷纭。本文尝试从服饰器物、图像程式的角度出发,通过与汉代相关文献与出土文物进行互证、比对,系统考证这些妇女的身份。研究认为,曲江翠竹园壁画墓侧壁人物绘画构成的母题来源,应为早期临沂金雀山九号汉墓帛画与民安四号汉墓帛画;其人物身份组合也延续着母题中“贵人—侍者”的图像程式,其中东壁屏风图像是图像中“贵人”身份的符号象征。结合人物服饰器物,笔者推测包括东壁人物三、人物四以及南壁人物三、人物四、人物五在内的十位妇女,其真实身份应均为侍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身份 服饰 图像程式 翠竹园西汉壁画墓
下载PDF
中原地区战国至西汉墓葬出土陶釜研究
8
作者 张亮 秦雪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79,共8页
本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原地区战国至西汉墓葬出土的陶釜进行了类型学研究,认为战国中期陶釜以一种特殊葬俗的形式出现在郑州地区,战国晚期开始陶釜迅速发展,分布范围变广,数量和类型明显增多,包含有郑韩文化、晋文化和秦文化三... 本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原地区战国至西汉墓葬出土的陶釜进行了类型学研究,认为战国中期陶釜以一种特殊葬俗的形式出现在郑州地区,战国晚期开始陶釜迅速发展,分布范围变广,数量和类型明显增多,包含有郑韩文化、晋文化和秦文化三大系统。进入汉代,陶釜数量急剧减少,类型单一。陶釜在中原地区的发展历程与秦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釜 中原地区 战国 西汉 类型学
下载PDF
西汉王国“太仓”行政归属问题考辨
9
作者 王尔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39-145,共7页
汉初王国无治粟内史,其太仓归属王国内史。在汉朝廷的治粟内史从内史中分离出来而独掌国家财政后,王国太仓才纳入国家财政管理体系,归属治粟内史。归属时间当在吕后统治时期,最早在吕后二年以后。王国太仓的主要负责人从王国选置,在纳... 汉初王国无治粟内史,其太仓归属王国内史。在汉朝廷的治粟内史从内史中分离出来而独掌国家财政后,王国太仓才纳入国家财政管理体系,归属治粟内史。归属时间当在吕后统治时期,最早在吕后二年以后。王国太仓的主要负责人从王国选置,在纳入国家财政管理体系前,称太仓令;纳入国家财政体系后,改称太仓长。王国太仓改属中央,是汉朝廷尝试在“汉国”与“王国”关系上所做出的的重大改变,其后七国之乱没有酿成大祸与此不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王国 太仓行政归属 太仓令 太仓长
下载PDF
西汉关中民众对秦朝的情感认同——以司马迁为例
10
作者 吴涛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5-80,共6页
无论是在西汉王朝建立过程中,还是西汉王朝建立后,关中民众都表现出对西汉的拥戴。西汉政权作为秦王朝的终结者,使得反秦叙事成为西汉王朝合法性的来源之一。但关中民众作为秦人后裔,在接受西汉王朝及其反秦叙事的同时,也对秦朝有所留恋... 无论是在西汉王朝建立过程中,还是西汉王朝建立后,关中民众都表现出对西汉的拥戴。西汉政权作为秦王朝的终结者,使得反秦叙事成为西汉王朝合法性的来源之一。但关中民众作为秦人后裔,在接受西汉王朝及其反秦叙事的同时,也对秦朝有所留恋,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秦朝的情感认同,而这一点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明显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秦朝 西汉 情感认同
下载PDF
谈西汉时期中国人物画形似到神似的阶段性发展
11
作者 张红梅 李琪 《天工》 2024年第11期56-58,共3页
形神之辩,源自汉代及之前的哲学思想与文艺精神,发展至汉代后期,在绘画上呈现出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现象,西汉末期成为中国人物画发展史上的重要过渡时期。汉代洛阳八里台砖画相较于同时期的其他绘画作品,画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神... 形神之辩,源自汉代及之前的哲学思想与文艺精神,发展至汉代后期,在绘画上呈现出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现象,西汉末期成为中国人物画发展史上的重要过渡时期。汉代洛阳八里台砖画相较于同时期的其他绘画作品,画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神态形象生动,流露出传神的迹象,其逐渐脱离稚拙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开启了形神兼备的先声。通过对形神画论的形成与具体绘画技法的演变进行整理,试图对西汉末期人物画形似到神似的阶段性发展状况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画 西汉 形似 神似 洛阳八里台砖画
下载PDF
西汉景帝阳陵陪葬墓97GYM130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2
作者 焦南峰 王保平(摄影) +4 位作者 张麦平(绘图) 刘君幸(绘图) 王保平 李库 马永嬴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6,F0003,共10页
199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高陵县(现高陵区)汉阳陵陪葬墓区发掘了一座有独立墓园、规模较大的墓葬(97GYM130),出土印文为“周应”的铜质印章一枚。经考证,周应在西汉景帝时期官至列侯,墓葬的形制结构、出土的“半... 199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高陵县(现高陵区)汉阳陵陪葬墓区发掘了一座有独立墓园、规模较大的墓葬(97GYM130),出土印文为“周应”的铜质印章一枚。经考证,周应在西汉景帝时期官至列侯,墓葬的形制结构、出土的“半两”铜钱等随葬品也证实了该墓时代为西汉早期,此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帝陵陪葬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阳陵 陪葬墓 墓园 周应
下载PDF
因应人居发展的西汉长安地区水系营建及其理景
13
作者 李奕成 郑璐 +2 位作者 郑珏 耿华峥 周建华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7,共7页
经过西汉初期“无为而治”的酝酿积淀与武帝时期“崇尚有为”的人居大发展,西汉长安地区形成以都城为核心,苑囿、郊邑、农田相嵌套的圈层结构,而“源泉灌注、陂池交属”的水网系统是贯穿其中的人居发展支撑基础。在分析其依托自然水系... 经过西汉初期“无为而治”的酝酿积淀与武帝时期“崇尚有为”的人居大发展,西汉长安地区形成以都城为核心,苑囿、郊邑、农田相嵌套的圈层结构,而“源泉灌注、陂池交属”的水网系统是贯穿其中的人居发展支撑基础。在分析其依托自然水系立基的优劣基础上,结合二重证据与图示分析,以武帝前后为观察界点,探讨因应地区人居发展的长安地区水系营建。研究表明,在都市水利、漕运水利与农田水利功能目标指引下,以渭南地区凿陂丰水、沿渭地区赖渭穿渠与渭北地区泾洛引灌为重点进行水系建设,展现出在地化营建智慧。各区域因水系而成独特地景格局,结合案例分析,总结因凭水系而成的池苑绮错、邑景依傍、园野辉映的分区理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西汉长安 水系营建 理景 人居发展 风景园林历史
下载PDF
西汉益州郡部分古县源流
14
作者 温继良 吴连才 周元清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4-105,共12页
益州郡是西汉经略西南夷时于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整合原古滇国、哀牢国和越嶲、犍为、牂牁和交趾部分郡县而设置,也是云南郡县制度的开始。文章以《汉书·志·地理志上》有关益州郡的记载为主线,结合方国瑜先生《中国西南历... 益州郡是西汉经略西南夷时于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整合原古滇国、哀牢国和越嶲、犍为、牂牁和交趾部分郡县而设置,也是云南郡县制度的开始。文章以《汉书·志·地理志上》有关益州郡的记载为主线,结合方国瑜先生《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参考部分较早期史料记载、研究文献,对照古今地理信息特征,对西汉益州郡24县中6个县的治所位置进行再考释、再认识。我们认为西汉益州郡的律高为今建水曲江镇,毋棳为今建水临安镇,贲古为今个旧市,来唯为今越南莱州市,铜赖为今富源县,不韦为今施甸县;亦认为迷水为今黄泥河,牂牁郡谈藁为今贵州盘州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益州郡 源流 考释
下载PDF
西汉“儒术”与“儒学”的融合——以诏令引经为视角
15
作者 王晴 吴涛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34-38,共5页
“儒术”定型于汉武帝以后,在西汉中后期逐渐与“儒学”相融合。帝王诏令常征引儒家经典,武、宣时期主要以儒家经典为既定的政策提供依据,为“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披上儒学外衣,元、成、哀、平时期以儒家经典为出发点制定政策。儒家... “儒术”定型于汉武帝以后,在西汉中后期逐渐与“儒学”相融合。帝王诏令常征引儒家经典,武、宣时期主要以儒家经典为既定的政策提供依据,为“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披上儒学外衣,元、成、哀、平时期以儒家经典为出发点制定政策。儒家经典成为诏令的直接理论来源,在国家大政方针上无不体现儒家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术” “儒学” 西汉诏令 儒家经典
下载PDF
《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选粹》释文补正
16
作者 雷长巍 李建平 《现代语文》 2024年第3期38-45,共8页
《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选粹》公布了最新西汉简牍资料120枚。基于红外影像图版,通过系统校读简文释文,并参考未刊走马楼西汉简牍文献资料,对《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选粹》所收简牍释文进行补充和订正。其中,订正释文文字14例,补释未释文字2... 《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选粹》公布了最新西汉简牍资料120枚。基于红外影像图版,通过系统校读简文释文,并参考未刊走马楼西汉简牍文献资料,对《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选粹》所收简牍释文进行补充和订正。其中,订正释文文字14例,补释未释文字29例,修订脱文衍文1例。这一个案研究,将有利于推动走马楼西汉简牍新材料的应用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马楼西汉简牍选粹》 释文 补正
下载PDF
西汉“三囷共厨”铜鼎及相关问题
17
作者 权弼成 王雪薇 +1 位作者 张伏麟 王冠宇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7,共5页
陕西考古博物馆收藏一件兴平北吴墓地M64出土的西汉铭文铜鼎,其器盖和器身皆刻有铭文“三囷共厨”。根据铜鼎的形制和铭文内容判断该器应为西汉中期铜器。文献中鲜见有关“三囷”的记载,笔者结合秦汉时期地理命名的原则,并通过与其他“... 陕西考古博物馆收藏一件兴平北吴墓地M64出土的西汉铭文铜鼎,其器盖和器身皆刻有铭文“三囷共厨”。根据铜鼎的形制和铭文内容判断该器应为西汉中期铜器。文献中鲜见有关“三囷”的记载,笔者结合秦汉时期地理命名的原则,并通过与其他“共厨”类铭文进行对比研究,推测“三囷”可能是西汉时期的一处皇家宫苑。“三囷共厨”铭文反映出西汉时期“共厨”类铜器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该类铭文铜器受到不同层级机构的使用。“共厨”铭文正是相关职官管理器物时所留下的錾刻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三囷 共厨 性质
下载PDF
西汉上郡白土、平都二县地望新考
18
作者 雷庆庆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1,共7页
西汉上郡下辖白土、平都二县之地望大致在今陕西榆林境内,历来有考证,结论不一。本文在梳理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和实地调查资料,对此二县的地望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白土县故城为今榆阳区古城界城址,平都县故城为今子洲县校场坪遗址。
关键词 西汉 白土 平都 地望
下载PDF
西汉列侯墓葬封土及有关设施
19
作者 刘尊志 柴怡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4,101,共9页
西汉时期,具有相对较高等级的列侯墓葬获得较多地发展,封土的普遍使用即是内容之一。封土的形状与尺寸、筑建与配套设施、功能与作用及和封土有关的陪葬墓与陪葬坑等,从多个方面体现出西汉列侯墓葬的内容内涵及发展演进,较好反映出与墓... 西汉时期,具有相对较高等级的列侯墓葬获得较多地发展,封土的普遍使用即是内容之一。封土的形状与尺寸、筑建与配套设施、功能与作用及和封土有关的陪葬墓与陪葬坑等,从多个方面体现出西汉列侯墓葬的内容内涵及发展演进,较好反映出与墓葬及墓主等级相对应的墓葬封护与措施、制度和要求、设施修建与功用等有关的内容,对认识汉代列侯墓葬的发展可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列侯墓葬 封土 设施
下载PDF
统计学视角下关中地区西汉墓出土陶仓形制与组合分析
20
作者 张峻玮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7,共8页
西安地区西汉时期陶仓在形制方面变化并不显著,运用传统方法进行形制分析,所得结论有限。本文引入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均值对比与假设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陶仓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随时间推移,陶仓整体... 西安地区西汉时期陶仓在形制方面变化并不显著,运用传统方法进行形制分析,所得结论有限。本文引入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均值对比与假设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陶仓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随时间推移,陶仓整体体形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除新莽时期外均维持在五件一组出土的规格,但出土陶仓的汉墓的比例则一直比较稳定。这与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相吻合,同时意味着该时间段内用葬习俗和偏好没有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西汉 陶仓 形制 统计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