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沙群岛海域鸢乌贼摄食与繁殖生物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张宇美 颜云榕 +2 位作者 卢伙胜 郑志伟 易木荣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56-64,共9页
鸢乌贼是南海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是大型光诱罩网渔船的主要捕捞对象。以2011年4个季度西沙海域光诱罩网船作业随机采集的542尾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为样本,研究其摄食与繁殖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鸢乌贼雌雄比为1∶1,雌... 鸢乌贼是南海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是大型光诱罩网渔船的主要捕捞对象。以2011年4个季度西沙海域光诱罩网船作业随机采集的542尾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为样本,研究其摄食与繁殖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鸢乌贼雌雄比为1∶1,雌性成熟高峰期为冬季,平均性成熟指数(gonad somatic index,GSI)为2.97,雄性成熟高峰期为夏季,平均GSI为1.89;胴长171 mm以上雌性个体出现一次性腺发育高峰期,GSI达到8.59,111~140 mm胴长组雄性个体出现一次性腺发育高峰期,GSI为1.92,雌、雄GSI随胴长变化均较显著(p值<0.05);雌、雄初次性成熟胴长分别为159 mm和83 mm;同一胴长组中雌、雄个体的平均饵料质量差异性不显著(p值>0.05),但雌性个体最大饵料质量大于雄性个体;雌雄鸢乌贼摄食强度随胴长增加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摄食等级除夏季以2级和3级为主外,其余各季度均以3级和4级为主,其中,3、4级在春季和冬季分别占71.02%和79.02%;空胃率(摄食等级为0)在秋季所占比例较高,为16.22%,其余3个季度空胃率均不超过5%,摄食对象以鱼类、头足类和甲壳类为主,且有同类相残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摄食 繁殖 西沙群岛海域
下载PDF
近50年来南海西沙群岛海域气候异常的ENSO效应 被引量:24
2
作者 晏宏 孙立广 +1 位作者 刘晓东 邱世灿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9-35,共7页
利用1958—2005年(共48年)有关南海西沙群岛的气象资料与ENSO观测资料,从气温、降雨、台风3个方面研究南海西沙群岛海域气候异常与ENSO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西沙群岛海域气候异常与ENSO事件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具体表现如下。... 利用1958—2005年(共48年)有关南海西沙群岛的气象资料与ENSO观测资料,从气温、降雨、台风3个方面研究南海西沙群岛海域气候异常与ENSO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西沙群岛海域气候异常与ENSO事件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具体表现如下。气温方面,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逐月气温距平百分率与月ENSO指数存在显著的统计正相关关系,在厄尔尼诺期间一般表现为气温偏高(正距平),拉尼娜期间则相反;功率谱分析显示该地区气温异常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并且周期与ENSO事件的周期非常一致。降雨方面,年平均ENSO指数与西沙群岛海域年降水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典型拉尼娜年的降雨量比厄尔尼诺年多约50%。台风方面,ENSO指数与到达该地区的热带气旋频次存在显著的统计负相关关系,在厄尔尼诺期间的热带气旋频次比拉尼娜期间明显要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指数 西沙群岛海域 气温 降雨 热带气旋频次
下载PDF
西沙群岛海域海洋放线菌的分离及其抗菌活性 被引量:6
3
作者 房耀维 王淑军 +4 位作者 刘姝 吕明生 焦豫良 陈国强 潘建梅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7-52,共6页
分离西沙群岛海域放线菌并研究其抗菌活性。采用干燥、辐射、冷冻及加热处理等11种样品预处理方式和10种培养基对海洋放线菌进行分离,对代表性菌株进行鉴定,并考察分离放线菌生长的海水依赖性。进一步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啤... 分离西沙群岛海域放线菌并研究其抗菌活性。采用干燥、辐射、冷冻及加热处理等11种样品预处理方式和10种培养基对海洋放线菌进行分离,对代表性菌株进行鉴定,并考察分离放线菌生长的海水依赖性。进一步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啤酒酵母和扩展青霉为指示菌考察分离放线菌的抗菌活性。从西沙群岛海域样品中分离获得放线菌383株,其中专性海洋放线菌23株。选定93株代表菌株进行鉴定,93株菌隶属于9个科,11个属。不同培养基对分离放线菌菌株的数量及种类影响显著。6株放线菌对4种指示菌均有抑菌活性,其中4株为专性海洋放线菌,表明海洋环境具有丰富的放线菌资源,这些放线菌特别是专性海洋放线菌有望为新型抗菌物质的发现与开发提供菌种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海域 海洋放线菌 分离 抗菌活性 海水依赖性
下载PDF
个体差异对西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角质颚外部形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陈子越 陆化杰 +3 位作者 童玉和 刘维 张旭 陈新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501-2510,共10页
角质颚结构稳定、信息量大,是研究头足类渔业生物学的重要材料。根据2017年 5 8月我国灯光罩网渔船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采集的860尾鸢乌贼样本,研究了个 体差异对鸢乌贼角质颚外部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上头盖长(UHL)、上脊突长 ... 角质颚结构稳定、信息量大,是研究头足类渔业生物学的重要材料。根据2017年 5 8月我国灯光罩网渔船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采集的860尾鸢乌贼样本,研究了个 体差异对鸢乌贼角质颚外部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上头盖长(UHL)、上脊突长 (UCL)、上喙宽(URW)、上侧壁长(ULWL)、下头盖长(LHL)、下脊突长(LCL)、下喙长 (LRL)和下侧壁长(LLWL)可作为外形特征因子描述鸢乌贼角质颚的外形变化。方差分析 (ANOVA)和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结果显示,主要外形特征因子在不同性别、不同胴 长组和不同性成熟度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主要外形特征因子与脊突长(CL)的比值基 本稳定。研究表明,在个体生长过程中,角质颚各区的比例基本稳定,胴长121~150 mm 和性腺成熟度Ⅲ期可能是鸢乌贼角质颚外形生长的拐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角质颚 个体差异 外形变化 中国南海 西沙群岛海域
下载PDF
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角质颚色素沉积变化 被引量:9
5
作者 陆化杰 陈子越 +1 位作者 宁欣 陈新军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00-1608,共9页
角质颚是头足类的主要摄食器官,蕴藏着大量的渔业生物学及生态学信息。根据2017年5-8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于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采集的860尾鸢乌贼样本,对其角质颚色素沉积等级进行了划分和判定,研究了鸢乌贼角质颚色素沉积等级变化与... 角质颚是头足类的主要摄食器官,蕴藏着大量的渔业生物学及生态学信息。根据2017年5-8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于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采集的860尾鸢乌贼样本,对其角质颚色素沉积等级进行了划分和判定,研究了鸢乌贼角质颚色素沉积等级变化与胴长、体质量、净重、性腺成熟度和角质颚外部形态参数等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鸢乌贼的角质颚色素沉积变化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P<0.05),雌性个体角质颚色素沉积速度快于雄性;色素沉积等级与胴长、体质量和净重均呈正相关,并随着性腺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雄性个体角质颚下颚除翼长外,其余各部色素沉积的速度均快于上颚各部;雌性个体上颚各部色素沉积速度均快于下颚。本研究为后续利用角质颚研究鸢乌贼渔业生物学和对该资源的有效开发及科学管理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角质颚 色素沉积 中国南海 西沙群岛海域
原文传递
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耳石元素组成 被引量:4
6
作者 陆化杰 陈子越 +4 位作者 童玉和 张旭 刘维 程馨 陈新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53-660,共8页
耳石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其微化学被广泛用于头足类生活史的重建、群体划分等研究领域.本文根据中国灯光罩网渔船于2017年5—8月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采集的鸢乌贼样本,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LA-ICP-MS)分析了20枚鸢乌... 耳石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其微化学被广泛用于头足类生活史的重建、群体划分等研究领域.本文根据中国灯光罩网渔船于2017年5—8月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采集的鸢乌贼样本,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LA-ICP-MS)分析了20枚鸢乌贼耳石的元素组成及其分布特性.结果表明:西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耳石主要由55种元素组成,含量最多的前10种元素分别为钙(Ca)、锶(Sr)、钠(Na)、磷(P)、硅(Si)、镁(Mg)、钾(K)、硼(B)、铁(Fe)和钡(Ba).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性别间Ca、Sr、Na、P、Si、Mg、K、Fe、Ba和B的分布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孵化群体间Ca、P、B、Fe和Ba的分布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Si、Sr、Mg、Na和K则差异显著;不同耳石部位间除了Ca和Fe的分布不存在群体间差异外,Sr、Na、P、K、Si、Mg、B、和Ba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Sr、Na、K和Mg可能比较适合用于鸢乌贼群体划分和生活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耳石 元素组成 西沙群岛海域 中国南海
原文传递
郑和船队从广东至西沙群岛海域的航线和地名辨析
7
作者 阎根齐 李旷远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3-189,223,224,共9页
郑和船队下西洋在经过广州至海南岛东部海域时,是沿着近海海域航行的,经过了海南岛文昌东北部的七洲列岛、铜鼓岭,到今万宁市的大洲岛后,便向着东南方向的西沙群岛行驶,然后驶往外罗。向达先生现代绘制的《郑和下西洋图》上只绘有从“... 郑和船队下西洋在经过广州至海南岛东部海域时,是沿着近海海域航行的,经过了海南岛文昌东北部的七洲列岛、铜鼓岭,到今万宁市的大洲岛后,便向着东南方向的西沙群岛行驶,然后驶往外罗。向达先生现代绘制的《郑和下西洋图》上只绘有从“大星尖”直抵“独猪山”和从“独猪山”到“新州港”的一段航线,而且在今西沙群岛海域标上“七洲洋”的地名都是不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和船队航线 《郑和下西洋图》 西沙群岛海域 七洲列岛 铜鼓岭 七洲洋
原文传递
奇异的鸟
8
作者 韩长绵 《山西老年》 2020年第4期41-41,共1页
会导航的鸟我国的西沙群岛海域活跃着一种小巧而美丽的鸟,它的名字叫鲣鸟。因为鲣鸟有导航的本领,所以当地的渔民都习惯地称其为"导航鸟"。鲣鸟的生活习性是早晨出海,寻找鱼群捕食,吃饱喝足后,绕着渔船再玩上一阵子,太阳快要... 会导航的鸟我国的西沙群岛海域活跃着一种小巧而美丽的鸟,它的名字叫鲣鸟。因为鲣鸟有导航的本领,所以当地的渔民都习惯地称其为"导航鸟"。鲣鸟的生活习性是早晨出海,寻找鱼群捕食,吃饱喝足后,绕着渔船再玩上一阵子,太阳快要下海了,准时返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海域 生活习性 捕食 导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