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泠派领袖陆圻简论
1
作者 卢高媛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40-44,共5页
陆圻在明末清初的江南诗坛颇负盛名,与柴绍炳、毛先舒等人结社赋诗于西子湖畔,号为"西泠十子",也称西泠派。陆圻以其人品最高、诗名最著,被认为是西泠派的领袖和灵魂人物。他的个人魅力和崇高的声望以及丰富的文社活动经验,... 陆圻在明末清初的江南诗坛颇负盛名,与柴绍炳、毛先舒等人结社赋诗于西子湖畔,号为"西泠十子",也称西泠派。陆圻以其人品最高、诗名最著,被认为是西泠派的领袖和灵魂人物。他的个人魅力和崇高的声望以及丰富的文社活动经验,对西泠派的形成和壮大有着积极的引领和凝聚作用,而他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对西泠派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陆圻作为西泠派的代表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杭州文人的精神和风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诗人 陆圻 西泠派
下载PDF
“蕉园诗社(派)”与蕉园诸子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晶 《杭州研究》 2008年第3期175-183,共9页
清初杭州的“蕉园诗(吟)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立名并传世的女性诗社,意义、影响自深远。但以往对“蕉园诗社”及成员的研究还很不够,错讹和模糊不确的地方很多。本文试图借助近年来清初江南闺秀文学和杭州地域文化等研究领域的新... 清初杭州的“蕉园诗(吟)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立名并传世的女性诗社,意义、影响自深远。但以往对“蕉园诗社”及成员的研究还很不够,错讹和模糊不确的地方很多。本文试图借助近年来清初江南闺秀文学和杭州地域文化等研究领域的新发现、成果,对“蕉园诗社”的出现与存续时间、发起者、“蕉园五子”或“蕉园七子”是谁、成员人数、成员生平创作情况、中坚分子等问题进行尽可能全面的考证。文中指出,“蕉园诗社”并不止于前后结社的“蕉园五子”“蕉园七子”9人(“五子”“七子”有所重合),诗社存在、发展的前后两期长达40多年,参与诗社的闺秀已可知的就达20多人。这些闺秀都是同邑、同里的杭州名门闺秀,且多为骨肉至亲或联络有亲,在西湖、西溪湿地等地频频聚会酬唱,最终成就一个闺秀诗派“蕉园诗派”。本文还指出,“蕉园诗社(派)“的产生、成长和杭州地域文化大有关系,“蕉园诸子”曾受到清初杭州“西泠诗派”诗风和明末清初杭州才女文化的深刻影响,从而奠定了学者型才女的形象和充满性灵又不失雅正的诗风。所以“蕉园诗社(派)”不但是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诗社启事、较严密组织的女性诗社,也是第一个诗风、形象都自成一格的女性诗派,声名为清初闺秀诗社(派)之冠,对后世影响匪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蕉园诗社()” 西泠 西泠闺秀诗
下载PDF
清代词论的“尊体”取向 被引量:2
3
作者 祁志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4-153,共10页
五代两宋以来,词学理论多视词为"诗余""小道"。明代词作,不出花前樽下的小词范围。清代词风为之一变,以道德为承当,以沉雄阔大为气象,各家各派均表现出抬高词体地位的"尊体"取向。云间派认为"词虽小... 五代两宋以来,词学理论多视词为"诗余""小道"。明代词作,不出花前樽下的小词范围。清代词风为之一变,以道德为承当,以沉雄阔大为气象,各家各派均表现出抬高词体地位的"尊体"取向。云间派认为"词虽小道",但可"羽翼大雅";西泠派以"德业之余"重新界定"诗余"涵义;广陵派盛赞东坡、稼轩词为"天地间至文";阳羡派强调"诗词经史,语无异辙",要求词"入微出厚",有风骚之"志意",继续为苏、辛变体张目;常州派明确提出"尊体"口号,主张"意内言外"、"风雅寄托",崇尚"沉郁"和"重、拙、大",极力推尊辛弃疾;都不约而同地从儒家道德意蕴方面给词注入厚重内涵。浙西派论词"以雅为尚",推尊姜夔、张炎,则侧重从超俗的道家道德方面解脱词的轻薄地位,与上述各派的尊体努力殊途同归。经过清人的努力,词成为一种与诗平起平坐、可以表达崇高主题的诗歌体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间 西泠派 广陵 阳羡 常州 浙西 尊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