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志摩的《西窗》和艾略特的《序曲》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岩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53-157,共5页
徐志摩的《西窗》和艾略特的《序曲》比较研究高岩一、问题的提出喜欢徐志摩诗的人多半是因为他那首简短明快的《沙扬娜拉》,像喜欢戴望舒的人是因为他那首《雨巷》。但是当代的这些爱好者对于徐志摩、戴望舒,多少有一种迷惘困惑的心... 徐志摩的《西窗》和艾略特的《序曲》比较研究高岩一、问题的提出喜欢徐志摩诗的人多半是因为他那首简短明快的《沙扬娜拉》,像喜欢戴望舒的人是因为他那首《雨巷》。但是当代的这些爱好者对于徐志摩、戴望舒,多少有一种迷惘困惑的心情:他们从徐、戴二氏诗集编选者前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曲》 徐志摩诗 艾略特 西窗 卞之琳 浪漫派 比较研究 抒情主人公 《猛虎集》 戴望舒
下载PDF
西窗法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星 苏哲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程文超 文学 法律 西窗法雨》 书评
下载PDF
虚无思想的流露 颓废情绪的渲泄——谈《秋虫》《西窗》的思想倾向
3
作者 赵玉中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67-70,共4页
文章解读了徐志摩的《秋虫》、《西窗》的思想意义,着眼于诗人的具体思想实际及其心境,把其诗与其散文、日记加以参照评说,较为客观地挖掘了这两篇颇有争议的作品的思想倾向。
关键词 《秋虫》 西窗 思想倾向 布尔乔亚 主义
下载PDF
愿是五光十色的烟云——《西窗烛》小序
4
作者 王火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0-50,共1页
每个人的经历,不会完全一样,如果有所选择地如实写一些出来。总是会吸引别人的。这本文集是从我写的三十多万字的回忆、纪实文、散文、随笔中挑选出来的,属于“我的世界”,希望读者对其内容和多样化能感兴趣。 自己将各篇仔细一看,眼前... 每个人的经历,不会完全一样,如果有所选择地如实写一些出来。总是会吸引别人的。这本文集是从我写的三十多万字的回忆、纪实文、散文、随笔中挑选出来的,属于“我的世界”,希望读者对其内容和多样化能感兴趣。 自己将各篇仔细一看,眼前恍若能够穿过岁月的迷雾看见飘过一片片五光十色的烟云,映照出许多遐想,回闪起不少心潮。 这些文字如果说愿意献给读者的话,那就是每篇都还言之有物,老实记录下了一些人和事的追忆、时代的变化与色彩,以及我自己的人生经历。心理剖析、萍踪感情和创作体会。没有无病呻吟的哀叹,没有绮丽浮华的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窗 小序 引别 心理剖析 回闪 文字 全一样 实写 实记 飘过
下载PDF
负重为文 文重思赡——乐朋《西窗听雨》读后
5
作者 邓仪中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乐朋 西窗听雨》 杂文 中国 当代 文学评论
下载PDF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小议审美中的距离
6
作者 刘玉睿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61-61,共1页
一幅艺术作品为什么在读者中所形成的"召唤结构"不一样?为什么有的本文只在某一时期为读者所接受?为什么有的本文为不同的阶级、不同层次的人们认可和接受?为什么不同的读者对待同一幅画欣赏的角度和距离不一样?为什么会有情... 一幅艺术作品为什么在读者中所形成的"召唤结构"不一样?为什么有的本文只在某一时期为读者所接受?为什么有的本文为不同的阶级、不同层次的人们认可和接受?为什么不同的读者对待同一幅画欣赏的角度和距离不一样?为什么会有情人眼里出西施的说法?为什么会有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区别?这些审美现象都和审美过程中的"距离"有关,此"距离"是审美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此"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距离说 审美过程 召唤结构 西窗 精英文化 审美欣赏 审美经验 夜雨 读者 审美对象
下载PDF
东窗月 西窗月
7
作者 李幼容 井华 《北方音乐》 1995年第3期2-2,共1页
关键词 西窗 独唱
下载PDF
《西窗法雨》
8
作者 刘星 《人民法治》 2017年第11期124-124,共1页
本书是学术随笔集,曾在《南方周末》以专栏形式连载。著名法学家苏力先生倡导:“为法官者,你要有法律的文学感。”《西窗法雨》正是结合法律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与文学理论中的艺术性,以亲切平和的手法讲述西方法律文化现象,引领读... 本书是学术随笔集,曾在《南方周末》以专栏形式连载。著名法学家苏力先生倡导:“为法官者,你要有法律的文学感。”《西窗法雨》正是结合法律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与文学理论中的艺术性,以亲切平和的手法讲述西方法律文化现象,引领读者一步一步地走进法律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窗法雨》 《南方周末》 法律教育 文学理论 案例教学法 文化现象 西方法律 随笔集
下载PDF
何当共剪西窗烛
9
作者 商珊 《校园心理(医学心理指导)》 2005年第9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何当共剪西窗烛》 商珊 散文 当代
下载PDF
西窗小语
10
作者 潘姝苗 《水利天地》 2013年第8期40-40,共1页
鸟儿收起羽翼 蝉被烫灼得嘶鸣 一场风 刮起声震云天的互应 恋人在树荫下相聚 河床顿时涨起甜蜜 浇透酣畅淋漓的心绪 那片住着神话的山林 与身体靠近再靠近 直到走入我的灵魂 伸展出水波一般柔软质地 墨笔挥毫生动不已
关键词 诗歌 文学 文学作品 西窗小语》
下载PDF
西窗听雨品茶香
11
作者 姚永栋 《质量与标准化》 2012年第9期19-19,共1页
倚西窗,雨迷蒙,共剪烛,谁如约?沏一壶清茶,恰似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任一缕香韵,仿佛春风絮语,千年萦绕天涯。茶如知己,知己如茶也。
关键词 散文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西窗听雨品茶香》
下载PDF
媒介融合视域下诗词app内容生产的互文性研究——以“西窗烛”为例
12
作者 丁俊竹 明秋月 《今古文创》 2020年第5期64-67,共4页
顺应现代社会信息传播领域的媒介融合趋势,以“西窗烛”为代表的新兴诗词应用软件以诗文创作、朗诵、攻擂等多功能助推古老诗词文化旧貌变新颜。其中,平台与用户内容生产表现为具有互文效果的诗词解析和原创作品,笔者拟结合当前将互文... 顺应现代社会信息传播领域的媒介融合趋势,以“西窗烛”为代表的新兴诗词应用软件以诗文创作、朗诵、攻擂等多功能助推古老诗词文化旧貌变新颜。其中,平台与用户内容生产表现为具有互文效果的诗词解析和原创作品,笔者拟结合当前将互文性理论应用于古诗教学环节的成功经验分析“西窗烛”内容生产中两类超文本的互文现象并尝试提出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窗烛”app 互文性 内容生产模式
下载PDF
何当共剪西窗烛——《西厢记》赏析
13
作者 樊利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102-104,共3页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这是戏剧艺术的基本规津.《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有两条线索:一是老夫人与崔莺莺、张生、红娘间的冲突线;二是崔莺莺、张生、红娘间的冲突线,(?)两条冲突线,前者是“主线”,后者是“辅线”,互相制约,交错发展,形...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这是戏剧艺术的基本规津.《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有两条线索:一是老夫人与崔莺莺、张生、红娘间的冲突线;二是崔莺莺、张生、红娘间的冲突线,(?)两条冲突线,前者是“主线”,后者是“辅线”,互相制约,交错发展,形成《西厢记》特有的戏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当共剪 西窗
下载PDF
巴山夜雨时,共剪西窗烛
14
作者 莫青梅 盘俊春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第2期75-76,共2页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抒情诗《夜雨寄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古诗词最能体现文学之美,很多诗句一读就令人感动,并引起共鸣。然而当下很多中小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知死记硬背,完全不去体会诗中的韵...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抒情诗《夜雨寄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古诗词最能体现文学之美,很多诗句一读就令人感动,并引起共鸣。然而当下很多中小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知死记硬背,完全不去体会诗中的韵味。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孩子对诗词的热爱呢?这里介绍一款学习诗词的APP“西窗烛”它能让孩子随时读诗词,从诗词中获得体验和感动,并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用它复习难记的词句,休闲学习两不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剪西窗 巴山夜雨 古诗词 积累写作素材 李商隐 文学之美 中小学生 获得体验
下载PDF
共剪西窗烛 同谋发展计——河北省邢台市质监局与企业家座谈会现场侧记
15
作者 王红梅 徐平 白云飞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2014年第11期38-39,共2页
日前,踏着清晨明媚的阳光,由邢台市质监局计量、特检、标准、质量、食品等科室负责人组成的调研组一行六人,走进开发区质监分局会议室,与来自全区25家新能源、装备制造及食品等行业的龙头企业质量管理负责人济济一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日前,踏着清晨明媚的阳光,由邢台市质监局计量、特检、标准、质量、食品等科室负责人组成的调研组一行六人,走进开发区质监分局会议室,与来自全区25家新能源、装备制造及食品等行业的龙头企业质量管理负责人济济一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共话质量兴企经验,共商质量兴市大计,以一场别开生面的"质量提升企业座谈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剪西窗 河北省邢台市 你一言我一语 质量兴企 科室负责人 质量培训 管理负责人 产品质量 强制检定 产品质检
下载PDF
何当共剪西窗烛
16
作者 孙超 《语文月刊》 2022年第8期82-82,共1页
烟火气,是人生之初于母亲怀抱中看到的西窗边荧荧烛火,温暖祥和,烘托出幸福最初的模样;此后这烛火常燃心中,在黑暗中照亮我们前行的路;然而为守护这千万家祥和烟火气,有人却燃尽了自己的生命烛火。烟火气,本是家人团坐,灯火可亲。“草... 烟火气,是人生之初于母亲怀抱中看到的西窗边荧荧烛火,温暖祥和,烘托出幸福最初的模样;此后这烛火常燃心中,在黑暗中照亮我们前行的路;然而为守护这千万家祥和烟火气,有人却燃尽了自己的生命烛火。烟火气,本是家人团坐,灯火可亲。“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中国人自古看重团圆和谐的烟火气。烟火气,就藏在圆润晶莹的汤圆心里,就藏在深红绵密的粽子心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剪西窗 在黑暗中 团圆 灯火 烟火
原文传递
东窗与西窗
17
作者 肖伊排 《中外文摘》 2021年第6期46-46,共1页
成语“东窗事发”,源自秦桧与其妻王氏在自家东窗下密谋杀害岳飞的故事,意指阴谋败露,罪行被揭露。原本,东面的窗户与西面的窗户,并无高低贵贼、善恶好坏之分,可经秦桧这么一折腾,“东窗”成了不祥的隐喻,专门用于形容“人设”行将崩溃... 成语“东窗事发”,源自秦桧与其妻王氏在自家东窗下密谋杀害岳飞的故事,意指阴谋败露,罪行被揭露。原本,东面的窗户与西面的窗户,并无高低贵贼、善恶好坏之分,可经秦桧这么一折腾,“东窗”成了不祥的隐喻,专门用于形容“人设”行将崩溃的大小事件。“西窗剪烛”则不同了。仅从字面上看,即是一副“诗情画意”的模样。唐代诗人李商隐那首《夜雨寄北》,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名句。在“西窗”下,剪掉燃久朽掉的蜡烛灯芯,灶光更加明亮,烛光前的美眷良友,眉目亦随之更为明痛,这是何等的很意光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剪西窗 李商隐 《夜雨寄北》 巴山夜雨 美眷 唐代诗人 西窗剪烛 秦桧
原文传递
西窗雨 被引量:5
18
作者 汪曾祺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24-126,共3页
很多中国作家是吃狼的奶长大的。没有外国文学的影响,中因文学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很多作家也许不会成为作家。即使有人从来不看任何外国文学作品,即使他一辈了住在连一条公路也没有的山沟里,他也是会受外国文学的影响的,尽管是间接又... 很多中国作家是吃狼的奶长大的。没有外国文学的影响,中因文学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很多作家也许不会成为作家。即使有人从来不看任何外国文学作品,即使他一辈了住在连一条公路也没有的山沟里,他也是会受外国文学的影响的,尽管是间接又间接的。没有一个作家是真正的“土著”,尽管他以此自豪,以此标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作品 “土著” 中国作家 西窗 意识流 契诃夫 公路 中国文学 伍尔夫 民族传统
原文传递
《西窗烛》:用古诗词推开中国传统文化的窗 被引量:1
19
作者 明烛 《中学生博览》 2020年第4期55-55,共1页
我一直对国风情有独钟,却又总觉得国风和现在有点儿距离感,所以我任由它薄纱掩面,只远观不亵玩。可前两天西塘汉服节的盛景却让我有种冲动,想摘下它的薄纱。我没有前去西塘亲眼见一见汉服节的盛况,却有幸在朋友圈目睹。照片还有视频中... 我一直对国风情有独钟,却又总觉得国风和现在有点儿距离感,所以我任由它薄纱掩面,只远观不亵玩。可前两天西塘汉服节的盛景却让我有种冲动,想摘下它的薄纱。我没有前去西塘亲眼见一见汉服节的盛况,却有幸在朋友圈目睹。照片还有视频中的他们,皆是一袭汉服,像是从亘古之久回来,带着独特的文化气息,更是用他们的一言一行推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服 中国传统文化 西塘 距离感 古诗词 薄纱 朋友圈 西窗
原文传递
西窗轶事
20
作者 晨钟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0-110,共11页
书琴的丈夫去美国九年了,她每次看到楼下卖桃的二秀都会想起丈夫。二秀是一个从小失去了母亲依靠嫂子的照顾长大的农村少年,在二秀眼里,书琴就像他的嫂子,书琴给了二秀亲人的感觉。二秀在回老家的头一天晚上爬上了书琴家的阳台,结果,报... 书琴的丈夫去美国九年了,她每次看到楼下卖桃的二秀都会想起丈夫。二秀是一个从小失去了母亲依靠嫂子的照顾长大的农村少年,在二秀眼里,书琴就像他的嫂子,书琴给了二秀亲人的感觉。二秀在回老家的头一天晚上爬上了书琴家的阳台,结果,报警器响了,二秀被赶来的警察当作入室盗窃抓了。书琴内心焦灼不安,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救二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窗 丈夫 桃子 少年 小说 母亲 文学写作 小故事 作家 太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