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兔病毒性出血症的调查与防制 被引量:1
1
作者 佘永新 曾群辉 《中国养兔杂志》 1997年第5期5-7,共3页
西藏兔病毒性出血症的调查与防制佘永新曾群辉(西藏农牧学院牧医系,八一镇860000)兔病毒性出血症是1984年由我国首次报道的一种新的烈性病毒病〔1~2〕。该病最先于当年2月份在苏南一带发生,并于一年内迅速传播蔓延... 西藏兔病毒性出血症的调查与防制佘永新曾群辉(西藏农牧学院牧医系,八一镇860000)兔病毒性出血症是1984年由我国首次报道的一种新的烈性病毒病〔1~2〕。该病最先于当年2月份在苏南一带发生,并于一年内迅速传播蔓延,席卷全国20多个省市,随后韩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兔 病毒性出血症 防制
下载PDF
西藏兔病毒性出血症动态病理学研究
2
作者 胡秀东 《畜禽业》 2001年第9期31-32,共2页
用兔出血症病毒西藏株人工感染3月龄左右家兔,分别于接种后8h、16h和濒死期扑杀,观察其心、肝、脾、肺、肾、脑、肠、胸腺、圆小囊、骨髓等组织,结果发现该病是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感染后8h,肝、肾、心实质细胞以及内皮细胞(血... 用兔出血症病毒西藏株人工感染3月龄左右家兔,分别于接种后8h、16h和濒死期扑杀,观察其心、肝、脾、肺、肾、脑、肠、胸腺、圆小囊、骨髓等组织,结果发现该病是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感染后8h,肝、肾、心实质细胞以及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窦内皮细胞)表现一定程度的病理损伤。如肝细胞变性,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心肌细胞变性,内皮细胞肿胀等,其它组织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充血、淤血等早期变化。16h,各器官均呈现一定程度的坏死、出血,以及透明血栓形成等病变。濒死期,全身各器官均受严重损害,表现为心、肝、肾细胞广泛坏死,微血管大量透明血栓形成,以及出血、水肿等特征性的败血症病变。试验结果表明:本病可能是由于病毒对血管内细胞、肝细胞的直接损伤,导致弥散性管内凝血(DIC)。DIC的形成导致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消耗,再加上骨髓巨核细胞受损产生血小板的功能下降,最终由于凝血障碍,血管通透性增高而导致全身出血。动物因生命重要器官血液供应不足衰竭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出血症病毒西藏 动态病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