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吉隆盆地沃马剖面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邱海鸥 孙文 +2 位作者 汤志勇 张克信 宋虎跃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89-802,共14页
通过对西藏吉隆盆地沃马剖面上变价元素Fe、Mn的赋存形态分析,根据变价元素不同赋存形态含量与古气候的关系,探讨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的环境变迁历程.应用元素地球化学原理,参考常规常量元素指标和测年资料,确定了该剖面10.0~1.7Ma来地... 通过对西藏吉隆盆地沃马剖面上变价元素Fe、Mn的赋存形态分析,根据变价元素不同赋存形态含量与古气候的关系,探讨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的环境变迁历程.应用元素地球化学原理,参考常规常量元素指标和测年资料,确定了该剖面10.0~1.7Ma来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剖面地层沉积时的地球化学环境历经强还原状态到弱氧化状态再到还原状态的变化过程,其对应古气候呈现由干冷转向暖湿再到干冷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吉隆盆地沃马剖面 变价元素 Fe、Mn 示踪指标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西藏吉隆—沃马盆地龙骨沟剖面古地磁年代学及喜马拉雅山抬升记录 被引量:49
2
作者 岳乐平 邓涛 +4 位作者 张睿 张兆群 F.Heller 王建其 杨利荣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09-1016,共8页
研究了西藏吉隆—沃马盆地龙骨沟剖面新近纪沉积环境 ,作了古地磁年代学研究 ,认为喜马拉雅山北坡新生代断陷盆地发育始于 7.2MaB .P .,3.2MaB .P .湖盆萎缩消亡 ,标志着喜马拉雅山地区在 7.2MaB .P .和3.2MaB .P .发生过强烈的隆升事... 研究了西藏吉隆—沃马盆地龙骨沟剖面新近纪沉积环境 ,作了古地磁年代学研究 ,认为喜马拉雅山北坡新生代断陷盆地发育始于 7.2MaB .P .,3.2MaB .P .湖盆萎缩消亡 ,标志着喜马拉雅山地区在 7.2MaB .P .和3.2MaB .P .发生过强烈的隆升事件 .沃马盆地龙骨沟剖面所含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层年龄大约为 7.0~ 6 .7MaB .P .,隐示着此时青藏地区三趾马生活区与当时的华北平原三趾马生活区有着大体相当的地理、气候环境 .之后由于喜马拉雅山持续抬升 ,断陷盆地下沉 ,并在 5 .9~ 3.6MaB .P .期间湖盆面积最为广阔 .青藏高原抬升而华北平原沉降 ,中国西部地区地形高于东部 ,东西部气候环境发生重大差异 .3.6MaB .P .由于青藏地区持续强烈隆升 ,西部地区河流切穿古老湖盆 ,3.2 0MaB .P .吉隆—沃马湖盆萎缩 ,于 1.7MaB .P .逐渐消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吉隆沃马盆地 古地磁年代学 三趾马动物群 喜马拉雅山抬升
下载PDF
西藏南部吉隆盆地晚中新世-早更新世沃马组介形虫动物群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奋宁 徐亚东 +1 位作者 江尚松 周修高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21-827,共7页
根据在西藏南部吉隆盆地新近纪地层沃马组中获得丰富的介形类化石,鉴定识别出介形虫9属37种,其中8个未定种,根据介形虫动物群在地层剖面上的分布规律,建立了2个介形虫组合带,自下而上为:Ilyocypris pentanoda-Qaidamotherevena组合带和L... 根据在西藏南部吉隆盆地新近纪地层沃马组中获得丰富的介形类化石,鉴定识别出介形虫9属37种,其中8个未定种,根据介形虫动物群在地层剖面上的分布规律,建立了2个介形虫组合带,自下而上为:Ilyocypris pentanoda-Qaidamotherevena组合带和Leucocythere mirabilis-Leucocytherella组合带.通过对研究区介形虫组合带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同层位的介形虫组合对比,将沃马组的时代厘定为中新世晚期-早更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隆盆地 沃马 晚中新世-早更新世 介形虫组合带 西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