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纳木错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气候变迁与湖面变化 被引量:84
1
作者 赵希涛 朱大岗 +3 位作者 严富华 吴中海 马志邦 麦学舜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1-52,共12页
在西藏纳木错沿岸 ,发育了 6级湖岸阶地及拔湖 48~ 1 39.2m的高位湖相沉积。根据湖相沉积的U系法测年和孢粉分析结果 ,本文探讨了纳木错及邻区末次间冰期 (MIS 5)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与湖面变化。研究表明 ,纳木错与邻区的湖面变化可... 在西藏纳木错沿岸 ,发育了 6级湖岸阶地及拔湖 48~ 1 39.2m的高位湖相沉积。根据湖相沉积的U系法测年和孢粉分析结果 ,本文探讨了纳木错及邻区末次间冰期 (MIS 5)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与湖面变化。研究表明 ,纳木错与邻区的湖面变化可以划分为 1 1 6~37kaB .P .间的古大湖———“羌塘东湖”期、37~ 30kaB .P .间的“古纳木错”外流湖 -残余古大湖期和 30kaB .P .以来的纳木错 -藏北湖群期等 3大阶段。在MIS 5的古大湖阶段 ,包括纳木错、色林错等藏北高原东南部的众多大、中型湖泊 ,是互相连通的一个大湖 ,其范围可能超过了现代的藏北内、外流 (怒江 )水系的分水岭。在MIS 5e末的最高湖面时期 ,湖面面积可达7880 0km2 ,它或许还与藏北高原西南部和中南部的其他古大湖相连 ,成为面积巨大的网格状深水大湖———“羌塘湖”。通过纳木错湖面变化曲线与西昆仑古里雅、格陵兰、南极等冰芯和深海岩芯的氧同位素变化曲线的对比可以发现 ,全球MIS 5的气温要高于末次冰期间冰阶(MIS 3) ,此时藏北高原为气候温和轻爽与湖面最高的大湖期 ;在末次冰期的两个冰阶 (MIS 4和MIS 2 )中 ,湖面明显下降 ,邻近的念青唐古拉山发育了小型山谷冰川 ;而在间冰阶MIS 3中 ,其气候波动的幅度 ,要比世界其他地区更加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间冰期 西藏纳木错 晚第四纪 气候变迁 湖面变化 湖相沉积
下载PDF
西藏纳木错晚更新世以来的湖泊发育 被引量:46
2
作者 赵希涛 朱大岗 +1 位作者 吴中海 马志邦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9-334,共6页
位于藏北高原东南部的纳木错是西藏面积最大 (192 0km2 )的湖泊和海拔最高 (4718m)的大湖。 19条剖面的水准测量结果表明 ,在纳木错沿岸 ,发育了拔湖 1.5~ 8.3m、8.3~ 15 .6m、14 .0~ 19.9m、18.7~ 2 5 .8m、2 6 .0~ 36 .9m和 38.3... 位于藏北高原东南部的纳木错是西藏面积最大 (192 0km2 )的湖泊和海拔最高 (4718m)的大湖。 19条剖面的水准测量结果表明 ,在纳木错沿岸 ,发育了拔湖 1.5~ 8.3m、8.3~ 15 .6m、14 .0~ 19.9m、18.7~ 2 5 .8m、2 6 .0~ 36 .9m和 38.3~4 7.6m等 6级湖岸阶地和拔湖 4 8m以上 (最高至 139.2m)的高位湖相沉积 ;在拔湖 2 7m以下 ,发育多达 8~ 30条的湖岸堤 ;而一条明显的湖蚀凹槽则集中出现在拔湖 17.5m~ 19.8m的高度上 ,与纳木错和仁错的分水垭口的高度相当。纳木错沿岸7个剖面中的 12个和邻近湖泊的 3个富含碳酸盐的湖相或湖滨相沉积的铀系全溶样品的等时线年龄测定结果表明 ,高位湖相沉积形成于 90 .7± 9.9kaBP至 71.8± 8.5kaBP的晚更新世早期 ,第六、五、四、三和二级阶地分别形成于 5 3.7± 4 .2kaBP、4 1.2± 4 .7~ 39.5± 3.0kaBP、35 .2± 3.0kaBP、32 .3± 4 .4kaBP和 2 8.2± 2 .8kaBP的晚更新世中晚期 ,而与湖蚀凹槽相当的湖滨相沉积则稍早于 2 9.3± 2 .7kaBP。因此 ,本文将纳木错的发育划分为 90~ 4 0kaBP间的羌塘古大湖 ,4 0~ 30kaBP间的外流湖和 30kaBP以来的纳木错等 3大阶段。在古大湖阶段 ,包括纳木错、色林错等藏北高原东南部的一大批现代大中型湖泊 ,是互相连通的一个大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纳木错 水准测量 铀系法测年 晚更新世 羌塘古大湖 湖泊
下载PDF
西藏纳木错湖相沉积的铀系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42
3
作者 马志邦 赵希涛 +1 位作者 朱大岗 吴中海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1-316,共6页
纳木错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大湖 ,位于藏北内流区东南部。研究中应用铀系全溶样品的等时线技术所测定的纳木错西北岸 3个剖面的 8个富含碳酸盐湖相沉积物样品的年龄。其实验程序是 :先按矿物的粒径将样品分成若干子样品 ,全溶子样品并分别... 纳木错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大湖 ,位于藏北内流区东南部。研究中应用铀系全溶样品的等时线技术所测定的纳木错西北岸 3个剖面的 8个富含碳酸盐湖相沉积物样品的年龄。其实验程序是 :先按矿物的粒径将样品分成若干子样品 ,全溶子样品并分别测试它们的2 3 0 Th/ 2 3 2 Th和2 3 4 U/ 2 3 2 Th比值 ,然后通过年龄等时线来校正由碎屑物带来的初始钍的影响 ,从而避免了常用的稀酸淋滤法难于验证的同位素分馏问题。测试结果显示 ,在等时线上所有数据都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表明所获得的年龄数据是合理的。由此可以初步认为 ,纳木错拔湖 4 7.5m以上的高位湖相沉积 ,形成于 90 .7± 9.9~ 71.8± 8.5kaBP间的晚更新世早期 ;而在拔湖 4 2 .8m、2 7.7m、2 3m、17m和 10 .7m的第六、五、四、三和二级阶地 ,则分别形成于 5 3.7± 4 .2kaBP、4 1.2± 4 .7kaBP、35 .2± 3.0kaBP、32 .3± 4 .4kaBP和 2 8.2± 2 .8kaBP左右的晚更新世中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纳木错 湖相沉积 铀系年代学 年龄等时线 同位素 稀酸淋滤法
下载PDF
西藏纳木错及邻区全新世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地质记录 被引量:30
4
作者 吴中海 赵希涛 +4 位作者 吴珍汉 武晓春 周春景 严富华 朱大岗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5-283,共9页
综合分析了全新世期间内的多种与气候和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的地质记录,结果表明该区全新世期间的气候变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1)约11 8~8 4kaBP期间,处于微温期和升温期,气候相对温和稍湿.2)8 4~4 0kaBP期间,为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时期或大暖... 综合分析了全新世期间内的多种与气候和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的地质记录,结果表明该区全新世期间的气候变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1)约11 8~8 4kaBP期间,处于微温期和升温期,气候相对温和稍湿.2)8 4~4 0kaBP期间,为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时期或大暖期.该期间的平均气温可能比现今高约5℃,降水量比今多100~200mm.3)4 0kaBP以来,气候整体较为干冷.纳木错湖面发生持续下降,其最大下降幅度可达11 4m.冰川进退和湖面波动表明,该期间内的气候波动过程分别与新冰期和小冰期相对应,其中又各包含了3次明显的冷期,其中新冰期期间的最低年平均气温可达-6℃左右.约1970年以来,区域气候向暖湿方向转化,造成念青唐古拉山西布冰川后退约120~200m,纳木错湖面上涨了约2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纳木错 孢粉记录 全新世大暖期 融冻扰动 古土壤
下载PDF
西藏纳木错末次盛冰期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和湖面变化 被引量:16
5
作者 吴中海 赵希涛 +3 位作者 吴珍汉 周春景 严富华 朱大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28-935,共8页
西藏纳木错湖相沉积的U系、14C年龄和孢粉分析结果表明,纳木错沿岸的拔湖约1.5~8.3m和8.3~15.6m的T1和T2分别形成于末次盛冰期以来约(11.81±0.10)~(4.22±0.09)kaB.P.期间和(28.2±2.8)kaB.P.左右。该套湖相层的孢粉组... 西藏纳木错湖相沉积的U系、14C年龄和孢粉分析结果表明,纳木错沿岸的拔湖约1.5~8.3m和8.3~15.6m的T1和T2分别形成于末次盛冰期以来约(11.81±0.10)~(4.22±0.09)kaB.P.期间和(28.2±2.8)kaB.P.左右。该套湖相层的孢粉组合、地层和湖岸堤的分布表明,在末次盛冰期期间,纳木错湖面主要波动于拔湖12~20m之间,但湖面最低可达拔湖约8m。区域植被主要为以蒿和莎草科为主、含松和桦的草原。在约11.8~4.2kaB.P.期间,湖面波动于拔湖2~9m之间,区域气候整体较为暖湿。其中全新世大暖期出现在约8.4~4.2kaB.P.期间,气候温暖湿润,区域出现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气温可能比现今高约5℃,降水量可能比现今多100~200mm,湖面扩张并升高,最高可达拔湖约1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纳木错 孢粉 末次盛冰期 全新世大暖期 湖面变化 古植被 古气候
下载PDF
西藏纳木错晚更新世以来湖面变化和湖相沉积中粘土矿物显示的环境信息 被引量:29
6
作者 朱大岗 孟宪刚 +5 位作者 赵希涛 邵兆刚 马志邦 杨朝斌 王建平 吴中海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300-309,共10页
通过对西藏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湖泊—纳木错周缘湖相沉积、湖岸堤的野外调查和湖岸阶地的水准测量,发现在纳木错沿岸拔湖48m以下,发育有6级湖岸阶地,拔湖48~139.2m发育有高位湖相沉积。湖相沉积物的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纳木错湖泊发育... 通过对西藏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湖泊—纳木错周缘湖相沉积、湖岸堤的野外调查和湖岸阶地的水准测量,发现在纳木错沿岸拔湖48m以下,发育有6级湖岸阶地,拔湖48~139.2m发育有高位湖相沉积。湖相沉积物的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纳木错湖泊发育与藏北高原东南部古大湖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①116~37kaB.P.间的古大湖期;②37~30kaB.P.间的外流湖期;③30kaB.P.以来的纳木错期。根据纳木错晚更新世以来湖相沉积中粘土矿物的X光衍射分析结果,以及采用比值法、高岭石法和衍射峰法的研究,探讨了粘土矿物所显示的环境变化信息。粘土矿物成分变化表明,该区已具备了寒温带干旱、半干旱区的气候环境特征。为研究青藏高原的湖泊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变迁及其隆升过程等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沉积物 晚更新世 西藏纳木错 湖面变化 粘土矿物 阶地 同位素测年 湖岸 湖泊 环境信息
下载PDF
西藏纳木错晚更新世以来湖面变化和藏北高原古大湖的演化 被引量:8
7
作者 朱大岗 赵希涛 +5 位作者 孟宪刚 吴中海 邵兆刚 马志邦 杨朝斌 王建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18-927,共10页
根据西藏纳木错及邻区发现的多处湖岸阶地和高位湖相沉积,确定了藏北高原古大湖的存在。水准测量表明,在纳木错沿岸发育了6级湖岸阶地,以及拔湖48~139.2m的高位湖相沉积;在拔湖26m以下,发育有8~30条湖岸堤;一条明显的湖蚀凹槽则集中... 根据西藏纳木错及邻区发现的多处湖岸阶地和高位湖相沉积,确定了藏北高原古大湖的存在。水准测量表明,在纳木错沿岸发育了6级湖岸阶地,以及拔湖48~139.2m的高位湖相沉积;在拔湖26m以下,发育有8~30条湖岸堤;一条明显的湖蚀凹槽则集中出现在拔湖17.5~19.8m的高度上,与纳木错和仁错的分水垭口的高度相当。纳木错沿岸和邻区湖相或湖滨相沉积物的铀系年龄测定表明,高位湖相沉积形成于115.9~71.8kaB.P.的晚更新世早期;第6至第2级阶地形成于53.7~28.2kaB.P.的晚更新世中晚期;与湖蚀凹槽相当的湖滨相沉积则稍早于29.3kaB.P.;第2至第1级阶地,14C测定结果为2350~10390a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纳木错 水准测量 同位素测年 晚更新世 湖面变化 古大湖演化
下载PDF
西藏纳木错晚更新世以来古降水量变化及其环境响应 被引量:7
8
作者 邵兆刚 孟宪刚 +5 位作者 朱大岗 王津 杨朝斌 韩建恩 余佳 孟庆伟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337-343,共7页
通过对西藏面积最大(1940km2)和海拔最高(4718m)的大湖—纳木错的调查,发现纳木错周缘有大面积分布的湖相沉积。U系法和14C法测年结果表明,纳木错沿岸湖相沉积的时代为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根据纳木错周缘不同时代湖相沉积物的范围分布的... 通过对西藏面积最大(1940km2)和海拔最高(4718m)的大湖—纳木错的调查,发现纳木错周缘有大面积分布的湖相沉积。U系法和14C法测年结果表明,纳木错沿岸湖相沉积的时代为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根据纳木错周缘不同时代湖相沉积物的范围分布的变化,探讨了湖泊演化,计算出纳木错流域古降水量。研究结果,本区自晚更新世以来气候环境由湿润转向干旱,自全新世以来降雨量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 湖相沉积物 西藏纳木错 全新世 降水量 测年 演化 量变 面积 变化
下载PDF
西藏纳木错第四纪湖泊沉积的初步观察——兼论纳木错与仁错—久如错连通和藏北高原古大湖问题
9
作者 朱大岗 赵希涛 +6 位作者 孟宪刚 吴中海 吴珍汉 冯向阳 邵兆刚 刘琦胜 杨美玲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32-432,共1页
藏北高原古湖岸线分布广泛,湖泊沉积与湖成地貌发育。目前,在纳木错沿岸不仅发现了由水平层理十分发育的砂与粘土所组成的、高出湖面分别为3~12m、15~22m、25~30m与35~45m的4级湖岸阶地,以及覆于基岩之上、高出湖面60~150m的湖相... 藏北高原古湖岸线分布广泛,湖泊沉积与湖成地貌发育。目前,在纳木错沿岸不仅发现了由水平层理十分发育的砂与粘土所组成的、高出湖面分别为3~12m、15~22m、25~30m与35~45m的4级湖岸阶地,以及覆于基岩之上、高出湖面60~150m的湖相沉积和多达50条左右、由扁圆的湖滨相砾石所组成的湖岸堤。而且在连结纳木错与其西北的仁错约玛、仁错贡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纳木错 第四纪 湖泊沉积 粘土 湖成地貌
下载PDF
西藏纳木错流域现代环境变化特征及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香锁 孙聪聪 +3 位作者 宋伟华 张巧婷 张尚坤 李明慧 《山东国土资源》 2019年第10期26-31,共6页
该文利用已有资料,综述了纳木错流域冰川湖泊对气候变暖的敏感响应。太阳辐射是气候变化的主要能量来源,西风和印度季风的不均匀分布对高原冰川和湖泊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在气候变暖背景下,1970年以来,纳木错流域的冰川呈退缩趋势,... 该文利用已有资料,综述了纳木错流域冰川湖泊对气候变暖的敏感响应。太阳辐射是气候变化的主要能量来源,西风和印度季风的不均匀分布对高原冰川和湖泊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在气候变暖背景下,1970年以来,纳木错流域的冰川呈退缩趋势,湖泊面积呈扩大趋势,湖泊结冰时间延迟,融化时间提前,平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以上指标的变化都不具有周期性,很难识别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冰川融化是湖泊面积扩大的主要因素,冻土融化产生的水量也是湖泊面积扩大不可忽视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青藏高原 季风系统 西藏纳木错
下载PDF
西藏纳木错湖水远深过资料记载
11
《地理教学》 2007年第1期46-46,共1页
在目前大多数资料的记载上,西藏“神湖”纳木错的最深处为37米左右。最近科研人员一项最新探测表明,纳木错湖水最深处达到125米左右,远远超出过去的数字。
关键词 西藏纳木错 资料记载 湖水 科研人员
下载PDF
西藏纳木错扎西岛洞穴岩壁画调查简报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郭周虎 颜泽余 次旦格列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607-618,共12页
1991年7至8月份,我队第3小组赴当雄县进行全面的文物普查,其间在纳木错扎西岛发现一批古代洞穴岩壁画,随即进行了专门的考古调查,现将调查所获简报于后。一、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纳木错,蒙语称"腾格里海",意为"天湖"... 1991年7至8月份,我队第3小组赴当雄县进行全面的文物普查,其间在纳木错扎西岛发现一批古代洞穴岩壁画,随即进行了专门的考古调查,现将调查所获简报于后。一、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纳木错,蒙语称"腾格里海",意为"天湖"或"天池"。位于当雄县西北方,在北纬30°30′—30′35′、东经90′16′—91°03′之间,地属当雄县和班戈县所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纳木错 调查简报 岩画 洞穴 图像 当雄县 地点 耗牛 岩壁 形象生动
原文传递
西藏布且拉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13
作者 袁仁华 赵鹏 《环球人文地理》 2014年第7X期45-47,共3页
在充分分析了西藏布且拉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因素的基础上,近几年的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认为在西藏永珠—纳木错蛇绿岩带上实现以铜多金属为目的的找矿突破是可行的。
关键词 西藏永珠—蛇绿岩带 铜多金属矿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下载PDF
旅游产业发展背景下高寒牧区退化草地生态治理途径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祥妹 彭元柳 岳洁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435-1444,共10页
高寒牧区退化草地生态治理是实现我国新时期生态与环境建设目标的基础与前提之一。本研究以西藏纳木错流域为案例区,综合考虑纳木错景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背景,基于354个牧户调研数据,在构建ⅣProbit计量模型的基础上探讨牧户草地生态... 高寒牧区退化草地生态治理是实现我国新时期生态与环境建设目标的基础与前提之一。本研究以西藏纳木错流域为案例区,综合考虑纳木错景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背景,基于354个牧户调研数据,在构建ⅣProbit计量模型的基础上探讨牧户草地生态治理行为特征及选择因素。研究发现:1)牧户旅游业参与度影响其草地生态治理意愿和行为,参与旅游产业的牧户具有更高的退化草地生态治理意愿;2)纳木错流域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乡村公共事务的自主治理水平,是高寒牧区退化草地生态治理的主要驱动力之一;3)从农户微观角度和微观行为出发、自下而上的乡村治理路径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与前提。基于此,本研究认为,欠发达地区以提高农户参与率为前提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是有效提升乡村退化环境生态治理成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旅游产业发展 社区参与式退化草地生态治理途径 ⅣProbit模型 西藏纳木错流域
下载PDF
生态环保
15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共2页
西藏将实施纳木错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环保厅了解到.近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了《西藏纳木错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
关键词 生态环保 环境保护规划 西藏纳木错 西藏自治区 生态环境保护 试点项目 人民政府
下载PDF
新书介绍
16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212-212,共1页
关键词 西藏纳木错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变》 书评 国土资源调查 地质科学
下载PDF
“中国十大生态旅游景区”榜单出炉
17
《中国航空旅游》 2014年第9期30-30,共1页
在近日召开的“生态文明与旅游可持续发展”主题论坛上.“全球十大生态旅游目的地”和“中国+大生态旅游景区”评选结果揭晓。浙江千岛湖、四川九寨沟、吉林长自山、青海青海湖、福建武夷山、西藏纳木错、云南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 在近日召开的“生态文明与旅游可持续发展”主题论坛上.“全球十大生态旅游目的地”和“中国+大生态旅游景区”评选结果揭晓。浙江千岛湖、四川九寨沟、吉林长自山、青海青海湖、福建武夷山、西藏纳木错、云南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贵州梵净山、湖北神农架共同荣膺“中国十大生态旅游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景区 中国 出炉 可持续发展 西藏纳木错 生态文明 国家公园 香格里拉
下载PDF
祖国地图上的世界之最
18
作者 林木森 《农业开发与装备》 1998年第1期50-50,共1页
①世界最长的城墙——中国万里长城②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③世界围地面积最大的城墙——明代南京石头城④世界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塔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明代南京 地图 北回归线 贸易通道 西藏纳木错 标志塔 珠穆朗玛 石头城 喜马拉雅山脉
下载PDF
中国版图上的世界之最
19
《语文世界(上旬刊)》 1996年第7期45-45,共1页
中国版图上的世界之最1.世界最长的城墙—中国万里长城。2.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3.世界围地面积最大的城墙—明代南京石头城。4.世界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广东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5.世界水稻种植最北地区... 中国版图上的世界之最1.世界最长的城墙—中国万里长城。2.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3.世界围地面积最大的城墙—明代南京石头城。4.世界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广东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5.世界水稻种植最北地区—黑龙江省呼玛县。6.世界最著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版 珠穆朗玛峰 塔克拉玛干沙漠 吐鲁番盆地 西藏纳木错 青藏高原 标志塔 喜马拉雅山脉 雅鲁藏布江 北回归线
下载PDF
Mechanism of variations in environmental magnetic proxies of lake sediments from Nam Co, Tibet during the Holocene 被引量:2
20
作者 SU YouLiang GAO Xing +9 位作者 LIU QingSong HU PengXiang DUAN ZongQi JIANG ZhaoXia WANG JunBo ZHU LiPing DOBERSCHüTZ Stefan MUSBACHER Roland DAUT Gerhard HABERZETTL Torste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13期1568-1578,共11页
High-resolution environmental records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 are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past global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Magnetic minerals in lake sediments are important proxies to reconstruct envir... High-resolution environmental records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 are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past global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Magnetic minerals in lake sediments are important proxies to reconstruct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ic changes. Nam Co (lake) is a typical great lake in the transitional region of southwest monsoon in the Tibetan Plateau. Previous studies have extensively focused on geochemistry, microfossils, sedimentology and biochemistry analysis of Nam Co, which provides sound interpretation of paleoclimatic and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However, up to now, no systematic environmental magnetic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herefore, high-resolution and systematic magnetic studies combined with geochemical parameters were carried on lake sediments of core NC 08/01 from Nam Co for the Holocene period (11.3 cal ka BP) in order to explore how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sediments respond to climatic changes. Based on variations of magnetic proxies, the sequence can be separated into 3 units. Unit 1 (236-199 cm, 11.3-7.8 cal ka BP) contains dominantly coarse-grained magnetite with homogeneous grain size.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agnetite and Ti strongly suggests that these coarse-grained detrital magnetites reflect detrital input signals due to insignificant effects of postdepositional dissolution processes on these coarse-grained magnetite particles. For Unit 2 (198-102 cm, 7.8-2.1 cal ka BP), magnetic grain size is finer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centration of magnetite is also reduced. This is mainly due to significant dissolution of these fine-grained detrital magnetite particles, which were transported under reduced water flow conditions during this period. For Unit 3 (101-0 cm, 2.1-0 cal ka BP), the bulk magnetic properties are dominated by a mixture of single domain biogenic magnetite and detrital magnetite. The concentration of magnetic minerals is not correlated with the Ti content. In conclusion, the preservation of magnetic minerals in the lake sediment and thus the corresponding magnetic properties are related to the initial grain size. Combination of magnetic properties (including variation of grain size and concentration) and other proxies of detrital inputs (e.g. Ti) can be used to infer the variation of redox conditions in Nam Co. These results provide a viable framework for reconstructing the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this l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沉积物环境 西藏纳木错 代理机制 全新世 地球化学参数 微体古生物化石 古环境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