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海中西部渔场上升流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
5
1
作者
于杰
王新星
+1 位作者
李永振
陈国宝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4-113,共10页
南海中西部海域是我国外海渔业开发的潜在渔场之一,摸清该海域的物理环境特征可为我国开发中西部渔场提供参考。本文以遥感风场和海温数据为基础,分析了2003~2012年西南季风期起止时间的年变化、上升流中心位置时空变动以及风场对上...
南海中西部海域是我国外海渔业开发的潜在渔场之一,摸清该海域的物理环境特征可为我国开发中西部渔场提供参考。本文以遥感风场和海温数据为基础,分析了2003~2012年西南季风期起止时间的年变化、上升流中心位置时空变动以及风场对上升流中心位置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南海中西部海域,西南季风期通常从5月份开始,到9月份结束,西南季风持续天数平均值为129.4d,其中,风向角呈51°~60°的天数最多,占总季风天数的21.98%,西南季风期持续时间有增加的现象。上升流中心位置变动范围为11°~15°N,109°~112°E。西南季风期平均风速减小时,年平均上升流中心在经向上向近岸移动,在纬向上向高纬度移动;平均风速增加时,年平均上升流中心在经向上向离岸方向移动,在纬向上向低纬度移动;当西南季风期平均风向角减小时,年平均上升流中心向低纬度移动,平均风向角增大时,年平均上升流中心向高纬度移动。此外,发现厄尔尼诺年此上升流面积显著大于非厄尔尼诺年,而最低温度比2003~2012年平均最低温度低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中
西部渔场
上升流
风场
海表温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中西部渔场主要渔业生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
12
2
作者
黄佳兴
龚玉艳
+4 位作者
徐姗楠
王欢欢
张魁
张俊
陈作志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6-84,共9页
南海中西部渔场是我国南海渔业开发的重点渔场之一。为了解该海域主要渔业生物的营养关系,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了该海域主要渔业生物样品的δ^(13)C和δ^(15)N值,由此构建该海域主要渔业生物的连续营养谱。结果显示,南海中西...
南海中西部渔场是我国南海渔业开发的重点渔场之一。为了解该海域主要渔业生物的营养关系,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了该海域主要渔业生物样品的δ^(13)C和δ^(15)N值,由此构建该海域主要渔业生物的连续营养谱。结果显示,南海中西部渔场主要渔业生物同位素比值变化幅度较大,其中鱼类的δ^(13)C和δ^(15)N值范围分别为-20.00‰~-16.51‰和7.94‰~11.81‰;头足类的δ^(13)C和δ^(15)N值范围分别为-18.84‰~-17.60‰和10.10‰~12.85‰。以浮游动物为基线生物计算各物种相应的营养级,鱼类处于2.41~3.53,头足类处于3.03~3.84,头足类的平均营养级要高于鱼类。通过对不同体长(胴长)的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菱鳍乌贼Thysanoteuthis rhombus、红鳍圆鲹Decapterus russelli、细鳞圆鲹Decapterus lajang和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的营养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随着体长(胴长)增大其营养级有相应增大的趋势。研究初步建立了南海中西部渔场主要渔业生物营养级的连续营养谱,旨在为了解该海域食物网结构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中
西部渔场
碳氮稳定同位素
渔业生物
营养谱
营养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智利外海西部渔场智利竹筴鱼资源与海表温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
25
3
作者
牛明香
李显森
+1 位作者
戴芳群
徐玉成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3-377,共5页
根据2007年8月~11月在智利外海西部渔场(22-43°S、85-115°W)的探捕调查以及遥感数据,对该海域调查期间的竹筴鱼资源与海表温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日产量29.82 t,平均CPUE为3.02 t.h-1,以8月份最高,11月...
根据2007年8月~11月在智利外海西部渔场(22-43°S、85-115°W)的探捕调查以及遥感数据,对该海域调查期间的竹筴鱼资源与海表温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日产量29.82 t,平均CPUE为3.02 t.h-1,以8月份最高,11月份最低;进入夏季之前,智利竹筴鱼渔场以35°S为轴心,成带状分布在混合区内;调查海域北部为暖水区,南部为冷水区,中间为冷暖水交汇的混合区,混合区的范围随着季节南北移动,表层水温范围为9-22℃,智利竹筴鱼渔场分布在SST为12-17℃范围内,以14-15℃渔获指数最高;西部渔场可能为智利竹筴鱼4龄群体的分布区和产卵场;建议我国应积极开发西部渔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利竹筴鱼
资源分布特征
海水表层温度
西部渔场
智利外海
原文传递
题名
南海中西部渔场上升流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
5
1
作者
于杰
王新星
李永振
陈国宝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4-113,共10页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4A030310221)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3TS06)
+3 种基金
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LSF2012-02)
农业部重大财政专项(NFZX2013)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2YD03)
农业部财政项目"南海海洋捕捞生产结构调查"(640)
文摘
南海中西部海域是我国外海渔业开发的潜在渔场之一,摸清该海域的物理环境特征可为我国开发中西部渔场提供参考。本文以遥感风场和海温数据为基础,分析了2003~2012年西南季风期起止时间的年变化、上升流中心位置时空变动以及风场对上升流中心位置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南海中西部海域,西南季风期通常从5月份开始,到9月份结束,西南季风持续天数平均值为129.4d,其中,风向角呈51°~60°的天数最多,占总季风天数的21.98%,西南季风期持续时间有增加的现象。上升流中心位置变动范围为11°~15°N,109°~112°E。西南季风期平均风速减小时,年平均上升流中心在经向上向近岸移动,在纬向上向高纬度移动;平均风速增加时,年平均上升流中心在经向上向离岸方向移动,在纬向上向低纬度移动;当西南季风期平均风向角减小时,年平均上升流中心向低纬度移动,平均风向角增大时,年平均上升流中心向高纬度移动。此外,发现厄尔尼诺年此上升流面积显著大于非厄尔尼诺年,而最低温度比2003~2012年平均最低温度低1.3℃。
关键词
南海中
西部渔场
上升流
风场
海表温度
Keywords
: fishing ground of Midwestern South China Sea
upwelling
wi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分类号
S934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中西部渔场主要渔业生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
12
2
作者
黄佳兴
龚玉艳
徐姗楠
王欢欢
张魁
张俊
陈作志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外海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出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6-84,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4CB441505)
农业农村部财政专项项目(NFZX201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2017HY-ZD0804)~~
文摘
南海中西部渔场是我国南海渔业开发的重点渔场之一。为了解该海域主要渔业生物的营养关系,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了该海域主要渔业生物样品的δ^(13)C和δ^(15)N值,由此构建该海域主要渔业生物的连续营养谱。结果显示,南海中西部渔场主要渔业生物同位素比值变化幅度较大,其中鱼类的δ^(13)C和δ^(15)N值范围分别为-20.00‰~-16.51‰和7.94‰~11.81‰;头足类的δ^(13)C和δ^(15)N值范围分别为-18.84‰~-17.60‰和10.10‰~12.85‰。以浮游动物为基线生物计算各物种相应的营养级,鱼类处于2.41~3.53,头足类处于3.03~3.84,头足类的平均营养级要高于鱼类。通过对不同体长(胴长)的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菱鳍乌贼Thysanoteuthis rhombus、红鳍圆鲹Decapterus russelli、细鳞圆鲹Decapterus lajang和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的营养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随着体长(胴长)增大其营养级有相应增大的趋势。研究初步建立了南海中西部渔场主要渔业生物营养级的连续营养谱,旨在为了解该海域食物网结构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南海中
西部渔场
碳氮稳定同位素
渔业生物
营养谱
营养级
Keywords
fishing ground of the central western South China Sea
carbon and nitrogen stable isotopes
fishery organisms
trophic spectrum
trophic level
分类号
P735 [天文地球—海洋生物学]
P745.2 [天文地球—海洋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智利外海西部渔场智利竹筴鱼资源与海表温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
25
3
作者
牛明香
李显森
戴芳群
徐玉成
机构
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辽宁远洋渔业有限公司
出处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3-377,共5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A09A05)
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实开2005-09)
农业部渔业局“大洋性(公海)渔业资源探捕(2007)”项目
文摘
根据2007年8月~11月在智利外海西部渔场(22-43°S、85-115°W)的探捕调查以及遥感数据,对该海域调查期间的竹筴鱼资源与海表温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日产量29.82 t,平均CPUE为3.02 t.h-1,以8月份最高,11月份最低;进入夏季之前,智利竹筴鱼渔场以35°S为轴心,成带状分布在混合区内;调查海域北部为暖水区,南部为冷水区,中间为冷暖水交汇的混合区,混合区的范围随着季节南北移动,表层水温范围为9-22℃,智利竹筴鱼渔场分布在SST为12-17℃范围内,以14-15℃渔获指数最高;西部渔场可能为智利竹筴鱼4龄群体的分布区和产卵场;建议我国应积极开发西部渔场。
关键词
智利竹筴鱼
资源分布特征
海水表层温度
西部渔场
智利外海
Keywords
Chilean jack mackerel(Trachurus murphyi)
characteristics of resource distributi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west fishing ground
offshore waters of Chile
分类号
S932.4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海中西部渔场上升流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于杰
王新星
李永振
陈国宝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海中西部渔场主要渔业生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
黄佳兴
龚玉艳
徐姗楠
王欢欢
张魁
张俊
陈作志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智利外海西部渔场智利竹筴鱼资源与海表温度分布特征
牛明香
李显森
戴芳群
徐玉成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