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石清虚》的创作与西铺毕氏石隐园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毕洪亮
-
机构
淄博市博物馆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2009年第3期69-73,共5页
-
文摘
《聊斋志异》中《石清虚》是蒲松龄用自己心灵的笔触塑造成的一个活脱脱的"石痴"的艺术形象。该文着重探讨了作者在创造这个形象时,所受其影响及其借鉴他生活周围所给他提供的实在的各种创作条件。当然,这与蒲松龄自己与毕氏祖孙三代痴迷于石不无关系。
-
关键词
石清虚
西铺毕氏
石隐园
-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蒲松龄西铺设馆问题新考
被引量:5
- 2
-
-
作者
邹宗良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89年第2期52-71,共20页
-
文摘
与其他古代作家相比,《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的生活经历明显地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他从青年时代即开始了笔墨耕耘的坐馆生涯,直到垂暮之年始作一结束。甚至可以这样说,设馆执教是蒲松龄一生赖以维持生计的职业。 在视科举为正途的封建社会里。
-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毕盛
西铺
聊斋诗集
淄川县志
古代作家
蒲松龄集
王枝忠
聊斋自志
妾薄命
-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醒世姻缘传》写作地点考证
被引量:1
- 3
-
-
作者
苏家庆
林若红
-
机构
淄博矿业集团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2008年第3期102-109,共8页
-
文摘
孙楷第先生对《醒世姻缘传》的作者问题提出论断:"因地域时代相当,以为蒲留仙作,颇有可能性。否亦必为明、清季章丘、淄川的一个文士。"由于孙先生对"章丘、淄川"实际地理状况不尽熟悉,所以得出的结论仍然难以服人。本文依据书中所表达的大量信息,提出《醒世姻缘传》创作的地域中心考证问题。通过实地考察,以及对《醒世姻缘传》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地理方位、道路里程等分析考证,诸多信息都与蒲松龄有着较大程度的联系;主要的描写环境都集中于蒲松龄在此生活了三十余年的山东淄川县王村镇西铺村(今属淄博市周村区)周围。据此得出结论:《醒世姻缘传》所描写的"绣江县",实际就是淄川县;写作《醒世姻缘传》的具体地点就在旧淄川县王村镇西铺。进一步断定《醒世姻缘传》作者就是蒲松龄。
-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创作地点
王村西铺
蒲松龄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重修普云寺碑记》考
被引量:4
- 4
-
-
作者
张晓峰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93年第Z1期220-223,共4页
-
文摘
蒲松龄撰文碑,现存的《关帝庙碑记》、《创修五圣祠碑记》、《青云寺重修二殿记》、《新建龙王庙碑记》等,多已由蒲松龄纪念馆收藏。蒲氏代人撰文碑,过去尚未发现。1981年文物普查时,在淄川区冶头乡递铺村西普云寺旧址发现署名毕际有撰文的《重修普云寺碑记》一方,1985年,笔者察看了普云寺旧址情况,并走访了村人群众,抄录了碑文。旧址现存碑两方,一为乾隆八年立的《普云寺整修庙宇序》,另一方即为《重修普云寺碑记》,该碑高179厘米,宽84厘米,厚36厘米,正面为碑文,阴面及两侧刻有参与重修的村庄及人名。
-
关键词
普云寺
青云寺
递铺
创修
文物普查
西铺村
蒲松龄集
名公巨卿
良非
路大荒
-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蒲松龄与丰泉乡王氏
被引量:2
- 5
-
-
作者
袁世硕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86年第1期87-99,共13页
-
文摘
据淄川邑乘,明清两代那里的名门大族有毕、张、王、高、孙、韩六姓。与蒲松龄关系较多的,除了西铺毕家,再就要算是城北二十华里的丰泉乡的王家了。
-
关键词
西铺
偶存草
世谱
蒲松龄集
狐鬼
岁贡生
王家
康熙十二年
蒲松龄研究集刊
聊斋志异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谈蒲松龄的诗——《聊斋诗集笺注》前言
被引量:1
- 6
-
-
作者
赵蔚芝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93年第Z1期199-219,共21页
-
文摘
蒲松龄不以诗著名,但并不是说他不长于诗。他的诗歌的艺术光辉,被他的小说《聊斋志异》掩盖了。他的一生,
-
关键词
聊斋诗集
聊斋志异
咏史
诗歌理论
爱情诗
淄川县
孙蕙
西铺
太史
暮春泛大明湖
-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蒲松龄与淄川经济
被引量:1
- 7
-
-
作者
赵怀珍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94年第3期89-91,117,共4页
-
文摘
蒲松龄与淄川经济赵怀珍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脸炙人口,蜚声中外,究其原因,除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外,他的超前意识、民主思想,如反对封建礼教,提倡婚姻自由;反对集权,倡导法制;反对贱商思想,要求发展商品经济;反对科举,希望选贤任能;反对苛政,主张清明政治...
-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艺术表现手法
婚姻自由
白秋练
罗刹海市
西铺村
超前意识
细侯
八至
至清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蒲松龄研究丛稿》
- 8
-
-
作者
无
-
机构
山东大学出版社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2022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
文摘
该书内容分为三辑,共收录论文二十七篇。第一辑为蒲松龄家世、生平、交游诸问题的考辨,收录论文十三篇。作者对蒲松龄之父蒲槃的生卒年、其主持诸子析箸的具体时间,蒲松龄初馆苏李庄王永胤家和康熙十一年(1672)是否在同邑西铺毕家设馆,康熙十七年(1678)蒲松龄在同邑忠信乡沈家河村设馆执教和与淄西沈氏、韩逢庥(字樾依)、赵金人(字晋石)、王牲(号鹿瞻)等人的交往,盛传一时的蒲松龄与李渔的交往,陈淑卿是蒲松龄之妾等问题分别作了考证.
-
关键词
西铺
康熙十七年
沈氏
李渔
蒲松龄
赵金人
十三篇
生卒年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蒲松龄传》中值得商榷的地方
- 9
-
-
作者
杨海儒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93年第Z1期7-34,共28页
-
文摘
日本学者前野直彬先生撰写的《蒲松龄传》,从1958年5月起到第二年7月曾在日本大修馆发行的《汉文教室》杂志第36号至46号中连载。后来前野直彬先生又根据路大荒编辑的《蒲松龄集》(包括《蒲柳泉先生年谱》)以及台湾刘阶平著的《蒲留仙传》等资料,对其旧稿进行修订并重新编写。
-
关键词
蒲松龄集
路大荒
聊斋诗集
淄川县
岁贡生
王渔洋
聊斋志异
西铺
第二年
王士
-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蒲松龄论集》序
- 10
-
-
作者
袁世硕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89年第2期1-5,共5页
-
文摘
五年前,王枝忠同志还是宁夏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我记得他的毕业论文的题目是《试论〈聊斋志异〉批判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宁夏大学教务处曾寄来让我写了份评阅意见。
-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王枝忠
宁夏大学
毕业论文
康熙十八年
西铺
唐人传奇
青柯
古镜记
狐鬼
-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谈蒲松龄的诗--《聊斋诗集笺注》前言(续)
- 11
-
-
作者
赵蔚芝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93年第Z2期213-225,共13页
-
文摘
个性突出蒲松龄诗歌中的作者形象,个性突出。这个形象,具有三个特点:他既是一个靠舌耕糊口的塾师,又是一个地方知识子中的头面人物。
-
关键词
聊斋诗集
新乐府
宫体诗
地方知识
即事名篇
秋兴八首
苏诗
西铺
乐府诗
汉乐府
-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蒲松龄著书处振衣阁准备修复
- 12
-
-
作者
佟孝骞
-
出处
《山东图书馆学刊》
1983年第4期8-,共1页
-
文摘
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一生著述很多,其中大部分著作是他在淄博周村的王村镇西铺毕际有家旧居的振衣阁完成的。此处由于年久失修,尤其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已大部坍塌,院内的蝴蝶松桔死。
-
关键词
西铺
著名文学家
王村镇
古代文化
领导部门
二万
周村区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穷棒子精神
- 13
-
-
-
出处
《华北电业》
2021年第S01期48-48,共1页
-
文摘
在唐山遵化市城东20公里处,有一个宁静的小山村,它就是西铺村。多少年来,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过着平淡而困苦的农耕生活。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这里的人民在合作化运动中以“三条驴腿”闹革命的“穷棒子精神”干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创造了亘古未有的奇迹,使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吸引了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界人士莅临参观考察。1956年,毛泽东主席曾高度赞扬他们“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
-
关键词
合作化运动
农耕生活
面朝黄土背朝天
西铺村
遵化市
参观考察
毛泽东
-
分类号
F4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乱了板眼 摔了茶碗
- 14
-
-
作者
崔俊涛
崔凤远
-
出处
《音乐爱好者》
1991年第5期39-39,共1页
-
文摘
蒲松龄有次偶尔路过王村庙会,见到当时还未成形的五音小戏秧歌腔的演出,不断赢得了群众的阵阵喝彩,不由茅塞顿开。之后,他即以更为浅显易懂的方言俗语,将“志异”中的诸多故事编成了说唱形式的《聊斋俚曲》,并把他修改完善了的《胭脂》、《姊妹易嫁》等多出曲目誊清交于附近村落专以卖艺为业的“三小戏”、“五人班”试演,深受群众喜爱,且迅速传播开去。一天,正值王村南邻的张古村举办玉皇阁庙会。身在西铺毕家教书的蒲松龄听他的弟子说,翌日将有西路很有名气的“自来喜”亲自领班并下场到庙会助兴,同时上演蒲松龄的《墙头记》,他不禁高兴万分,一夜都没睡好。好歹挨到启明星高挂中天,索性睁开闭目养神的双眼,一个鲤鱼打挺起身下床。
-
关键词
墙头记
西铺
姊妹易嫁
方言俗语
玉皇阁
燃灯
村南
浅显易懂
同台演出
次供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
-
题名一次难忘的汇报
- 15
-
-
作者
张金池
隆顺新
-
出处
《党史博采(上)》
2002年第7期37-38,共2页
-
文摘
位于燕山脚下的河北省遵化县(后撤县建市),是冀东的革命老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至今使人们难以忘怀。特别是早在建国初期,这里曾以“三条驴腿”起家的西铺王国藩穷棒子社,“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沙石峪而著称于世,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周恩来总理陪同国际友人曾于1966年和1967年先后两次到过遵化,
-
关键词
党和国家领导人
国际友人
沙石峪
遵化县
西铺
王国藩
国际社会
李良汉
纪登奎
县办工业
-
分类号
K8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毛泽东与王国藩领导的“穷棒子社”间的不解之缘
- 16
-
-
作者
曾文友
-
出处
《党史博采(上)》
2009年第4期29-30,52,共3页
-
文摘
伟人毛泽东多次对人讲述:"我是农民的儿子,自小过的就是农民的生活。"在毛泽东的生活中,保留着农民的生活习惯,也保留着与农民的诚挚感情,他关注与支持河北省遵化县农民王国藩在合作化运动中创办的"穷棒子社"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
关键词
王国藩
合作化运动
我是农民的儿子
遵化县
个体农业
西铺村
长葛县
勤俭办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大农
-
分类号
A75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F3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蒲松龄养生有术
- 17
-
-
-
出处
《天津政协公报》
2012年第10期52-52,共1页
-
文摘
蒲松龄知识渊博,才华横溢,而且精通医术和养生之道。蒲松龄非常重视养生,他配制了一种茶,叫"蜜饯菊桑茶",成分有蜂蜜、菊花、桑叶等,具有清热、消积、通血脉、健心脾的功效,喝过此茶的人无不赞叹。
-
关键词
蒲松龄故居
西铺
知识渊博
通血脉
隐园
周末报
消积
心脾
-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盘县红果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
- 18
-
-
-
机构
贵州省人民政府
-
出处
《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3年第9期17-18,共2页
-
文摘
黔府函[2013]153号六盘水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盘县红果镇行政区划调整分设亦资街道办事处和翰林街道办事处的请示》(六盘水府请[2013]35号)及附件收悉。现批复如下:一、同意从盘县红果镇析置亦资、翰林两个街道,析置后的红果镇、亦资街道、翰林街道所辖地域分别如下:
-
关键词
行政区划调整
亦资
石家庄村
黔府
月亮山
西铺村
关村
舍勒
水府
白岩
-
分类号
D625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老典型的新发展
- 19
-
-
作者
刘富贵
刘宝泉
-
出处
《党建》
1991年第10期44-45,共2页
-
文摘
河北遵化西铺村,50年代曾以"三条驴腿"走上合作化道路而驰名中外。如今,在党支部书记屈信的带领下,山村巨变,西铺人走上了更加富裕之路。西铺村是在1983年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虽然承包到户,但是没人敢冒发展商品生产这个风险。在一次党支部生活会上,屈信坚定地说:"现在群众想富不敢富,我们当干部的要带头致富,当群众敢富的时候,我们要为群众提供服务。
-
关键词
西铺村
屈信
富裕之路
党支部书记
贸易货栈
工副业
村办企业
发展远景
引滦入津工程
绿色企业
-
分类号
D2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穷棒子”新风采
- 20
-
-
作者
包永辉
-
出处
《瞭望》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7期11-12,共2页
-
文摘
提起“穷棒子”,人们立刻会想到河北省遵化县西铺村。50年代初期,这个村23户被称为“穷棒子”的贫农办社时,只买得起3/4头驴,故称“三条驴腿”。然而,凭着这“三条驴腿”,他们从山上取来了大批的生产资料,建设自己的新家园。毛主席对他们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穷棒子”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誉之为“整个国家的形象”。 悠悠岁月,星转斗移。今天,“穷棒子”们怎么样了呢?记者重访西铺时看到,这里的一切都是新的:新的山川新的村,新的生活新的人。
-
关键词
西铺村
悠悠岁月
遵化县
人说
三条
人均收人
极“左
小菜园
兔舍
屈信
-
分类号
D5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D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