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不朽的暗示来自童年”──西默斯·希尼的诗与他的童年 |
刘晓东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1 |
4
|
|
2
|
沼泽下的民族记忆与诗意沉思——西默斯·希尼《托兰人》的文化解读 |
白杰
尚婷
|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
2005 |
3
|
|
3
|
论西默斯·希尼对暴力的理论思考 |
张文斐
|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10 |
3
|
|
4
|
挖掘神奇的诗美──论西默斯·希尼的诗歌艺术 |
吾文泉
姚志勇
|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5 |
0 |
|
5
|
进入世界的词语——西默斯·希尼诗的语言形式与民族身份建构 |
杜心源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3
|
|
6
|
沉默的村庄──小海90年代诗歌创作简论 |
十品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7
|
希尼后期诗歌论 |
张莹
袁媛
|
《作家》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8
|
格律诗的现代波动:韵律与沉默--谈毕肖普对格律诗的现代运用 |
温丽姿
|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9
|
世界文坛动态 |
|
《译林》
北大核心
|
199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