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价值论”——与晏智杰同志商榷 被引量:4
1
作者 蒋绍进 罗郁聪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35-40,共6页
马克思分析商品价值不存在所谓三个暗含的前提条件。 1、商品价值是在交换中通过竞争和价格波动自发地形成的。没有价格波动就没有价值 ;价值只能形成于价格波动中。所以实际交换的条件不可能分析商品价值 ,只有发展了的商品经济才是马... 马克思分析商品价值不存在所谓三个暗含的前提条件。 1、商品价值是在交换中通过竞争和价格波动自发地形成的。没有价格波动就没有价值 ;价值只能形成于价格波动中。所以实际交换的条件不可能分析商品价值 ,只有发展了的商品经济才是马克思分析商品价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2、创造价值的前提是创造使用价值或物质财富。使用价值是人的劳动创造的。先进的生产设备不过提高人生产使用价值时的劳动生产率 ,而不是生产资料因此也会创造使用价值。由于生产资料不会创造使用价值 ,所以它不可能创造价值和利润 ,从而不存在马克思对生产资料所谓“不必付出代价”的假定 ;3、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 ,它只有量的差别 ,不存在质的差别 ,所以抽象劳动本来就没有科技含量。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与价值论无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生产要素价值论 晏智杰 生产资料 分配
下载PDF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不能取代和否定的——评“生产要素价值论”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文通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24,共9页
“生产要素价值论”是不正确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主要不在于解决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也不是一种仅仅考察“原始的实物交换”的理论。它既不是“狭义劳动价值论” ,也不是承认任何劳动都创造价值。我国长期以来轻视知识和排斥知识分子... “生产要素价值论”是不正确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主要不在于解决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也不是一种仅仅考察“原始的实物交换”的理论。它既不是“狭义劳动价值论” ,也不是承认任何劳动都创造价值。我国长期以来轻视知识和排斥知识分子的根源 ,不是劳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不可能取代劳动价值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价值理论 生产要素价值论 资本主义 剩余价值
下载PDF
科学地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研究——兼评用“要素价值论”来深化劳动价值论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乃圣 陈明 《东岳论丛》 2002年第1期11-12,共2页
“要素价值论”主张资本、土地等都是价值的源泉 ,这与事实不符 ,也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相违背 ;西方庸俗经济学提出“要素价值论” ,是为了用它来否认资本主义的剥削。因而 ,不能用“要素价值论”来深化劳动价值论。深化劳动价值论必... “要素价值论”主张资本、土地等都是价值的源泉 ,这与事实不符 ,也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相违背 ;西方庸俗经济学提出“要素价值论” ,是为了用它来否认资本主义的剥削。因而 ,不能用“要素价值论”来深化劳动价值论。深化劳动价值论必须坚持马克思的价值一元论 ;必须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正确认识 ,从而科学评价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及其创造价值问题 ;必须坚持理论的科学性与政策的功利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劳动 劳动价值论 要素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 西方庸俗经济学
下载PDF
劳动价值论与要素价值论 被引量:3
4
作者 余陶生 《青海师专学报》 1999年第2期45-50,共6页
在对待劳动价值论的问题上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探讨如何适应实践的要求来完善、发展劳动价值论;另一种是有意无意地从庸俗经济学那里寻找旧的理论武器来批评、最终用要素价值论采取代劳动价值论。本文就是针对朱健先生在《对传统劳动价... 在对待劳动价值论的问题上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探讨如何适应实践的要求来完善、发展劳动价值论;另一种是有意无意地从庸俗经济学那里寻找旧的理论武器来批评、最终用要素价值论采取代劳动价值论。本文就是针对朱健先生在《对传统劳动价值论几个观点的思考》(简称朱文)中提出的诘难而发表的几点看法:一、所谓使用价值在交换价值中的决定作用;二、所谓同一的人类劳动力不能创造等量的价值;三、所谓转形说与等价交换的矛盾;四、所谓等量要素创造等量价值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 劳动价值论 要素价值论
下载PDF
生产要素价值论与中国税制改革方向
5
作者 漆亮亮 《公共管理学报》 2004年第3期55-58,共4页
在简要说明生产要素价值论及其分配法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治税模式和治税理念。其中,新型的治税模式阐明了一国税收的理论征收上限以及各税收形式的价值来源,从而在理论上廓清了原有的一些错误认识。在新型的治税模式基础上又... 在简要说明生产要素价值论及其分配法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治税模式和治税理念。其中,新型的治税模式阐明了一国税收的理论征收上限以及各税收形式的价值来源,从而在理论上廓清了原有的一些错误认识。在新型的治税模式基础上又提出了能指引税制改革方向的三大新型治税理念。结合中国现实国情,提出了中国下一步税制改革应有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要素价值论 中国 税制改革 治税模式 治税理念 分配法则
下载PDF
劳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及要素财富论
6
作者 彭腾 《云梦学刊》 2004年第3期49-52,共4页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科学的价值理论,它是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是要素价值论的否定和扬弃。马克思否定了要素价值论,但并未否定要素财富论,其商品论实际上是劳动价值论和要素财富论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要素价值论 要素财富论
下载PDF
效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价值论再批判——兼析“科恩悖论” 被引量:2
7
作者 宋爱忠 《管理学刊》 CSSCI 2019年第3期11-18,共8页
将商品价值内涵界定为由当下社会必要劳动耗费决定的、在供需博弈中生成的商品的基本交换能力,共含了"劳动实体"与"交换关系"两本质因素,能够有效整合价值实体论与价值关系论之间的张力。立基于这一新界定,可知边... 将商品价值内涵界定为由当下社会必要劳动耗费决定的、在供需博弈中生成的商品的基本交换能力,共含了"劳动实体"与"交换关系"两本质因素,能够有效整合价值实体论与价值关系论之间的张力。立基于这一新界定,可知边际效用不是物的某种属性或主观感觉的变化,而是供需变动的结果,因此"边际效用价值论"之"新创"不过是"供需决定价值论"之陈词。同时亦可知,生产要素自然增值增加的主要不是由劳动耗费决定的它的基本交换能力,而是自然稀缺原材料的交换价值;至于先进机器使用导致的价值增加,则根源于复杂劳动耗费形成的商品在"供给—需求"交易结构中具有优势从而产生了较大交换能力,并将这种交换能力化整为零和流动转移,而非技术、设备等要素自动增值。此外,立足价值新内涵还可对"科恩悖论"和各种创新劳动价值论等观点展开新视域下的再批判与剖析,或能产生新的分析视角和理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价值 基本交换能力 效用价值论 生产要素价值论
下载PDF
从劳动价值论到生产要素价值论
8
作者 金志奇 《经济论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生产要素价值论 市场价值论 社会生产力
下载PDF
西方经济学要素价值论的哲学悖论
9
作者 程晓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9年第12期61-63,共3页
西方经济学把价值混同于使用价值,从货币出发去理解价值,把生产要素当作价值的源泉,形成了要素价值论。就价值的源泉而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更科学和客观的。在西方经济学中,劳动和资本仅仅成了生产要素,这不仅消解了人在社会历史... 西方经济学把价值混同于使用价值,从货币出发去理解价值,把生产要素当作价值的源泉,形成了要素价值论。就价值的源泉而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更科学和客观的。在西方经济学中,劳动和资本仅仅成了生产要素,这不仅消解了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也导致西方经济学内部对资本定义的莫衷一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避免了要素价值论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 要素价值论 悖论
下载PDF
生产要素价值论、“三位一体公式”与劳动价值论和我国按要素分配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启渭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7-10,共4页
生产要素价值论正在替代效用价值论在我国与劳动价值论相抗衡。在国内一些重要的权威的报章、电视台、杂志和出版物上都可听到这种声音。要素价值论是百年前“三位一体的公式”的翻版。马克思对三位一体公式有深刻的科学的批判。重温这... 生产要素价值论正在替代效用价值论在我国与劳动价值论相抗衡。在国内一些重要的权威的报章、电视台、杂志和出版物上都可听到这种声音。要素价值论是百年前“三位一体的公式”的翻版。马克思对三位一体公式有深刻的科学的批判。重温这一批判对认识要素价值论是有益的。我国今天的按要素分配 ,其理论依据与要素价值论理论完全不同 ,但也含有某些“异化”因素。解决异化问题 ,只有利用包含异化因素在内的一切力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要素价值论 三位一体公式 要素分配 劳动价值论 比较分析 中国
下载PDF
生产要素分配权与价值生产——兼驳要素价值论
11
作者 唯信 刘庆珊 《发展论坛》 2001年第12期27-30,共4页
关键词 生产要素分配权 价值生产 要素价值论 市场经济
下载PDF
我国改革实践对劳动价值论是证实还是证伪?——兼论要素价值论与生产要素分配制
12
作者 陶富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4期25-36,共12页
马克思唯物史观认为,劳动是人世间一切创造的源泉,活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科学技术发展是劳动创造性不断提高的集中表现,自然资源和作为资本的生产资料是劳动创造性得以发挥的条件。因而那种用“要素价值论”来取代“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唯物史观认为,劳动是人世间一切创造的源泉,活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科学技术发展是劳动创造性不断提高的集中表现,自然资源和作为资本的生产资料是劳动创造性得以发挥的条件。因而那种用“要素价值论”来取代“劳动价值论”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我国改革实践坚持和发展了以劳动价值论为核心的马克思资本理论。此二者是根本一致的。因而那种认为我国改革实践证伪了“劳动价值论”的观点,也是不能成立的。劳动所得神圣不可侵犯是“劳动价值论”所内含的社会主义分配意蕴,但它并非指劳动所得只归劳动者所有。因而不能以这种曲解为理由,用我国现阶段的“生产要素分配制”去否定“劳动价值论”和对“要素价值论”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改革实践 劳动价值论 要素价值论 生产要素分配制 证实 证伪
下载PDF
劳动价值论与新生产要素价值论初析
13
作者 姜启渭 《湖北社会科学》 2004年第10期154-155,共2页
新生产要素价值论是现象形态要素价值论。新生产要素价值论并不与劳动价值论对立,而是由它转化而来的。理论上不存在使得本质上的劳动价值论与现象形态上的要素价值论不能并存的障碍。采纳新生产要素价值论,有助于移植西方微观分配论、... 新生产要素价值论是现象形态要素价值论。新生产要素价值论并不与劳动价值论对立,而是由它转化而来的。理论上不存在使得本质上的劳动价值论与现象形态上的要素价值论不能并存的障碍。采纳新生产要素价值论,有助于移植西方微观分配论、宏观管理和国民收入调节论,从理论和实践上有利于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现象形态要素价值论 生产价格
下载PDF
要素价值论的误区
14
《社会科学论坛》 2001年第12期90-90,共1页
关键词 要素价值论 价值 价格 土地 资本 要素
下载PDF
关于劳动价值论和要素价值论的思考
15
作者 许平中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3年第3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要素价值论 中学 政治课 备课参考
下载PDF
深刻理解生产要素价值论
16
作者 张玉杰 《吉化党校学报》 2002年第1期9-10,58,共3页
劳动价值论指导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已经多年,劳动创造财富的理念根深蒂固,成为国民财富积累的秘诀。当今世界经济改革和文化革新的实践推进了对价值论的认识。社会分工越细,专业性就越强;社会分工越细,社会化生产联系就越。
关键词 世界经济 生产要素价值论 社会分工 国民财富 劳动价值论 文化革新 建设事业 对价 新的实践 革命
下载PDF
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不是西方的生产要素价值论
17
作者 裴小革 《政治课教学》 2003年第8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要素分配 生产要素价值论 收入分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分配制度 生产要素贡献
下载PDF
劳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中若干问题辨析——兼评《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辩证关系》一文 被引量:10
18
作者 许成安 杨青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共6页
价值理论如果以价值决定与价值源泉为标准,可分为劳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均衡价值(价格)论四大类;从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来看,价值理论可分供给价值论、需求价值论和供求混合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并非都来源于... 价值理论如果以价值决定与价值源泉为标准,可分为劳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均衡价值(价格)论四大类;从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来看,价值理论可分供给价值论、需求价值论和供求混合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并非都来源于斯密理论;特别是以效用和稀少性为基础的主观边际效用价值论,虽早于18世纪就形成,但却不是出现在斯密的著作中。斯密是一个客观的供给价值论者;而且斯密的价值理论并不矛盾,他主张由购得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至于要素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则是分析视角和实质内涵完全迥异的两种价值理论。在供给价值理论方面,需要实现劳动价值论向要素价值论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要素价值论 效用价值论 供给价值 需求价值 比较
原文传递
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 被引量:7
19
作者 余陶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3期289-293,共5页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社会主义条件下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不同特点。把物化劳动创造价值作为我国现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根据 ,必然把各生产要素所有者取得的收入的源泉归于各生产要素都创造了价...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社会主义条件下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不同特点。把物化劳动创造价值作为我国现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根据 ,必然把各生产要素所有者取得的收入的源泉归于各生产要素都创造了价值 ,从而否定劳动价值论 ,最终滑向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生产要素分配 劳动价值论 物化劳动 社会主义 相对剩余价值 商品价值 要素价值论
下载PDF
再论要素创造价值论的理论缺陷
20
作者 张帅 张世明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49-50,共2页
价值论是经济研究中的经典命题,对价值构成要素及其形式变化的不同解释即为不同的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新古典经济学的要素价值论是典型代表。两种价值论在本质构成与发展前途上有巨大差别,不能简单调和。但随着全球市场经济... 价值论是经济研究中的经典命题,对价值构成要素及其形式变化的不同解释即为不同的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新古典经济学的要素价值论是典型代表。两种价值论在本质构成与发展前途上有巨大差别,不能简单调和。但随着全球市场经济范围的扩大,意识形态领域与现实政治层面弱化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制度之争,使两类价值论的直接对抗减少,调和或直接"创新"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层出不穷。这些弱化了对要素创造价值论错误、不彻底、不科学的内容批判,不仅没有规避其理论误区,并带来误导劳动价值论的危害。对此,应该明确,上述调和或"创新"不符合劳动价值论的原则,其实质是用要素创造价值论改造或取代劳动价值论,不能成为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方向。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应彻底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原则,坚持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基础,从要素创造价值论的不彻底性、理论误区及理论实质角度展开批判,反对要素创造价值论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要素价值论 批判 理论缺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