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要素分工论 被引量:26
1
作者 方勇 戴翔 张二震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8-96,238,共9页
当代国际分工正从产品分工向要素分工发展,这种分工的边界是生产要素,是价值链上具有劳动要素密集、资本要素密集、技术要素密集或其他要素密集性质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分工。要素分工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和贸易活动的必然结果... 当代国际分工正从产品分工向要素分工发展,这种分工的边界是生产要素,是价值链上具有劳动要素密集、资本要素密集、技术要素密集或其他要素密集性质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分工。要素分工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和贸易活动的必然结果,其实质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资源整合。在要素分工条件下,各国的优势更多地体现为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上的优势,国际分工利益不再取决于进口什么、出口什么,而是取决于以什么样的要素参与什么层次的国际分工,对整个价值链的控制能力有多少。中国应努力培育高级生产要素,提升企业整合各类先进要素进行创新活动和全球化经营的能力,不断提高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分工 要素分工 跨国公司 价值链 国际贸易格局
下载PDF
要素分工与中国开放战略的选择 被引量:38
2
作者 张二震 方勇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15,共7页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发展到当代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其内在动因是当代国际分工形式正在从产品分工向要素分工发展。在要素分工环境中,决定现在和未来中国在国际分工交换中所获利益的,不再取决于...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发展到当代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其内在动因是当代国际分工形式正在从产品分工向要素分工发展。在要素分工环境中,决定现在和未来中国在国际分工交换中所获利益的,不再取决于进口什么、出口什么,而是参与了什么层次的国际分工,是以什么样的要素、什么层次的要素参与国际分工,对整个价值链的控制能力有多少。中国必须适应要素分工的发展环境,确定合适的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要素分工 贸易投资一体化 发展战略
下载PDF
要素分工、开放发展与长三角全面小康建设的基本经验 被引量:7
3
作者 张二震 戴翔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7-83,共7页
长三角地区开放发展是在全球要素分工深入演进背景下开始的。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廉价优质劳动力等比较优势,长三角地区抓住了全球要素分工带来的战略机遇,在不断扩大开放中获得了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奠定了全面小康建设的经济基础... 长三角地区开放发展是在全球要素分工深入演进背景下开始的。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廉价优质劳动力等比较优势,长三角地区抓住了全球要素分工带来的战略机遇,在不断扩大开放中获得了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奠定了全面小康建设的经济基础。这是长三角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宝贵的基本经验之一。面临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长三角地区应适时调整开放发展战略,抓住新的战略机遇,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和层次,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要素分工 全面小康建设
下载PDF
要素分工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徐毅 《世界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19,共5页
要素分工的发展使国际贸易表现出两个新特点:一是世界市场交换的中间产品比重大大增加;二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比例不断上升。文章采用一个扩展的李嘉图模型对要素分工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要素分工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 要素分工的发展使国际贸易表现出两个新特点:一是世界市场交换的中间产品比重大大增加;二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比例不断上升。文章采用一个扩展的李嘉图模型对要素分工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要素分工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并从中获利的机会,同时也提高了分工参与国的整体利益。对于发展中大国而言,积极发展国内的要素分工是减轻国际市场依赖的一个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分工 李嘉图模型 发展中国家
下载PDF
全球化、要素分工与中国的战略 被引量:1
5
作者 侯臣 张翔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8X期10-11,共2页
二次大战后,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发生了变化,其特点是各国以各自的比较优势参加国际分工,逐渐形成了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即产业间的国际分工。随着国际分工、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特别是资本流动的深入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与国际合... 二次大战后,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发生了变化,其特点是各国以各自的比较优势参加国际分工,逐渐形成了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即产业间的国际分工。随着国际分工、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特别是资本流动的深入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与国际合作方式日益融为一体,并表现为贸易投资一体化。我们应利用发展中大国的地位,在WTO的框架内,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进程,并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不断开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要素分工 中国的战略
下载PDF
论贸易投资一体化与要素分工
6
作者 王春晖 牟欣伟 《现代商业》 2009年第14期101-101,共1页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是相互背离的,新古典国际贸易模型的框架完全排斥了直接投资的存在而解释投资的种种理论所采取的分析框架也难以容纳和解释国际贸易,但事实表明,贸易和投资不仅共存,而且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是相互背离的,新古典国际贸易模型的框架完全排斥了直接投资的存在而解释投资的种种理论所采取的分析框架也难以容纳和解释国际贸易,但事实表明,贸易和投资不仅共存,而且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不仅对国际分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也提出了挑战。在分析国际分工变化的基础上,本文就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投资一体化 要素分工 国际贸易理论
下载PDF
要素分工、贸易顺差及贸易收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何河 周长富 王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42,共10页
贸易顺差和贸易收益问题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贸易投资一体化的日益盛行,古典贸易理论已经无法解释当今的贸易现象和贸易收益分配问题。基于中间产品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内部贸易的角度,短期内,高储蓄率是中国贸易... 贸易顺差和贸易收益问题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贸易投资一体化的日益盛行,古典贸易理论已经无法解释当今的贸易现象和贸易收益分配问题。基于中间产品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内部贸易的角度,短期内,高储蓄率是中国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长期来看,中间产品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贸易是中国贸易顺差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中国的垂直专业化份额较低,巨额的贸易顺差并没有为中国带来福利的改进,反而使得中国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出现了福利净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分工 贸易顺差 贸易收益
下载PDF
要素分工条件下印度软件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8
作者 顾啸凌 《科技经济市场》 2008年第1期52-53,共2页
印度软件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在90年代初自由化改革以来飞速发展,特别是在软件出口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软件出口国。与此同时,要素分工逐渐成为国际分工的新趋势,本文分析了在此国际分工大环境下,印度软件业独特的... 印度软件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在90年代初自由化改革以来飞速发展,特别是在软件出口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软件出口国。与此同时,要素分工逐渐成为国际分工的新趋势,本文分析了在此国际分工大环境下,印度软件业独特的发展模式,探讨其对于我国软件业的借鉴作用,试探寻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软件业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分工 印度 中国 软件业 发展模式
下载PDF
全球要素分工背景下的中国产业转型升级 被引量:104
9
作者 金京 戴翔 张二震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7-69,共13页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西方产业技术的转移和扩散,中国以开放的姿态主动接受和积极融合,抓住了全球要素分工所带来的战略机遇,从而实现了产业发展的"开阔地式推进"乃至升级。然而,简单纳入全球要素分工体系的传统发展道路,也带来...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西方产业技术的转移和扩散,中国以开放的姿态主动接受和积极融合,抓住了全球要素分工所带来的战略机遇,从而实现了产业发展的"开阔地式推进"乃至升级。然而,简单纳入全球要素分工体系的传统发展道路,也带来了不平衡、不协调以及对资源环境过度消耗和损害等不可持续问题,中国产业发展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而全球要素分工深入演进所表现出的全球产业链长度进一步延伸、高端要素跨国流动性日益增强,以及跨国公司基于发展中经济体的"逆向创新"战略等当代趋势特征,又与目前中国产业发展现实阶段所决定的演进方向和升级趋势具有高度一致性,从而为中国融入全球要素分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但与前一阶段简单"纳入"的要求不同,新一轮的开放要求中国进一步"扎根"全球要素分工体系。为此,中国产业发展不仅要有脚踏实地从事实业生产和技术创新的耐心,更要有扎扎实实用好现实比较优势、遵循循序渐进规律性的耐心。如此,才有可能抓住新机遇,依托高级要素的培育和国际先进要素的引进,不断提升中国企业整合全球要素进行创新活动和全球化经营的能力,从而促进产业进一步发展和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要素分工 产业升级 比较优势
原文传递
要素分工下贸易保护效应与中美贸易摩擦的长期应对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雨 戴翔 张二震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53,70,共7页
全球要素分工的兴起和发展,使得传统贸易保护措施的效果大打折扣,企图采用传统贸易保护措施实现产业保护和遏制对手发展,很难奏效。世界各国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中有他,他中有你我"的利益格局,"贸易战没有赢家... 全球要素分工的兴起和发展,使得传统贸易保护措施的效果大打折扣,企图采用传统贸易保护措施实现产业保护和遏制对手发展,很难奏效。世界各国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中有他,他中有你我"的利益格局,"贸易战没有赢家""合则两利、斗则双输",已经为现实所证明。由于客观上中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贸易摩擦对中国损害更大。中美经贸摩擦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必须寻求应对中美经贸摩擦的长期对策。一方面,我们要在适当"让利"中加强要素分工合作,加强美国企业和中国之间经济和利益关系,防止中美经济"脱钩";另一方面,加快发展与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全球要素分工合作,以实现我国价值链、供应链、服务链、产业链和技术链在其他外部空间的扩展、转移和重组,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分工 贸易保护 中美经贸摩擦
原文传递
全球要素分工与中国出口贸易利益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林玲 余娟娟 《国际经贸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6-45,共10页
文章利用贸易附加值模型测算了我国制造部门及细分行业在1994~2008年间出口贸易利益水平,并进行总量与行业的趋势分析,发现我国制造业近十几年来的总出口附加值比率长期锁定在[30.31%,36.41%]区间内,均值为32.98%。在细分行业中,加工... 文章利用贸易附加值模型测算了我国制造部门及细分行业在1994~2008年间出口贸易利益水平,并进行总量与行业的趋势分析,发现我国制造业近十几年来的总出口附加值比率长期锁定在[30.31%,36.41%]区间内,均值为32.98%。在细分行业中,加工贸易特征明显,尤其是所谓的"高科技"产业的贸易附加值比重相对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分工 贸易利益 贸易附加值
原文传递
要素分工新发展与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战略调整 被引量:22
12
作者 戴翔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5-93,共9页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抓住了全球要素分工发展带来的战略机遇,实现了开放型经济的高速增长。当前,面临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亟待发展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总体来看,在商品和一般性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已基本实现自由化后,全球要素分工演...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抓住了全球要素分工发展带来的战略机遇,实现了开放型经济的高速增长。当前,面临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亟待发展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总体来看,在商品和一般性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已基本实现自由化后,全球要素分工演进呈现出以"逆向创新""、研发国际化"等为主要表现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全球经济规则正在从以往"边境开放"向"境内开放"的高标准化方向发展。面临上述变化,中国必须尽快实现六个方面的战略转变,即在行为方式上,实现从主动融合向积极推动的战略转变;在要素集聚上,实现从一般要素向创新要素的战略转变;在资源整合上,实现从单向引进向双向循环的战略转变;在产业领域上,实现从制造领域向服务拓展的战略转变;在开放政策上,实现从优惠政策向竞争政策的战略转变;在规则制度上,实现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的战略转变。如此,才能抓住新一轮全球要素分工演变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迈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分工 开放型经济 高水平
原文传递
要素分工对国际经济周期传导的影响——来自中国与东亚9国(地区)间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
13
作者 顾国达 任祎卓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5-106,共12页
本文在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基础上设定的产品内分工对国际经济周期传导的理论命题及推论,运用1991-2014年中国与东亚9国(地区)间的行业面板数据进行了检验。结论表明:(1)随着资本、技术、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的垂直专业化程度呈阶梯性下... 本文在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基础上设定的产品内分工对国际经济周期传导的理论命题及推论,运用1991-2014年中国与东亚9国(地区)间的行业面板数据进行了检验。结论表明:(1)随着资本、技术、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的垂直专业化程度呈阶梯性下降,它们对国际经济周期的影响亦随之依次呈阶梯性减弱以至为负。(2)强流动要素中间产品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的影响大于弱流动要素中间产品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的影响,而这主要取决于要素中间产品的要素替代弹性和中间产品替代弹性的"两个弹性"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分工 产品内分工 要素中间产品 经济周期协动性
原文传递
要素分工与我国贸易顺差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熊宇 《国际经贸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29,共5页
文章讨论了我国贸易顺差与我国以廉价劳动力要素参与国际要素分工之间的关系,认为贸易顺差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以廉价劳动力要素参与国际要素分工。若要从根本上解决或者缓解贸易顺差,需要提升我国的要素禀赋,以更高级的要素参与国际... 文章讨论了我国贸易顺差与我国以廉价劳动力要素参与国际要素分工之间的关系,认为贸易顺差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以廉价劳动力要素参与国际要素分工。若要从根本上解决或者缓解贸易顺差,需要提升我国的要素禀赋,以更高级的要素参与国际要素分工,参与国际产品价值链的更高级阶段,从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生产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要素分工 贸易顺差
原文传递
全球化、要素分工与中国的战略 被引量:29
15
作者 张二震 《经济界》 2005年第5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要素分工 世界经济发展 国际分工 半殖民地 中国 必然结果 帝国主义 分工格局
原文传递
《要素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评介
16
作者 金碚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在全球化新时代,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情况,国际贸易理论也有了新发展。最近,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戴翔和张二震合著的《要素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人民出版社,2017年7月)一书,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作者认为,... 在全球化新时代,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情况,国际贸易理论也有了新发展。最近,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戴翔和张二震合著的《要素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人民出版社,2017年7月)一书,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作者认为,要素流动成为当代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特征,“要素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以假定生产要素国际间不流动为前提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对当代国际贸易新现象新问题缺乏解释力,国际贸易理论亟待创新。该书具有显著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要素分工 人民出版社 经济全球化 评介 要素流动 国际分工 生产要素
原文传递
要素分工、制度型开放和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21
17
作者 戴翔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3-98,共6页
在全球要素分工条件下,一国能够集聚和使用何种层次和质量的生产要素,决定了其出口贸易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我国要实现出口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高质量和高层次的生产要素做支撑,这就要求我国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 在全球要素分工条件下,一国能够集聚和使用何种层次和质量的生产要素,决定了其出口贸易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我国要实现出口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高质量和高层次的生产要素做支撑,这就要求我国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为"规则等制度型开放"。"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的本质是"边境开放",其核心作用是为商品和要素跨国流动"开放门户",这有助于实现一般性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但难以对高端和创新性生产要素产生足够吸引力和集聚力。"制度型开放"本质上属于"境内开放",强调基本政策举措和规则体系与国际标准实现对接乃至引领新一轮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打造吸引、集聚和培育高端生产要素所必需的"软环境"。据此,通过深化改革实现体制机制的不断优化,加快推动规则等制度型开放,是新形势和新阶段中国实现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分工 制度型开放 出口贸易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要素流动条件下国际分工演进新趋势:兼评《要素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幼文 《世界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2-134,共3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际直接投资不仅替代着国际贸易,而且创造和改变着国际贸易,使得各国经济形成了更加紧密的联系,从而把经济全球化推进到了更高级的发展阶段。国际直接投资的核心并非是单纯的货币国际转移,而是以资...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际直接投资不仅替代着国际贸易,而且创造和改变着国际贸易,使得各国经济形成了更加紧密的联系,从而把经济全球化推进到了更高级的发展阶段。国际直接投资的核心并非是单纯的货币国际转移,而是以资本为载体的一揽子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理论 要素分工 分工演进 要素流动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国际直接投资 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发展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要素分工与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二震 戴翔 《思想理论战线》 2022年第1期118-127,139,共11页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并日益凸显其价值。与其他生产要素相比,数据由于其特殊属性对以要素分工为特征的当代国际分工不仅具有强化作用,而且会推动其向新的方向演进。数字经济的兴起,为中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并日益凸显其价值。与其他生产要素相比,数据由于其特殊属性对以要素分工为特征的当代国际分工不仅具有强化作用,而且会推动其向新的方向演进。数字经济的兴起,为中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强大推动力。如果说,中国前一轮对外开放抓住了全球要素分工演进带来的战略机遇,取得了巨大成就,那么新阶段中国实施高水平开放,必须抓住数字技术带来的新机遇,在推动和引领新时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为此,我们要在加快构建开放协同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安全高效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体系、布局数字经济领域中的重大科技项目、培育高端高效的数字经济等方面进行前瞻性布局,并尽快取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要素分工 高水平开放 制度型开放
原文传递
分工与贸易利益:理论演进与中国经验 被引量:7
20
作者 代中强 梁俊伟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4-108,共5页
分工起因于人类进行交换的偏好,分工与贸易不可分。通过对经济学文献的梳理发现,伴随着分工的不断深化,贸易利益的内涵也不断拓展。在要素分工模式下,贸易利益体现在:(1)满足人类多样化偏好;(2)资源配置效率提高;(3)企业、产业组织技术... 分工起因于人类进行交换的偏好,分工与贸易不可分。通过对经济学文献的梳理发现,伴随着分工的不断深化,贸易利益的内涵也不断拓展。在要素分工模式下,贸易利益体现在:(1)满足人类多样化偏好;(2)资源配置效率提高;(3)企业、产业组织技术效率提高;(4)贸易外部效应,如技术外溢、制度变迁等。贸易利益(3)、(4)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工 贸易利益 要素分工 贸易外部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