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近20年来秦岭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
9
1
作者
赵志平
关潇
+4 位作者
李果
翟俊
汉瑞英
李俊生
吴晓莆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7-193,共7页
该文利用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 1990、2000和2010年3期TM遥感图像,结合野外调查和人机交互的解译方法生成秦岭地区1990、2000和2010年3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揭示近20年来秦岭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趋势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秦岭地...
该文利用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 1990、2000和2010年3期TM遥感图像,结合野外调查和人机交互的解译方法生成秦岭地区1990、2000和2010年3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揭示近20年来秦岭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趋势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秦岭地区土地利用/覆被主要类型为落叶阔叶林,其次为耕地,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水体湿地和居民地与建设用地面积较小。1990-2000年该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主要为落叶阔叶林转变为耕地、水体湿地转变为耕地和落叶阔叶林,2000-2010年该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主要为耕地转变为落叶阔叶林、水体湿地和居民地与建设用地。1990-2000年秦岭地区覆被状况总体变差,共有15个县覆被状况变好,28个县覆被状况变差。2000-2010年秦岭地区覆被状况总体变好,共有36个县覆被状况变好,7个县覆被状况变差。围绕耕地的人类活动是该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导因子,温度和降水量变化也是该区土地利用/覆被和植被覆盖状况变化的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覆被
转类矩阵
覆被状况指数
秦岭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30年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变化分析
被引量:
18
2
作者
陈浩
赵志平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0-399,共10页
本文利用三江源地区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80年代末和2004年三期土地覆被的数据,分析了三江源18个自然保护区3个圈层的2004年的土地覆被类型特征,以及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80年代末至2004年土地覆被类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江源1...
本文利用三江源地区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80年代末和2004年三期土地覆被的数据,分析了三江源18个自然保护区3个圈层的2004年的土地覆被类型特征,以及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80年代末至2004年土地覆被类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江源18个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均以草地为主,2004年草地占保护区面积的65.68%,其中,约古宗列保护区最高,为83.0%,格拉丹东保护区最低31.48%。2004年18个保护区土地覆被状况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玛可河>多可河>江西>麦秀>中铁-军工>白扎>东仲>通天河沿>年保玉则>阿尼玛卿>昂赛>扎陵湖-鄂陵湖>当曲>果宗木查>星星海>索加-曲麻河>约古宗列>格拉丹东。1970年中后期至2004年土地覆被动态度大小依次为:星星海>扎陵湖-鄂陵湖>玛可河>多可河>年保玉则>江西>白扎>麦秀>阿尼玛卿>通天河沿>果宗木查>中铁-军工>约古宗列>索加-曲麻河>当曲>格拉丹东>昂赛>东仲。1970年中后期以来,18个保护区中有14个的土地覆被状况是变差的,按转差程度依次是星星海>阿尼玛卿>扎陵湖-鄂陵湖>年保玉则>多可河>白扎>约古宗列>通天河沿>索加-曲麻河>果宗木查>麦秀>中铁-军工>昂赛>东仲;有四个保护区的覆被状况有所好转,分别是当曲、格拉丹东、玛可河、江西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自然保护区
土地
覆被状况指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榆林市土地利用/覆被时空格局变化及退耕还林工程对其的效应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亮彦
黎雅楠
范鸿建
《自然资源情报》
2022年第9期37-44,共8页
本文利用1980s(20世纪80年代末)、2000年和2020年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监测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覆被状况指数,探究了榆林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规律,并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对其的效应。结果表明,榆林市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本文利用1980s(20世纪80年代末)、2000年和2020年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监测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覆被状况指数,探究了榆林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规律,并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对其的效应。结果表明,榆林市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1980s—2020年间,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绝对变化量排序依次为:未利用地>草地>建设用地>耕地>林地>水域。耕地面积出现了先增加后减少、未利用地减少及林草地面积增加的现象,与退耕还林工程密切相关;建设用地面积在1980s—2000年间缓慢增加,2000年后显著增加,与城镇化发展的过程相符;水域面积的持续减少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榆林市1980s、2000年、2020年覆被状况指数均值分别为47.00、49.55和51.06,均属于3级水平,覆被状况指数保持持续上升趋势。榆林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影响,其中退耕还林工程和城镇化发展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市
土地利用/
覆被
转移矩阵
覆被状况指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30年来三江源地区土地覆被与宏观生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
85
4
作者
邵全琴
赵志平
+1 位作者
刘纪远
樊江文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39-1451,共13页
利用1970年代中后期MSS图像和1980年代末、2004年以及2008年三期TM图像并结合野外调查,获得三江源地区四期土地覆被空间数据集,提出了土地覆被转类指数和土地覆被状况指数,以表征该区域生态变化的趋势。通过计算土地覆被转类途径和幅度...
利用1970年代中后期MSS图像和1980年代末、2004年以及2008年三期TM图像并结合野外调查,获得三江源地区四期土地覆被空间数据集,提出了土地覆被转类指数和土地覆被状况指数,以表征该区域生态变化的趋势。通过计算土地覆被转类途径和幅度、土地覆被转类指数和土地覆被状况指数,分析青海三江源地区1970年代中后期以来土地覆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反映的宏观生态状况变化。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近30年平均土地覆被状况指数为38.20,土地覆被状况为4级,其中黄河流域最好,其次为澜沧江流域,长江流域最差;三江源地区土地覆被转类,在1970s~1990s和1990s~2004年两个时段,均主要以高生态级别向低生态级别转移为主,2004~2008年时段,主要以低生态级别向高生态级别转移为主;由土地覆被状况指数变化率和土地覆被转类指数,可以反映出近30年来三江源地区土地覆被和宏观生态状况,总体上经历了变差(1970s~1990s时段土地覆被状况指数变化率Zc为-0.63,土地覆被转类指数LCCI为-0.58)—显著变差(1990s~2004时段Zc为-0.94,LC-CI为-1.76)—略有好转(2004~2008时段Zc为0.06,LCCI为0.33)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过程前、中期主要受到气候变化和草地载畜压力共同驱动的影响,后期则叠加了生态建设工程的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土地
覆被状况指数
转类
指数
转类途径
原文传递
题名
近20年来秦岭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
9
1
作者
赵志平
关潇
李果
翟俊
汉瑞英
李俊生
吴晓莆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7-193,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寒草地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适应性管理研究与示范(2016YFC0501904)
文摘
该文利用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 1990、2000和2010年3期TM遥感图像,结合野外调查和人机交互的解译方法生成秦岭地区1990、2000和2010年3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揭示近20年来秦岭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趋势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秦岭地区土地利用/覆被主要类型为落叶阔叶林,其次为耕地,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水体湿地和居民地与建设用地面积较小。1990-2000年该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主要为落叶阔叶林转变为耕地、水体湿地转变为耕地和落叶阔叶林,2000-2010年该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主要为耕地转变为落叶阔叶林、水体湿地和居民地与建设用地。1990-2000年秦岭地区覆被状况总体变差,共有15个县覆被状况变好,28个县覆被状况变差。2000-2010年秦岭地区覆被状况总体变好,共有36个县覆被状况变好,7个县覆被状况变差。围绕耕地的人类活动是该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导因子,温度和降水量变化也是该区土地利用/覆被和植被覆盖状况变化的驱动因子。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覆被
转类矩阵
覆被状况指数
秦岭地区
Keywords
land use/cover
transformation matrix
land cover condition index
Qinling Region
分类号
X82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P94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30年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变化分析
被引量:
18
2
作者
陈浩
赵志平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出处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0-399,共10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C08B00)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ZCX2-XB2-06-03)
文摘
本文利用三江源地区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80年代末和2004年三期土地覆被的数据,分析了三江源18个自然保护区3个圈层的2004年的土地覆被类型特征,以及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80年代末至2004年土地覆被类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江源18个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均以草地为主,2004年草地占保护区面积的65.68%,其中,约古宗列保护区最高,为83.0%,格拉丹东保护区最低31.48%。2004年18个保护区土地覆被状况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玛可河>多可河>江西>麦秀>中铁-军工>白扎>东仲>通天河沿>年保玉则>阿尼玛卿>昂赛>扎陵湖-鄂陵湖>当曲>果宗木查>星星海>索加-曲麻河>约古宗列>格拉丹东。1970年中后期至2004年土地覆被动态度大小依次为:星星海>扎陵湖-鄂陵湖>玛可河>多可河>年保玉则>江西>白扎>麦秀>阿尼玛卿>通天河沿>果宗木查>中铁-军工>约古宗列>索加-曲麻河>当曲>格拉丹东>昂赛>东仲。1970年中后期以来,18个保护区中有14个的土地覆被状况是变差的,按转差程度依次是星星海>阿尼玛卿>扎陵湖-鄂陵湖>年保玉则>多可河>白扎>约古宗列>通天河沿>索加-曲麻河>果宗木查>麦秀>中铁-军工>昂赛>东仲;有四个保护区的覆被状况有所好转,分别是当曲、格拉丹东、玛可河、江西保护区。
关键词
三江源
自然保护区
土地
覆被状况指数
Keywords
Three River Source Region
nature reserve
land cover condition index
分类号
X3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榆林市土地利用/覆被时空格局变化及退耕还林工程对其的效应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亮彦
黎雅楠
范鸿建
机构
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
出处
《自然资源情报》
2022年第9期37-4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旱区果树冠层-根区水分运移规律及耦合模型构建”(编号:42167039)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高分辨率高精度PM/污染对城市三维景观格局的响应机制”(编号:2021JM-447)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内部项目“全域土地整治背景下的生态环境时空变化及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编号:DJNY2021-33)。
文摘
本文利用1980s(20世纪80年代末)、2000年和2020年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监测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覆被状况指数,探究了榆林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规律,并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对其的效应。结果表明,榆林市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1980s—2020年间,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绝对变化量排序依次为:未利用地>草地>建设用地>耕地>林地>水域。耕地面积出现了先增加后减少、未利用地减少及林草地面积增加的现象,与退耕还林工程密切相关;建设用地面积在1980s—2000年间缓慢增加,2000年后显著增加,与城镇化发展的过程相符;水域面积的持续减少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榆林市1980s、2000年、2020年覆被状况指数均值分别为47.00、49.55和51.06,均属于3级水平,覆被状况指数保持持续上升趋势。榆林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影响,其中退耕还林工程和城镇化发展占主导地位。
关键词
榆林市
土地利用/
覆被
转移矩阵
覆被状况指数
Keywords
Yulin
land use/cover
transfer matrix
cover status index
分类号
TP7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F30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326.2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30年来三江源地区土地覆被与宏观生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
85
4
作者
邵全琴
赵志平
刘纪远
樊江文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39-1451,共13页
基金
国家973计划项目(2009CB421105)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ZCX2-XB2-06-0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C08B00)
文摘
利用1970年代中后期MSS图像和1980年代末、2004年以及2008年三期TM图像并结合野外调查,获得三江源地区四期土地覆被空间数据集,提出了土地覆被转类指数和土地覆被状况指数,以表征该区域生态变化的趋势。通过计算土地覆被转类途径和幅度、土地覆被转类指数和土地覆被状况指数,分析青海三江源地区1970年代中后期以来土地覆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反映的宏观生态状况变化。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近30年平均土地覆被状况指数为38.20,土地覆被状况为4级,其中黄河流域最好,其次为澜沧江流域,长江流域最差;三江源地区土地覆被转类,在1970s~1990s和1990s~2004年两个时段,均主要以高生态级别向低生态级别转移为主,2004~2008年时段,主要以低生态级别向高生态级别转移为主;由土地覆被状况指数变化率和土地覆被转类指数,可以反映出近30年来三江源地区土地覆被和宏观生态状况,总体上经历了变差(1970s~1990s时段土地覆被状况指数变化率Zc为-0.63,土地覆被转类指数LCCI为-0.58)—显著变差(1990s~2004时段Zc为-0.94,LC-CI为-1.76)—略有好转(2004~2008时段Zc为0.06,LCCI为0.33)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过程前、中期主要受到气候变化和草地载畜压力共同驱动的影响,后期则叠加了生态建设工程的驱动作用。
关键词
三江源
土地
覆被状况指数
转类
指数
转类途径
Keywords
land cover condition index
land cover condition change index
direction and extent of land cover change
source region of three rivers
分类号
F30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205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近20年来秦岭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遥感分析
赵志平
关潇
李果
翟俊
汉瑞英
李俊生
吴晓莆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近30年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变化分析
陈浩
赵志平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榆林市土地利用/覆被时空格局变化及退耕还林工程对其的效应
杨亮彦
黎雅楠
范鸿建
《自然资源情报》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近30年来三江源地区土地覆被与宏观生态变化特征
邵全琴
赵志平
刘纪远
樊江文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
8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