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见危不助犯罪化立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叶慧娟 徐留成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4-90,共7页
见危不助罪多见于国外立法,但不同国家与地区关于此罪的规定各有不同,涉及救助的危险前提、危险的紧急程度、救助者的适格问题、救助条件限定及保护法益等方面。欧陆国家与英美法系国家在见危不助行为犯罪化问题上的态度较为不同。学界... 见危不助罪多见于国外立法,但不同国家与地区关于此罪的规定各有不同,涉及救助的危险前提、危险的紧急程度、救助者的适格问题、救助条件限定及保护法益等方面。欧陆国家与英美法系国家在见危不助行为犯罪化问题上的态度较为不同。学界从行为自由、法律强制与道德义务、刑法因果关系、立法的司法实践可能性等方面对见危不助行为是否应当犯罪化进行的探讨,体现出不同立法背景与理论基础对犯罪化的价值选择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危不助 犯罪化 国外立法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法益还是规范:见危不助究竟侵害了什么?——以德国刑法典323条c为基点 被引量:12
2
作者 贾健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8-213,共6页
法益说无法解释德国刑法第323条c"见危不助罪"的可罚性。在当前风险社会与陌生人社会并存的状态下,刑法需要设立一种"团结、互助的义务",而只有在规范论中,才能很好地解释见危不助罪的可罚性,见危不助行为侵犯了一... 法益说无法解释德国刑法第323条c"见危不助罪"的可罚性。在当前风险社会与陌生人社会并存的状态下,刑法需要设立一种"团结、互助的义务",而只有在规范论中,才能很好地解释见危不助罪的可罚性,见危不助行为侵犯了一种历史性、社会性和伦理性形成的"相互救助以保全群体"的制度性期待,也能够自洽地解释实践中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危不助 可罚性 法益 制度性期待
下载PDF
刑法框架下见危不助犯罪化的具体考量 被引量:9
3
作者 叶慧娟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71-82,共12页
基于刑事一体化的要求,刑事立法也应从"一体化"的要求出发,在研制出法律文本的同时顾及司法与守法的可能。通过对见危不助犯罪化的刑事立法本身及其在法律实践中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表明,将见危不助行为犯罪化的做法,无... 基于刑事一体化的要求,刑事立法也应从"一体化"的要求出发,在研制出法律文本的同时顾及司法与守法的可能。通过对见危不助犯罪化的刑事立法本身及其在法律实践中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表明,将见危不助行为犯罪化的做法,无法在法益判断上寻求到立法的根据,司法实践中也会遭遇无法解决的困难。将道德纳入刑法体系,未必见得公民便能确立对法律的忠诚,刑法并不是我们在规制见危不助行为方面所能达致的普遍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危不助犯罪化 法益 刑事司法 公民守法
下载PDF
社会连带理论视角下的见危不助犯罪化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叶慧娟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87,共7页
社会连带理论认为,随着有机连带关系取代机械连带关系,合作性法律将替代压制性法律。该理论与刑法谦抑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合作性法律注重鼓励法律所欲的行为,充分有效的非刑法保护应得到优先考虑。见义勇为应被视作规制见危不助的反... 社会连带理论认为,随着有机连带关系取代机械连带关系,合作性法律将替代压制性法律。该理论与刑法谦抑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合作性法律注重鼓励法律所欲的行为,充分有效的非刑法保护应得到优先考虑。见义勇为应被视作规制见危不助的反面切入。目前我国保障、鼓励见义勇为的法制并未得到充足利用与完善。与其强调见危不助犯罪化,不如优先选择并发挥非刑事法律手段在鼓励、保障见义勇为、从反面遏制见危不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连带理论 见危不助犯罪化 义勇为 非刑事法律手段
下载PDF
刑法视野下警察见危不助行为之规制
5
作者 李志恒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76-78,共3页
见危不助行为中的警察应该是对危险负有具体职责的警察,而不是所有警察。见危不助中的"危"应是一种危及到人身安全和稳定的严重困顿状况,而且必须是紧急的。见危不助本质上是一种不作为,非典型的真正不作为和不真正不作为是... 见危不助行为中的警察应该是对危险负有具体职责的警察,而不是所有警察。见危不助中的"危"应是一种危及到人身安全和稳定的严重困顿状况,而且必须是紧急的。见危不助本质上是一种不作为,非典型的真正不作为和不真正不作为是认定警察见危不助的关键。认定警察见危不助构成犯罪不仅要满足不作为的一般条件,而且要符合刑法分则中某个罪的犯罪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察 见危不助 不作为
下载PDF
“见危不助”犯罪化的理性审视——以刑法谦抑性为视角
6
作者 张飞飞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52-56,共5页
用强制性的规定换来人们对刑法的遵守,以期社会上违背道德的事件更少发生是无效的,也违背了亲社会行为发生的客观规律。刑法规范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最后适用的规范,其他规范未适用或不完备时刑法不能介入,将"见危不助"行为入罪... 用强制性的规定换来人们对刑法的遵守,以期社会上违背道德的事件更少发生是无效的,也违背了亲社会行为发生的客观规律。刑法规范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最后适用的规范,其他规范未适用或不完备时刑法不能介入,将"见危不助"行为入罪违背了"可替代"性原理,还会带来巨大的司法成本。经过刑法谦抑性审视后,"见危不助"行为不应被犯罪化。培养人们对法律的信仰,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完善鼓励见义勇为的措施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危不助 入罪 刑法 谦抑性
下载PDF
法律与道德语境下见危不助规制的现实路径——以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切入 被引量:1
7
作者 余大伟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2期102-107,共6页
随着"小悦悦事件"的披露,由此引发的法律与道德的讨论在我们的视线中久久难以消褪。因此,厘清社会规范调控体系中的法律与道德的界限,并基于法律与道德调控范围交叉而产生的见危不助规制进行道德反思和法律审视,以此试图借助... 随着"小悦悦事件"的披露,由此引发的法律与道德的讨论在我们的视线中久久难以消褪。因此,厘清社会规范调控体系中的法律与道德的界限,并基于法律与道德调控范围交叉而产生的见危不助规制进行道德反思和法律审视,以此试图借助法律的手段从见危不助的反向切入,即探求对见义勇为者的物质利益进行保障从而达到规制见危不助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与道德 见危不助 规制 现实路径
下载PDF
见危不助犯罪化的法益判断
8
作者 陈园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23-24,共2页
2011年下半年的"小悦悦"事件,再次引起学者们对见危不助是否入罪这一论题的讨论热潮。一时间将见危不助犯罪化的呼声高涨。另有学者认为,见危不助入罪应慎重,以免法律过度侵犯公民权利。笔者结合国外相关规定,从法益保护的角... 2011年下半年的"小悦悦"事件,再次引起学者们对见危不助是否入罪这一论题的讨论热潮。一时间将见危不助犯罪化的呼声高涨。另有学者认为,见危不助入罪应慎重,以免法律过度侵犯公民权利。笔者结合国外相关规定,从法益保护的角度切入,对见危不助犯罪化的法益进行判断,得出见危不助是否应该入罪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益 见危不助 犯罪化
下载PDF
心理机制制约下的见危不助犯罪化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叶慧娟 《法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6-148,共3页
针对社会上频频发生的见危不助事件和见危不助行为犯罪化立场的泛化,考察一项刑事立法的相关制约因素,是刑事理性选择的必然。作为法益与法制有机组成部分的犯罪化刑事政策,只有基于对人的基本认识与判断,分析人们的心理认知与社会行为... 针对社会上频频发生的见危不助事件和见危不助行为犯罪化立场的泛化,考察一项刑事立法的相关制约因素,是刑事理性选择的必然。作为法益与法制有机组成部分的犯罪化刑事政策,只有基于对人的基本认识与判断,分析人们的心理认知与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见危不助场合的心理反应机制,探析影响人们选择见危不助行为方式的个体、群体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因素,才能谨慎地处理和看待见危不助犯罪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危不助 心理机制 犯罪化
原文传递
夫妻间一方自杀另一方不救助行为之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贝妮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40-44,共5页
夫妻间一方自杀、另一方不救助导致死亡结果发生的案件,在司法实务中大多数被定性为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少数却获得了截然相反的无罪判决,学界对此也存在较大的争议。以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定性虽在司法实务中最为常见且为许多学者所支持... 夫妻间一方自杀、另一方不救助导致死亡结果发生的案件,在司法实务中大多数被定性为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少数却获得了截然相反的无罪判决,学界对此也存在较大的争议。以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定性虽在司法实务中最为常见且为许多学者所支持,在作为义务的来源与性质方面却不尽合理。而另立罪名也面临着理论上的争议与操作上的困难。对于夫妻间一方自杀、另一方不救助行为,对现行遗弃罪进行一定的修改与完善,不失为较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危不助 不纯正不作为犯 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作为义务
下载PDF
国外如何惩处见死不救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保根 《中国青年》 2011年第23期44-45,共2页
欧洲共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有超过20个国家规定了见危不助罪。有效的法律可以制止非道德的行为,值得我国借鉴。欧洲:最高判刑5年,罚款将近百万'见死不救',欧洲人通常把它叫做'见危不助'。目前,在刑法典中规定见... 欧洲共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有超过20个国家规定了见危不助罪。有效的法律可以制止非道德的行为,值得我国借鉴。欧洲:最高判刑5年,罚款将近百万'见死不救',欧洲人通常把它叫做'见危不助'。目前,在刑法典中规定见危不助罪的国家主要集中于欧洲大陆。欧洲共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有超过20个国家规定了见危不助罪。例如,《法国新刑法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危不助 遗弃罪 刑法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