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禅的哲理内涵与审美内涵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李建东
-
出处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40-43,共4页
-
文摘
从哲理的角度来考察禅宗,可以看到其“真我”、“空”、“体悟”等一系列内涵的辩证统一.禅宗所说的”空”实际上是指宇宙间的万物不是各自独立不依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让、永远流变的过程.整个宇宙,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意识领域,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网,宇宙间任何一个事物,任何一个现象,都是网上的纽结或者说交叉点,而每一个交叉点都同宇宙间其它交叉点有着或近或远、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人也是这样一个交叉点,只不过人这个交叉点能意识到“自我”,即具有自我意识,并能超越“自我”.一般的人,具自我意识却人为地割断了“自我”这个交叉和别的交叉点(他人和他物)的联系,即把自我实体化了,又把别的交叉点也实体化了.于是自我和他人、他物分裂为两个彼此斥在、相互对立的实体,即主体与客体.当人超越主客对立、超越自我意识时,人就能悟到禅宗所谓的“真我”,悟到自己原来不是独立不依的实体,而是“空”,不是与他人、他物可以须叟分离的;而是与他人,他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至于“真我”就是整个联系之网,就是宇宙整体.
-
关键词
审美内涵
哲理内涵
“自我”
审美体验
见山只是山
“空”
禅宗
见水只是水
《文心雕龙》
见水不是水
-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语言艺术片谈
- 2
-
-
作者
张玉华
-
机构
焦作师范学校
-
出处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年第1期53-55,60,共4页
-
文摘
艺术,是以最美好的形式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她解读生活的方式,是塑造形象。她再现生活的内蕴,又往往高于生活,美于现实。 所有的艺术都在塑造形象,只是所用的方式不同而已。音乐是用旋律塑造形象;绘画是用色彩和线条塑造形象;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 艺术创作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拙朴直朴→曲折→纯朴,由形→形象→神似的过程。
-
关键词
语言艺术
塑造形象
见山是山
语言形象化
见水是水
见水只是水
见水不是水
见山不是山
郑板桥
艺术语言
-
分类号
I045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光孝寺与禅宗
- 3
-
-
作者
顾华
-
出处
《岭南文史》
1997年第3期54-56,共3页
-
-
关键词
《坛经》
日本平安时代
见山只是山
《五灯会元》
见水只是水
见水不是水
见山不是山
人生哲学
董事长
菩提树
-
分类号
B946.5
[哲学宗教—宗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