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篇互见联读 搭建整体语境——“互见法”在《鸿门宴》中的教学运用
1
作者 江文达 《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 2024年第16期0239-0241,共3页
语文学习需要学生深度思考,强化学生的逻辑、辩证、创造等思维。本文在《鸿门宴》教学中,引入司马迁创作《史记》所用“互见法”,在多篇联读中搭建整体语境,使学生更加深入全面了解刘邦、项羽的人物形象,理解司马迁的写作风格和创作意图... 语文学习需要学生深度思考,强化学生的逻辑、辩证、创造等思维。本文在《鸿门宴》教学中,引入司马迁创作《史记》所用“互见法”,在多篇联读中搭建整体语境,使学生更加深入全面了解刘邦、项羽的人物形象,理解司马迁的写作风格和创作意图,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鸿门宴》教学 见法 人物形象
下载PDF
浅论《红楼梦》中的人物“互见法”
2
作者 董静瑜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24期23-25,共3页
“互见法”是《史记》常用的一种叙事方法,兼具史学与文学层面的功用。在人物塑造上,互见法一方面有利于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一方面又能通过补充和映衬展示人物的性格复杂多样性。因此,“互见法”对我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创作也产生了... “互见法”是《史记》常用的一种叙事方法,兼具史学与文学层面的功用。在人物塑造上,互见法一方面有利于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一方面又能通过补充和映衬展示人物的性格复杂多样性。因此,“互见法”对我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探讨《红楼梦》在人物塑造上的互见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法 《史记》 《红楼梦》 影子人物 个性化
下载PDF
《史记》互见法论 被引量:1
3
作者 魏耕原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1-68,共8页
互见法本为弥补纪传体先天之缺陷,《史记》把消极转化积极,给纪传体增加多重的活力。同时以互见法使讽刺发挥了极大的功能,又把它与对比结合使用,使历史人物的面貌得以更全面的展现,且保持了该传的统一性。
关键词 消极互见法 积极互见法 讽刺功能与对比结合
下载PDF
论《史记》的“太史公曰”和“互见法” 被引量:10
4
作者 过常宝 《唐都学刊》 2006年第5期1-7,共7页
《史记》中颇有一些“太史公曰”偏离了传记的主旨,显得言不由衷。“太史公曰”承“君子曰”而来,本应发挥裁决史实的责任,但汉代史官丧失了神权,而司马迁从个体命运出发的史著也脱离了史官传统。这些冠冕堂皇的“太史公曰”不过显示了... 《史记》中颇有一些“太史公曰”偏离了传记的主旨,显得言不由衷。“太史公曰”承“君子曰”而来,本应发挥裁决史实的责任,但汉代史官丧失了神权,而司马迁从个体命运出发的史著也脱离了史官传统。这些冠冕堂皇的“太史公曰”不过显示了司马迁的职业意识和对史官传统的依恋之情。《史记》“互见法”深受古史“十功不能赎一过”观念的影响。司马迁相信在其他传记中出现的过失记载,并不影响人们据本传而对人物所作出的评价。“互见法”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求得人物在本传中道德和精神的明确单一,以便于评判,而这又与史官的撰述传统相联系。“互见法”显示了司马迁为遵从古史体制而对自己情感的抑制,也反映了史传由记事转而为述人的某种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太史公曰 见法
下载PDF
司马迁的“互见法”及其渊源 被引量:3
5
作者 孙以昭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6期9-13,共5页
最早提出司马迁运用“互见法”的是宋代的苏洵,而史迁的这种方法实是受了庄子的影响。庄子阐述哲学观点的“互见法”主要在于表明思想的一贯性与完整性,从多方面强调、补充阐述观点,虽然巧妙,还不算复杂。司马迁撰著史书的“互见法... 最早提出司马迁运用“互见法”的是宋代的苏洵,而史迁的这种方法实是受了庄子的影响。庄子阐述哲学观点的“互见法”主要在于表明思想的一贯性与完整性,从多方面强调、补充阐述观点,虽然巧妙,还不算复杂。司马迁撰著史书的“互见法”,则在其基础上扩而大之,予以发展变化,使之适合史传文学的需要。它不但继承了庄子的强调、补充和贯通之义,更倾注了史迁的编撰准则和褒贬义法,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还将“互见”发展成对比的写作艺术,从而发展了“互见法”,扩大了它的使用范围和表现力,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法 史传文学 两两相对 编撰准则
下载PDF
《史记》“互见法”再论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明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102,共4页
《史记》叙事首创"互见法",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然而,今人在嘉许《史记》"互见法"首创价值的时候,对部分互见文字的真伪要谨慎,还应看到《史记》"互见法"体系并不完备,《史记》"互见法"的... 《史记》叙事首创"互见法",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然而,今人在嘉许《史记》"互见法"首创价值的时候,对部分互见文字的真伪要谨慎,还应看到《史记》"互见法"体系并不完备,《史记》"互见法"的运用还不很自觉,特别是"互见法"对于今人还原《史记》"一家之言"的哲学真相有很大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见法 辨析
下载PDF
历史叙事的多重视野:刘邦与项羽引论——兼论“互见法”的历史哲学内涵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军强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3期68-73,共6页
作为历史人物的刘邦和项羽的研究在整体上具有意图阐释的特点,其结果是历史人物庸人化。要克服这种状况需要以《史记》历史叙事的复杂性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史记》提供了刘邦和项羽叙事的四种类型,即亵渎之词、情节化叙事、编年叙事和... 作为历史人物的刘邦和项羽的研究在整体上具有意图阐释的特点,其结果是历史人物庸人化。要克服这种状况需要以《史记》历史叙事的复杂性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史记》提供了刘邦和项羽叙事的四种类型,即亵渎之词、情节化叙事、编年叙事和非文本叙事,它暗示出"互见法"与《春秋》"异辞"之间的联系和表现形态。《史记》叙事的多重视野意味着历史进入个体存在被发现的时代,这个时代需要建构新的历史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项羽 见法 《史记》叙事
下载PDF
关于《史记》“互见法”的一些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祝秀权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1年第2期65-67,共3页
本文对古今学者关于<史记>'互见法'的阐述作了较详细的辨析,同时结合有关资料,对<史记>'互见法'重新加以解释和具体分类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对'互见法'的作用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和阐发.
关键词 《史记》 '互见法' 司马迁 详略互 互补互 作用 人物传记 人物形象
下载PDF
《史记》“互见法”再探 被引量:1
9
作者 杨丁友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3-35,44,共4页
阐述《史记》"互见法"的涵义,论述和分析人们对"互见法"的认识和研究的过程,从形式上和内容上提出并分析"互见法"新的归类法和新的名称:形式上有显性互见、隐性互见两大类;内容上有互补互见、详略互见、... 阐述《史记》"互见法"的涵义,论述和分析人们对"互见法"的认识和研究的过程,从形式上和内容上提出并分析"互见法"新的归类法和新的名称:形式上有显性互见、隐性互见两大类;内容上有互补互见、详略互见、名实互见和虚实互见四大类,从而拓新了《史记》"互见法"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见法 类型 名称
下载PDF
《史记》“互见法”艺术论
10
作者 杨丁友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9-91,共3页
"互见法"是司马迁在创作《史记》时所创造的一种叙事方法。从艺术视角观照,司马迁在运用"互见法"的过程中,又创造性地使"互见"内容的双方或多方形成省略艺术、虚实艺术、详略艺术、互补艺术、存疑艺术等... "互见法"是司马迁在创作《史记》时所创造的一种叙事方法。从艺术视角观照,司马迁在运用"互见法"的过程中,又创造性地使"互见"内容的双方或多方形成省略艺术、虚实艺术、详略艺术、互补艺术、存疑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在坚持历史叙事"实录"性精神和确保历史事实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又使《史记》篇章简洁,结构艺术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互见法 艺术性
下载PDF
汉语语文词典互见法研究
11
作者 吴继刚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77-81,94,共5页
在语文词典里,互见法作为一种辞书体例,可以用来处理字义、字形、字音和相关的复音词。互见法有明互见、暗互见,远互见、近互见,单项互见、双向互见之分。它用术语来提示,可以体现事物之间的联系,缩小词典的篇幅,提高词典的效能。这一... 在语文词典里,互见法作为一种辞书体例,可以用来处理字义、字形、字音和相关的复音词。互见法有明互见、暗互见,远互见、近互见,单项互见、双向互见之分。它用术语来提示,可以体现事物之间的联系,缩小词典的篇幅,提高词典的效能。这一体例亦适用于其他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词典 见法 术语
下载PDF
两手分书 一喉异曲——谈“互见法”对刘邦、项羽形象的塑造
12
作者 陆精康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3期49-51,共3页
互见法是司马迁首创的纪传体史书特有的一种叙述史事的方法。这种方法将传主的生平事迹,事件的来龙去脉,分散记于数篇之中,参错互见,最大限度地弥补了以记人为中心的纪传体史书的不足。“史臣叙事,有缺于本传而详于他传者。是曰互... 互见法是司马迁首创的纪传体史书特有的一种叙述史事的方法。这种方法将传主的生平事迹,事件的来龙去脉,分散记于数篇之中,参错互见,最大限度地弥补了以记人为中心的纪传体史书的不足。“史臣叙事,有缺于本传而详于他传者。是曰互见。”简言之,本传不载或略载之传主事迹,略见或详见于其他传记,这就是互见法。其运用之妙,“有似两手分书,一喉异曲,则又莫不同条共贯,科以心学性理,犁然有当”。了解纪传体史书人、事互见这一特点,对全面准确认识历史人物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法 纪传体史书 刘邦 形象 项羽 生平事迹 历史人物 司马迁
下载PDF
显隐互见两相宜——《伶官传序》的“互见法”
13
作者 章桂周 《语文教学之友》 2019年第8期30-31,共2页
《伶官传序》是传统名篇,题目为“伶官传序”,写的却是庄宗的事。其实,这里的奥秘就在于史书中“互见法”的运用。从“互见法”入手解读文本,不仅能够体会作者剪裁艺术之妙,一面补足一面留白,而且领会文章批判思想之深,揭示盛衰由人的... 《伶官传序》是传统名篇,题目为“伶官传序”,写的却是庄宗的事。其实,这里的奥秘就在于史书中“互见法”的运用。从“互见法”入手解读文本,不仅能够体会作者剪裁艺术之妙,一面补足一面留白,而且领会文章批判思想之深,揭示盛衰由人的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伶官传序》 见法 补足 留白
下载PDF
从《国语》看互见法的萌芽
14
作者 赵乖勋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00-103,共4页
《国语》已经用互见法描写人物形象,叙述历史事件,组织全篇结构,表现作者意愿。具体表现为:根据人物选择史料、叙述历史事件因人而异、重复写人,故事完整、重复叙事,分类叙事、历史事件相互联结。由此可见,国语已产生互见法的萌芽。
关键词 国语 见法 萌芽
下载PDF
论《史记》“互见法”的艺术价值
15
作者 杨丁友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6-9,共4页
"互见法"是司马迁在撰写《史记》中创造的一种叙事方法。《史记》中"互见法"的运用具有多方面的艺术价值,它不仅使《史记》五体结构组织得浑圆一体、严谨紧凑,使所撰写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真实可信和富有感染力,... "互见法"是司马迁在撰写《史记》中创造的一种叙事方法。《史记》中"互见法"的运用具有多方面的艺术价值,它不仅使《史记》五体结构组织得浑圆一体、严谨紧凑,使所撰写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真实可信和富有感染力,而且还使所叙写和塑造的历史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活灵活现,实现了历史的纪实性和文学的艺术性的统一。"互见"叙事方法的运用,是司马迁《史记》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互见法”艺术价值
下载PDF
“互见法”探源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宝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3-108,共6页
“互见法”为司马迁首创,这一观点似乎已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但也有人沿波讨源,将其源头追溯到《吕氏春秋.有始览》。事实上,《吕氏春秋》中除了《有始览》中以“解在乎”标示的“显性互见”外,还有一类作用与它几乎完全相同,却没有任... “互见法”为司马迁首创,这一观点似乎已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但也有人沿波讨源,将其源头追溯到《吕氏春秋.有始览》。事实上,《吕氏春秋》中除了《有始览》中以“解在乎”标示的“显性互见”外,还有一类作用与它几乎完全相同,却没有任何标示的“隐性互见”。循“隐性互见”的路径继续探寻,则可将《史记》互见法的源头上溯到《左传》。互见法并非司马迁首创,他的独特贡献在于将互见法与纪传体结合起来,为以后纪传体史书的撰写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法 显性互 隐性互 《史记》 《吕氏春秋》 《左传》
下载PDF
浅议《史记》互见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磊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4期26-27,共2页
《史记》互见法是司马迁首创的一种述史方法。这一方法是将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一件历史事件的始末经过 ,分散在数篇之中 ,参差互见 ,彼此相补。互见法巧妙地构制了《史记》巨篇。本文从《史记》整体结构的构建、历史事件的叙述。
关键词 《史记》 见法 回护事件 典型形象
下载PDF
《史记》“互见法”初探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松来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92-97,共6页
司马迁的《史记》,无论在中国文学史或史学史上,都是一部不朽巨著。它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伟大作用,自古以来便被许多著名学者所充分肯定。早在宋代,大史学家郑樵就在《通志·总序》中对它作过这样高度评价:“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 司马迁的《史记》,无论在中国文学史或史学史上,都是一部不朽巨著。它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伟大作用,自古以来便被许多著名学者所充分肯定。早在宋代,大史学家郑樵就在《通志·总序》中对它作过这样高度评价:“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作。”中国新文学的伟大旗手鲁迅先生著《汉文学史纲要》,也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法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新文学 史传文学 传记文学 史家之绝唱 汉文学 魏公子列传 《项羽本纪》 信陵君
下载PDF
从《史记》互见法看其历史价值观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绿江 《河北学刊》 1987年第3期72-75,共4页
互见法乃史家常用之法.李笠曰:“史臣叙事,有缺于本传而详于他传者,是曰‘互见’.”堪称确论.但他又说:“史公(指司马迁——引者注)则以属辞比事而互焉.以避讳与嫉恶,不敢明言其非,不忍隐蔽其事,而互见焉.”则失之皮毛.“避讳”“不敢... 互见法乃史家常用之法.李笠曰:“史臣叙事,有缺于本传而详于他传者,是曰‘互见’.”堪称确论.但他又说:“史公(指司马迁——引者注)则以属辞比事而互焉.以避讳与嫉恶,不敢明言其非,不忍隐蔽其事,而互见焉.”则失之皮毛.“避讳”“不敢明言其非”何以当‘史德,“史笔”之誉?况《项羽本纪》位于《高祖本纪》之前,未睹高祖之丰采,先见沛公之卑劣,刘邦后裔连此也看不出来么?东汉卫宏《汉书旧仪注》曰:“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中亦有此记载,何谓“不敢明言其非”?对项羽的描写亦多互见之处.项羽,刘氏之大敌,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法 司马迁 《史记》 历史价值 本纪 道德实现 项羽 《春秋》 仁德 精神品
下载PDF
《史记》互见法两例辨正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兴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71-73,共3页
《张丞相列传》中叙于定国事与《郦生陆贾列传》中叙朱建事是《史记》中仅有的两个互见法不完整运用的反例。本文从史料年代差异,互见法范畴的类例、特质、运用诸方面及版本学角度进行了辨伪考证,指出其并非司马迁的原始使用,而纯系... 《张丞相列传》中叙于定国事与《郦生陆贾列传》中叙朱建事是《史记》中仅有的两个互见法不完整运用的反例。本文从史料年代差异,互见法范畴的类例、特质、运用诸方面及版本学角度进行了辨伪考证,指出其并非司马迁的原始使用,而纯系好事者臆造伪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见法 司马迁 黥布 《汉书》 张丞相 平原君 《太史公书》 陆贾 《史记索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