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培养学生“见疑、解疑、善疑”的能力
1
作者 江军 季晓时 《江西教育(管理版)(A)》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1-31,共1页
培养学生“见疑、解疑、善疑”的能力江军,季晓时(江苏海门木桩港小学)“疑”,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怀疑感”。怀疑就是对客观真理的探求,并加以评价的体验。朱熹说过:“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得骤进。”可见知识的长进离不开“疑... 培养学生“见疑、解疑、善疑”的能力江军,季晓时(江苏海门木桩港小学)“疑”,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怀疑感”。怀疑就是对客观真理的探求,并加以评价的体验。朱熹说过:“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得骤进。”可见知识的长进离不开“疑”字。有疑则有问,有问则有学,有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学生 见疑 《富饶的西沙群岛》 引导学生 鼓励学生 教师 阅读教学 语言特色 创造性学习 心理素质
原文传递
学贵有疑 质疑有法
2
作者 吴新珍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2008年第3期94-95,共2页
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有疑才能引起探究的兴趣,探究释疑的过程就是求取真知的过程。在大力提倡先学后教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今天,引导学生见疑、质疑,既是学法的引导,... 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有疑才能引起探究的兴趣,探究释疑的过程就是求取真知的过程。在大力提倡先学后教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今天,引导学生见疑、质疑,既是学法的引导,也是品质的培养。因此,学贵有疑,教师要引导学生见疑,鼓励学生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疑 引导学生 议论文 马克·吐温 《满江红》 答案 说岳 写法 课文
下载PDF
古汉语“见V”结构的修辞色彩
3
作者 陆美善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8年第1期31-32,共2页
在古代汉语中,“见V”这种结构形式大抵可以表示两种语义: “见”相当介词“被”,“见V”表示被动。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见”与“被”同义对举,“见疑”:被怀疑,表示被动。... 在古代汉语中,“见V”这种结构形式大抵可以表示两种语义: “见”相当介词“被”,“见V”表示被动。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见”与“被”同义对举,“见疑”:被怀疑,表示被动。这种“见V”结构的后面可以用“于”引出主动者。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周·庄周《庄子·秋水》)“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大方之家耻笑。用“于”引出主动者“大方之家”,“见笑”的被动语义更明显。 其次,“见”具有称代作用。在文言文中,具有称代作用的“见”与动词组成“见V”结构,经常在人物的对话和来往的书信中运用。“见”主要指代第一人称,偶尔也指代第二或第三人称。“见V”的语义含蓄,感情丰富,体现一定的修辞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色彩 “大方之家” 古汉语 称代作用 《搜神后记》 吴王 见疑 “于” 太子 主动者
下载PDF
曹操与司马懿“多疑”性格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姝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93-95,共3页
《三国演义》一书以各种方法塑造艺术形象 ,多角度地反映作者“拥刘反曹”的政治倾向。研究者历来只注意到了不同政治集团中人物的对比 ,本文则试图通过对曹魏政权中两位核心人物曹操与司马懿“多疑”性格的分析比较 ,论证同一政权中的... 《三国演义》一书以各种方法塑造艺术形象 ,多角度地反映作者“拥刘反曹”的政治倾向。研究者历来只注意到了不同政治集团中人物的对比 ,本文则试图通过对曹魏政权中两位核心人物曹操与司马懿“多疑”性格的分析比较 ,论证同一政权中的人物对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司马懿 中有异 政治倾向
下载PDF
英语课堂教学的设疑
5
作者 吴东海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62-65,共4页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设疑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设疑得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及发展学生的智力都大有俾益。本文试图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出发,结合古今中外学者对设疑的有关论述,就设疑的几个环节:见疑(finddoub...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设疑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设疑得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及发展学生的智力都大有俾益。本文试图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出发,结合古今中外学者对设疑的有关论述,就设疑的几个环节:见疑(finddoubts)、质疑(raisedoubts)、设疑(plotdoubts)、释疑(removedouvts)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方法、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了简要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课堂教学 教学手段 见疑 释颖
全文增补中
《诗经·豳风·狼跋》与周公关系考辨
6
作者 亓晴 《科教文汇》 2015年第28期161-163,共3页
文章对《诗经·豳风·狼跋》一诗诗意诗旨进行了重新解读,明确其为赞美"公孙"身处进退受阻之境犹能仪度从容德音不瑕之作,文章还对周公见疑之史实进行了考辨,将诗意与周公见疑之事相对照,从而考定《狼跋》即为赞美周... 文章对《诗经·豳风·狼跋》一诗诗意诗旨进行了重新解读,明确其为赞美"公孙"身处进退受阻之境犹能仪度从容德音不瑕之作,文章还对周公见疑之史实进行了考辨,将诗意与周公见疑之事相对照,从而考定《狼跋》即为赞美周公身处见疑之境犹能从容应对德音不瑕之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跋》 见疑 美周公
下载PDF
“提问”中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7
作者 徐美英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97-103,共7页
近年来,在讲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教法的弊端,已被广大语文教师所认识。不少老师正在逐渐把讲读课教学的研究,转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方向上来,力求用教法的改革来冲破讲读课中的沉闷... 近年来,在讲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教法的弊端,已被广大语文教师所认识。不少老师正在逐渐把讲读课教学的研究,转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方向上来,力求用教法的改革来冲破讲读课中的沉闷空气。而启发式的提问,引起老师们的特别重视。 启发式的提问在今天语文教学中有其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历史和教育科学的发展,各种实践的证明,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比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对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人才来说,更为重要,语文课的教学,也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问 教师 发式 艺术性 讲读课教学 钱梦龙 积极思维 启发思维 见疑 传授知识
下载PDF
“兴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培养方法
8
作者 王文敏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前,不少中学生对语文课有种程度不同的厌腻情绪。具体表现是:课上不积极思考问题;听讲与读书都心不在焉;对作业瞎胡弄,从书写到文理都不符合要求。这种不良倾向,严重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部分学生有了这种不... 目前,不少中学生对语文课有种程度不同的厌腻情绪。具体表现是:课上不积极思考问题;听讲与读书都心不在焉;对作业瞎胡弄,从书写到文理都不符合要求。这种不良倾向,严重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部分学生有了这种不良的学习情绪呢?我认为,对学习没有兴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语文教学有它自身的规律性,它与文学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方法 厌腻 表情朗读 语文教学质量 中心思想 语文课 课文内容 见疑
下载PDF
试论俞樾学术思想的几点局限
9
作者 罗雄飞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24,共5页
俞樾是晚清著名经学家和经学教育家,他在传承传统学术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在晚清学术史上有重要地位。但是俞樾的思想立场较为保守,“守先待后”、维护传统道德和文化是其治经治学的基本宗旨。从这一宗旨出发,他对西学持淡漠态度,过于... 俞樾是晚清著名经学家和经学教育家,他在传承传统学术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在晚清学术史上有重要地位。但是俞樾的思想立场较为保守,“守先待后”、维护传统道德和文化是其治经治学的基本宗旨。从这一宗旨出发,他对西学持淡漠态度,过于强调传统学术对于道德教化的“致用”功能;他还存在以疑似之见立说、以己意改经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西学 道德教化 似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