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户时代“雅俗”关系在“見立絵”中的表现——以春信、歌磨、国贞浮世绘美人画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彭方洁 韦立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71,208,共6页
"見立て"2是日本文学、艺能界中较为常用的一种主题表现方法。在凝聚了近世庶民特色的浮世绘版画中,画师引入了日本和歌文学中的表现手法"見立て",创造了浮世绘中特有的主题表现形式—"見立絵"。"... "見立て"2是日本文学、艺能界中较为常用的一种主题表现方法。在凝聚了近世庶民特色的浮世绘版画中,画师引入了日本和歌文学中的表现手法"見立て",创造了浮世绘中特有的主题表现形式—"見立絵"。"見立絵"在绘画主题上融合了古典与当世的元素,成就了浮世绘"雅俗融合"的特点。18世纪至19世纪的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从"雅"至"俗"价值观转变的重要时期。以江户时代浮世绘美人画中的三大代表人物铃木春信、喜多川歌磨、歌川国贞的作品为例,采用纵向对比的研究方法,探讨江户时代"雅俗"关系的转变在"見立絵"中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俗”关系 江户时代 “見絵” 古典 当世 趣味性
下载PDF
日本文化的“見立て”——以日本动漫、游戏中的“見立て”为例
2
作者 佟一 《大连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46-52,共7页
“見立て”是日本文化中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与美学实践,它本质上是一种超越通常语境的智力游戏与审美游戏,是对一般隐喻的一种解构,其具体方式与实践顺序为事先确认两种很不相同的范畴,之后再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寻找二者之间能够建... “見立て”是日本文化中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与美学实践,它本质上是一种超越通常语境的智力游戏与审美游戏,是对一般隐喻的一种解构,其具体方式与实践顺序为事先确认两种很不相同的范畴,之后再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寻找二者之间能够建立隐喻联系的部分。在这种方式与顺序下,“見立て”与另一种日本传统美学实践“やつし”可以进行统一解释。从江户时代的浮世绘至现代日本游戏、动漫,均可以找到“見立て”这种实践,这证明它不是某种亚文化群体独享的文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見て” 隐喻 范畴 “やつし”
下载PDF
浮世绘中“雅”与“俗”的双重再现——以铃木春信的“见立绘”作品为中心
3
作者 彭方洁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103-111,共9页
江户时代的浮世绘因绘画主题集中在花街柳巷、歌舞伎表演、相扑比赛甚至情爱场面等风俗内容上,而被誉为平民艺术与艳俗艺术的代表。然而,对浮世绘"见立绘"的分析可知,大部分"见立绘"都体现了雅俗融合的特点。以&qu... 江户时代的浮世绘因绘画主题集中在花街柳巷、歌舞伎表演、相扑比赛甚至情爱场面等风俗内容上,而被誉为平民艺术与艳俗艺术的代表。然而,对浮世绘"见立绘"的分析可知,大部分"见立绘"都体现了雅俗融合的特点。以"见立绘"的著名代表画家——铃木春信的作品为例,围绕"见立绘"的特质、主要类型、及兴起的社会文化根源进行分析,从日本文化的重层性结构来解读"见立绘"这一艺术现象,进而揭示日本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立 见立 雅俗融合 绘历 重层性
原文传递
日本文化中的「見立て」 被引量:7
4
作者 程茜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5年第1期90-97,共8页
「見立て」是近年来横跨语言学、文学、艺能、美术、庭园艺术等多个领域的日本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文从语源和含义、动机、构造和研究意义四个方面对「見立て」这一概念做了初步的探讨,主要从大的文化层面上勾画出不同领域(举例主要集... 「見立て」是近年来横跨语言学、文学、艺能、美术、庭园艺术等多个领域的日本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文从语源和含义、动机、构造和研究意义四个方面对「見立て」这一概念做了初步的探讨,主要从大的文化层面上勾画出不同领域(举例主要集中在美术领域)对「見立て」的表达和运用的概貌。为加深理解日本人的思维习惯、吸收外来文化和表达手法提供一个新的概念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立 表里 雅俗二重结构
原文传递
日语的所见与视点——从「見立て」看日本文化和日本语言 被引量:1
5
作者 守屋三千代 徐爱红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5年第4期17-20,共4页
日本人也就是日语母语者有一种在认知语言学中称之为〈主观识解〉的倾向。把自己置身于事态之中,通过身体直接体验去认识事态。这与客观地把握事态、甚至把话者自身也以俯瞰的视点去认识的西方语言大相径庭。日本人的这种视点特征体现... 日本人也就是日语母语者有一种在认知语言学中称之为〈主观识解〉的倾向。把自己置身于事态之中,通过身体直接体验去认识事态。这与客观地把握事态、甚至把话者自身也以俯瞰的视点去认识的西方语言大相径庭。日本人的这种视点特征体现在各个方面,特别以绘画和庭院、建筑为代表的视觉艺术最为典型。本文拟探讨这种视点特征如何反映在文艺以及日语表达上。日本视觉艺术的关键词之一「見立て」与〈所见〉有密切相联。所谓「見立て」就是以眼前实际看到的"近景"和由此拟看到的"远景"的双重视像构成。这种特点也体现在日语中,因此日语与视觉艺术存在着〈相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点 近景·远景 主观识解 相同性
原文传递
寒山拾得题材的浮世绘研究——以“见立”手法为中心
6
作者 程茜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82-92,共11页
寒山拾得题材是我国绘画史上出现频率高、存世作品多的重要题材,在日本也有着独特的继承和发展。采用“见立”手法创作的寒拾题材日本浮世绘,在今天看来很多都是极具创意的作品。本文从“见立”手法入手,梳理出寒拾题材浮世绘中常见的... 寒山拾得题材是我国绘画史上出现频率高、存世作品多的重要题材,在日本也有着独特的继承和发展。采用“见立”手法创作的寒拾题材日本浮世绘,在今天看来很多都是极具创意的作品。本文从“见立”手法入手,梳理出寒拾题材浮世绘中常见的三种类型的见立绘,并与同类题材的中国版画对比,总结“见立”手法的创作意图和特点。寒拾题材从源自中国的禅宗题材逐渐融入描绘江户世俗生活的浮世绘中,呈现出自上而下、由雅至俗的发展过程,其变化背后包含着独特的社会背景和受众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世绘 见立 寒山拾得题材
原文传递
立“杆”见影?
7
作者 文非 《语文知识》 2003年第3期28-28,共1页
“立杆见影”这四个字,频见于媒体,平时读书看报,许多例子随见随丢。偶尔手边有纸有笔,录下以下几个例子: ①这叫歪打正着。……要说由我们公安部门发通缉令。
关键词 成语 竿 词义
下载PDF
云蒸霞蔚 熠熠生辉——秦文琛笙协奏曲《云川》论评
8
作者 张宝华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1-57,共7页
《云川》是秦文琛近年来创作的最重要的大型乐队协奏曲。作品中音色-音响的多样化构态不仅充满了奇思妙想,也变相印证了作曲家以“观物以取象”和“立象以见意”为基础的音乐审美标准。文章在总结《云川》主题音响构成方式的同时,对部... 《云川》是秦文琛近年来创作的最重要的大型乐队协奏曲。作品中音色-音响的多样化构态不仅充满了奇思妙想,也变相印证了作曲家以“观物以取象”和“立象以见意”为基础的音乐审美标准。文章在总结《云川》主题音响构成方式的同时,对部分音色-音响的织体构成形态进行分析,希望以此为切入点,论评秦文琛基于想象力所构筑的“意向世界”,不是对于“云”的各种形态进行简单的描摹,更不是以音响色彩的技术堆砌来体现“云”的多种拟人化形态,而是如何以音乐表现“云”一般“上善若水”的精神,如何以多样化的音色-音响构态表现“云”的勃勃英姿和飘逸、灵动、幻化无穷的气质,如何表现像杜夫海纳所说的“灿烂的感性”那般动人无际的“云”……这些对于“象外之象”的追寻,正体现了作曲家所追求的光风霁月般的胸襟和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文琛 《云川》 观物以取象 象以 象外之象
下载PDF
日本铃木春信浮世绘美人画渊源考 被引量:3
9
作者 高云龙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9-93,共5页
铃木春信作为日本锦绘的创始人,在美术史上享有盛名,他开创了日本明和时期一个时代的画风——春信画风,成为当时画坛一味学习模仿的明和绘画风格,但他的绘画系谱及师承问题,一百年来众说纷纭。他的浮世绘美人画的渊源,素来被认为是源自... 铃木春信作为日本锦绘的创始人,在美术史上享有盛名,他开创了日本明和时期一个时代的画风——春信画风,成为当时画坛一味学习模仿的明和绘画风格,但他的绘画系谱及师承问题,一百年来众说纷纭。他的浮世绘美人画的渊源,素来被认为是源自江户城内的真人美女,笔者对此提出质疑,就其有关文献及画系师承等渊源关系进行论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人画 中国趣味 见立 仕女画
下载PDF
家纹与日本文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钱磊 任小红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53-157,共5页
目的通过对日本家纹的观察,从中探视日本文化的内核,并以家纹为典型例证,说明视觉符号设计所能蕴含的文化表达力量。方法从符号学分析方法出发,从四个不同角度阐释了作为视觉符号的家纹与日本文化内在因子的关系。结论这样的家纹被深入... 目的通过对日本家纹的观察,从中探视日本文化的内核,并以家纹为典型例证,说明视觉符号设计所能蕴含的文化表达力量。方法从符号学分析方法出发,从四个不同角度阐释了作为视觉符号的家纹与日本文化内在因子的关系。结论这样的家纹被深入应用于日本古代社会各阶层和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反映了日本人的内在意识观念和美感体验;同时,这种意识观念和审美感受,又透过家纹这一浓缩的图形符号载体,继续传承影响至今。家纹作为一种视觉符号,最为精炼和形象地表达与塑造了日本文化,独具设计价值和文化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纹 日本文化 见立 物哀
下载PDF
立“竿”不一定马上见“影”
11
作者 王明刚 杜克云 《中国民兵》 2005年第12期21-21,共1页
屡有这种情况:上级刚布置一项任务。很快便有单位在“第一时间”上报经验做法。这些落实“成果”要么被电文转发.要么见报宣扬。至少到领导眼前晃一晃.案头放一放。小小风光一番。时这种立“竿”见”影”的“成果”.笔者不敢苟同。
关键词 “竿”不定马上“影”》 王明刚 杜克云 文学作品 散文 杂文 中国 当代作品
原文传递
论“潇湘八景”画题与《坐铺八景》
12
作者 程茜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4年第9期144-146,共3页
文章首先概述潇湘八景在日本传播发展的大致特点,之后重点针对铃木春信的《坐铺八景》这一组作品如何对应潇湘八景的每一个画题逐一做详细探讨,并深入阐释了春信作品如何将江户时代一个普遍的创作手法——"见立"创造性的运用... 文章首先概述潇湘八景在日本传播发展的大致特点,之后重点针对铃木春信的《坐铺八景》这一组作品如何对应潇湘八景的每一个画题逐一做详细探讨,并深入阐释了春信作品如何将江户时代一个普遍的创作手法——"见立"创造性的运用于八景画题的独特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潇湘八景 铃木春信 座敷八景 见立
原文传递
张良“圯上敬履”画题在日本江户时代的继承和发展
13
作者 程茜 《日本学研究》 2014年第1期318-328,共11页
張良という『史記』に記された人物は中日両国に有名だと言える。特に彼が若い頃に黄石公に靴を履かせ、兵書をもらった(圯上敬履)という物語は日本江戸時代に愛用された画題として、狩野派及び浮世絵絵師たちによって、数多くの作品に... 張良という『史記』に記された人物は中日両国に有名だと言える。特に彼が若い頃に黄石公に靴を履かせ、兵書をもらった(圯上敬履)という物語は日本江戸時代に愛用された画題として、狩野派及び浮世絵絵師たちによって、数多くの作品に用いられていた。本論は主に江戸時代を中心に、一グループの張良が黄石公に靴をはかせる絵をサンプルとして考察してきた。第一部分では、画壇の主流を占めていた狩野派が如何にこの画題を表現したかを辿りつき、それとともに画題の変化も少しずつ現れてきた。第二部分では、狩野派に対して、庶民の間に人気がある浮世絵師たちが如何に「見立て」という手段で同じ画題を表現したかを討論し、そしてその時代の要求も審美趣味もすこし触れた。第三部分では、江戸時代に起こった張良画題の変化の原因を絵画以外、例えば、文学·芸術·宗教思想·美意識などの面で解明した。本論を通じて、中国の古典題材に日本絵画での継承·発展ぶりに関心を集めれば幸いだと思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圯上敬履 张良与黄石公 狩野派 浮世绘 见立
原文传递
试论《琉球八景》中葛饰北斋的创作手法和意图
14
作者 程茜 《日本学研究》 2015年第1期203-217,共15页
『琉球八景』は1832年(天保三年)に出版され、琉球の名所を描いた八枚揃の浮世絵版画であり、絵師の葛飾北斎(1760—1849)全盛期の作品である。北斎は、『琉球国志略』という中国清朝の冊封副使周煌が書いた本の挿絵「球陽八景図」を元... 『琉球八景』は1832年(天保三年)に出版され、琉球の名所を描いた八枚揃の浮世絵版画であり、絵師の葛飾北斎(1760—1849)全盛期の作品である。北斎は、『琉球国志略』という中国清朝の冊封副使周煌が書いた本の挿絵「球陽八景図」を元絵に、いくつかのアレンジを加えたといわれている。したがって本論では、なぜ琉球に一度も訪れたことのない北斎が、異国のイメージが強い琉球を描いたのかという『琉球八景』の創作背景について考えてみたい。さらに北斎の『琉球八景』と元絵の『球陽八景図』を比較しながら、北斎が施した加筆、削除、変更のようなアレンジはどこにあるのかについても明らかにする。最後に北斎がどのような創作意図と手法によってアレンジしたか、『琉球八景』の特殊性がどこにあるかを分析し、江戸時代の八景画題における位置づけを試みた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国琉球 八景 见立
原文传递
Microwave-assisted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cube-like Ag-Ag_2MoO_4 with visible-ligh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被引量:5
15
作者 LI ZhaoQian CHEN XueTai XUE Zi-Ling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443-450,共8页
Cube-like Ag-Ag2MoO4 composite has been successfully prepared in the presence of PVP (potyvinylpyrrolidone) via a facile microwave-assisted hydrothermal process. Studies of its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in the deco... Cube-like Ag-Ag2MoO4 composite has been successfully prepared in the presence of PVP (potyvinylpyrrolidone) via a facile microwave-assisted hydrothermal process. Studies of its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in the decomposition of RhB indicate that the cube-like Ag-Ag2MoO4 composite exhibits good catalytic activities under visible-light irradiation. The face that Ag pro- motes the absorption of visible light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Further XRD characterization after recycle photocatalytic tests confirms that partial Ag~ ions in Ag2MoO4 have been reduced to metallic Ag. Reaction temperature, reaction time and the amount of PVP have also been studied and found to play crucial roles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cube-like micro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wave HYDROTHERMAL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