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见2 V”句中“见2”的功能及词性 被引量:2
1
作者 董志翘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5,共15页
关于古代汉语中表主动意义的“见2”的词性及语法功能(如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本文称之为“见2”①)历来众说纷纭。概而言之,约有“偏指代词”“具有指示兼称代作用的关系词”“具有动作指向范围的副词”“泛义动词... 关于古代汉语中表主动意义的“见2”的词性及语法功能(如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本文称之为“见2”①)历来众说纷纭。概而言之,约有“偏指代词”“具有指示兼称代作用的关系词”“具有动作指向范围的副词”“泛义动词”等不同说法,而其中以吕叔湘提出的“偏指代词”(“‘见’字表示第一身代词作宾语之省略”)说影响最大。本人通过历代文献中大量“见2 V”句的调查分析,发现“见2 V”句中不仅可以省略第一身代词宾语,也可以省略第二、第三身代词的宾语,甚至还有动词前用“见2”,动词后宾语仍然出现的情况。因此吕叔湘先生“见2”为“偏指代词”(“‘见’字表示第一身代词作宾语之省略”)的说法不能成立。彭小琴、俞理明认为:“‘见2’是具有动作指向范围的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指向某个受事对象”因此,将此定为“范围副词”。但孙良明指出:“见2 Vt”结构中的“见2”,“语法上是带谓宾语的动词”,因此否定了“见2”词性的副词说。而刘瑞明将“见2”称为“泛义动词”,亦显得宽泛而无所确指。通过历代训诂材料的梳理,以及中土文献及汉译佛典中的大量用例的比较,本人认为:“见”与“加”语音上相近;古人训诂中亦多见以“加”释“见”;在中土文献及佛教文献中,在同样的语境、表达同样意思时,“见2 V”与“加V”句可以同现;两种句式在类似的语境中可形成异文;特别是汉译佛典中“为……所见V”“所见V”句式,亦可与“为……所加V”“所加V”句式对应。因此,本人认为:“见2 V”句中的“见2”并非代词、副词,而是相当于“加”,其性质乃表示对某一事物施加某种动作的“形式动词”,真正表示动作的是后面的动词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2v句 形式动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