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4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之“二十八部众”护法神众考释
1
作者 黄国清 《普陀学刊》 2023年第1期166-192,304-305,共29页
《大悲心陀罗尼经》是源自印度的汉译经典,须结合印度文化与佛教文化来索解其教义。《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是在此经汉译文句基础上,对护法神众给出坛城的制作规范,将五十余位护法神众化约为“二十八部众”。本文运用佛教藏经与印度... 《大悲心陀罗尼经》是源自印度的汉译经典,须结合印度文化与佛教文化来索解其教义。《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是在此经汉译文句基础上,对护法神众给出坛城的制作规范,将五十余位护法神众化约为“二十八部众”。本文运用佛教藏经与印度神话资料对《大悲心陀罗尼经》偈颂所列护法神众进行逐一考释,辨析他们的身份及探索其宗教形象与护法职能。析分出来的五十三位护法神众,除了常见的梵天、帝释、四大天王与天龙八部,印度宗教的许多神祇与鬼类也被纳入体系,在佛教经典中给出佛教立场的描写。还原《大悲心陀罗尼经》偈颂所含摄的护法神众,并无损于“二十八部众”的既成佛教文化观念,而是提供另一种依据经典及宽广视域的解读方式,拓展对千手观音菩萨经典与文化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大悲心陀罗尼经 二十八部众 印度神话 佛教中国化
下载PDF
《高王观世音经》考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小荣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4-108,共5页
本文利用敦煌本、房山石经本、《大正藏》本对伪经《高王观世音经》进行了校录 ,然后分析了该经形成的历史背景与结撰依据。
关键词 高王观世音 校录 考析
下载PDF
西夏本《佛顶心观世音菩萨大陀罗尼经》述略 被引量:7
3
作者 张九玲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1-143,共3页
《佛顶心观世音菩萨大陀罗尼经》的西夏译本存世较多,与敦煌、宋、辽、金等汉文本内容基本一致。西夏译本至迟在天盛八年(1156年)已有抄本,卷尾发愿者题名有两姓不见于存世西夏文献,经文其他附加内容承自汉文本。多个西夏译本内容相同,... 《佛顶心观世音菩萨大陀罗尼经》的西夏译本存世较多,与敦煌、宋、辽、金等汉文本内容基本一致。西夏译本至迟在天盛八年(1156年)已有抄本,卷尾发愿者题名有两姓不见于存世西夏文献,经文其他附加内容承自汉文本。多个西夏译本内容相同,为同一本子翻刻或复抄。但拜寺沟方塔出土、黑城本与西夏本内容有异,似乎另有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文 佛经 佛顶心观世音
下载PDF
早期纪年金铜观世音造像类型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何志国 《艺术探索》 2016年第6期70-84,共15页
早期纪年金铜观世音像大约从5世纪70年代兴起,以莲花手观世音造像为代表(A、B、C三型);6世纪初,模仿佛陀施无畏和与愿印说法形象的观世音造型开始出现(D、E、F三型);到北魏晚期(507~534年),说法的观世音形象的类型和数量超... 早期纪年金铜观世音像大约从5世纪70年代兴起,以莲花手观世音造像为代表(A、B、C三型);6世纪初,模仿佛陀施无畏和与愿印说法形象的观世音造型开始出现(D、E、F三型);到北魏晚期(507~534年),说法的观世音形象的类型和数量超过莲花手观世音像;到北周、北齐时期(551~580年),说法印观世音像取代了莲花手观世音像,并且开始出现、流行以观世音为主尊,两侧胁侍菩萨夹侍一铺三尊,甚至一铺多尊的观世音造像(观世音三尊A、B两型)。姚秦鸠摩罗什译《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婆娑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等记载,为观世音形象由5世纪后半流行莲花手,到6世纪变化为施无畏印和与愿印的佛典依据。6世纪不少民众把观世音视为佛,是金铜观世音像施无畏和与愿印流行的现实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6世纪 纪年金铜观世音造像 类型 分期 特点
下载PDF
《观世音应验记》(三种)词语札记 被引量:4
5
作者 范崇高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2-46,共5页
《观世音应验记》(三种 )是在我国久已失传而新近从日本介绍回国的南朝小说 ,书中保存了不少南北朝时期使用的较为特殊的词语。本文考释了十一条这类词语 ,同时对《汉语大词典》
关键词 观世音应验记》 词语 小说 佛教 语法 词义 注释 “居” “旱燥” “人骑” “主人母” “越”
下载PDF
西夏佛教灵验记探微——以黑水城出土《高王观世音经》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赵阳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9-79,共11页
因作品稀少且翻译不易,西夏文学历来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西夏文学除传统意义上的作品外,在佛教文献中也有不少作品。如在《俄藏黑水城文献》中,有不少佛教灵验记作品均带有典型的文学属性。特别是黑水城出土的《高王观世音经》三种,其序... 因作品稀少且翻译不易,西夏文学历来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西夏文学除传统意义上的作品外,在佛教文献中也有不少作品。如在《俄藏黑水城文献》中,有不少佛教灵验记作品均带有典型的文学属性。特别是黑水城出土的《高王观世音经》三种,其序文作为典型的佛教灵应故事,虽与前代类似传说有所不同,但也有着传承自隋唐五代的痕迹,同时也对伪经的传播起到很大推动作用。这种灵验记作为佛教中国化的标志,不仅是对中原佛教文化的传承,也是佛教文学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由之路。同时,相比社会经济军事研究,西夏文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而佛教文学作品则可为西夏文学研究另辟新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验记 观世音 佛教文学 西夏文学
下载PDF
观世音名号与六朝志怪小说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勇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3-127,共5页
佛教,主要是佛教文献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因此,近代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问题,受到了中、外学术界的普遍重视。2006年11月25日-27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与黄石东方山弘化禅寺共同举办了一... 佛教,主要是佛教文献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因此,近代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问题,受到了中、外学术界的普遍重视。2006年11月25日-27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与黄石东方山弘化禅寺共同举办了一次"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学术研讨会,近40名来自海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从宏观和微观等不同的角度,就"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展开了多方面的深入讨论。我们这里编辑了一组相关的论文,希望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更广泛的关注,进一步推动"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志怪小说 音名 观世音 昆仑
下载PDF
《佛顶心观世音菩萨大陀罗尼经》的西夏译本 被引量:8
8
作者 张九玲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63-73,94,共12页
文章首次刊布了《佛顶心观世音菩萨大陀罗尼经》的西夏文录文,并参照敦煌汉文本对这部经书进行翻译和校注,可以为西夏佛教史和西夏语言研究提供一份新资料。
关键词 西夏文 佛经 《佛顶心观世音菩萨大陀罗尼经》
下载PDF
《高王经》的起源——从“佛说观世音经”到“佛说高王经” 被引量:3
9
作者 池丽梅 《佛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161-180,共20页
种种迹象显示,所谓"高王观世音经",并非今日约定俗成的"高王观世音"之"经",至少在唐代以前,其含义乃是"高王"之"观世音经",也就是以"高王"冠称的"佛说观音经"... 种种迹象显示,所谓"高王观世音经",并非今日约定俗成的"高王观世音"之"经",至少在唐代以前,其含义乃是"高王"之"观世音经",也就是以"高王"冠称的"佛说观音经"。根据孙敬德的灵验谈推测,"高王经"的来历,是高欢接受了卢景裕等出身河北地区的幕僚们的建议,动用官方的力量资助和推动民间流传的观音系统经典("佛说观音经")的弘通,并将官方指定的流通版本定名为"高王观世音经",目的在于通过观音信仰的传播来渗透和扩散高王=高欢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权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王观世音经》 《佛说观世音经》 高欢 孙敬德
下载PDF
观世音信仰与唐代文学创作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广兴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100-106,共7页
观世音信仰在中土形成始于东晋,在特殊社会条件下迅速传播,并渐次成为民众信仰的主流。进入唐代,随着佛教的进一步发展,观世音信仰的内涵亦发生变化。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一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成为影响文学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动因之... 观世音信仰在中土形成始于东晋,在特殊社会条件下迅速传播,并渐次成为民众信仰的主流。进入唐代,随着佛教的进一步发展,观世音信仰的内涵亦发生变化。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一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成为影响文学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动因之一。本文以唐代小说、诗文等为对象,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观世音信仰内涵的变化、在社会上的表现及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世音信仰 唐代 文学创作 佛教 《法华经》 《观音经》 净土信仰 观音菩萨 中国
下载PDF
仙释圆融 佛道双栖——慈航真人观世音仙话传说的文化观照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晓艳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96-100,共5页
道教神仙谱系中的慈航真人是一位深受民间崇奉的女仙。慈航真人信仰的形成与佛教的观音菩萨信仰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慈航真人观世音这种佛道双栖的现象是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特别是仙释圆融宗教文化的产物。慈航真人仙话传说中的性别困惑既... 道教神仙谱系中的慈航真人是一位深受民间崇奉的女仙。慈航真人信仰的形成与佛教的观音菩萨信仰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慈航真人观世音这种佛道双栖的现象是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特别是仙释圆融宗教文化的产物。慈航真人仙话传说中的性别困惑既体现了古代社会性别意识的特殊取向,也反映出观音形象不断演变的历史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航真人 观世音 佛道双栖
下载PDF
近代中国基督徒眼里的观世音——张亦镜对观世音的认识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大明 《湘南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48-53,共6页
民国初年,随着佛教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基督教本色化的运动广泛展开,作为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的张亦镜站在基督教的立场上,选择佛教中的观世音作为基督教对话的对象,他从佛教典籍中对观世音的来源、现身和女身进行考证,否定观世音的存在... 民国初年,随着佛教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基督教本色化的运动广泛展开,作为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的张亦镜站在基督教的立场上,选择佛教中的观世音作为基督教对话的对象,他从佛教典籍中对观世音的来源、现身和女身进行考证,否定观世音的存在性和神性,从而否定基督教与佛教的融合,一个重要原因是佛教并非中国文化,张氏的这种观点不免带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狭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徒 佛教 观世音 张亦镜
下载PDF
《观世音应验记三种》俗字、俗语零札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志翘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4,共4页
关键词 观世音 俗字 《太平广记》 俗语 孙昌武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广韵》 《中国语文》 祖堂集 《助字辨略》
下载PDF
管窥中国的观世音信仰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燕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14-116,共3页
本文拟主要探讨观音的名号、来历及观音信仰中的观音在中国由男变女的过程及原因。
关键词 观世音 女神信仰 佛教 中国
下载PDF
佛经文学与六朝小说感应征验母题——以《观世音经》的盛行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惠卿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27-30,共4页
将一些神奇事件的发生归因于佛与众生的心有灵犀,这是佛教感应观的重要内容。这一观点与中土早已有之的感应学说相契合,在佛教大盛的六朝对士人产生了重要影响,其直接表现就是六朝小说中产生了感应征验母题,这一母题一般由民众陷入困厄... 将一些神奇事件的发生归因于佛与众生的心有灵犀,这是佛教感应观的重要内容。这一观点与中土早已有之的感应学说相契合,在佛教大盛的六朝对士人产生了重要影响,其直接表现就是六朝小说中产生了感应征验母题,这一母题一般由民众陷入困厄,归心释氏乞求保佑解救,菩萨显灵使其脱离困厄三个环节构成,对后来的感应小说创作影响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文学 六朝小说 感应 观世音经》 母题
下载PDF
《观世音应验记三种》校点举误(上)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志翘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6年第5期30-36,共7页
《观世音应验记三种》校点举误(上)董志翘《观世音应验记三种》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晋谢敷撰《光世音应验记》传于傅瑗,后经孙恩之乱散逸,瑗子刘宋北地尚书令傅亮据记忆追录7条。二、《续光世音应验记》,刘宋太子中合吴郡张演,... 《观世音应验记三种》校点举误(上)董志翘《观世音应验记三种》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晋谢敷撰《光世音应验记》传于傅瑗,后经孙恩之乱散逸,瑗子刘宋北地尚书令傅亮据记忆追录7条。二、《续光世音应验记》,刘宋太子中合吴郡张演,据其所闻续记10条。三、《系光世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世音 中华书局 抄本 《太平广记》 《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世说新语 《集韵》 举误 《高僧传》
下载PDF
梁肃《绣观世音菩萨像赞》祈福对象辨正
17
作者 李丹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0-102,共3页
梁肃是唐古文运动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师从独孤及、李华,擢拔韩愈、李观、李翱诸古文运动干将。梁肃《绣观世音菩萨像赞》明确交代了其与李华的师生关系,因此李华女所绣观世音菩萨像并非为其亡夫崔绰祈福,而是为其父李华祈福。
关键词 梁肃 《绣观世音菩萨像赞并序》 李华 崔绰
下载PDF
图像的层累与《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完整再现——莫高窟第395窟研究之一
18
作者 张善庆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31,共15页
莫高窟第395窟开凿于隋代,后经重修。甬道南北两壁为五代志公画像和毗沙门天王像,主室南北两壁为西夏观音经变之救助八难,主尊为阿弥陀佛。经研究发现,甬道主题是观世音菩萨之三十三种变化身,和主室观世音菩萨救助八难,共同构成了一部... 莫高窟第395窟开凿于隋代,后经重修。甬道南北两壁为五代志公画像和毗沙门天王像,主室南北两壁为西夏观音经变之救助八难,主尊为阿弥陀佛。经研究发现,甬道主题是观世音菩萨之三十三种变化身,和主室观世音菩萨救助八难,共同构成了一部完整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变。虽然经过五代和西夏两次重修,但是洞窟设计理念却保持一致,这可能与西夏时期盛行的法华信仰与志公和尚信仰密切相关。这一研究也意在揭示重修洞窟研究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395窟 观音经变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重修洞窟研究
下载PDF
论两晋南北朝隋本土文章——对佛经念观世音名而脱难得救思想之容摄
19
作者 李秀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93-98,共6页
西晋特别是东晋至隋,佛教兴盛,念观世音名而脱难得救思想在汉地传播开来。现实多灾多难,汉地人发达的"实用——经验"理性决定了其文章容摄念观世音名而脱难得救思想,决定了汉地容摄该思想的本土文章、在主要思想层面容摄该思... 西晋特别是东晋至隋,佛教兴盛,念观世音名而脱难得救思想在汉地传播开来。现实多灾多难,汉地人发达的"实用——经验"理性决定了其文章容摄念观世音名而脱难得救思想,决定了汉地容摄该思想的本土文章、在主要思想层面容摄该思想的本土文章、容摄该思想呈现出一定艺术性的本土文章均很多;小说体裁偏好表达该思想;汉地本土文章立足于本土发达的"实用——经验"理性容摄该思想,呈现出实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南北朝隋 本土文章 观世音名而脱难得救 “实用——经验”理性
下载PDF
唐以前诸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释名比较研究
20
作者 夏德美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50-55,共6页
观音菩萨是汉传佛教中最受欢迎的菩萨之一,观音信仰遍及各个学派、宗派,遍及帝王将相和普通民众。流传广泛的各种观音经注疏、观音灵验记等文献资料,以及遍布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观音图像,即为明证。观音信仰的主要经典依据是《法华经... 观音菩萨是汉传佛教中最受欢迎的菩萨之一,观音信仰遍及各个学派、宗派,遍及帝王将相和普通民众。流传广泛的各种观音经注疏、观音灵验记等文献资料,以及遍布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观音图像,即为明证。观音信仰的主要经典依据是《法华经》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一品在南北朝时期就单独流行,深受佛教信众尊崇。“观世音普门”这一名称,具有怎样的含义,早期的高僧大德在解释这一名称时有何依据,体现了怎样的解释学特点?考察唐前道生、法云、智顗、吉藏、灌顶等高僧的解释,可以发现,这些高僧选择从佛教义理的角度阐释观音信仰,使此一名称越来越具备较为系统的理论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前 观世音 普门品 释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