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文学史观的反思与建构 被引量:6
1
作者 赵敏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1-88,共8页
在百年来的中国文学史研究中,将古代文学现代化、将中国文学研究西方化、将文学研究政治化,是最值得反思的三个方面。《中国诗歌通史》的撰写,就是在这种反思基础上的新的尝试。站在世界文化的立场上揭示中国诗歌的艺术本质,阐释其民族... 在百年来的中国文学史研究中,将古代文学现代化、将中国文学研究西方化、将文学研究政治化,是最值得反思的三个方面。《中国诗歌通史》的撰写,就是在这种反思基础上的新的尝试。站在世界文化的立场上揭示中国诗歌的艺术本质,阐释其民族文化特征,是新时期文学史写作的重要使命,为此我们确立了"通古今之变"和"观中西之别"的新的文学史观。文学史的目的不是为了"总结规律",而是为了"描述经验"。将诗歌通史的写作立足于对每一时段的充分研究之上,写出每一时代中国诗歌发展的独特风貌,是我们这部《中国诗歌通史》在具体写作中努力的目标,也是其重要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文学史 反思与构建 通古今之变 观中西之别
下载PDF
严复的“中先西后”观及其对翻译《天演论》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闫亮亮 朱健平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50,共13页
从《天演论》手稿本与通行本的两篇自序可以看出,严复在翻译和修改《天演论》的过程中在对待中西文化的立场上所采取的不只是“中西相通”现,而是“中先西后”观和由此而衍生的“归求反观”观。这种立场对严复的翻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从《天演论》手稿本与通行本的两篇自序可以看出,严复在翻译和修改《天演论》的过程中在对待中西文化的立场上所采取的不只是“中西相通”现,而是“中先西后”观和由此而衍生的“归求反观”观。这种立场对严复的翻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直接导致他在翻译和修改《天演论》时采取了格义和会通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西后” “归求反 翻译 《天演论》 格义 会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