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心隐人欲观论析——兼及中晚明人欲观之流变 被引量:1
1
作者 宋克夫 熊小萍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0-114,共5页
中明时期,王阳明及王门诸子对人欲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种倾向:一是着眼于人的本质属性,认为至善的良知本来"无欲";二是扩大"天理"的外延,使之涵盖"人欲"。何心隐较为全面地探讨人欲问题,从正面肯定了人欲... 中明时期,王阳明及王门诸子对人欲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种倾向:一是着眼于人的本质属性,认为至善的良知本来"无欲";二是扩大"天理"的外延,使之涵盖"人欲"。何心隐较为全面地探讨人欲问题,从正面肯定了人欲,并提出"寡欲"和"育欲",主张对人欲进行引导,以维系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李贽又继承并发展了何心隐的人欲思想,提出"各遂其千万人之欲",从而对晚明人欲思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欲 何心隐 流变
下载PDF
理学的发展与“三言”中的人欲观
2
作者 温孟孚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9年第4期46-48,共3页
本文探讨了冯梦龙“三言”中的人欲观与理学发展的关系,通过对理学“理欲之辨”和“三言”文本的双重解读,论证了“三言”中表现出的人欲观是辩证的人欲观,和王夫之等人的人欲观有前后辉映之处。
关键词 理学 冯梦龙 “三言” 人欲
下载PDF
上博藏楚竹书《诗论》第三简释读 被引量:1
3
作者 周丙华 《天中学刊》 2014年第1期100-102,共3页
上博藏楚竹书《诗论》第三简"内勿"释读为"纳物",从《左传》有关材料来看,应是春秋以来的成语,其内涵渊源有自。结合儒家的诗教传统,《诗论》谓《邦风》"纳物",就是说其风物可以"纳民于物(轨)"... 上博藏楚竹书《诗论》第三简"内勿"释读为"纳物",从《左传》有关材料来看,应是春秋以来的成语,其内涵渊源有自。结合儒家的诗教传统,《诗论》谓《邦风》"纳物",就是说其风物可以"纳民于物(轨)"而可施教化,也就是说可以"设教",因而则可"溥观(示)人欲"。"敛材"应是"取材以章物采"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论》 纳物 观人欲 敛材
下载PDF
在真情与理性之间徘徊——论“三言”女性形象的矛盾性
4
作者 刘军华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3年第3期60-63,共4页
相对以理学为核心的禁锢人性的道德标准,'三言'中大量女性形象具有的生命活力,对个性的张扬,对性的释放具一定程度的个性主义和反叛意识,而同时,作品中又充斥着大量的贞女烈妇和道德说教,这一矛盾的产生,表明作者从教化目的出发... 相对以理学为核心的禁锢人性的道德标准,'三言'中大量女性形象具有的生命活力,对个性的张扬,对性的释放具一定程度的个性主义和反叛意识,而同时,作品中又充斥着大量的贞女烈妇和道德说教,这一矛盾的产生,表明作者从教化目的出发,作品仅仅是从表面上反映了明代社会人欲张扬的状况,女性依然必须把言行纳入传统伦理规范的框架之中,个性解放并没有成为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所以大量女性在情爱追求过程中,只能陷入两难的迷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恒言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女性形象 矛盾性 礼仪原则 贞操 人欲 小说
下载PDF
王夫之史论的哲学基础和现实认识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润和 《东岳论丛》 CSSCI 1998年第6期74-80,共7页
王夫之的史论,不只是在具体的历史事实中强调人臣义务的伦理道德意义上的判断或作为改革家极力主张的现实政治理论,而且更强调“变化”时代的意义,这就是其所具有的历史性。除《读通鉴论》、《宋论》之外,王夫之的大部分早期著作虽... 王夫之的史论,不只是在具体的历史事实中强调人臣义务的伦理道德意义上的判断或作为改革家极力主张的现实政治理论,而且更强调“变化”时代的意义,这就是其所具有的历史性。除《读通鉴论》、《宋论》之外,王夫之的大部分早期著作虽然主要是对经典的诠释,但反映其古代史论的内容也不少。在这些著作中,王夫之试图把观点和史料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有意识地把评史和论政统一起来。因此,他的很多史论渗透着他自身很强的现实政治主张,同时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论 天人合一 理势合一 人欲 义利论
下载PDF
文词峻洁 文意多变——读朱熹《送郭拱辰序》
6
作者 吴功正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9-32,共4页
这是一篇赠序。所赠对象郭拱辰,字叔瞻,三山(今福建福州)人,南宋时人物肖像画家。本文文词峻洁而含义颇深,篇幅精粹而意善转折。第一节系总写笔墨,但行文先铺后转。作者不是一出句就对郭拱辰的画技加以评价和赞美,而是兀然一个画论命题:... 这是一篇赠序。所赠对象郭拱辰,字叔瞻,三山(今福建福州)人,南宋时人物肖像画家。本文文词峻洁而含义颇深,篇幅精粹而意善转折。第一节系总写笔墨,但行文先铺后转。作者不是一出句就对郭拱辰的画技加以评价和赞美,而是兀然一个画论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转折 文意 赠序 传神写照 人物肖像 形似 文词 风神气韵 人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