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以实见虚”到“以虚观实”——老子“虚”“实”思想刍议
1
作者 郝二伟 《运城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40-47,共8页
“虚”“实”是《老子》用以描述道体及道物关系的重要概念,但学界历来重“虚”而轻“实”。事实上《老子》中隐含着其从存在论、认识论、修养论三个向度深入探析“虚”“实”内涵,并从“以实见虚”到“以虚观实”着手对虚实关系做了系... “虚”“实”是《老子》用以描述道体及道物关系的重要概念,但学界历来重“虚”而轻“实”。事实上《老子》中隐含着其从存在论、认识论、修养论三个向度深入探析“虚”“实”内涵,并从“以实见虚”到“以虚观实”着手对虚实关系做了系统梳理,揭示其“虚实并重”之真意的内在逻辑。就存在论而言,“虚”并非一无所有之真空,而是寄寓于“实”并与之结合才彰显并发挥其效用;就认识论而言,以“为学”认识万物之“实”之后方能“以实见虚”,即“为道”;从修养论而言,通过“观”,进而以具有“致虚”功能的心“涤除玄览”,去掉一切指向“实”的经验、知识,方能“以道观之”,最终实现“以虚观实”,关照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见虚 以虚观实 并重
下载PDF
公孙龙《白马论》中的名实观与复合名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玉宇 任远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8-114,共7页
公孙龙的《白马论》无论在汉语文献还是在西方汉学研究中都有丰富的诠释传统。本文意在指出白马论的要点不是逻辑学或本体论问题而是语义学问题,并结合先秦时期正名之争的大背景,试图论证《白马论》的名实观表明公孙龙运用了与西方柏拉... 公孙龙的《白马论》无论在汉语文献还是在西方汉学研究中都有丰富的诠释传统。本文意在指出白马论的要点不是逻辑学或本体论问题而是语义学问题,并结合先秦时期正名之争的大背景,试图论证《白马论》的名实观表明公孙龙运用了与西方柏拉图式概念不同的抽象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白马论 复合名词
下载PDF
苏轼正统论中的名实观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哲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10期67-70,共4页
我国古代既具有丰富的正统论内容,又含有很多名实观的论断,而将二者结合起来并在具体论述中详细阐发并突出其重要功用,苏轼无愧为第一人。在具体的操作上,苏轼将有关名实观的因素杂糅至其正统论之中,其实是有着丰富"名实"内... 我国古代既具有丰富的正统论内容,又含有很多名实观的论断,而将二者结合起来并在具体论述中详细阐发并突出其重要功用,苏轼无愧为第一人。在具体的操作上,苏轼将有关名实观的因素杂糅至其正统论之中,其实是有着丰富"名实"内容的正统论。恰恰是这种正统论中所蕴含的名实观因素,实际上不仅具有严密的逻辑价值,更具有政治伦理道德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正统论
下载PDF
“名实观”视阈下的中西语言哲学探微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萌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78-81,共4页
从三个方面对中西名实观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强调文化背景、语言特点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是造成中西名实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旨在说明中西两种文化不同的特质,也凸显了语言哲学具有全人类性。
关键词 异同 原因
下载PDF
中西“名实”观对语义悖论消解之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于红冈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5-118,共4页
名实问题不仅是哲学问题,还涉及语言、逻辑学等领域。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哲学都对语言与实在的关系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然而,中西方名实观的认知差异导致逻辑学的发展在中西方出现了不同的侧重:西方强调的是分析性... 名实问题不仅是哲学问题,还涉及语言、逻辑学等领域。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哲学都对语言与实在的关系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然而,中西方名实观的认知差异导致逻辑学的发展在中西方出现了不同的侧重:西方强调的是分析性的逻辑思维模式;而中国的基本思维模式则是综合性的辩证思维。思维方式的差异,引起了中西方对语义悖论产生根源的不同看法。如何将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有机结合,这无疑为语义悖论的消解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悖论 消解
下载PDF
试论先秦名家的名实观 被引量:5
6
作者 杜文静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年第11期117-119,共3页
名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派,对研究中国古代逻辑做出重要贡献。然而,关于名家的名实观的探讨,是目前古代哲学史的薄弱环节。国内学者仅涉及个别代表人物的观点,而缺乏对名家的名实观的整体把握。该文通过讨论先秦名家的名实观及其由... 名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派,对研究中国古代逻辑做出重要贡献。然而,关于名家的名实观的探讨,是目前古代哲学史的薄弱环节。国内学者仅涉及个别代表人物的观点,而缺乏对名家的名实观的整体把握。该文通过讨论先秦名家的名实观及其由来,希望学者能对他们和他们的观点有全面的了解,对名家做出一个公正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家 先秦
下载PDF
谭嗣同的名实观辨正
7
作者 王向清 贾晓琼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38,共5页
谭嗣同提出名实观是为了突破过时的纲常名教对体现资本主义文化的名词、概念的禁锢。他的名实观体现在名词仅仅是人们对对象的随意命名、名词没有对应的实体。这种名实观没有搞清语词之名和概念之名的区别,基本上是错误的。为摆脱旧名... 谭嗣同提出名实观是为了突破过时的纲常名教对体现资本主义文化的名词、概念的禁锢。他的名实观体现在名词仅仅是人们对对象的随意命名、名词没有对应的实体。这种名实观没有搞清语词之名和概念之名的区别,基本上是错误的。为摆脱旧名对发展变化了的现实的钳制,他提出了“破对待”的相对主义正名方法,并从三个方面予以论证事物运动的绝对性、事物大小的相对性、事物性质的相对性。谭嗣同相对主义“破对待”的正名方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正名方法是“变名符实”。谭嗣同名实观的现实启示一是变名符实,促使过时的旧观念改变以适应发展变化的现实;二是充实符名,将现实中扩充了的内涵对应的对象加入概念的外延中,使之名副其实;三是循名责实,通过实践创造出与新概念内涵相符合的物化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嗣同 正名 破对待 变名符
下载PDF
孟子对先秦名实观发展的贡献
8
作者 刘玉宇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1-147,共7页
学界一直视孔孟的“正名”理论与先秦时期的名实之辩为两种不相关的哲学体系。本文将孟子的语言观置于从孔子到荀子的整个先秦语言理论发展的脉络之中,探讨孟子对先秦名实观发展的贡献。有理由认为,尽管孟子没有对名实关系作出直接论述... 学界一直视孔孟的“正名”理论与先秦时期的名实之辩为两种不相关的哲学体系。本文将孟子的语言观置于从孔子到荀子的整个先秦语言理论发展的脉络之中,探讨孟子对先秦名实观发展的贡献。有理由认为,尽管孟子没有对名实关系作出直接论述,但他在论辩中所使用的语言与后来的名实之争有明确联系。从孔子的正名说到战国中后期名实观的发展进程中,孟子是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公孙龙与后期墨家关于名实问题的论争,恰恰建立在对孟子所遗留的语言难题的回应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论辩术
下载PDF
名实之争与后世文论的名实观
9
作者 吴中胜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0-66,共7页
名实之争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问题,也是诸子论争的重要话题。诸子的"正名"对后世的道德伦理、社会政治乃至士人的处世态度都产生极大影响。君子处世,志在立德、立功、立言的不朽事业,说到底就是要"立名"。诸子的... 名实之争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问题,也是诸子论争的重要话题。诸子的"正名"对后世的道德伦理、社会政治乃至士人的处世态度都产生极大影响。君子处世,志在立德、立功、立言的不朽事业,说到底就是要"立名"。诸子的名实之争,一个重要的指向就是,要考量"名"的背后有没有相应的"实",即要"循名课实"。"名"要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实"基础之上,这种"求实""务实"的思路,对后世文论影响很大。古代文论主张作品内容要实诚、作家声名要符实,要讲究名德、反对虚名浮名、主张真才实学等主张都能从中找到思想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争 诸子 古代文论
下载PDF
荀子名实观探微
10
作者 曾鹃 刘永湘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年第3期122-124,共3页
荀子的名实观主要是对孔子正名主义的继承 ,同时也受到名辩学派的影响。荀子认为 ,“名”的实质是“期累实” ;其作用是“明贵贱”、“辩同异” ;重视“名”的分类 ,并对“乱名擅作”进行了批判 ,形成了“依实定名”的唯物主义名实观。
关键词 荀子 唯物主义 逻辑理论
下载PDF
先秦名实观向魏晋言意之辨的转型
11
作者 于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53-55,共3页
先秦诸子建立的名实观对魏晋言意之辨的发生具有重大影响。其中名家的名实观体系对言意之辨产生了直接推动,成为玄学家摆脱汉学羁绊的途径。由此爆发了"言尽意""言不尽意"和"立象以尽意"三个命题的大讨... 先秦诸子建立的名实观对魏晋言意之辨的发生具有重大影响。其中名家的名实观体系对言意之辨产生了直接推动,成为玄学家摆脱汉学羁绊的途径。由此爆发了"言尽意""言不尽意"和"立象以尽意"三个命题的大讨论。刘勰对此进行了总结,用"形而上"与"形而下"的标准划分化解言意之辨的矛盾,这标志着魏晋言意之辨的完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魏晋 言意之辨 名家
下载PDF
李鸿章的实学观与早期现代化意识
12
作者 严亚明 《青海社会科学》 2002年第2期79-85,共7页
关键词 李鸿章 早期现代化意识 洋务运动
下载PDF
李鸿章的实学观与早期现代化意识
13
作者 严亚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06-112,共7页
李鸿章的实学价值取向表现在诸多方面 ,他在客观分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的危机的基础上 ,主张以实力为基础处理中外关系 ,尤应注重发展经济 ,抵制列强经济侵略 ,并提出务实的教育改革措施。实学观念成为其早期现代化意识萌发的媒介 ,... 李鸿章的实学价值取向表现在诸多方面 ,他在客观分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的危机的基础上 ,主张以实力为基础处理中外关系 ,尤应注重发展经济 ,抵制列强经济侵略 ,并提出务实的教育改革措施。实学观念成为其早期现代化意识萌发的媒介 ,他的早期现代化意识涉及军事现代化、工业化、外交观念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 早期现代化意识 经济 军事 外交 教育
下载PDF
李鸿章的实学观与早期现代化意识
14
作者 严亚明 刘俊 《孝感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44-49,共6页
李鸿章的实学价值取向表现在诸多方面。他客观分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危机 ,主张以实力为基础处理中外关系 ,注重发展经济 ,抵制列强经济侵略 ,提出务实的教育改革措施 ,实学观念成其为早期现代化意识萌发的媒体。他的早期现代化意识涉... 李鸿章的实学价值取向表现在诸多方面。他客观分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危机 ,主张以实力为基础处理中外关系 ,注重发展经济 ,抵制列强经济侵略 ,提出务实的教育改革措施 ,实学观念成其为早期现代化意识萌发的媒体。他的早期现代化意识涉及军事现代化、工业化、外交观念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 早期现代化意识 经济 军事 外交 教育 洋务运动
下载PDF
中外古典时期的“名实”观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银花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22-125,共4页
在先秦和古希腊,哲学家们都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名""实"关系问题,并建立了各自的"名实"观。文章比较了他们对"名"的本质、"名""实"关系的看法以及他们的正名思想,认为先... 在先秦和古希腊,哲学家们都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名""实"关系问题,并建立了各自的"名实"观。文章比较了他们对"名"的本质、"名""实"关系的看法以及他们的正名思想,认为先秦诸子主要是从外部关系看待"名""实"问题,古希腊哲人主要是从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看待"名""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古希腊 “名 之名 名之
下载PDF
论尹文子的名实观 被引量:1
16
作者 常勋娟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9年第6期47-50,共4页
尹文子是先秦逻辑思想发展史上一位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也是名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从名形与名事两对具体对立的情形阐明了抽象意义上的名实关系;他在中国逻辑史上较早地探讨了正名原则,其正名原则避免了形、名背离的现象。
关键词 尹文子 名形 名事 正名
下载PDF
解构“特朗普现象”--兼论实与无并存语言观 被引量:1
17
作者 毛履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9-64,173,174,共8页
借鉴当代语言和修辞理论,可以对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语言行为展开分析和批评,并在此基础上审核传统语言观,提出"实与无"并存语言观。研究旨在阐明四点:1.特朗普出人意外地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击败民主党对手、美国前... 借鉴当代语言和修辞理论,可以对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语言行为展开分析和批评,并在此基础上审核传统语言观,提出"实与无"并存语言观。研究旨在阐明四点:1.特朗普出人意外地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击败民主党对手、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当选为美国总统,是和他巧妙运用修辞手法、理解受众、采纳受众话语来创构另类现实有紧密的关联。2.传统的有实语言观(the language of presence)和无实语言观(the language of absence)已无法对"特朗普现象"作出圆满答复。3."实与无"并存语言观(the language of presence-and-absence)能帮助我们摆脱传统语言观的约束。4.准确解构"特朗普现象"需要对修辞的生成、变更能力有新的认识,因为只有具备这种认识,我们才能开始对美国当代政治修辞培育批判性的视野,也才能开始对是与非、表象与内涵、或然与定然等两元概念发展跳出传统框架的新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 语言 语言 与无并存语言 生成与变更力
下载PDF
《列子》的名实观
18
作者 彭自强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5期80-85,共6页
挖掘《列子》中包含的名辩思想内容,联系其本身的哲学思想,以评价《列子》在魏晋时期乃至整个名辩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价值,从中也可了解魏晋时期名辩思想的概貌。《列子》名实观的特点是名实相异、各自独立,但认为名对实有“反响... 挖掘《列子》中包含的名辩思想内容,联系其本身的哲学思想,以评价《列子》在魏晋时期乃至整个名辩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价值,从中也可了解魏晋时期名辩思想的概貌。《列子》名实观的特点是名实相异、各自独立,但认为名对实有“反响”的作用。其名实观与其本体论相联系,服务于其思想的终极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子》 中国名辩思想
下载PDF
论老子的名实观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立升 《齐鲁学刊》 1981年第6期24-27,共4页
名实观是我国先秦时期诸子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个问题,实质上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或它的一个方面。因此,对老子的名实观加以简略分析,对于判明老子哲学的性质,有所裨益。
关键词 重要内容 先秦时期 基本问题 老子哲学 唯心论 逻辑 思想 唯物主义
下载PDF
刘劭的名实观研究
20
作者 阎世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6-11,共6页
在刘劭看来 ,名 ,指某人获得的人才称号或官职名号 ,实 ,指其人的实际才能、德行或具体政绩。名实相符就是指人才的才能、德行与其人才称号相一致 ,官吏的政绩与其官职名号相一致。名实相符的前提是“质于理合”;实质是才 (才能 )与职 ... 在刘劭看来 ,名 ,指某人获得的人才称号或官职名号 ,实 ,指其人的实际才能、德行或具体政绩。名实相符就是指人才的才能、德行与其人才称号相一致 ,官吏的政绩与其官职名号相一致。名实相符的前提是“质于理合”;实质是才 (才能 )与职 (职位 )合 ;标志是“能”与“任”宜 ;保证是“以实检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劭 材质 方能 政债 官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